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86节
尼古拉斯脸色苍白地站在那里。
岳宁明白,尼古拉斯刚才用英语说这些话,是因为现场有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团队,他鼓足勇气在这样的场合挑战自己的父亲。
皮埃尔大厨应该是个要求极高的人,所以才没带他儿子上台。
岳宁看向主持人,用英语问道:“我可以说两句吗?”
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她,岳宁看着那个年轻人说:“或许在这么多大厨里,我确实算是‘耳朵后面还是潮湿’的。但作为一个在港城和日本人气很高的明星厨师,我能把法餐更好地介绍给更多的东亚人。”
“法餐已经风靡全世界了。”尼古拉斯说道。
“法餐地位高、名气大,但能说出十道法餐代表菜的人并不多。”岳宁看向卢卡斯,“这就是为什么日本ts电视台卫星直播卢卡斯的拿手菜膀胱鸡时,收视率不佳。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它还不如美式炸鸡有吸引力,可实际上卢卡斯的膀胱鸡是大师之作,对吧?”
尼古拉斯沉吟片刻:“对。”
“我会尽力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把法国美食介绍给喜欢我的人。”岳宁把话筒还给主持人。
岳宁看到观众席上的蔡致远脸色不太好看,大概是觉得她太谦虚了,没好好“教训”尼古拉斯。
但岳宁觉得没必要,年轻人气盛,敢于挑战,这不是挺好的吗?再说这位皮埃尔大厨,在这种场合只按手艺选人,而不是因为尼古拉斯是自己儿子就带他上台,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更何况,说话谦逊、手艺厉害才更能让人信服。
她往推车里放了胡萝卜、白萝卜、南瓜、黑土豆,还有一颗西兰花。
“岳小姐要做萝卜沙拉?”卢卡斯问。
岳宁看了尼古拉斯一眼,说:“不,我要雕一只布雷斯鸡。”
卢卡斯见识过岳宁在餐品上的美学造诣,说:“好期待。”
岳宁回到操作台,先把猪骨焯水洗净,在锅里煸炒后,倒进砂锅里,加入清水熬起猪骨汤。
接着,她用盐、面粉和白葡萄酒清洗猪肚,又把鸡洗净,将鸡肚子里多余的鸡油取出,留着等下做煲仔饭用。
鸡和猪肚用葱姜水浸泡,做完这些,她拿出整套雕刻刀具。她知道今天做猪肚鸡和煲仔饭都不算复杂,而整个交流会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有五个小时,她有足够时间雕刻一只鸡。
她将整根胡萝卜竖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顶端,右手执雕刻刀斜切入三厘米深。刀刃沿着胡萝卜中轴线旋转,随着她的刻画,一只橙红色的鸡冠逐渐成型,她在鸡冠上刻出褶皱和独特纹理,又在两侧各挖出三个椭圆凹陷,再雕琢出两侧的垂冠,这正是布雷斯鸡标志性的五瓣鸡冠。
鸡冠雕刻完毕,被放入冰水中。
岳宁切下一块黄色南瓜,刀刃如蜻蜓点水般在南瓜肉表面游走,雕出喙的弧度。
她拿起一个白萝卜,刻出轮廓,用烤肉的竹签将其与鸡冠组装起来。先切出安装喙所需的深度,再雕琢出安装眼睛的孔洞。
她在黑土豆上挖出两个小圆球,用竹签扎好,然后打开锅子,熬了一点白糖,白糖冒泡成焦糖后,把小土豆球放进去,又迅速捞出,投入冰水中。就像做糖葫芦一样,土豆珠裹上糖层,焦糖色掩盖了黑土豆原本的深紫色,显得更黑了,而且珠子变得晶亮。
两颗土豆珠成了鸡的眼睛,她又拿起一小片胡萝卜,雕刻出鸡的眼睑,镶嵌进凹槽,再安装上黄色的喙。
雕刻刀在白萝卜上不停地游走,鸡头上的羽毛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纹理细致清晰。
她聚精会神地雕刻着,观众台上的人都看向她,主持人更是惊叹道:“哇哦!”
蔡致远这才绽开笑容,心想这小丫头到底没让他失望,他看向尼古拉斯,心里想着这小子也敢说宁宁“耳朵背后还是湿的”,在厨艺方面,宁宁足以做他的姑奶奶。
她把几个白萝卜拼接起来,刻出鸡身,将鸡身插在南瓜上。
拿起切割下来的白萝卜废料,开始刻画羽毛,这些羽毛或弯曲,或翘起,一片接一片,被插在鸡身和鸡尾巴上。
黑土豆在她手中一片片被削落,一只鸡爪逐渐成型,刻刀在趾间划出角质鳞片,每道纹路都顺着趾骨生长方向延伸,两只鸡爪完成后,再用竹签安装到鸡身上。
她把鸡先插在一个大萝卜上,接着去雕刻南瓜,将南瓜雕刻成斜面的空心树桩,把鸡移过来,刚好一只鸡爪踏在树桩下方,一只踏在上方。
鸡雕刻完成后,她拿起西兰花,切下西兰花的梗,用这一段翠绿色的梗,雕出两只形态各异的绿色蚂蚱,插到树桩上。
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人带头鼓掌,瞬间展馆内掌声雷动。摄像机拉近镜头,主持人惊呼:“这根本不是食物。”
岳宁接过话茬:“当然不是食物,不能吃的,是做装饰用的。”
“这是艺术品。”
岳宁把桌上的废料扫进垃圾桶:“这是给我的猪肚鸡做装饰用的。”
这时,隔壁操作台的皮埃尔大厨过来看岳宁雕刻的鸡,他拿起话筒对着他儿子说了一句话。
翻译跟岳宁说:“他让尼古拉斯上来看看。”
尼古拉斯走上前来,到岳宁操作台边,弯腰仔细端详这只鸡。胡萝卜塑成的红冠色泽明艳,每道褶皱都透着鲜活的肌理;白萝卜削出的白羽层层叠叠,从脖颈到尾翼纤毫毕现;南瓜雕就的喙部微微下探,尖端裂痕如同真实啄食留下的痕迹;黑土豆做成的爪子抓握底座,趾间鳞片纹路清晰。他伸出手指,指尖停在半空,终究还是没敢触碰。
老皮埃尔看着正在往鸡肚子里填调料的岳宁,对儿子说:“真正有本事的厨师,不需要父亲带着上台。”
岳宁听翻译转述了这话,抬头对皮埃尔笑了笑,说:“我很羡慕尼古拉斯,有一位站在行业巅峰的父亲,他每天努力一点,终有一天会和父亲并肩。”
“岳小姐,你的父亲肯定会为你骄傲。”皮埃尔带着浓重的口音用英语说道。
听到这话,岳宁眼眶湿润:“是的,我爸爸是一个非常热爱做菜的人,如果他还在世,看到我站在这样的台上,一定会为我骄傲。”
皮埃尔露出遗憾的表情,真诚地说:“你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谢谢!”
皮埃尔笑着对她说:“等下请过来品尝我做的血鸭。”
“好!”岳宁答应道。
法餐里的血鸭难度很高,做法又很奇葩,岳宁上辈子在巴黎一家人均一千多欧的餐厅吃的血鸭,作为一个接受度很高的厨子,也觉得味道真的不算好。她真想尝尝顶尖大厨做的这道菜。
“等下您也来尝尝我做的猪肚鸡。”岳宁也热情邀请。
“当然。”
岳宁这一手精湛技艺,自然成了场上的焦点。
岳宁把自己带来的海南白胡椒粒,用菜刀侧面压碎,放在盘里。主持人问她:“你要把鸡放进猪肚里煮,是从卢卡斯做的膀胱鸡得到的灵感吗?”
“不,中国的猪肚鸡和法国的膀胱鸡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猪肚鸡起源于中国宫廷,后来流传成了民间菜。而膀胱鸡则是从民间逐渐成为法国的国宴菜。”
炉灶上的猪骨汤已经炖至雪白,岳宁关了火,将葱姜水浸泡过的鸡取出,放入猪骨汤里,再捞出,浸泡进冰水里,如此反复两次。
“岳小姐,为什么要这样浸泡后再捞出放进冰水里?”
“这是做出广式白切鸡爽滑鸡皮的秘诀。”
传统猪肚鸡并不需要用做白切鸡的方式“三浸三提”,不过今天岳宁做的猪肚鸡,想要让鸡有广式白切鸡的特点,所以用了这个方法。
她把鸡从冰水里捞出,在鸡肚子里放入白胡椒和葱姜,倒入她带来的米酒,再把鸡塞进猪肚里,用竹签把猪肚封住,对着主持人递来的话筒说:“是不是跟膀胱鸡的做法很类似,只是配料不同?”
“真的很像。”
她开小火,让猪肚包鸡在骨汤里慢慢炖煮。
第218章 中法结合的煲仔饭
猪肚鸡在砂锅中炖煮,岳宁开始着手处理煲仔饭的食材。
若是在宁宴,他们做煲仔饭所用的生蚝,通常是半风干的。如此一来,煮煲仔饭时不会有水分渗出,还带有风干后特有的风味。
这里只有新鲜的生蚝,岳宁将新鲜的生蚝焯水,随后沥干水分。
芦笋切段,蘑菇切片。欧洲的萨拉米肠表面挂着白霜,这是香肠经过发酵后的标志,她将其切成薄片。葱姜蒜切末,由于现场没有香菜,便用欧芹替代。岳宁还从火腿架上要了一小盘火腿片。
她洗净一大把小葱,将葱白与葱叶分开。葱白和洋葱、姜蒜一起打碎,碧绿的葱叶则单独打成绿色汁液。
岳宁用葱姜蒜末和鸡腹油熬制鸡油,她做煲仔饭和东平鸡饭时都喜欢放这样的鸡油。随着葱姜蒜慢慢熬出香味,最后她切了一把欧芹碎放进去,以欧芹替代香菜。
在法餐里,蒜油也是极为常用的调味料,此时,她身旁的卢卡斯正在用蒜蓉、欧芹混合黄油焗蜗牛。用这种调味方式,能迅速契合法国人的口味。上辈子,这道煲仔饭可是宁烧腊在欧洲市场的爆款之一,当然,那时用的是广式香肠。
岳宁过滤出鸡油,锅里剩下葱姜蒜头和欧芹酥。她把蘑菇片和芦笋放入锅中,与带着底油的油酥一起翻炒。待食材稍微变软后,岳宁拿出一个玻璃瓶,打开盖子,挖出一大勺酱料放入锅中,再淋上米酒,瞬间香气四溢。欧洲的大厨们闻到这股味道,都觉得这就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黑松露酱,可又感觉不太一样。
卢卡斯率先走到岳宁身边,问道:“是松露酱吗?”
主持人把话筒递到岳宁嘴边,岳宁解释道:“这是用牛肝菌、松茸和黑松露,还加了火腿、金钩海米和瑶柱,先用鸡汤入味,再收干制成的酱料,基本上算是港式xo酱的菌菇版本。”
岳宁关火,往锅里加入生抽、老抽、蚝油和糖,然后将带着汤汁的菌菇盛出。
时间差不多了,岳宁揭开炖猪肚鸡的砂锅。盖子掀开的瞬间,混合着鸡肉与猪肚的鲜香弥漫开来。她将猪肚鸡移至案板,用刀划开猪肚,露出色泽金黄、肉质鲜嫩的鸡,对着话筒说道:“是不是跟膀胱鸡很像?”
接着,她把鸡取出,泡进冰水里。
“还要泡冰水吗?”有人问道。
“对。”岳宁一边回答,一边迅速将猪肚重新放回砂锅,继续小火煨煮。
现场提供了日本大米、泰国香米、印度米以及西班牙大米,其中西班牙大米是放了两年的陈米。日本米软糯,就算不配菜也能让人轻松干掉一碗白米饭;泰国的茉莉香米香味浓郁;印度的巴斯马蒂大米同样是香米,泰国米散发着花香,它则带有坚果香,煮出来的饭特别干爽,无论是做手抓饭还是炒饭都非常合适;西班牙的这款米专门用于做烩饭,经过陈放,大米淀粉集中,吸水性更好,做出来的烩饭格外浓郁。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款米更好,关键要看怎么烹饪。
岳宁今天选用了泰国的茉莉香米,她淘好米后,加入刚刚熬出的鸡油,砂锅底部也刷上鸡油,然后把拌了鸡油和盐的米放进去。这一步是为了让米粒吸收油和盐,鸡油能让米散发香浓味道,还能使锅巴酥脆,而盐则是为了给米增添底味。之后,她把炖猪肚的火关掉,煮得太过,猪肚就会失去嚼劲变烂了。
岳宁又用洋葱和小葱熬制葱油,最后加入碧绿的小葱汁,得到了宁宴常用的翡翠葱油。
她看向卢卡斯,卢卡斯的第一盘法式蜗牛已经做好,不少观众和厨师都围过去品鉴。岳宁也走上前去,拿起一个蜗牛,用小叉子挑出蜗牛肉塞进嘴里。勃艮第大蜗牛比大田螺脆嫩许多,法式做法让味道十分浓郁,她把蜗牛壳里剩下的汁水倒入作为蜗牛底座的酥皮壳里,一口将沾染蜗牛鲜香的酥壳吃下。
卢卡斯早已将她视为知己,期待地问:“怎么样?”
“好吃,超级嫩,超级香。”岳宁赞道。
“下一盘,我要试试你的蘑菇酱。”卢卡斯对她说。
岳宁连忙把蘑菇酱递过去:“给。”
岳宁往另一边走去,大鼻子大厨刚把砂锅从烤箱里拿出来,里面是加了番茄酱的糊糊状一锅乱炖,正咕咚咕咚冒着热气,那股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好香的卡酥莱锅。”岳宁赞叹道。
“你吃过卡酥莱锅?”大鼻子大厨有些诧异。
现场多机位拍摄,几个主持人分别负责不同区域,一位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岳宁。
岳宁看着大厨正把锅子上层的脆皮压下去,接过话筒说道:“吃过。这是一道做菜时香到能让邻居来敲门的菜。我超级喜欢,但是不敢多吃,它会让我一周长胖三斤。”
这道菜用猪皮、猪骨、鸡架熬汤,再加上油封鸭、五花肉香肠和豆子、番茄酱炖煮,最让人长胖的是,每次慢炖后都要加一勺鸭油,而通常要炖六七次。
“岳大厨,你知道卡酥莱锅的故事吗?”主持人问她。
“英法战争时期,法国南方小镇卡斯泰尔诺达里被英军围困,百姓收集城内所有可用的食材,用一个巨大的炖锅慢炖数小时给士兵们吃。吃了这锅食物,士兵们成功振作并击退英军。”岳宁说道,“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东南沿海被日本人骚扰时,百姓收集能找到的食物,煮成一种糊糊给士兵们吃,最终士兵们也赶走了日本人。这种食物叫鼎边糊,是用米浆和肉类、蔬菜、贝类鱼虾做成的糊糊。”
“哇哦!还有这种巧合?”主持人惊叹道。
“对啊!悠远的历史总有很多巧合。今天我做的猪肚鸡和膀胱鸡很相似。这道卡酥莱砂锅,虽然和我的煲仔饭用料不同,但你们知道它们最大的相通点是什么吗?”岳宁问道。
大厨抬起头,饶有兴趣地问:“是什么?”
“正宗卡酥莱需在陶土砂锅底部形成焦脆层,而我的煲仔饭,底层也要有一层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