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对于我来说,三妹妹此去,最重要的,是要保重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句老话,我以前压根儿没放在心上。”
  “三妹妹你是知道的,我也算是历经生死之人,只有当你历经生死的时候,才明白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探春当然知道黛玉的意思:得知宝玉宝钗定亲,林姐姐病的差点没起来。那时候探春去看过林姐姐,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
  幸好,林姐姐从中走出来了。
  “林姐姐,你放心,我一向是最会为自己考虑打算的人。在家里那般复杂情况中,我一个庶出能游刃有余,自然不会为了旁人委屈自己。”
  “林姐姐,岛国虽险,但依着这番,他们已经俘虏了南安王,却并未直接杀了,而是礼待,说明岛国对我中原王朝,始终心有忌惮。”
  “如此一来,情形就要不同一些,靠着你我,我想不论什么样的情报,都能传的回来。”
  “我要赢。”
  探春的认真坚定,让黛玉为之一颤。
  既然探春如此有信心,黛玉当即点头:“那我们姐妹该商议商议,日后如何联络。”
  既然决定了,自然就要准备周全。岛国与京城隔山隔水,对探春而言,任何细小纰漏,兴许都能引来弥天大祸。
  都是聪明人,但二人还是花了大半天来商议,有太多细节需要考虑。
  临别之时,探春犹豫几番,还是开口求了黛玉一次:她爹是个庸才,但不是个坏人,当初老太太都赞同金玉良缘了,只有她爹还愿意去开口跟老太太质疑一番。而她娘,一辈子都是个浑浑噩噩之人,能保住她的命,就是了。
  至于环弟,人各有志,人各有命。
  新出炉的清嘉郡主往各宫去拜见的时候,探春再次,见到了那个被满府上下,人人称颂的大姐姐。
  她瞬间想起,小时候被李嬷嬷骂的时候。
  第305章 番外一、才自精明志自高(3)
  出嫁那日风很大,探春扶着侍书的手立在栈桥上,发间赤金点翠的凤凰步摇垂珠微颤。
  而她的家人,能来的都来了。
  皇后和怡郡王妃都来了,瑞郡王妃和理郡王妃也在,而前朝,几个郡王送别使臣,可谓是给足了岛国脸面,岛国使臣激动万分,再三拜谢,深感中原对清嘉郡主郡主的重视,对岛国的重视。
  使臣甚至代表他们的国主再三表示,举国上下定会将这位清嘉郡主奉为一国之母,终生礼敬。
  暮色漫过船舷时,侍书发现郡主的妆匣底下压着片银杏叶,叶脉间尚存着秋爽斋的墨香味。
  抵达岛国的时候,是国主的大儿子带人亲自迎接。
  林姐姐给的资料里面,国主的两个儿子之间,就是互相不对付的——自古天家兄弟,骨肉相残的太多,岛国虽然是番邦小国,但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所以连这一套,也都继承了过来。
  岛国国主的大儿子,蔡国珣,年纪比探春也仅仅小一岁。
  到了夜间,探春才见到那位已经四十的岛国国主蔡经略,他披着玄色蚕丝大氅,四十载时光在眼角刻出细纹,倒让那鹰隼般的目光愈发淬利。
  他看见了烛火影中的清嘉郡主,十二树赤金点翠凤冠压着鸦青鬓发,衔珠凤凰口中垂下的东珠,正悬在眉间三寸处摇荡。那丹朱点就的唇上抿着霞光,眼底却汪着两潭将溢未溢的秋水。
  果然战胜了中原王朝就是好,不仅仅能拿到不少物资,还能送来如此美貌的郡主。
  伸手抬着新娘子的下巴,蔡经略眯了眯眼。
  探春心底是有几分畏惧的,但面色并无任何变化,甚至迎着对方的目光,看了回去。
  这个动作取悦了蔡经略:他原以为,中原的郡主会是个哭哭啼啼的小女人,没想到,竟然如此大胆。
  爱上中原王朝来的郡主,可不是什么难事儿。她太厉害了,短短几个月,就能将岛国语言说得如此流利。
  不止如此,她还快速搞明白了宫内大小事务,接手后将一切打理的有条不紊。
  这让蔡经略更是感慨:前妻在世时候,也从未做到如此出色。
  自打迎娶了这位郡主,蔡经略只觉惊喜不断,她拥有大智慧,又有小情趣。就是看着她簪着赤金嵌玛瑙扁方,往青玉夔纹炉添苏合香,也觉得比旁人优雅太多。
  难怪中原人能写出这般诗句: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有了蔡经略的偏爱,探春在岛国后宫自然是无往不利的。
  蔡经略的后宫人不多,但事儿却不少。不过种种矛盾中,最突出的,就是两个王子之间的矛盾。
  看来,岛国真是把中原的文化学了个七七八八,就连内斗,也学到了。
  说来也挺有意思,国主的大儿子蔡国珣,虽然是长子,可不是嫡出,他的生母地位很低,起初只是一个婢女。
  而二儿子蔡国邦,才是嫡出,也就是蔡经略原配生的。蔡国邦的舅舅,是岛国领军的将领。
  兄弟二人平日里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只是都被他们父亲压着,才没有闹出大事儿来。
  蔡经略仗着自己的威严,并没有把两个儿子的争夺放在眼里,这个位置,他想给谁就给谁,只有经得起考验,才能成为合格的继承者。
  蔡经略的自负让探春松了口气——一个自负的国主,比起小心翼翼之人,就要好对付多了。
  两位王子很快都注意到了他们这位新来的、快速获得了父亲宠爱的、来自中原王朝的郡主。
  而得知父王要开设盐场并设立盐课司后,二位王子都吃了一惊:岛国并不缺盐,但一直以为,盐场都是私人开设。
  再一打听,这事儿是新王后提出来的——盐是国之物资,该有朝廷掌控,否则容易受人利用,也不利于控制盐价。
  虽然探春此举,只不过是把中原王朝的法子挪过来,但她考虑周全,盐务法典都清清楚楚,轻而易举就说服了蔡经略。
  这让蔡国珣和蔡国邦都意识到,他们的这位继母,是个顶顶聪明之人,他们应该想法子拉拢她才是。
  而这时候国主一名换做江春华的妾室,怀孕了。
  江春华同样出身很低,原本是个绣娘,没成想被国主看上春宵一度后,就上了位。
  江春华心底很忐忑的:新王后都没有怀孕,自己先怀孕。
  而且新王后看起来,可不是什么温柔慈善之辈。
  没曾想,新王妃待她却很好,不只是吩咐太医好生照看,还大方的将她从中原带来的名贵药材都拿了不少给她。
  更难得的是,王妃还把她家中嫂子难产的事儿,细细告诉她:“所以呀,这女人怀孕,最是艰难,千万别贪图一时嘴快,吃太多,将胎儿养的太大,将来不好生养。你也别提心吊胆,过的舒适最重要了。”
  一开始,江春华依旧是不放心的,但都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她用心观察,发现新王妃真是坦坦荡荡,对她也真是十分用心,江春华也就渐渐放下心来。
  “如今这天暖气清的,你也别总是闷着,宫内各处多转转。”探春亲自陪着,这也是她好多多熟悉宫城各方的好机会。
  探春如此大度,考虑周到,更是让蔡经略满意。
  满意的蔡经略接过探春递来的南红玛瑙雕花鸟纹壶,有些不解:“这倒是个不错的,俏色巧雕而成,工艺精湛。”
  夸了一句,却不料探春告诉他:“这是大王子的妻子,今日进宫陪我说话时候,送来的。”
  什么?老大媳妇?这是什么意思?
  蔡经略顿时生出了不满的情绪:老大如今不仅仅想在朝廷拉拢大臣,现在居然,连自己的后宫之人,也想拉拢。
  手伸的太长了。
  隔日,蔡经略就找了个理由,对大儿子申斥了一番。
  二儿子蔡国邦高兴了:看样子,只怕继母还是觉得大哥不行,不会支持大哥。
  不支持大哥,那就要支持自己了。
  蔡国邦琢磨着该如何试探试探。
  第306章 番外一、才自精明志自高(4)
  但探春都没料到,蔡国邦想拉拢自己,做的比蔡国珣还要离谱。
  蔡国邦的夫人田氏进宫拜见,笑容倒是恰到好处:“我们二爷觉得,母亲最是慈爱温和,不免想到自己亲生母亲,可怜二爷,出生没多久母亲就不在了。二爷一想起自己孤苦了这九年,便很是伤怀。”
  然后田氏竟然站起来,十分诚恳道:“因而二爷盼着娘娘以后也多疼爱些,若是有幸,自是愿意称娘娘一声母亲。”
  什么??探春简直惊呆了,这操作完全出乎探春想象了,二王子这意思,要认自己当亲娘?
  大王子不过是送点儿东西,国主就这么不满,这要是知道二王子这举动,只怕得气的不行。
  探春心下感慨,面上倒是很正经道:“这话说的就差了,如今我本就是王后,无论是哪个王子,也该尊我一声母亲。所以这话,我劝你们还是别再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