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98节
陆育德想要甩开他,却被堂兄勾得牢牢的。爸爸被自己气得晕倒,他不敢再发脾气,可心里又不舒服,口气不好:“谁发狗脾气了?”
“听说你这个傻子纠结当时有没有跟我比手艺?”陆培德问他。
既然他主动提了,陆育德也就直说了:“对啊!我又不是不肯去港城,我就是觉得不公平,祖宗规矩,手艺好的继承衣钵。”
“咱俩手艺谁好谁差?”
“不比哪儿知道?”陆育德以为堂哥逼自己承认不如他。
陆培德笑出声:“咱俩比黄焖鱼翅谁做得更好?细微的差别,有几个客人能吃得出来?”
这下陆育德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
“祖宗能有咱们两个子孙,那叫祖坟冒了青烟。咱俩都扛得起‘陆家菜’这块牌子。祖坟是冒了青烟,但是也就那么一缕。你爸担心咱俩都在北京,如果不能增长见识,这缕青烟没了,也就没了。所以想要咱俩其中一个出来闯闯,你不太乐意,我又想出来看看。我出来不刚好吗?孩子出门在外,你爸担忧我,心疼我,也正常啊!你听见你爸这么说,发什么脾气?”陆培德问,“你想想看,你要是在港城,你爸会不担忧?”
“我……”陆育德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
陆培德说:“你爸轻微脑梗,那是祖宗保佑,要是真的脑出血了,你怎么办?你能承受得住,背得起气死爸爸的罪责吗?”
陆育德虽然怪怨他爸把心思放在堂兄身上,总是夸堂兄,可看见他爸瘫软下来,他到底害怕心疼,这是他爸啊!
陆培德拍了拍他的背:“跟我比,比不出什么花样。要比就跟外头的大厨去比。宁宁去了法国参加了里昂的厨师交流会。她和港城的一家电视台想要把原本的《港澳厨王大赛》,改成全球性的中餐大赛,变成全球中餐厨师交流的盛会,中餐的正统在内地。内地中餐的最高水平又是咱们这些国厨传人。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咱们商量一下,你是不是去港城参赛?拿个全球中餐厨王的奖杯回去,那才是荣耀。”
陆育德看向陆培德:“这么好的事,你怎么不参加?”
“师哥是上一届的厨王,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不可能年年都参加。今年宝华楼打算派锦莹姐和我阿邦师傅参加。”范秀琴看向董大厨,“锦莹姐的实力不比董二叔差。我师傅炒菜整个港城都能排第一。他们俩,一个未来要成为宁宴总厨,一个要回来,到时候粤城新开了大酒店,来做总厨。”
“能不能拿厨王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为了赢得每一场比赛,你会不停地去想,不停地去改,水平提高很快。”陆培德拍着堂弟的肩,“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变数,这可比赢我有意思多了。”
陆育德看着堂兄。
陆培德在他二叔床沿坐下:“二叔、董二叔,我觉得这个比赛对我们很好,你们俩商量一下,跟领导汇报一下,我觉得咱们内地的厨师要出去交流,一来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实力,二来也是开阔我们自己的眼界。”
董大厨看向陆永定:“老陆,你说呢?”
陆永定摇头:“育德和丁盛两个人可代表不了咱们内地的水平,还得各个单位公平选拔才行。”
刚刚心动的陆育德,又被泼了一盆凉水。
陆培德笑看堂弟:“对自己没信心?”
“怎么可能?”陆育德立马瞪眼看堂兄。
“那行!哥哥在港城等你。”陆培德站起来笑着说,“也不早了,我们先回去了,明天早上我过来,陪二叔出院,咱们爷俩一起聊聊,吃过饭我回港城。宁宁要在这里待一周左右,她手里很多事都交给我了。”
“回吧!你们都回。”陆永定说道。
“爸,我陪您。”陆育德坐下说。
陆永定看着儿子:“不用了,明天还要上工,还有半个月要忙呢。回去好好睡一觉,出来就要好好干活。”
陆育德看着他爸,陆永定笑着说:“回去吧!”
陆培德和范秀琴一起收拾了饭盒,几个人下了楼。
医院离粤城宾馆和福运楼都很近,只是一家在东一家在西。
一出门,就要各回各家了,陆培德看着堂弟:“别胡思乱想,你不想去港城,我刚好想去。你把话说了出来,你没有做错什么。现在这样,对我们陆家来说也是最好的。没人会怪你,怨你。你这是第一次带队出来,一定要好好完成任务。知道吧!”
面对堂兄,陆育德点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都敢跟他爸发脾气,为什么到了堂兄面前,堂兄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满肚子反驳的话,都没说出口。
“我们走了。”
跟堂弟道别,范秀琴和陆培德往何家走。
范秀琴嘟起嘴巴,满脸不高兴,说:“师哥,明明育德哥小心眼,你怎么还跟他说什么大赛,还鼓励他参赛?还说在港城等着他?要不是他是师傅的亲儿子,我都懒得理他。”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师傅我二叔,对我来说就跟亲爸一样。我能不管育德吗?”陆培德看着她,“再说中餐大赛,宁宁也就通过宋局长邀请粤城的酒楼参加。我们国家有八大菜系,并不能体现内地厨师的水平。二叔是国厨,二叔认识的人多,让二叔去组织,参赛的选手水平就更高了。”
“也是哦!你还想得很远。所以你提议育德哥参赛,实际上早就想到师傅肯定不会为了捧自己儿子,不经过选拔,就让他过来。你是想通过师傅,让内地派出高水平的选手?”
陆培德点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让育德打开心结。等下回去跟宁宁商量,内地没钱,派几支队伍来参赛,经费都未必能批下来,看看能不能在港城这里拉到赞助。只要有三四支队伍出来,育德肯定能轮上。他经过整个大赛历练,面对那么多的对手,他就会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劲儿地跟我比,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
范秀琴仔细想想,自己在北京,在国宾馆,跟的是国家级大厨学艺,已经算是顶级了,但是跟外头没法比。她点头:“是啊!”
两人一起回何家,何家底楼的灯还亮着,范秀琴推门进去,阿珍还在缝旗袍边。
“阿珍姐,你怎么还在做活儿啊?”范秀琴问她。
“港城的太太们的旗袍压了好多了,阿伯阿婶都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我多做一些。”阿珍指着墙角的热水壶说,“热水瓶都是满的,你们先提上去用,等下把空热水瓶放在门口,我来拿。我再烧。”
“姐啊!跟你说过几次了,你不用管我们。水在锅里就好了,我们几个自己打了热水,再添冷水进锅里,添一块柴,不就行了吗?”范秀琴拿她没办法,阿珍这个人真的是伺候人伺候惯了。
“没事。你们一天下来都很累了,我帮你们做掉一些也是应该的。”阿珍让他们提热水瓶上去,“快去吧!要不他们回来了,热水壶都不够用。”
“好。”范秀琴自己拿了两壶水,让陆培德也拿热水瓶上楼。
范秀琴倒了水,把热水瓶放门口,她在房间里擦身,听见脚步声,就知道阿珍来拿热水瓶了。
范秀琴擦了身下楼去,想问问阿珍,李家人之后又来过没有。
走进厨房,看见阿珍正握着何运邦的手,范秀琴立马退出去,大声说:“我没看见,我没看见,你们继续。”
岳宁刚好从外头进来,问:“你没看见什么?”
“没看见我师傅牵阿珍姐的手。”范秀琴说道。
何运邦大步走出来,敲范秀琴的脑袋:“我手上扎了一根木刺,你阿珍姐在给我挑木刺。”
第233章 领证吧!
岳宁勾住范秀琴的胳膊,嘴角噙着笑,朝何运邦喊道:“阿邦叔,你解释啥呀?”
范秀琴瞧见阿珍涨红了脸,脚步匆匆要往楼上奔去,打趣道:“阿珍姐,还害臊呀?”
范秀琴这话一出口,阿珍的脸更红了,脚步也加快,径直跑上了楼。
何运邦见状,赶忙追了上去,在楼梯口喊道:“阿珍,你等等我!”
然而,阿珍已经冲进屋里,“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何运邦无奈地走到门前,轻轻敲门,唤道:“阿珍,你开开门呀,咱们有话好好说。”
屋内,阿珍背靠着门,心跳如鼓,羞涩与慌乱交织在她的心头,她不敢回应何运邦。
这时,门外传来范秀琴那带着几分戏谑的声音:“师傅,阿珍姐好像不想理你哦!”
何运邦皱了皱眉,提高了些音量说道:“阿珍,咱俩年纪都不小了,把话说开吧!”
“师傅,您这也太直接了吧?哪有这么着急的。对象总归要处的吧!”范秀琴在一旁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调侃。
何运邦却顾不上这些,接着说道:“阿珍,你小时候没少来我家吃饭,咱们彼此知根知底。现在你要是愿意,我明天就去单位开介绍信,咱们把证领了。”
范秀琴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明天就领证?”
阿珍在屋里听到这话,再也按捺不住,猛地拉开门:“你胡说什么呢!”
“师傅,阿珍姐开门啦,我先下楼去,您好好跟阿珍姐商量商量明天领证这大事儿。”范秀琴见状,笑着说完,一溜烟下楼去了。
何运邦推开门,走进屋里,顺手把门轻轻关上。他看着阿珍:“阿珍,我是真心话。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觉得我现在挣了些钱,你觉得你配不上我。可你反过来想想,要是当初我没去港城,还在那破竹筒楼住着,在福运楼一个月就挣那四十块钱,还有个残疾的哥哥,父母又在街道工厂马上要退休……那样的我想跟你处对象,你愿意吗?”
阿珍听了,眼眶微微泛红,低下头轻声说道:“阿邦哥,情况不一样了。要是那样,我肯定愿意嫁给你。你人好,阿伯阿婶也好。小时候要不是阿婶给我饭吃,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熬过那段苦日子。你们一家从来都没嫌弃过我,还处处护着我。你现在条件这么好,天天都有媒人上门提亲。那些姑娘条件都特别好,我一个从乡下回来的老姑娘,哪有资格嫁给你呀。”
何运邦走上前,轻轻握住阿珍的手:“你不嫌弃我,这就够了。咱们明天先把证领了,等春交会结束,六七月份我回来,就在福运楼摆上几桌酒席,让大伙都给咱们热闹热闹。”
阿珍抬起头,眼中满是犹豫:“明天就领证?会不会太急了些?”
何运邦看着她,目光坚定:“我都这把年纪了,能不着急吗?你就给句准话,行不?”
阿珍的思绪飘回到昨天,何运邦救下自己,还教训了李家那帮人……一想到这些,她缓缓点了点头。
何运邦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去跟爸妈说。”
“别呀!阿伯阿婶都睡了。”阿珍急忙拉住他。
何运邦看着阿珍,轻声说道:“阿珍,咱们家现在的日子好,都是宁宁的功劳,她是我的贵人。宁宁跟宋局长商量过了,打算让我回来做鸿安大酒店中餐厅的总厨。我听她的,所以不会留在港城。”
阿珍笑着说:“港城再好,那也不是咱的家呀!阿伯阿婶年纪大了,还有阿福哥也要人照顾。我跟着阿伯阿婶学手艺,将来在家做裁缝,你去做大厨,一家人在粤城也很好啊!”
“嗯。”何运邦跟她说好,“那我先下楼了,宁宁他们还有事儿要商量。”
何运邦下楼梯,范秀琴看见她,立刻迎了上去,满脸笑意地问道:“师傅,咋样啊?成了没?”
“明天你就有师娘了!”何运邦得意地说道。
“厉害!”
阿珍在二楼楼梯口听到这话,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赶紧转身回了屋。
岳宁和陆培德正在屋里讨论如何为大赛引入更多优质内地队伍的事儿,何运邦走过去,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几个人聊着聊着,就提到了经费问题。岳宁摇了摇头,说道:“陆哥,你是走在前面了,都知道拉赞助这事儿了。不过这次不行。”
“为什么呀?”陆培德疑惑地问道。
“改革开放也得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得太大可不行。拉来的赞助都得贴广告,要是国宾馆队改名叫‘圆仔’国宾队,老百姓能答应吗?”岳宁耐心地解释道。
前几天,崔慧仪还在为“圆仔”方便面在内地打广告的事儿发愁呢。虽说在物资紧俏的时候,他们的方便面不打广告销量也不错,但她还是希望能和电视台合作,让“圆仔”比日本品牌更早进入大家的视线,先入为主占据市场。
电视台和报纸那边都说要研究和汇报。岳宁想起上辈子读到改革开放的过程,那真是走一步看一步,回头还得看看有没有问题,所以这事儿必须谨慎。记得第一个商业广告,可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说改革开放了,这是要把资本家的那些全带进中国?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陆培德听了,愣了一下:“这么说,这事儿还成不了?粤省的酒楼离港城近,参赛费用也不高。要是其他地方的饭店酒楼来参赛,光交通食宿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这不是赞助,而是捐助。”岳宁说道,“这笔钱,我找鸿安大酒店商量。刚好鸿安现在有三家酒店在建,餐饮又是相关行业,以后鸿安大酒店也是归口各地二商局管,趁着这个机会也跟二商局拉上关系吗!就在粤城、上海和北京这三个城市里选拔优秀队伍参加,还能顺便为北京和上海的鸿安大酒店挑选厨师。等今年参加完,效果好,明年政策再宽松些,咱们再考虑让内地更多的酒楼参加,然后再看政策是否允许广告赞助。”
“是啊!我咋就没想到这一点呢。”陆培德拍了拍脑袋,“政策这东西,一松一紧的,可不能出错。”
“这不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咱们凑一块儿不就想出来了。”岳宁打了个哈欠,“困死我了,睡觉去。”
几个人站起身来,岳宁看了一眼范秀琴,笑着问道:“秀琴姐,你搬我那屋住吧,咱俩一起住呗。”
“为啥呀?”范秀琴问道。
岳宁朝何运邦努了努嘴,翻了个白眼:“你明天就有师娘了。”
范秀琴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对对对,我和你睡。”
何运邦抬手轻轻敲了下她的脑袋:“瞎说什么呢?”
“刚说开就能领证,持证还不上岗?”岳宁无语地翻了个白眼。
“小小年纪,思想怎么这么复杂。”何运邦数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