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69节

  石川已经将最后一口羹汤喝完,汤匙与瓷碗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角:“好喝,非常好喝。”
  “这拆鱼羹用的是花鲢,花鲢是最常见的鱼,对吧?”岳宁问道。
  “花鲢?”
  “没错,鲫鱼、鳊鱼也能用来做。”岳宁接着说,“但这鱼来自粤省山谷间的水库,那里养殖的淡水鱼毫无土腥味,肉质紧实且鲜甜。普通的品种,经过精挑细选的食材,再加以精心烹制。这样的菜品能说不高级吗?若是稀有的、昂贵的食材,却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有很重的腥味,你们觉得那道菜高级吗?对我而言,如果一个男生长得特别帅气,却有很浓的狐臭,我是无法忍受的。”
  听了翻译,卢卡斯大笑:“赞同。就像我做的膀胱鸡,全世界哪儿不养鸡?但我们用的鸡,也是经过精心饲养的优选品种,别的地方可没有。膀胱鸡就是法餐里的代表菜品之一。”
  这时,侍应生端着盘子走进来,盘子里放着一个砂锅,砂锅被放在桌上。砂煲盖子掀开的瞬间,焦香混合着腊味的油脂香扑面而来。腊味铺在米饭上,这股香气浓烈而热烈。侍应生用勺子将米饭拌匀,米粒与腊味相互交融,裹上了酱色和腊味的油脂,在瓷勺上泛着绸缎般的光泽,一块锅巴被翻起,随着木铲的动作碎成了几片。
  侍应生盛好饭,提醒大家:“小心烫。”
  卢卡斯用筷子夹起一块锅巴,咬下去时,米粒在齿间迸裂的脆响与内里的软糯形成了奇妙的对比。他一直追求煎制时产生的这种焦香气息,昨天的桂花炒鱼肚让他惊艳,今天的这道菜亦是如此。他不禁说道:“这香气太美妙了。”
  岳宁笑着说:“港城到处都能见到煲仔饭,但我们用两种精选米混合,用湘西黑毛猪猪肉制成的腊味,再加上一直做煲仔饭的张大厨的手艺,总归会有所不同。”
  卢卡斯完全赞同:“一个顶级的厨师,对食材的要求从来都不是看材料是否稀少。”
  从宝华楼到坤和楼,下午他们又去逛了港城的街边小吃。就像日本的大阪烧源自洋食,在橙黄汤汁中咕嘟翻滚的咖喱鱼蛋,也是外来食物本土化的成果。
  “阿姐,要辣咖喱!”几个人坐在街边小摊上,品尝着鱼蛋,鲮鱼的鲜甜与咖喱的辛辣相互交织,鱼蛋q弹得能在齿间跳动。
  htv和ts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明这些片段可以在拍完晚饭内容后,一起剪辑播放。可他们却在下午紧锣密鼓地进行剪辑制作,甚至比播新闻还要抢时间。在对家开始第三天直播开始前,他们播出了这个片子。
  昨天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到了时间发现又有片子可看,便再次守在了电视机前。
  石川拍上一期节目的时候,没人看,但是也没有电视台做这样的对比。
  nc说是想要蹭热度,但是他们选的中华料理的厨师,却是赫赫有名的大师。可不仅仅是蹭热度那么简单,而且先开播,还定了满汉全席这样的宫廷大宴,他们就是想以绝对优势碾压ts。
  昨天他们老板当场离开,实际上根本不是因为听说菜里面有猫肉,毕竟后来人家也解释了,不是猫肉而是用了果子狸。他实在受不了投入重金的一档节目,做成这样的结果。
  今天白天他们老板夫妇已经搭飞机回日本,节目组只想硬着头皮做完。
  却没想到,对方今天还有节目出来,而且节目里日本的两位顶级大厨和法国米其林三星大厨都同意岳宁的说法,食材不在于有多稀少,而在于食材的品质和厨师的烹饪方法。
  他们立刻跟陈大厨重新沟通,把今天要上的食材检查一遍,日方给出了要求,所有奇奇怪怪的食材全部不能上了。
  看着一个个食材都被说成是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意思是,今天的大菜全部不能上了?拿还直播什么?
  陈大厨摔门而去,留下他的团队,团队傻眼,接下去怎么办?
  第196章 陈家家事
  陈大厨愤怒地摔门而出,距离直播开始只剩下不到半个小时,删减的却全是大菜的食材。这还怎么直播?
  当地电视台的人追了出去,说道:“陈大厨,您再想想办法。”
  “凭什么把问题都扔给我?”陈大厨愤愤不平,“你们找到我,劝我参加拍摄,提出各种要求,说什么贵就上什么,还说要吃宫廷大菜。我完全按照宫廷大菜的标准来了,结果呢?他们发脾气跑了,把烂摊子留给我?还逼着我临时改菜单。还有昨天那道龙虎斗,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你提议的,说是粤菜名菜,我还特地去翻了菜谱确认能做。我没做过猫肉,看到菜谱里说可以用果子狸,就改用了果子狸。他们老板夫妇发脾气,却怪到我们头上。这一大半责任难道不在他们吗?你去说清楚!”
  “我说了,您知道他们根本不讲道理。但是,我们还要和他们合作,不能得罪。其实也不是他们不讲道理,而是他们现在也没办法,回去估计还得被上司臭骂,您知道日本上下级关系很严苛的。剩下这么一天拍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不好!求求您了,您是大师,肯定有办法的。”
  陈大厨也知道,电视台的难处。先不说电视台找到他本来也是要帮他宣传,就是平时他们饭店也会在电视上打广告。而且电视台的上层也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意。他们自然不能跟电视台翻脸。
  发过脾气,不还得回去?
  陈大厨被电视台的人劝了回去,办公室里除了那两个让人厌烦的日本人,还有他的儿子和女儿。
  儿子见他进来,立刻问道:“爸,怎么样?”
  陈大厨对当地电视台的人说:“让我们先商量一下。”
  电视台的人请日本人出去,办公室里只留下父子三人。陈大厨说:“只能改了。”
  他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然后对女儿说:“锦莹,你看,现在这情形,你去做清汤柳叶燕菜和布袋鸡。”
  陈大厨见女儿有些茫然地望着前方,眼神不太聚焦,便叫了一声:“锦莹。”
  “爸,我要走了,先去医院。”陈锦莹说道。
  陈大厨说:“今天早上我去看过了,你妈好多了。”
  陈锦莹看着父亲,说道:“我刚刚打电话问过医生,医生说,我妈器官衰竭了,随时可能走,我想守在她身边。您答应过我的,只要我做一天,可后来呢?做了一天又一天,现在都第三天了。早上您说我帮忙全部准备好就行,现在又让我做完晚市。我不想我妈走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说着,陈锦莹哭了出来,她的这个妈并非她的亲生母亲。
  她爸一共娶了五个太太,原配太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她的养母二姨太不能生育,她爸又娶了三姨太,三姨太生了两个女儿,她爸接着找了一个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的寡妇,那寡妇又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她。她爸把她抱回来给了没有生养的二姨太,她就成了二姨太的女儿。养母对她疼爱有加。
  “那不是出了事吗?卫星直播很不理想,现在日本人要求改菜单。”陈大厨说,“再说了,就一个晚市,晚市结束就没事了。两三个小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我中风过,根本没办法做布袋鸡了。”
  陈大厨立刻拿起电话,打给医院,当着陈锦莹的面嘱咐,一定要用最好的药,有任何情况都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他挂断电话后说:“好了,我已经打过电话了。就两个小时,不会有事的,这是最后一天了。快去吧!”
  陈锦龙说:“五姐,走吧!”
  两人走进厨房,三道大菜要改,陈锦莹接下了最麻烦的两道。清汤柳叶燕菜,她的徒弟还能帮忙,可布袋鸡就得全程她自己动手了。好在他们是一家以鲁菜为主的饭店,水发海参之类的配料不缺。
  拟定菜单的时候不选布袋鸡,就是怕跟那家宁宴撞菜。布袋鸡、八宝葫芦鸭和脆皮糯米鸡做法大同小异,都是拆骨后填充不同的食材。
  他们看过《港澳厨王大赛》,料到宁宴必然会出鸽吞翅、脆皮糯米鸡中的一款,所以没上布袋鸡。节目播出后,他们有些庆幸没有上布袋鸡,他们布袋鸡跟宁宴的乾坤烧鹅比,简单了很多,至少视觉上不可能有乾坤烧鹅的震撼。
  现在却不得不上了,陈锦莹拎起一只鸡,开始准备拆鸡骨。自从她爸小中风过一次,手就没了力气,还容易发抖,这些精细的菜,她爸做不了了,他们饭店乃至整个台北,能做好这道菜的人,也就她一个了。
  她抬头看向陈锦龙,她爸到了五十岁,对没有儿子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刚到台湾就找了四姨太,终于如愿以偿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有了这个儿子,她爸整个人都像年轻了起来,一直盼着他长大,希望他能继承衣钵。这个儿子确实很努力,只是天赋有限。
  这时候,她爸就想到了有天赋的她。他也教她手艺,希望她终身不婚,能帮着儿子守住这份家业。她看着父亲的几个太太,还有几位姐姐的遭遇,反而觉得这个安排不错,她在厨房里做事,小弟出去撑门面。然而,她妈却放心不下她,总觉得她一辈子这样被耽误了,希望她能找个好人嫁了。
  陈锦莹将三黄鸡放在案板上,刀从鸡翅根部切入,刀锋贴着鸡颈骨轻轻旋转。鸡皮逐渐剥离,当刀尖触到胸骨,切断骨头,手指在鸡骨间游走,把鸡翻个身,开始脱鸡背上的皮。
  “师傅,您看这样可以吗?”徒弟问她。
  陈锦莹抬头,手却没停,看到小徒弟已经帮她把鸡胸肉、虾仁、金华火腿、海参、贝柱、鲍鱼都切成了大小均匀的丁。
  她说:“可以。这次你来调味。”
  她这么一说,陈锦龙抬起头:“五姐,这道菜已经是今天的压轴大菜了。”
  “我知道。”陈锦莹看着他,“阿志能做好。”
  她已经拆出了鸡骨,斩断鸡脚,大功告成。徒弟也完成了任务,她说:“阿志,清汤也帮我吊一下。”
  “好。”徒弟点头。
  “姐……”陈锦龙再次叫了起来,他们家做的清汤柳叶燕菜的清汤被誉为“清汤如君子,外显清透,内藏乾坤”,是浓汤经过几遍过滤之后得到的清汤,算是他们家的不传之秘。陈锦龙看向姐姐的徒弟吴志海,他正在用他们家的秘诀吊汤,不禁有些气闷地看向五姐。
  “你真以为这是秘诀?这对小饭店来说是秘诀,大饭店哪家不会?《港澳厨王大赛》里这种清汤已经出现过多少次了?”陈锦莹说道,“我不教,难道要累死我自己?再说,改了这么多道菜,如果不是阿志会,你觉得能顺利出菜?”
  虽然陈锦莹知道,无论自己厨艺多高,最终这家饭店都是陈锦龙的。可作为一个厨艺比他高的人,她就看不惯陈锦龙的这些小心思。
  自己会一辈子在这里,阿志指不定以后还能出去开家饭店,难道自己还不能教他?这几天看《港澳厨王大赛》,她最欣赏的不是里面的那几个参赛选手,而是那个岳宁,她出现的片段里,总见她在教这教那。陈锦莹觉得这才像是带徒弟的样子。
  陈锦龙知道自家这个五姐,她说不想结婚,会在饭店里做一辈子,她自己没儿没女,当然不会考虑手艺外传之后会怎样。陈锦龙不想跟她争辩,打算等下跟父亲说。
  陈锦莹炒着等下要塞进鸡肚子里的馅料,吴志海已经把汤澄清好了,他过来跟陈锦莹说:“师傅,已经好了。”
  陈锦莹本想让他做其他事,看着陈锦龙时不时往他们这边看,便低声说:“阿志,你帮我去医院看看我妈怎么样了,我……怎么说呢?虽然我爸说有事就告诉我……”
  师傅担心什么吴志海哪有不知道的?师傅对她好,他点头:“我去守着,直到您过来。”
  “好。”陈锦莹点头。
  看到徒弟往外走,陈锦莹的心才微微安定下来,开始去做清汤柳叶燕菜。
  一切准备就绪,陈锦莹拿来黄地粉彩瓷汤盅,将切好的柳叶状燕窝、翠绿的青笋丝、嫣红的火腿丝间隔着码放进去。这些食材在瓷盅里排列得整整齐齐,色彩搭配相得益彰。码放完毕后,她舀起一勺清汤,缓缓地将清汤注入瓷盅。清汤沿着盅壁流淌而下,轻轻覆盖住燕窝和其他食材,每个瓷盅都被倒至八分满。
  她将瓷盅小心地放入蒸笼,盖上盖子,调整好火候,开始蒸制。
  二十分钟后,陈锦莹打开蒸笼。瞬间,一股带着清香的热气扑面而来,她伸手取出瓷盅:“上菜。”
  这道开局头汤被端了出去,nc的总裁和夫人走了,今天位子宽松了不少。昨天那两位愤然离去,把嘉宾们吓了一跳。除了几道菜口味差了些,用料奇怪了些,其他的菜,嘉宾们觉得很好吃。
  这会儿头汤被端上来,长衫男子唱道:“陈锦龙大厨的拿手菜清汤柳叶燕菜,用……”
  汤盅盖子揭开,一位日本男明星说道:“好香!”这股香气并不浓烈,很是清爽。他用小勺舀起一小口清汤,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这清汤清冽如水,滋味却醇厚。
  第197章 陈锦莹决定离开
  陈大厨陈德祥正观察着宾客的反应。
  “老板,医院来电话,二太太吊着最后一口气,要见五小姐。”
  他皱起眉头:“你跟医院说,五小姐马上就到。”
  “我去跟五小姐说。”
  “谁让你跟五小姐说了?你跟李妈说。五小姐这会儿不能分心。”陈德祥说道。
  “是。”
  陈德祥转身走向厨房,见女儿正在忙碌,便又转身回到办公室。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拿打火机的手有些颤抖。自己那次中风虽不严重,但恢复后落下了后遗症,手没力气,还会抖,很多精细的菜品都做不了了。
  唉……要是锦龙有他姐姐的本事,他又怎会不让锦莹见她妈最后一面呢?
  一支烟还没抽完,有人匆匆冲进来:“老板,五小姐去医院了。”
  “什么?”陈德祥站起身,手里夹着的烟掉落在桌上,“谁告诉她的?”
  他往厨房走去,后面的人跟着解释:“是五小姐派她的徒弟吴志海去医院守着。那小子察觉到不对劲,立马骑机车回来,载五小姐去了医院。”
  “爸,姐走了。”陈锦龙对他爸说道。
  陈德祥看到鸡已经缝好晾在那里,稍微放了点心:“我看着你做,先炸再蒸,调味我来。”
  很难说清楚鲁菜的布袋鸡和淮扬菜的八宝葫芦鸭是谁影响了谁,随着人口的流动,中国各大菜系早已相互交融。布袋鸡和葫芦鸭一样,填充馅料之后,先炸后蒸,最后用蒸出来的汁水勾芡,淋在上面。其中最难的一步,自然是整鸡脱骨,这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炸制了,炸过之后表皮酥松,味道更佳。
  陈德祥站在儿子身旁,这道菜他不知教过儿子多少遍,可儿子做这道菜,十次里有一半成功,一半失败。从调味上来说,也总是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偏偏需要悟性。
  “爸,我姐她……”陈锦龙欲言又止。
  “什么?”陈德祥问道。
  陈锦龙啧了一声,无奈叹气:“她今天让吴志海去吊燕菜的高汤了。今天鸡肚子里的馅料也是吴志海调的。我姐是不是对吴志海太好了?”
  陈德祥沉默了,给女儿通风报信的也是吴志海。
  “这些话吧,说出来影响我们姐弟感情;不说吧,又怕五姐被骗。五姐是个特别单纯的人,一门心思就想把菜做好。这个吴志海就不好说了……您说我姐一个独居女人,吴志海比我姐小五岁,又是师徒,整天待在一起,只怕他花言巧语哄骗我姐。”陈锦龙一边翻动着锅里的鸡,一边说道。
  “把鸡捞出来降降温,不然皮要爆了。”陈德祥连忙提醒,光顾着听儿子说话,竟一走神就出了岔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