香江大厨[八零] 第213节
蔡致远侧头看向陆培德,陆培德笑着说:“要不还是等她自己点?”
“那就让她自己点。”蔡致远回应道。
陆培德望着正走过来的苏菲,说道:“苏菲,我要红茶,你喝什么?”
“和你一样就行。”
陆培德语气中带着些许得意:“两杯红茶。”
苏菲坐下后,陆培德开始讲述从机场前往酒店途中,他们与领导交谈的内容。领导们存在顾虑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打消这些顾虑。
茶水饮料端上桌,苏菲拿起茶杯轻啜一口,蔡致远问道:“苏菲,你现在一天只喝一杯咖啡了?我记得以前你从早喝到晚。”
“以前工作忙,需要靠喝咖啡提神。现在我基本十点就能上床休息,没必要连续喝咖啡,一天喝一杯,就当解解馋。”苏菲微笑着说道。
岳宁看向蔡致远,这个哥哥啊!怎么说他的好?他为何非要提及往事?提起过去,岂不是让苏菲姐更加心生厌烦?
陆培德眼尖,瞧见领导下楼,说道:“领导们下来了。”
众人赶忙迎上前去,这次除了两位大厨,还有三位随行人员。陆培德一一为众人介绍,岳宁和蔡致远与他们握手致意。岳宁说道:“几位领导,正式的考察从明天开始。今天呢,我想请几位行业专家前往我的宁宴餐厅,帮忙指点一二。”
“宁宁啊,等会儿顺路,去中环店看看。领导们想去参观一下。”陆培德说道。
“再好不过了!领导们见多识广,还请多提宝贵意见。”岳宁连忙回应。
一行人出发,首先前往宁宴陆府的装修现场。目前装修工程已基本完工,仅剩下一些收尾工作。
在寸土寸金的中环打造这样一家餐厅,着实不易。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青灰色的砖雕影壁,影壁中央以浅浮雕技法雕刻出“松鹤延年”的图案;右手边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宁宴陆府”。
影壁后方是一处庭院,庭院中央以荷花缸打造水景,流水潺潺,锦鲤在水中悠然游弋。行至主楼前,落地槅扇门全部敞开,内部空间通透明亮。立柱与梁架保留了原木的赭石色泽,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悬挂于头顶的“竹骨宣纸灯”,灯架由紫竹弯曲成梅枝形状,灯罩上绘着精美的工笔水墨画。
“大厅里这些灯的灯罩上所绘的二十四节气图,皆出自我们岳小姐之手。”陆培德介绍道。
“岳小姐还有这等才艺?”一位领导不禁赞叹。
岳宁谦逊地笑道:“我从小学习绘画,正好派上用场。”
整个大厅的落地窗外,便是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岳宁带着领导们走上楼梯,扶手柱子虽已安装完毕,但下方仍留有空位。她解释道:“这些地方要雕刻春夏秋冬的花纹,我在港城找了一圈匠人,都未能找到满意的。最近我正在联系上海和粤城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寻觅合适的工匠。”
“是木雕工艺吧?”一位领导说道,“等会儿我给你打电话,介绍我们国宾馆装修时合作的浙江东阳老师傅。只要是中式风格,你提出要求,就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活儿。”
“那太好了,真是太谢谢您了!”岳宁喜出望外。
楼上都是独立的包房,每一间都有独特的主题。走廊里陈列着岳宁从粤城友谊商店购置的瓷器、工艺品和书画,还有春交会上丝绸进出口公司赠送的刺绣和锦缎制品。
岳宁指着墙上的相框说道:“这块江崖海水团花妆花缎来自苏州,我用它做了一件外套,剩下的布料被我装裱起来用作装饰。真的太美了。”
领导们也点头:“我们国家的这些传统手工艺确实好啊!就是现在都没落了,”
岳宁推开一间包厢的门,墙面以宋代工笔花鸟画为蓝本进行装饰,花鸟的灵动之态跃然墙上。包厢内采用藤编吊灯与隐藏光带相结合的设计,既保证了充足的照明,又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每间包厢都划分出了休息区和用餐区。”岳宁指着外侧的一块区域说道,“这边放置一个茶台,宾客在用餐之余,还能在此享受品茗之趣。”
一位领导笑着对陆永定说:“老陆啊!这样一家酒楼,倒也配得上你们家‘翰林人家,京城第一’的名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永定经历过特殊年代,深知若不是大哥的军功章庇护,这八个字的名号足以压垮整个家族。这才过去几天,他可不敢顶这个名号。
他赶忙说道:“陆家菜只是表明其渊源,陆家菜属于人民群众,就如同刚才墙上的那块锦缎,都是传承下来的技艺。”
岳宁听出了陆大厨话语中的意思,连忙接话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手艺人注重传承。陆哥愿意毫无保留地将手艺传授给其他厨师,日后这家酒楼也由他管理,他担任总厨,借着他的名号,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陆家菜。我们去宁宴餐厅吧,正好我向几位领导介绍一下我们宝华楼传授技艺的规则。”
参观完宁宴陆府,一行人前往宁宴餐厅。此次参观仅需岳宁和陆培德陪同,苏菲前往办公室,岳宁则让蔡致远去自己办公室喝茶。
此时距离晚市开市还有一刻钟,前厅的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正在检查各自的仪容仪表。前厅经理向大家总结午市巡台过程中的得失。
岳宁介绍完前厅的情况,又来到大厨介绍专栏,讲解他们的大厨培养规则。领导看向陆培德,称赞道:“小陆,真是年轻有为啊!”
“也是多亏了宁宁给我机会,我刚到港城的时候,没有一家大酒楼愿意录用我,只有寿伯的粉面摊收留了我。”陆培德感慨道。
“我一直觉得,在咱们国宾馆新一代厨师中,小陆手艺最为精湛,而且为人谦虚谨慎,将来必定能挑大梁。可惜……”领导微微叹息。
岳宁看向陆永定,说道:“领导,陆大厨在北京带了多少徒弟?北京不缺陆家菜的传承人,人才多得都快‘溢’出来了,但北京缺南派粤菜的传承人。我待会儿要向您推荐一个人。”
“谁啊?”
岳宁指着墙上的照片说道:“粤城福运楼已故总厨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
岳宁与罗国强相处已久,她发现罗国强的厨艺进步飞速,但以她的眼光来看,若让他独自管理一家店铺,他这个人的性格太软,不适合做管理。尤其是福运楼内部问题诸多,急需进行改革,她希望先由港城人张骏明梳理大致情况,再由马耀星接任管理。如此一来,罗国强又该如何成为福运楼的传承人呢?他顶着罗长发亲孙子的名号,技艺也不错,最后却要在马耀星手下做事,心中肯定会感到委屈。
如今恰逢国宾馆领导前来考察,岳宁希望能为罗国强争取进入国宾馆学习的机会,让他能跟随国内顶尖大厨进一步提升厨艺。这样一来,对罗国强而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机遇,进入国宾馆做国宴,更是无上的荣耀;对国宾馆来说,罗国强这样在外界有丰富交流经验的厨师加入,也能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
岳宁开始讲述她与粤城二商局合作的机缘。
“没错,没错!这次交流会圆满结束,其中受到好评最多的就是餐饮板块。粤城二商局在汇报时,也着重提到了与你们的合作交流。”领导笑着说道,“还特地说起你在春交会上帮忙宣传推广的事。大领导夸你有赤子之心。”
岳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领导们对我也很好,这次我带法国客商考察,因为对方担心现有的养殖环境无法养好制作鹅肝的鹅,我提出要办养殖场,领导立刻就批准我去做了。”
“是啊!所以这次老陆和老董回来汇报后,上头马上派我过来实地考察。”
“我们一起去后厨看看吧。”
今日后厨由陈锦莹和吴志海搭档掌勺,原本应该是马耀星与吴志海合作,只因马耀星有事,便请陈锦莹帮忙代班一天。
岳宁向领导介绍陈锦莹和吴志海:“两位是京鲁菜的传承人,与董大厨同出一脉。等下我们尝尝他们的手艺。”
董大厨看向陈锦莹,瞬间红了眼眶。妹妹的容貌与母亲有七八分相似。过去旁人如何议论母亲,他们并不在意,大哥始终告诉他们兄弟俩,母亲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她拼尽全力想要养活他们。母亲离世后,大哥在坟前发誓,等他们有能力了,一定要把小妹接回家。
董大厨回到北京,将小妹的事告知大哥和弟弟,大哥哭着咒骂那个狠心的陈德祥,把小妹带到了台湾,还让她受了那么多委屈。
陈锦莹察觉到有人注视着自己,此前陆培德曾跟她说过,北京会有人来,其中就有她同母异父的二哥。陆培德还说,董家三兄弟商量过,尊重她的选择,如果她不想相认,大家就当作互不相识。
陈锦莹考虑了两天,她从出生就没见过妈妈那边的三个哥哥,彼此之间毫无感情,觉得还是不相往来为好。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陆培德,陆培德表示会尊重她的决定。
此刻,陈锦莹望着这张与自己颇为相似的面孔,内心还是有所触动。她不愿再去想这些,陈家的那两个姐姐已经让她头疼不已,这种有血缘关系,有那么点感情,却不太多的姐妹,实在太难弄了。
第252章 陈太吉冰烧肉锦绣
岳宁带着人到罗国强的身边,罗国强手里拿着一杯酒,揭开了砂锅盖,一股子浓郁的酒香混合着肉香飘散开来。
罗国强把手里的酒倒了进去,盖上锅盖。
岳宁说:“国强哥,我来介绍一下北京来的领导和同行。”
岳宁介绍完,又说:“这位就是咱们粤城福运楼的罗国强罗大厨,也是我爷爷的师兄,已故国家级大厨、南派粤菜大师罗长发的孙子。”
罗国强有些腼腆地跟他们握手,领导问:“罗大厨这是在做什么?”
“我在做陈太吉冰烧肉锦绣。这是南派粤菜的代表菜之一,也是我爷爷的拿手菜。如同江浙菜的东坡肉一样,是用酒来炖肉。但是我们这道菜又跟东坡肉不同……”
“国强哥,留一点悬念,等下让领导们品尝。”岳宁笑着打断他的话。
这道菜就像脆皮糯米鸡一样,随着罗长发的去世,内地能做好它的已经很少了。罗国强是从岳宝华那里重新学了这道菜。
提起罗长发罗大厨,倒是让董大厨回忆起了年轻的时候,他说:“那是二十年前了,罗大厨来北京交流。他那一手炒桂花翅,火功十足,我至今还记得。”
“那今天,咱们也吃炒桂花翅。”岳宁笑看罗国强,“哥,看你的了。”
“好。”
岳宁带着大家去包房,让陆培德去把苏菲和蔡致远请过来。
蔡致远坐在苏菲的办公室,喝着咖啡,刚刚他想抽烟,以前自己在她面前随便抽,现在苏菲让他出门抽。
“你以前不这样。”蔡致远说道。
“以前你是老板,天大地大老板最大。现在你只是宁宁的客人。你不懂什么叫‘客随主便’吗?”苏菲问他。
蔡致远放弃,他问:“你真决定跟陆培德在一起?这一年都没到,你就进入下一段感情了?”
苏菲放下手里的文件:“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跟你是错误的,看不到未来,随时可以结束。但是跟阿德,他细心稳重,如果我跟他结婚,我能想象我们满头白发在一起的样子。跟你分手都快一年了,才进入下一段感情,时间已经够长了。”
“苏菲,你就骗骗我都不行吗?”蔡致远说。
“真相很伤人。但是你皮厚,这点力量应该扎不透。”苏菲听见敲门声,说道:“请进。”
陆培德推门:“吃晚饭去了。”
苏菲放下手里的文件,蔡致远放下咖啡杯,走了出去。
陆培德伸手:“蔡先生请。”
眼见陆培德要陪着他走,蔡致远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但人家就在他身边,蔡致远只能和他一起走。
进了包厢,岳宁和蔡致远作为主人陪着客人,陆培德和苏菲坐下首陪客。
岳宁问几位客人的喜好和忌口,领导笑着说:“你来决定。”
都是专业客人,自然要点以体现自家酒楼特色和技艺的菜品。
岳宁要了一瓶红酒,这一批红酒出自杜兰德家酒庄一位颇有个性的酿酒师之手,一年也就出产两三千瓶。因为产量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知名度不高,却深受藏家追捧。
侍应生进来上冷菜,萝卜开会不可少,今天萝卜开会的配菜是鲜鲍丝;熟醉溏心富贵虾必须来一份;紫苏杨梅浸荸荠,荸荠肉被杨梅汁浸泡得粉红,上头覆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啫喱冻,酸甜可口;卤水拼盘里是狮头鹅额头、鹅肝双拼,还有一道就是陈太吉冰烧肉锦绣。
一块一块切成腐乳块大小的肉整齐排列,因为上头有一层焦糖层,所以它不像东坡肉给人颤颤巍巍的感觉。每一块肉下面都垫了脆爽的藕片和黄瓜片,几缕薄荷叶与娇艳小花斜倚旁侧。
领导们看着眼前的几个凉菜,心里已经暗暗惊叹,这些年就算是全国各地的餐馆都往朴素的方向走。国宾馆还是特殊的,毕竟要接待外宾。
然而他们的装盘手法,看上去雕花拼接很高深,却没有宁宴的摆盘舒服。
“岳小姐,这摆盘确实好看。”领导说,“我们要向你们学习啊!”
“您过奖了。”岳宁笑着答,她说,“进出口公司的领导和粤省的领导都叫我‘小岳’,您要是不嫌弃也叫我‘小岳’?”
领导笑:“那恭敬不如从命了。”
陆培德接话:“宁宁一直跟我们强调,要注重两方面,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如今国际上法餐和日餐,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饮食文化。它们引领的文化核心有几点:量少;选用优质的食材,使用较少的调味,倡导健康。在这样的潮流下,菜品的造型和摆盘,也开始去繁就简。这就要求我们保证艺术性的同时,考虑国际潮流,用少而精、大量留白的方式来讲美食故事。”
岳宁示意:“试试这道‘陈太吉冰烧肉锦绣’。”
领导们听得饶有兴致,其中一位夹起一块冰烧肉,入口时焦糖“咔嚓”轻响,玉冰烧的酒香混着肉脂的丰腴在舌尖漫开,下方脆爽的藕片又瞬间平衡了厚重感。
他不禁笑道:“这口下去,传统的魂儿还在,可这体验却新鲜得很!以前总觉得老菜就得老吃法,今儿才懂,老菜也能穿新裳。”
岳宁浅笑道:“就盼着您多提意见,咱们也好往老菜新生的道儿上走得更稳。”
“互相交流,一起为弘扬中餐文化努力。”领导说道。
既然领导这么说了,蔡致远就接下去:“是啊!我们htv举办了三届《港澳厨王大赛》,一届比一届办得好。上一届,陆大厨凭借着国宴厨师的手艺,拿下厨王的头衔。明天我们可以看一下几段精彩的录像。这档节目在港澳甚至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圈都很火,在日本也收获了很不错的收视率。今年,我们打算利用影响力,办范围更大的厨师大赛,邀请全球的餐馆酒楼参加。目前大部分报名的还是港澳台、星马泰地区和日本的中餐馆,还有三家法国的中餐馆和一家美国的中餐馆。”
岳宁最近忙,都不知道这些信息:“法国都有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