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但也就只能在府邸活动,根本没有机会出去。
  “王后还说,永免刀兵之祸,许开互市之利,赐天朝典籍,派儒生讲学。”来送消息的人,就是探春派来的。
  已经掌控一切的探春,并不担心这位二王子能怎么样。
  “好狠的女人,她这么做,岂不是要让我朝子民日后都受中原文化教化。”二王子看出来了,那个女人的野心,比他想的还大。
  可是他已经无力回天了,他的这辈子,只能呆在这个看起来豪华但冷清孤寂的府邸了。
  等着他听着父王去世、幼帝即位并尊王后为王太后,他彻底绝望了。
  第310章 番外一、才自精明志自高(8)
  离开多年,终于有机会回到故土。
  探春下了小轿,就看见月洞门上用楷书题写着‘秋爽’二字,顿时心下一动:这是会同四泽馆内,她很清楚,会同四泽馆是国朝用来接待外宾的。
  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当今皇后娘娘,林姐姐的手笔。
  看见‘秋爽’二字,探春自然想到了在大观园内自己居住的秋爽斋,也想到了在大观园内,姐妹们一起吟诗作画的日子。
  在月洞门前站了会儿,探春才整理了心情往里走。
  “三姐姐。”听见这称呼,看到眼前的人,探春忍不住眨了眨眼。
  ”怎么?三姐姐离家日久,都不认得妹妹了吗?”惜春如今嫁了人又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自然不再是当初那个鲜言寡语的惜春了,见三姐姐愣神,笑着打趣了一句。
  “四妹妹。”探春已经上前,双手握住惜春双手,惜春是她回到中原见到的第一个家人啊,探春自然万分激动,几乎都要落下泪来。
  惜春理解探春的感受,也紧紧回握回去:“三姐姐,可别掉眼泪,虽说姐妹相见不容易,但能有一次,自然能有第二次。”
  探春心知,能回来一次,已经是奢侈了。不过探春素来爽朗,当下点头叹道:“这些年不见,四妹妹如今的气度真真大不相同了。”
  惜春嫁人生子等消息,探春都从书信中知道,尤其是后来惜春随着丈夫到扬州,探春已经做了摄政王太后,姐妹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更为频繁。
  “咱们姐妹也别一直在这外头说话,进屋先,想来三姐姐也口渴了。”惜春与探春一道进屋。
  “这定然是皇后娘娘安排的吧?”探春见屋内的摆设都几乎与秋爽斋一模一样,更是十分感动。
  “当然,就是我能来,也是皇后娘娘特意安排的。”惜春见丫头送来茶,亲自接了过来端给探春,“尝尝。”
  探春接过打开盖子一闻,立马笑了:“君山银针?连茶都是我喜欢的,可见还是家里好。”
  “皇后娘娘还安排了,等着太上皇的万寿节之后,三姐姐就能回家看一看了。”惜春又告诉探春一个消息。
  探春原本以为能让家里人来这儿见见她,就已经是最好的了,没成想竟然还能安排自己回家看看,探春不免感叹:“皇后娘娘对你我姐妹,真是用心了。这,不会引来御史非议吧?”
  惜春的丈夫刘继善如今是兵部侍郎,深得上头重用,而惜春早就受了黛玉指点,不仅仅学会了看朝廷邸报,更善于从中抓出有用信息。再加上,惜春背后还有长公主怜惜,京城妇人门的集会她一向是受邀的,所以朝廷的事情也好,内宅的事情也好,她都知道不少。
  “当今陛下和皇后夫妻情深,御史大人们又不是傻子,没必要拿着这种毫不相干的事情去蹙眉头,何况,三姐姐于朝廷有功。”惜春告诉探春不必担心。
  果然万寿节之后,探春就有机会回家。
  自打贾兰高中之后,先在翰林呆了一年,如今已经做了户部宝钞提举司,虽然只是个八品官,但没有人敢小看他。
  贾家一家子还住在荣国府被回收之后买下来的院子里,因提前已经知道探春要回来,李纨早早命人收拾妥当,又将迎春和巧姐儿都请来见见。
  依着规矩,自然是在内宅相见,内宅女眷拜见探春,探春赶紧上前亲自扶起赵姨娘,让大家也都起身。
  又隔着帘子见了贾政和贾兰,探春看着贾兰如今出落得长身修竹,一晃神想到了贾环。
  其实贾环比贾兰也大不了几岁。
  掩下心底想法,探春问过贾政身体,她深知贾政原本就不适合做官,如今在家反倒是能清闲自在。
  李纨和迎春等陪着说了会儿话后,就把空间留给了探春母女。
  看着似乎老了很多的赵姨娘,探春一时间感慨万千,赵姨娘呢,自然也想到了儿子贾环,也不知道该怨谁
  于是母女俩竟然都没开口,屋内一下子倒是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探春这才缓缓道:“母亲如今,还是要保重自己才是。”
  听见女儿开口,不是叫自己姨娘,反而叫自己母亲,赵姨娘愣了。她盯着探春,很长时间后才终于捂住脸,哭了起来。
  探春见赵姨娘哭得伤心,想着自己出嫁到现在的种种艰难,也忍不住跟着哭了。
  哭了一阵,探春先收拾好了心情,也劝解了赵姨娘一番,二人说了几句话,李纨的丫头就来请用午饭。
  饭后探春问起迎春巧姐儿亲事:“我听四妹妹说,巧姐儿订了人家了?”
  迎春点头道:“可不是,那孩子家境虽然普通些,但胜在是个肯上进的,且家中人口不复杂。”
  去年春,巧姐儿就已经订了亲,今年秋,就要出嫁了。
  “可惜,我这个当姑姑,哦现在是姨妈了,不能参加巧姐儿的婚礼了。”探春早就准备了一份礼物,送到迎春手上,“就是我这个姨妈的一点儿心意。”
  因又问起贾兰的亲事,却不想,李纨长叹一声。
  第311章 番外二、桃李春风结子完(1)
  提到贾兰的亲事,李纨现在还真有点儿有苦说不出的味道。
  其实早在贾兰第一次回金陵参加乡试高中解元后,李纨就想起孩子年纪大了,是时候也该相看人家了。
  但那时候王子腾还在,王家也不管不顾主动跑来要给贾兰保媒,李纨一时没法子,只好拿出一套和尚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的说辞来。
  彼时家里一切都是宝钗掌管,李纨就算有烦闷,也不知道该与谁说,只好如实与儿子说了。
  贾兰这个一贯不受宠的孩子,格外早熟,听了后当即笑道:“母亲原不用为此烦恼,儿子如今还是好好准备春闱,到时候有幸得中,就不怕没有好姻缘了。”
  道理李纨当然懂了,可春闱要中的难度,可比乡试大太多了。
  再等着瑞王谋反等一系列事情,李纨真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春闱。
  好不容易等着一切尘埃落定,李纨又开始担心其春闱来,怕儿子考得不好,更怕儿子健康受损——当年丈夫,就是为了科举考试,熬的油尽灯枯。
  但这些话,她一个字都没跟儿子提过,怕影响到他。那些日子,她简直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等着高中的喜讯送来,贾兰虽然很高兴,但也没怎么样,反倒是李纨撑不住,竟晕了过去。
  慌得贾兰赶紧让小厮去请郎中。
  然而紧接着不停上门的冰人,就让李纨着实体会了一把幸福的烦恼——这些上门来询问意向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京城非富即贵的人家。
  李纨一家都不好得罪,如今家里只有贾政赵姨娘,李纨当然没法子去商量,只好最后又找到了儿子。
  贾兰一时间反而有些愣神,因为他想到了李科——李科喜欢郡主的事儿,虽然没有说出口过,但他多少能猜到一些。
  诗经中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贾兰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个人。
  “兰儿,发什么呆呢?”李纨说了半天,见儿子不知道在想什么,不由得问。
  贾兰这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母亲,儿子方才是在想,这些人家,还是太惹眼了。”
  李纨不解:“这也惹眼吗?”
  在李纨看来,虽说这些人家非富即贵,但自己的儿子好歹也是榜眼,何况,宫里头皇后娘娘怎么也是表姑姑。
  这么想,李纨见也没旁人,也就这么说了。
  “正因为皇后娘娘,所以儿子觉得,还是低调些好。”贾兰想的十分透彻。
  见母亲似乎不明白,索性也就说开来。
  “母亲您想,如今儿子虽然中了,但现如今也和其他进士一样,在翰林学习,日后能去哪儿还不好说。”贾兰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儿子还是福王的伴读,又是皇后娘娘的表侄,这两层关系摆在那儿,少不得会被御史台的人盯着,若是行差踏错一步,只怕都容易与人话柄。”
  李纨听了不禁又愁了起来,哎,怎么就这么困难呢。
  “母亲该听说过,先头的状元郎,卢文治卢大人。”贾兰又提起一人来。
  这下李纨明白了:听说当初也不少人家看中了卢大人,打算招婿,哪知道卢大人在老家订亲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