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要是真像你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乔贵妃总觉得不踏实。
“母妃你是想的太多了,我瞧着母后可比你想得透彻。”萧琳觉得母亲完全是关心则乱,虽然母妃是贵妃,但说到底全靠父皇的宠爱,要论心机,母妃还不如人家淑妃娘娘呢。
不过嘛,大概正因为,母妃这般纯良,才让父皇那么喜欢,也让母后待她一直不错。
黛玉自然不知道萧霆钧与乔贵妃母女之间的对话。
她因连着去过刘家和于家赴宴,觉得自己也该回请,琢磨着干脆下个帖子,将姐妹们一道邀请到家里来玩。
公主几次三番都说要来林府做客,上一次虽然低调来过一回,但那时黛玉并未邀请旁人。
这一次,倒是能将公主也一起请来,与姐妹们一同玩耍,想来公主也会十分高兴。
得知女儿要宴客,林如海自然极力帮衬,立刻吩咐下人着手准备,自己也帮着黛玉出主意。
甚至长公主听闻此事,都表示到时候要过来帮她招呼。
六月的荷风带着水汽拂过亭檐,黛玉早早命人在临水的芙蓉榭四角悬了青纱帘,既透风,又不叫日头直晒进来。
“林姐姐这宴设得真巧!”萧琳一进来就瞧见桌边立着个竹编小架,架上挂着五把团扇,每把扇面都画着不同的荷花——或含苞,或盛放,或残荷听雨,旁边还题着咏荷小诗。
“这是要我们挑扇子吗?”孙宁好奇地凑近。
黛玉抿唇一笑:“正是呢。今日咱们以扇为题,每人挑一把,待会儿要对着扇面联句的。”
刘莹执起一把绘着并蒂莲的绢扇轻摇:“连消暑的玩意儿都藏着诗才,难怪公主总夸林妹妹心思灵巧。”
众人正说笑,忽听亭外水声哗啦——原是黛玉让婆子们扎的“浮莲盘”漂了过来。
那木盘做成莲叶状,托着冰镇莲子羹,顺着曲水流到亭边。
于然拍手笑道:“这法子妙!倒像是荷塘自个儿给咱们送点心来了。”
而亭子里头也备有小吃,青瓷碗里盛着冰镇酸梅汤,浮着两片薄荷叶;水晶盏中是玲珑剔透的冰雪圆子,裹着红豆沙馅儿;还有切成菱花状的凉糕,层层叠叠透着桂花蜜色。
孙宁盯着水面忽然惊呼:“快看!荷叶下头有东西在动!”
原来是养着的红鲤鱼,姑娘们便乐意一块儿喂鱼。
迎春如今虽然要刺绣备嫁,但黛玉下了帖子,王熙凤觉得这可是个好机会,赶紧劝说,是以三春姐妹也都来了。
众人吃着冰雪圆子,对着团扇联句,偶尔喂喂小鱼,竟比听戏还有趣。
临走时,黛玉又让紫鹃捧出几个绣着荷花的香囊,里头装着晒干的莲芯与薄荷叶:“挂在帐子里,夜里也能得些清凉。”
于然接过香囊轻嗅,笑道:“今日这一宴,眼见的、入口的、手里拿的,竟没一处不贴着‘荷’字。改日我下帖子请你们,可要愁煞了——怎么学也学不全这分巧思呢!”
萧琳回宫将今儿的趣事说给乔贵妃和萧霆钧听,萧霆钧简直羡慕极了。
第0章 番外、皇后重生——林如海用计荣国府出头
秋日,太上皇去世。
百日除服后,皇帝雷厉风行,下令户部追缴国库欠款,同时命太子到户部学习,摆明了是要清理旧弊,整饬吏治。
户部尚书宋大人深知圣意,不敢怠慢。
他召来左右侍郎,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是欠款官员的名单,二位先瞧瞧?”
说着,他将一本厚厚的册子递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接过一看,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上头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名字赫然在列,欠款数额都不少。
林如海看完,心中已有了主意。
他合上册子,对宋大人拱手道:“大人,下官瞧着,这里头大多是四王八公这些个前朝元老。他们世代显赫,如今国库空虚,正是需要他们以身作则的时候。只要这里头有人愿意做个表率,这追缴欠款的工作也就好办多了。”
户部右侍郎徐大人听林如海这么说,眼睛一亮:“如海贤弟这么说,看来是有眉目了?”
“倒是有个想法,就不知道能不能成,不如下官先回去试试?”林如海见宋尚书点头,便不再多言,告辞后立刻回府,叫人去请贾琏。
贾琏很快便来到林府。
他现在对这位姑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比起自己父亲的不靠谱、二叔的迂腐,能斗倒甄家的姑父,真是厉害太多太多了。
“贤侄上次抱怨,说老太太看重你二叔,又说你无法在府里施展抱负。”林如海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那如今有个好机会摆在这儿,若是办得好了,贤侄说不定就有机会拿到个实差,甚至在朝堂上也能有个好名声。只是不知道贤侄敢还是不敢了?”、
他之前铺垫那么多,就是为了今天。
贾琏一听这话,精神大振,忙起身请教:“姑父此言,小侄愚钝,还请姑父指点迷津!”
“户部如今追缴国库欠款,贤侄可知道,荣国府欠了国库多少银子?”林如海目光锐利地盯着贾琏。
贾琏闻言,脸色一僵。他虽然略知府上欠了些钱,但具体欠了多少,他真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清楚。
他只听说当年大家都从国库借钱,不借的倒是不合群,可谁也没提过具体数目。
林如海伸出两根手指头。
贾琏呆了呆,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试探性地问:“二十万?”
见林如海点头,贾琏顿时傻眼了——二十万两!那怎么还得起?
如今府上的状况,他和王熙凤当家,自然是知道的,说是入不敷出也不为过,这笔巨款简直是天文数字。
“二十万,说多呢,的确很多,但就府上的情况,也不算多。”林如海却不以为意,继续提点,“当今圣上眼里容不下沙子,甄家都倒了,贤侄想一想,要是不还钱,会是什么个情形?”
他语气严肃,提醒贾琏事情的严重性。
“既然横竖都要还,何不借此出个头,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若是能第一个带头还清欠款,皇上一高兴,你的前途也就到手了。”林如海循循善诱,将利害关系分析得一清二楚。
贾琏明白姑父的意思,但为难的是没钱。他苦笑道:“姑父,不怕您笑话,这府里早就入不敷出了,这么多钱,小侄一时半会儿,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林如海却摇头笑道:“你呀,还是太年轻了。既然你们夫妻帮了我不少忙,我今儿索性把话说的透彻一点。”
他压低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
“第一,你去看看赖家!你们家的奴才,怎么比主子还有钱?”
“第二,国公爷去了多少年了,荣国府的牌匾还挂着,就不太合适了。你父亲袭爵,袭的是什么?想必贤侄心中有数!”
两点说完,贾琏顿时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他赶紧起身,向林如海深深作揖,感激道:“多谢姑父点拨!小侄明白了!”
告辞后,他急匆匆地回府去了,脑子里飞速盘算着如何借此机会,为自己谋得实权与前程。
贾琏一路疾行,脑子里飞速盘算着林如海那番话的深意。
回到家后,他顾不得歇息,立刻跟妻子商议起来。
“要我说,姑父说得太对了!依着老太太这样子,事事偏着二老爷,日后真要是分家,只怕我们这一房还要可怜些,倒不如先下手为强!”王熙凤听完,眼神立刻亮了起来。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语气也愈发坚定:“还了钱,咱们荣国府在皇上跟前也能落个好名声。再将府邸牌匾换成一等将军府,那老爷才是正儿八经的家主!到时候你我二人管家,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将来分家,也有个堂堂正正的说法!”
贾琏听着妻子的分析,心中的疑虑也尽数打消,但他仍有些担忧:“话是这么说,但我们到底是晚辈,这事儿,还得老爷亲自出面去说,就怕他老人家拎不清轻重。”
“我看啊,老爷指不定也一样想夺回自己的位置,只是没找到机会罢了!”王熙凤精明地一笑,“你想想,他这个袭爵的长子,反倒是不如二叔在府话语权大,他心里能好受?你只需稍加点拨,再将利害关系说清楚,他定会心动。”
王熙凤和贾琏商议一番,二人决定兵分两路,一起出动。贾琏负责去说服贾赦,王熙凤则去邢夫人那里敲边鼓,务求一击即中。
不等贾母反应过来,贾赦父子便率先发难。
他们雷厉风行地抄了赖家。赖嬷嬷一家仗着贾府的势力,多年来中饱私囊,敛财无数,家产丰厚得令人咋舌。
赖嬷嬷、赖大、赖尚荣等人,平日里作威作福,完全没想到竟然会有如此下场。
抄没赖家所得的巨额银两,正好拿去归还国库。
贾赦更是亲自上书礼部,请求更换府上牌匾。此举一出,震动了整个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