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7节
车子到宾馆大楼停下,几个人下车往里走。
岳宁陪着爷爷往里走:“姐,我先回房间洗个澡,等下去你房间找你。”
“好啊!”
两人商量好,却见乔家祖孙俩从电梯出来朝这边走来。
乔君贤看到他们,小跑几步问道:“怎么样?”
“你知道我今天吃什么了吗?”崔慧仪眉飞色舞地说。
“吃什么了?”
崔慧仪得意洋洋地说:“宁宁亲手做的东平鸡饭,我从来不知道鸡饭可以这么好吃。”
“是吧?是吧?我一直吃华叔的拆鱼羹,吃岳宁做的拆鱼羹时,明明用料不一样,但口感跟华叔做得一样好。好可惜啊!我没吃到。”乔君贤把话题转回来,“所以,你们试得怎么样?”
“给我打开了思路,我发现不仅是内地市场,就连日本市场都有了方向。”崔慧仪见乔启明也在听,她说,“乔爷爷,您在港城的老板中素有公允之称,今天宁宁给我指明的方向帮助很大,我白拿她的方子和点子不太好,想请您给个建议,怎么分配我们之间的利益,这样才能长久合作下去。”
乔启明笑了:“今天不行,君贤的小姨和小姨夫刚才吃饭吃到一半,有紧急的事被叫走了,现在刚结束正赶过来呢。再约时间吧,你们也不急于这一天两天的,回港城坐下来谈也行。”
“爷爷,小姨和姨夫来了。”乔君贤先一步迎向门口。
岳宁看到门口出现一男一女,他们从大门口的光影里走进来。那个男子灰白头发,戴着黑边眼镜,穿着白衬衫、黑裤子。
那是……那是……岳宁踉跄地往前走了两步,飞快地越过乔君贤,语气早已哽咽:“伯伯……”
“囡囡……”那个男子把包交给身边的女子,也快步迎了过去。
一触碰到莫伯伯,岳宁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崔老板很惊讶,岳宝华的孙女怎么对着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哭起来了?他看向岳宝华,岳宝华也一脸茫然。
乔启明走过来,到岳宝华身边:“我就说宁宁的见识,怎么看都不像在山村长大的孩子。这下谜团解开了。”
“怎么说?”崔老板好奇地问。
“这是君贤的小姨夫,吴越莫家的人。”乔启明说道。
岳宝华这下知道这就是宁宁提过的那个莫伯伯,可他不知道什么是吴越莫家。
崔老板带着羡慕的口气说:“宁宁这个机缘可不得了。”
女子递上手帕,男子拿着手帕给孩子擦眼泪:“囡囡不哭了。”
这可是他疼了这么多年的囡囡啊!
当年他和小岳父女前后脚到西北改造,被安排住在一起。
他自己的问题比他们父女俩严重,经历了几次反复折腾,膝盖落下了毛病。岳志荣为了不让他再被折腾,主动帮他完成当天的任务。
他们本就身份特殊,那时杨福根还没从部队回来,他们干的全是脏活累活,他心里怎么能过意得去?
岳志荣安慰他,大家都是难兄难弟,不互相照应还能怎么办?
他自己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比岳宁只大一岁,看到岳宁就像看到自己女儿似的,叫岳宁“囡囡”。
岳志荣认为孩子应该多读书,这正合他心意。他感激岳志荣,又喜欢岳宁,一有时间就教小娃娃认字、念儿歌,写字画画。
甚至等岳宁大些了,开始教她英文,他总是说:“囡囡,这个国家不可能一直闭关锁国,外面有很多新技术,需要懂外文的人去交流、去学习。你悄悄地学,好不好?”
他总觉得自己活不到回家那一天,却没想到一直身强力壮的岳志荣,一场风寒后,身体就垮了。
岳志荣临终前,那时还看不到头,他自己也是自身难保,所以即便他说会照顾好岳宁,志荣还是走得不安心。
岳志荣走后,就剩下年仅十三岁的岳宁和伤病缠身的他。
他的爱人庄宝如一直在为他奔走,终于一年多后,莫维文的问题调查清楚了,他拿到了调回上海原单位的调令。
他舍不得丢下看着长大的囡囡,一个女孩子在大西北太难了。然而上海那边是不顾一切为他奔走,一次次碰壁却仍不放弃的妻子,还有等待他回家的两个女儿。
“伯伯,您看现在,福根书记都安排我放羊了,我还有阿根叔和春梅婶他们照顾。”
他走的时候,岳宁笑着送他出了村,送到公社,看着他上了汽车,一滴眼泪都没掉。
他走后,知道自己能回去全靠爱人不顾一切的努力,而且上海和粤城相隔千里,他也没法为小丫头做什么,只能寄点粮票、布票,汇点钱过去,让她能过得宽裕些。
小丫头把东西全给他退了回来,说自己什么都不缺,尤其是六指阿根很照顾她,分她一些下水,放羊的活儿也挺轻松,还能去挖野菜。信里写得满是生机,他知道这孩子就是这样的脾性,即便再寄东西过去,她也不会收。
没多久,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他立刻给囡囡拍了电报,又寄去学习资料,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报名参加高考,且一定要报考上海的学校。谁能想到,第一次高考,囡囡因政审被卡住了。好在大半年后,又举行高考,这次政策放宽了。可小丫头写信来说,他们那儿爆发了羊瘟,她没办法离开,就这样又耽搁了一年。
眼瞅着再过半个月就要高考了,囡囡怎么会出现在北京?莫维文猛地一个激灵,轻轻推开岳宁,焦急地问:“囡囡,你不是要高考了吗?不在家好好复习,怎么跑北京来了?”
岳宁哭得鼻子都堵住了,回头看向岳宝华,瓮声瓮气地说:“爷爷去西北找我了,要带我去港城。”
岳宝华听到提及自己,走上前去,说道:“莫先生你好,我是宁宁的爷爷。”
莫维文伸手与他握手:“知道,小岳提过您,说您厨艺极为了得。”
岳宁擦了擦眼泪,转身面向莫伯伯的爱人。她们虽通信许久,却这是第一次见面,岳宁轻声唤道:“大妈妈。”
庄宝如伸手温柔地擦去岳宁脸颊上残留的泪水,亲昵地回应:“囡囡。”
乔启明走过来,说道:“维文、宝如、宁宁,咱们别在门口站着了,上楼找个地方坐下慢慢聊。”
“小姨、小姨夫,爷爷让我在楼下等你们俩,既然你们和岳宁都认识,那再好不过了,一起上楼聊聊?”
“好啊!”莫维文伸手示意,“岳先生,请。”
岳宁挽住庄宝如的手臂,转头对崔慧仪说:“慧仪姐,我先陪我伯伯和大妈妈了。”
崔慧仪点头:“去吧!”
崔老板望着他们的背影,二姨太悄声问道:“乔君贤的小姨和小姨夫是什么来头?”
崔老板说:“他小姨,是南洋叶家的养女,叶家小姐,这身份自不必多说。吴越莫家,别说有着六七百年的历史,单论近百年,能被载入史册的人物就不止一个两个,用老话说,那可是书香世家、清贵门第。”
崔老板这么一说,崔慧仪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道:“叶家再豪富,莫家再显贵,都比不上他们夫妇俩自身出众。君贤说过,他小姨在舰船设计方面近乎天才,小姨夫师从数字信号之父,是通讯领域的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二人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能与这样的人物相遇,才是宁宁最大的机缘。”
二太太望向正在等电梯的几个人。
只见岳宁带着小女儿的娇态,轻轻推着她的莫伯伯走进电梯。
第27章 刻苦学习的岳宁
莫维文走进电梯,问道:“那你这个时候去港城,就不参加高考了?”
“打算去港城,考港城的大学。”岳宁回答。
莫维文摇了摇头,说:“我个人觉得,你可以按原计划参加今年的高考,考我们学校。读两年后,我和你大妈妈都有朋友,到时候能找他们给你写推荐信,你再去港大继续深造,这样就方便多了。你小雅姐姐正在准备申请美国p大,如果顺利,她明年就能去美国上学。要是你现在去港城……”
电梯门开了,莫维文走了出去,继续说道:“在这里高考,让你考上海的学校,是我们想把你留在身边有个照应。凭你的本事,说实话,国内的学校你随便考。可去了港城,虽说你有基础,但学的东西完全不同,等于要重新开始,这就很麻烦,明白吗?”
“知道,那就花时间补。”岳宁说道。
庄宝如说:“维文,这事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先去启明叔那里。等会儿咱们俩跟囡囡和岳先生好好聊聊,把利弊分析清楚,让囡囡自己做决定。”
“对啊!有什么事坐下来再说。”乔启明也跟着说道。
走进乔启明的房间,庄宝如说:“启明叔,借卫生间用一下。”
“去吧!”
庄宝如走进卫生间,绞了一块热毛巾出来,递给岳宁:“囡囡,擦擦脸。”
岳宁擦完脸,起身想自己去放毛巾,却被庄宝如接过。庄宝如放好毛巾,回来在岳宁身边坐下。
乔家和莫家解放前在上海就是旧相识,乔君贤的妈妈和庄宝如又是姐妹。
如今又有了岳宁这段渊源,原本不太愿意提及下乡经历,免得亲友伤心的莫维文,也开始说起在西北的过往,不停地讲岳志荣帮他做工分、照顾他的事。他说:“到了乡下,我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小岳走了后,还得囡囡照顾我。大冬天我发病,是囡囡在风雪里背着我去大队,再坐拖拉机去公社卫生院。”
“伯伯,您怎么就记得这些。”岳宁皱了皱鼻子,跟庄宝如说,“我可不一样,大妈妈,您不知道,莫伯伯可可怕了。他休息的方式就是换一门课学。学完数学,就让我背两篇古诗词放松;学了语文,又让我做两道物理题换换脑子。”
庄宝如笑着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你的那些教材,还是我从我们学校的附属学校拿的呢。而且,他回来之后,你小颖姐姐和小雅姐姐不是要参加高考吗?他也是这么要求她们的,你姐姐们反抗,他还说,‘宁宁比你们小,从来都不喊苦。’”
“真的啊?我只要一反抗,他就把课本往边上一放,静静地看着我。我爸像是接收到了什么信号,立马过来念叨,他们俩车轮战术,我除了认命还能怎么办?”岳宁嘴上这么说,可一瞬间眼睛又热了。那时候,她就盼着两人都走开,让她喘口气。可后来,这两人,一个去世了,一个去了万里之外。
“都过去了。”庄宝如搂住她。
“嗯。现在至少我又能见到伯伯了。”
“这个世道啊!谁能没点遗憾呢?”乔启明重重地叹了口气。
岳宁明白乔启明在叹息什么。来的路上,乔君贤也曾安慰过她,这世道曲折太多,乔启明的大哥也是在这些年里离世的。
乔启明说起了领养庄宝如的叶老太太,老太太临死都没能见到庄宝如,实在令人遗憾。
想起这些,庄宝如眼圈红了。在她失去双亲、流落难民营的时候,叶家给了她一个家,让她再次有了亲人。叶家一大家子人都疼她,还送她去美国念书。
五十年代,她在美国参与军舰设计,然而美国的航母全部开往朝鲜战场,航母上起降的飞机,轰炸的是她的同胞。华先生的一句“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触动了她的内心。她回到南洋,拜别没有血缘却疼爱她的亲人,回到了祖国。
即便丈夫去了西北,即便经历了诸多艰难,她也从未后悔过。只是深夜想起远在南洋的家人,一年一年算着祖父母的年纪,心里满是愧疚。国门打开后,大姐和大姐夫第一时间给她来信。幸运的是,祖父母高寿;遗憾的是,二老均已过世。
好在夫妻俩已经决定,等暑假,他们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新加坡,去叶老太爷和叶老太太坟前祭拜,告诉二老他们一切都好。
家常聊得差不多了,莫维文看向岳宝华:“宁宁爷爷,您和启明叔是老友,我和小岳是患难兄弟,既然都是亲近的人,我就直说了。”
刚才在电梯里莫先生的那番话,让岳宝华才知道孙女还有更好的安排。他说:“他伯伯,宁宁是你和志荣一起带大的,你肯定都是为了她好。是我考虑不周,一心想把孩子带回港城。”
爷爷真是的,潜意识里觉得他们父女遭遇这些都是他的错,也不管前因后果就认错。岳宁转头看向岳宝华:“爷爷,一开始我跟您说过我要参加高考吗?跟不跟您回港城是我自己决定的。”
岳宁又看向莫维文:“伯伯,爷爷来找我,刚开始我拒绝去港城,因为我觉得爷爷在港城已经有家庭了。我原本想走的路,是高考,然后找机会开饭店,积累第一桶金。但我听说爷爷这么多年孤身一人,将心比心,我没有爸爸的时候,还有您在我身边。爷爷一直盼着国门打开,可等来的却是儿子去世的消息。我要是放他一个人在港城,他得多伤心、多孤独?要是我在他身边就不一样了,我就是他的希望。”
“宁宁。”岳宝华没想到孙女跟他回港城,是完全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只想代替她爸爸陪伴他。
“爷爷,我有我的想法。”岳宁见岳宝华的表情,继续说道,“伯伯,经过这两天,我又不这么想了。我觉得我先去港城,比留在内地上学更有意义。这两天,我和乔君贤聊了小家电的生产。他应该会投资一家电风扇、收音机厂,对吧?”
被岳宁提到,乔君贤点头:“是的,是的。姨夫,我本来想把我代理的一个德国家电品牌引入内地,但岳宁给我分析了,说国家没多少外汇储备,卖进口产品行不通。投资的话,我拿不出几个亿港币,德国人也不可能投资。眼瞅着这生意做不下去了,她建议我做收音机和电风扇之类的小家电,投资少,市场规模也不小。目前这个设想已经得到爷爷和爸爸的支持,我联络了商委,想在蛇口工业区开一家厂。”
乔启明接过话:“家和也跟我说了这件事,他和应漪认为,目前油价大涨,美国通胀高企,节约能源的电风扇可能是个好项目。”
岳宁笑了:“您知道,现在两边相互不太了解,港城的商人对内地还在观望和犹豫。就像刚才那位崔家姐姐,她已经是很想来大陆投资的港商了,可心里还是很担心。”
莫维文点点头,乔老板全凭一腔爱国之心,给从未做过国际标准的国内船厂下订单。大部分商人还是逐利的,有担心很正常。
岳宁接着说:“我今天和她一起去了食品厂,首先我们发现食品厂一位食堂师傅手艺不错,可做事没积极性,还骂来采购产品的客户是‘孙子’。我通过这件事告诉崔姐姐,内地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方法和激励人的办法。我帮她试了高汤料和酱料,让她确信她的方便面在内地肯定能打开市场,高汤料甚至给了她启发,让她看到了开拓日本市场的可能。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放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我觉得这样做更有意义。如果我在港城,能多做一些这样的事,给想回内地投资的港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也很有价值。”
岳宁说起这些的时候,眼里闪着光:“另外,我想等他们的厂开起来后,介绍忠义叔、春梅婶,还有阿彪、秀秀他们到外头打工。甚至慧仪姐的厂,如果规模扩大,需要鸡鸭的定点供应商,我能不能借钱给阿根叔在鹏城办个饲养场呢?要是我能带着小杨沟大队的一部分人脱贫,让他们能吃饱饭,这不比我去上海读大学更有意义吗?”
想到孩子不参加高考,莫维文心里着急。可听着孩子从家庭情感到社会效益,而且她确实已经付诸行动,也有能力这么做,他点头道:“只是你爸爸一直希望你能念书,有文化。而且这么多年,你那么刻苦,不觉得可惜吗?”
“那就再刻苦一点。这几天的经历让我明白,现阶段去上海学外语也好,学经济也罢,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很明显,上海的外语教学比不上港城,在内地还没完全搞清楚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经济方面的学科肯定也不如港城。书肯定要读,但早一年晚一年没那么重要。我已经问过乔君贤港城考大学的情况了……”岳宁把自己的打算说给莫伯伯听,“一年考不上满意的学校,那就考两年。边做事,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