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但若是直接赦免巧姐儿一个,只怕就有些惹眼了。
一时间,夫妻二人又都沉默了:天子这个大考,到底意欲何为?若是直接秉公办理,似乎还真不是天子的本意?
“不管如何,我先召集刑部和大理寺,再审一遍。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被遗漏了的。”萧霆钧心底已经有了决断。
黛玉点头:“无论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千万不要感情用事,更别担心我。”慈不掌兵,这个道理,黛玉是早早就明白的。
如今的刑部尚书蔡辛明,以及大理寺卿彭毅,都是正直聪慧之人,已经接到了旨意,由太子全权处理贾家之案,如今听见太子要召集人手重新审理贾家上下,自然万分配合。
同时,萧霆钧思虑一番后,决定拜访一个人。
那就是吏部尚书,皇后的哥哥,李肃李大人——李大人去年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可以说是六部尚书中的第一人。
想来,对于父皇的心思,李大人兴许比自己还要了解。
听见太子来访,李肃赶紧整理了仪容出来,他待要行大礼,萧霆钧赶紧上前扶着没让他跪下。
“孤冒昧打扰,还望舅舅不要见怪。”萧霆钧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他直接用了舅舅这个称呼。
李肃是个聪明人,一听太子殿下这一声舅舅,顿时猜测,太子殿下只怕是遇到了麻烦。
前两日妻子进宫看皇后,皇后还嘱咐一阵呢。
于是李肃一边请太子殿下坐,一边恭敬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事儿?”
见李肃如此直接,萧霆钧也不打算拐弯抹角,下人上茶后就全都下去了,厅内就留下太子和李肃二人。
“不瞒舅舅,孤这儿的确是遇到了个麻烦事儿。”萧霆钧十分坦诚,既然来求人,那就没什么好隐瞒的,索性将天子要考核他,将贾家上下交给他办理的事儿,全都说了。
说完后,萧霆钧喝了一口茶,也没问,而是静静等着李肃思考。
李肃对天子生了禅位的心思已经从皇后那儿得知了一二,想起先帝和废太子的事儿,如今二皇子谋反一案,虽然没有废太子当年闹出的动静大,但涉案人员还真不少。
李肃思索了一会儿后,反倒是说起:“昔年,先帝禅位于当今陛下时候,说了一句话。”
萧霆钧洗耳恭听。
“法理不外乎人情。”李肃那时候,算是天子的半个谋士,那时候皇后还是王妃,很多事儿都会写信来问她的哥哥。
所以,先帝禅位时候说的话,李肃是知道不少的。
萧霆钧听了,若有所思。
“同时,先帝爷还特别嘱咐当今陛下。”李肃见太子在思考,又补充了一句,“先帝爷告诉陛下,一定要善待他的兄弟子侄。”
兄弟子侄?萧霆钧一下子明白了:难怪后来父皇追封废太子为思王,又将废太子的嫡长子送到军中做营千总,如今还升官到了佐领。
“父皇将二哥的两个女儿都留在宫中教养,可见,厚德怀仁,还是父皇所期。”萧霆钧可以算是茅塞顿开,他心底已经有了打算。
李肃心下赞叹:太子殿下果然一点就透,看来妹妹的眼光很好,当然,也是妹妹教的很好。
“殿下能这么想,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李肃打量着太子殿下:这位皇子可以说很幸运,天子当年面临的,可比现如今的局面复杂很多。
问题有了答案,萧霆钧也就不那么着急,既然来了,他索性问了问天子即位初期的时政——太上皇禅位于天子,想来陛下面临过的一些情况,自己将来说不定也会遇到。
从李家离开后,萧霆钧直接回宫找妻子:既然有了解决方案,自然要让玉儿别担心了。
何苦,这个解决方案,还要玉儿那边配合。
黛玉听完萧霆钧的安排后,还是有几分担心,但她认为,可以冒险一试。
“好,我让人去联系二姐姐。”
第295章 贾家获罪宝钗意外
贾家的人,尤其是二房这头,全部都等的是心急如焚,全部人都没有心思准备过年了。
尤其是宝钗,她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家都处理了,就他们贾家没有被处理。
期间她也不是没想过,能不能找机会溜出京城。
但她让贾环几次试探,皆以失败告终。
就在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了好些日子后,突然有一天,来了圣旨,并且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堆官兵。
点名,让贾兰接旨。
宝钗一听就有些疑惑,但转念一想,如今贾政已经是白身,反倒是贾兰如今有举人身份,似乎让贾兰接旨也算得上名正言顺。
然而圣旨内容,就让宝钗彻底惊呆了。
贾兰李纨母子揭发谋反一案有功。
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李纨母子竟悄悄地投靠了太子妃?
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按常理来说,如果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或者依附关系,理应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才对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从未有人察觉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端倪。
跪着的宝钗眉头却越蹙越紧。她细细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越想越觉得心惊。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一直以来,都不曾见到太子妃单独赏赐过任何物品给李纨母子。
就是连太子妃那个画堂春绣,迎春惜春甚至史湘云和宝琴,都有参与,可是李纨呢?她似乎总是置身事外,根本就没有想要去巴结讨好太子妃的意图。
即便是上次贾兰在秋闱中一举夺魁,高中解元,如此大的喜事,按理来说,太子和太子妃那边怎么也该有所表示吧。但结果却是,自始至终都未见太子夫妇对此作出任何反应。
难道说,之前真是自己小瞧了他们母子俩不成?一个看似懦弱无能,平日里更是沉默寡言;另一个自己以前都当他是个孩子,即便后来成年了,也就读书厉害,平日里不见他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呀。
谁能想到,就这样一对不声不响的母子,背地里居然能够谋划得如此深远,简直让宝钗大大的意外了。
别说宝钗了,就是贾政听了,也是狠狠吃了一惊的:贾兰,这个素来不像宝玉那般惹人眼的小孩子,竟然不仅仅读书厉害,还敢做这样的大事?
然而贾政同时又感到庆幸:若不是贾兰母子,这一回二房只怕也全完了。如此一来,好歹也算是替贾家保留了一根香火。
然而,贾政都没想到,圣旨竟然会说:贾政作为清嘉郡主之父、赵氏为清嘉郡主生母,因事前不知情,并未参与,故而不受牵连。
清嘉郡主,那就是探春。贾政想起当初,自己那个女儿为了这个家,决然前往岛国,到后来东南政局大变天,女儿竟然能屹立不倒,贾政才知道,原来他家的姑娘,这样厉害。
那时候贾政都想,要是探春是个男儿,就好了。
就在贾政理不清思绪的时候,跪着的赵姨娘却一个劲的磕头:“大老爷,青天大老爷,求求你,我可不要命,换我儿贾环一条命。”
来宣读圣旨的,是太子跟前的赵炳信。
他淡漠的看着赵姨娘,冷冷道:“赵氏,圣旨岂容你置喙?本监看在太子妃与清嘉郡主面子上,姑且容忍一次,你若再开口,那可就别怪本监不客气了。”
赵姨娘被太监那冷漠又严肃的嗓音给吓了一跳,她虽然不敢再吭声,但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
一时圣旨读完,贾兰赶紧接过圣旨后,叩谢皇恩。然后赶紧请了赵炳信旁边说两句。
“家里人不懂规矩,让大监为难了,请多多担待。”贾兰立即奉上茶礼。
“奴才分内之事,哪里有什么担待不担待。”赵炳信很清楚,贾兰和六皇子交好,如今六皇子被册封了福郡王,太子殿下很看重福郡王的。何苦,贾兰已经是举人,来年春闱,说不定就高中,小小年纪就能看清形势,前途定然也不可小觑。
所以对着贾兰,赵炳信愿意给些面子,所以听见贾兰打听贾家大房,赵炳信也不瞒着。
“如今贾赦贾琏等都是要流放的,那边的家产也全都充公,女眷之中,唯有贾琏之女,由其姑姑接去,圣上念着孙夫人无子女,做主将贾琏之女过继到孙家。”
贾兰不曾想还能这么解决,心下有几分疑惑,但还是立马称赞圣上仁慈。
“哥儿这里,也要尽快收拾清楚,有罪之人即刻就要被押走。”
哪知道赵炳信话音才落地,外头竟然闹了起来。
慌得贾兰赶紧出去看。
原来是赵姨娘气不过,她跳起来扑过去打薛宝钗了:“我打死你个丧门星,都是你,害得环儿......打死你,我.......你这个扫把星......”
宝钗正是心灰意冷之际,完全没有料到赵姨娘竟然会疯魔至此,一时间没有招架,被赵姨娘打的头晕眼花的,钗环乱了,头发都散了。
赵姨娘又哭又闹的,连话也说不清楚,一时间也没有人去拉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