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84节

  前厅瞬间陷入死寂,服务员赶忙过来收拾残局。陈德祥看着儿子失控的背影,手不住地颤抖。
  后厨里,陈锦龙盯着水槽里堆积如山的待处理食材,耳边全是客人的嘲讽声。他突然抄起菜刀,对着砧板上的猪肚一阵乱剁,碎肉飞溅中,嘶吼道:“为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拿我和她比!”
  偷偷潜入厨房的记者看到了这一幕,悄悄地退了出去,守在德祥大饭店外面。等到德祥晚市结束,看到一个厨子走出来,便跟了上去。
  记者将偷拍到的陈锦龙在后厨失控的画面,以及从德祥老员工处挖到的猛料整理成专题报道。
  隔天,一篇题为《德祥大饭店惊天谎言:陈锦龙冒名顶替,陈锦莹才是真正掌勺人》的报道登上台湾的某份大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
  陈德祥瘫坐在办公室里,颤抖着翻动报纸,每行字都像钢针般刺进眼底。报道里不仅揭露了陈锦莹多年来隐姓埋名担任总厨的事实,还附上了她在港城宁宴展露厨艺的照片。
  完了,全完了!
  第214章 到达里昂
  岳宁抵达法国里昂,与蔡致远一同走出海关。
  法餐在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盛宴上,宫廷大厨凭借严苛选料、繁复酱汁和奢华摆盘,奠定了其“欧洲烹饪之冠”的地位。法国大革命后,流亡贵族的私厨把宫廷技艺带到民间,巴黎街头涌现出的高级餐厅让法餐从宫廷走向大众,其讲究的礼仪与精致的菜式成为身份的象征。
  近二十年来,法餐迎来了巨大革新,彻底改写了自身面貌。新派法餐大厨们倡导回归食材本味,摒弃传统酱汁的厚重油腻,以新鲜时令原料、简约烹饪手法和艺术化摆盘重新定义高级餐饮。他们注重保留食材的天然口感,比如将牛肉仅烹至六七分熟,追求海鲜恰到好处的鲜嫩,同时在酱汁中融入水果、香料等创新元素。这场变革不仅巩固了法餐的高端地位,更使其以兼容并蓄的姿态风靡全球,成为世界美食的标杆。
  里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大厨交流会,是世界烹饪界的顶级盛会,来自巴黎、纽约、东京、米兰等地的大厨们都以获得一张入场券为荣。
  然而,这场盛会的大门此前从未向中国厨师敞开过,或者说从未对贫穷国家的厨师开放过。岳宁作为卢卡斯的特邀嘉宾,对于这个年代的中餐厨师而言,绝对是无上的荣光。
  岳宁知道,这个交流会正是被誉为烹饪界奥林匹克的世界烹饪大赛的前身。
  上辈子,被誉为厨皇的保罗博古斯在1987年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烹饪大赛。她曾带领团队杀入决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四支队伍在里昂展开比拼,最终获得了第十七名的成绩。这个成绩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来说,称不上荣誉,甚至算是一种耻辱。然而,这却是中国厨师在该项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美食的评判存在诸多主观因素,刻板印象也影响着裁判。岳宁深知,仅凭她一人之力,难以改变西方人对中餐的刻板印象。
  而要改变西方人对中餐的刻板印象,前提是中餐自身先要革新。就像德祥那次承接直播失败,究其原因,是中餐厨师不了解当前世界烹饪界的风向已摆脱奢华的束缚,高级餐饮正追求健康与自然,可他们还在往珍稀猎奇的方向发展,缺乏创意,口感繁复浓厚,过度加工。
  她与蔡致远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举办属于中餐的赛事,通过赛事让厨师们在交流中了解世界潮流,使中餐早日回归与它文化底蕴相匹配的地位。
  蔡致远见上一年度的《港澳厨王大赛》热度不逊色于港姐选拔,便欣然应允。此次他与岳宁一同前来,就是为今年的中餐厨王大赛借鉴经验。
  蔡致远看着身旁的岳宁,这个在飞机上还跟他插科打诨的丫头,身着一袭挺阔的黛青色四合如意纹漳缎改良中长外套,斜襟上的南红玛瑙扣挂着一个花丝黄金镶嵌南红的如意压襟,下身搭配一条同色系香云纱阔腿裤。漳缎被誉为丝绸上的浮雕,丝缎上提织着绒花,她行动间丝辉流动,尽显低调而华丽。
  在港城生活一年,岳宁的皮肤已养得白皙,青黛色的衣服更衬得她肤白如雪。今日,她难得地涂了与南红玛瑙同色、红中略带微橘色的唇膏,整个人明艳动人。
  蔡致远执掌着港城娱乐圈的半壁江山,见过众多美人,可那些美人,谁有她这般舒展的眉眼、气定神闲的神韵?
  岳宁也在打量蔡致远,只见他今日西装革履,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手腕上戴着一只百达翡丽。她微微侧头对蔡致远说:“哥哥,你今天人模狗样的,绝对是你们电视剧里斯文败类角色的模板。”
  原本正欣赏着活泼可爱的妹妹摇身变成绝世美人的蔡致远,瞬间回过神来,他心想,还能她狗嘴里吐出象牙来?蔡致远回道:“你才人模狗样。”
  htv的摄制团队提前抵达里昂,已与当地电视台开展准备工作。此刻,他们的镜头对准了岳宁和他们的小老板。八十年代的法国处于世界时尚的巅峰,往来的旅客纷纷驻足,看向这对靓丽的东方男女。
  “宁宁!”宁宴的鹅肝供应商邱春明带着一个法国人走上前来。
  邱春明得知岳宁要来参加交流会,立刻与法国的供货商取得联系,这家供货商正是法国一家著名的食品集团。岳宁上次在港城食品博览会上宣传了法国鹅肝和潮汕鹅肝,还在宁宴推出了鹅肝和牛鲍汁拌饭,使其成为宁宴的招牌菜品之一。
  实际上,这道拌饭的灵感源于岳宁上辈子在日本品尝到的鹅肝和牛丼,既然从日本而来,那就让它再回到日本。恰逢岳宁要为崔记推出新的鲍鱼汁调味料,她便在许乐梅和ts电视台的节目里,教港城和日本的观众制作简单版的鹅肝和牛拌饭。
  在这个年代,法餐占据高端市场,价格不菲。法式鹅肝虽有名,却是个小众市场,用量不大。
  岳宁这一番操作,让邱春明将鹅肝铺货进超市。邱春明马上想到日本市场也可如此,便通知了这家公司负责东亚区域的销售经理。
  这家公司在日本的代理商一直只给法式餐厅供货,根本没有商超渠道。
  立德在日本已打开市场,商超渠道充足,协助他们进入了商超的进口食品区域。
  生鹅肝尽管价格较高,但相较于去高档餐厅食用,便宜了许多。这家公司的鹅肝在港城和日本的销量暴涨了三倍,让这家食品公司看到了东亚市场的消费潜力,也见识到了岳宁的能力。
  原本他们的销售人员就打算前往港城拜访岳宁,却因听闻岳宁要考试,便将行程延期。
  邱春明告知他们岳宁要来里昂参加厨师交流会,这家集团负责东亚市场的销售经理自然欣喜万分。
  这位经理还跟邱春明说,他们老板的弟弟是位米其林三星大厨,打算请示一下,先让岳宁与老板的这位弟弟见个面,为岳宁增添些热度。
  这一请示,令人意外!老板的弟弟竟然是卢卡斯。
  弟兄俩交流一番,卢卡斯的哥哥、杜兰德集团的老板提及岳宁提醒他们在日本超市铺货一事,卢卡斯说起岳宁对做菜的见解,两人都认为岳宁的每一个建议都并非随意提出,而是精准地把控了市场。
  如此一来,他们对岳宁的好感又增进了几分,卢卡斯索性邀请他们住在家族位于博讷的红酒庄园里。
  邱春明曾在法国留学,因此才有机会代理法国食品。他翻译着销售经理的话,经理说,卢卡斯正在准备午餐,保罗已在庄园等候。
  一行人走出航站楼,两辆雪铁龙ds静静地停在贵宾车道上。那位销售经理亲自为岳宁拉开后座车门。蔡致远被邱春明请上另一辆车,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则上了一辆面包车。
  上辈子岳宁除了参赛,还为探寻法餐的精妙之处、寻觅心仪的葡萄酒,多次来到勃艮第。
  远处,罗纳河如银练般蜿蜒,葡萄园里的工人正忙碌着。
  半小时后,车队驶入杜兰德家族的庄园。铁艺大门缓缓开启,修剪整齐的紫杉树篱后,是一栋巴洛克风格的白色宅邸。车子停稳,管家模样的男子为岳宁拉开了车门,岳宁从车上下来。身着厨师服的卢卡斯和一位气质不凡的法国男子并肩而立。
  “宁宁。”卢卡斯带着口音唤着岳宁,与她行了一个贴面礼,随后介绍他的哥哥保罗杜兰德。
  尽管htv有随行翻译,邱春明还是先上前为他们翻译。
  交谈几句后,卢卡斯便请岳宁去房间放下行李,一同前往后厨,因为保罗对那道让他们鹅肝销量翻三倍的拌饭十分感兴趣。当然,这也是此次行程设定的情节之一。
  岳宁换上厨师服,带上一个罐头,这是她出发前制作的溏心鲍鱼,为方便携带,她让崔记调料厂帮忙封装成罐头。
  她与卢卡斯一同走向厨房,卢卡斯对膀胱鸡,锅里一只鸡包裹在圆球状的猪膀胱里,正在低温慢煮。
  锅里米饭已经煮好,卢卡斯说:“就等你了!”
  岳宁打开罐头,里面十头吉品溏心鲍浸在浓稠的鲍汁中。
  她将锅架在燃气炉上,用小火加热鲍鱼,鲍汁随着温度上升,散发出浓郁的鲜香。
  趁着这段时间,她着手处理其他食材:把雪花和牛肉切成薄片,均匀地撒上海盐;洋葱切丝后裹上淀粉;蘑菇切片。
  用加热的刀将鹅肝切成片,在鹅肝表面划出菱形花刀,撒上几颗盐粒。
  当锅烧至冒烟,她将鹅肝片平铺入锅,油脂与高温碰撞的瞬间,“滋滋”声中金黄的焦脆边缘迅速蔓延。一分钟后翻面,另一侧同样煎出金黄的脆壳,鹅肝出锅。
  这时锅里已积了浅浅一层澄清的鹅肝油,她用这些油煎牛肉片,粉嫩的肉片在热油中变色,边缘微焦时出锅。
  接着,蘑菇片和洋葱丝入锅,略带焦香味的油脂激发出洋葱的辛辣与蘑菇的鲜香。炒好洋葱和蘑菇,她从鲍鱼锅里舀起一勺鲍汁倒入锅中,把牛肉片放进鲍鱼汁里略微翻炒一下,随即出锅。
  米饭已经准备好,每个大瓷盘里一个团小巧的饭,岳宁将鹅肝、牛肉、蘑菇依次盖在米饭上,层次分明。最后她取出吉品鲍,将鲍鱼切成四片,溏心在切口处微微颤动,她把鲍鱼点缀在饭顶,再用小勺淋上一勺浓稠的鲍汁,撒上葱花,说道:“可以吃饭了!”
  第215章 招揽客户
  午餐在庄园的露天庭院举行,卢卡斯绅士地为岳宁拉开座椅,随后,精心准备的拌饭被依次摆在每一位客人面前。
  保罗在卢卡斯满怀期待的目光中,拿起勺子,舀起一勺鹅肝和牛鲍汁拌饭。刹那间,鲍汁的醇厚裹挟着鹅肝的脂香扑鼻而来。当鹅肝触碰到舌尖,丰腴的油脂瞬间化开,仅仅沾染了些许鲍汁,就为鹅肝添上了别样的东方风情。被鲍汁浸润到肌理的牛肉,与东方那鲜美又醇厚的酱汁完美融合,而溏心鲍鱼则散发着纯粹的东方味道。
  等等!也不完全是。保罗在鲍鱼汁里捕捉到了自家火腿特有的橡木香气,他试探着问:“你用了我们的火腿?”
  “用了你们的火腿骨,来做鲍鱼汤汁的底味。”岳宁回应道,“你们家这款火腿,经过发酵后在木架上晾干,带有独特的橡木香气,我很喜欢。”此时,节目正在摄制中,岳宁当然得适时为他们做植入式广告。
  保罗心领神会,继续享用美食。两三口下去,瓷盘里的饭已见底。他由衷赞叹:“这饭,确实有让我们的鹅肝销售翻三倍的魔力。”
  卢卡斯吃完饭后,起身说道:“我去厨房做菜了。”
  女仆适时为宾客斟上冰镇的霞多丽白葡萄酒。前菜被端上餐桌,蔡致远看着盘中的沙拉,对岳宁说:“这么看来,你那道‘萝卜开会’卖一百八一点都不贵。”
  保罗抬头,岳宁解释道:“蔡先生说,这道菜让他想起了我做的萝卜沙拉。”
  邱春明翻译后,补充了一句:“那是港城最流行的沙拉。岳小姐用意大利黑醋调和,秋冬季还会加入黑松露或者白松露,以增加沙拉的风味。”
  “听起来很美味。”保罗评价道。
  岳宁轻轻晃动酒杯,闻到了类似青柠的淡淡香气,轻抿一口,口感上既有成熟梨肉的甜美,甚至还带着一丝杏仁坚果香。
  “好酒。”不愧是被誉为葡萄酒界“麦加”的博纳丘出产的葡萄酒。
  保罗边吃边介绍起家族公司的情况。从1875年成立算起,至今已历经百年。目前公司业务涵盖:禽类养殖和禽类产品加工单元,旗下有一个鹅肝品牌和一个布雷斯鸡品牌;一个肉食加工单元,负责加工火腿和香肠;还有葡萄酒单元,销售勃艮第葡萄酒。
  他们拥有4个特级园和9个一级园,眼前这片葡萄园,便是一个特级园,出产的葡萄酒备受全球侍酒师与藏家追捧。总之,这是一家提供顶尖食材的公司,就连卢卡斯开的餐厅,也是米其林三星级别的。
  这时,卢卡斯走了过来,后面女仆端着的银盘上,猪膀胱已涨成一个大圆球。透过半透明的猪膀胱,可以看到里面的整鸡。
  岳宁对着镜头介绍道:“这道菜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农民为保存肉类发明的原始技法:用猪膀胱包裹整鸡,埋入灶灰慢烤。膀胱在高温下自然膨胀,形成天然密封舱,既锁住肉汁,又让松露、黄油等配料的香气渗透到鸡肉肌理中。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我们中餐里的叫花鸡?鸡调味后,用荷叶包裹,再用黄泥封住烘烤。”
  邱春明将这些话翻译给卢卡斯和保罗听。卢卡斯惊讶地问:“是吗?中国也有类似做法?”
  岳宁笑着说:“还有更相似的做法,我明天会在厨艺交流会上展示。”
  “什么做法?”卢卡斯追问道。
  “你先切,让我先介绍完膀胱鸡。”岳宁笑着卖起了关子。
  “后来,名厨乔治斯奥古斯特埃斯科菲耶将其引入高级餐厅,让它从平民食物变成了殿堂级美食。如今,它已成为法国总统宴请外宾的保留菜品。”
  邱春明又把岳宁介绍的话,翻译给法国人听,那位销售经理朱利安说:“岳小姐,对法餐也太了解了吧?”
  卢卡斯说:“日本的几位大厨说,她对日本料理也非常了解。”
  邱春明翻译给岳宁听,岳宁说:“法餐是烹饪界的标杆,我当然要了解啊!”
  伴随着卢卡斯划开猪膀胱,混合着松露与黄油的香气迅速弥漫开来。蔡致远深吸一口气:“好香。”
  邱春明之前也吃过这道菜,此时也不禁惊叹:“太香了,米其林三星大厨的料理果然与众不同。”
  岳宁说:“这就是膀胱鸡最大的魅力所在。所以它必须在客人面前切开,这样才能充分释放香气。”
  卢卡斯用刀尖轻轻挑起鸡胸肉,鲜嫩的肌理间渗出肉汁,他将这片鸡胸肉摆在装有芦笋和羊肚菌等配菜的瓷盘里,再舀了一勺白色酱汁淋在鸡胸肉上。女仆随即将这道法国国宴级的美食端给岳宁。
  岳宁切了一块鸡肉放入口中,她上辈子吃过,也自己做过膀胱鸡,但卢卡斯这道有着独门配方,松露味道浓郁却又柔和温润。卢卡斯在她身边坐下,问道:“怎么样?”
  “完美。太好吃了。”岳宁笑着夸赞,“且不说这只鸡的独门调味,单是鸡肉本身,细嫩多汁,还有一点淡淡的奶香味,这可不只是靠黄油炖煮赋予的味道。”
  保罗听完邱春明的翻译后说道:“每只鸡都要在我们的草地里散养一百二十天,除了喂谷物和玉米,我们还会喂做乳酪剩下的乳清。”
  “想知道我明天做什么菜吗?”岳宁对卢卡斯说,邱春明帮忙翻译。
  “做什么?”卢卡斯好奇地问。
  “猪肚鸡。”岳宁说道。
  “什么?”卢卡斯惊讶不已。
  “猪肚包鸡,是我们中餐粤菜里的一道传统菜,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了。我用猪肚包住鸡,放在骨汤里煮。”岳宁详细地介绍猪肚包鸡的做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