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她一辈子都是个糊糊涂涂的人,环儿如今被养废了,指望不上了。”探春说的都是实话,“再有一事,往日里我觉得宝姐姐识大体明是非,如今看来,她压根不是那样的人,书虽读了,却并不真的明理。不只是私心太重,还罔顾法典,林姐姐肯定听闻了秋纹的事儿,虽然找不出证据,但宝姐姐肯定脱不了干系。在宝姐姐眼里,丫头奴仆,死了就死了,不值得一提。可就算是本朝律法,也没有随便打死仆人的道理。”
  “如今她又和二皇子妃走的近,所以,我觉得,府里早晚只怕要出大问题。”探春虽然忧心,却也毫无办法,当这个郡主去和亲,已经是探春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了,“日后真到了那一步,林姐姐能对我爹娘施以援手,不奢望他们还能过安逸的生活,能活下去保命,就够了。”
  黛玉见探春要起身,忙拉着她的手:“三妹妹,不要这样,你放心,我答应你。”
  探春知道黛玉是言出必行的人,于是转而说起她即将去的岛国:“我想,我和林姐姐该有一个特别的联系,仅仅你我二人能看懂。这样寻常书信往来,都能传递消息。”
  三妹妹连这都考虑到了,看来,她真的是思虑良久的。
  既然如此,黛玉也不能辜负了探春的一番心思,姐妹二人都是聪明人,立马商量起来。
  这是很复杂又很需要考究的一项差事,两人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才做出来个大概。
  探春从郡王府回去,宝钗倒是第一个就来了,身后跟着的莺儿手中,捧着一套赤金的贵重头面,仿佛怕人看不到一样,特意显摆着。
  第113章 册封郡主荣府内斗
  探春对宝钗的到来一开始是感到意外的:这次太太被幽禁后,贾母让探春李纨和宝钗一起管家,探春对着宝钗就相当直接和不客气了。只要是探春真心认定是不对的,无论宝钗怎么说她都不会点头。只要是探春觉得做了对府里有益的,就算宝钗反对,探春也都极力去做好。
  李纨这一次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她不闻不问,一切跟着旧日规矩来,这一次她却完完全全站在探春那边,所以常常局面都是二对一,宝钗处于弱势一方。
  然而探春很快就明白了,自己这一次册封郡主,对于荣国府而言是个大好事,宝钗如今是荣国府的媳妇,能因此得到实惠。
  何况,自己真的出嫁了,宝钗只怕就要拿下这个府里的管家权了。
  宝钗脸上虽然没有笑意,但声音里掩不住有喜悦的,她先开口:“虽说三妹妹的嫁妆肯定是由内务府置办,但我也听说了,岛国用铜钱不用银子,所以思来想去,还是金子宝石的头面,送给三妹妹压箱底,才方便些。”
  说着就让莺儿将自己准备的添妆送上:“这一套,有金丝八宝攒珠簪,也有五凤挂珠钗,加上赤金盘螭璎珞圈等,是我出嫁前母亲给的,这次给了三妹妹,希望三妹妹去了,生活如意,顺顺当当。”
  这一套头面的确贵重,探春起身谢过,让侍书收下。
  宝钗见探春收了东西,嘴角浮现一丝微笑:“三妹妹日后去了,就是一国王后,虽然岛国不比中原富庶,但也主宰一方,日后府里,还要多多仰仗三妹妹了。”
  探春正要说话,哪知道宝玉匆匆进来,显然他是听见了宝钗后面这句话的,脸色十分难看:“你说的什么话?三妹妹一个弱女子,怎么能去海外异邦和亲?”
  宝钗听后冷笑起来:“二爷这是什么话,陛下都有旨意了,你说这些有什么用?别说是你我了,就是你贵为那怡郡王妃的表妹,不也没法子?”
  宝玉没转过弯来,当即向探春道:“是了,三妹妹,你去求一求林妹妹,只怕能行。”
  探春沉下脸,语气不太好:“二哥哥,你也该长大些了。首先,你该称呼林姐姐为怡郡王妃,王妃为天家人,不能再以旧时兄妹之间的称呼了;其次,你让我去求王妃,可曾替王妃想过一二?你这不是让王妃出面替我抗旨?你这是要置王妃于何地呢?”
  宝玉头一次见探春神色如此,他听得出探春语气里的生气,一时间呆住了。
  “二哥哥,别说当妹妹的说话直接,你可是男子汉,本来是该你封妻荫子护住家人,可二哥哥这些年都在做什么?”探春想着,自己横竖都要出嫁了,索性当一回恶人,该说的自己说了,至于宝玉能不能听进去,就看他的造化了。
  “宫里头的大姐姐,为了什么进宫去?难不成真的为了她自己的荣华富贵?如今家里什么情形,二哥哥你心底有数吗?难道二哥哥真的指望家里养你一辈子?”
  “我知道二哥哥你不想走仕途经济的路,可二哥哥你也不能做一个米虫呀。二哥哥,你想过没有,若是一朝这个家败了,完了,你该怎么办?”
  探春咄咄逼人的目光,让宝玉害怕,他躲闪着低下头。
  探春看到他这个样子,难过的闭了闭眼。响鼓不用重锤,可她这个亲妹子,都要千里迢迢嫁去异国了,也敲不醒这个哥哥。
  宝玉难过的低着头,灰溜溜的离开了探春的院子。宝钗看着宝玉的背影,也生出一种无奈来——宝玉明明很聪明的,为何就偏偏醒不过来呢?
  “我要歇会儿,嫂子也请吧。”探春不想浪费时间在应付宝钗身上。
  宝钗还想说什么,但又觉得说什么都一样,探春这人可不是寻常人那样容易被说动的,于是起身告辞。
  走出了院门,宝钗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这个她来过多次的秋爽斋。册封郡主的圣旨只怕就在这两日了,探春去了一趟怡郡王府,不知跟怡郡王妃商议了些什么。
  但有一点,宝钗很肯定——日后的荣国府,自己就能说了算了,贾母老了,李纨这个孤寡之人,论手段谋略都比不过自己,没了探春,单凭一个李纨,成不了气候的。
  想到这些,宝钗心底生出一丝快意,而后抬脚大步离开了。
  李纨此时就忧心忡忡,她在这次管家的时候,处处支持探春反对宝钗,想的就是自己要争一次——这些年,她从来不争不抢,以前是因为有王熙凤,那是个狠辣的,可后来宝钗入了府,她才知道,跟宝钗一比,凤丫头都算心善的。
  凤丫头看着自己孤儿寡母的,还知道照拂照拂,自己不惹事,王熙凤也乐意做个人情给自己。
  可宝钗却不一样,宝钗跟王夫人,其实很像,只是宝钗读书识字,比王夫人高明很多。她的仁善,绝对不会用到对她无用的人身上。而她的狠辣,全都在看不见的地方。
  秋纹产下孩子就死了,赵姨娘却能有一女一子。就单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宝钗本性了。
  然而眼下,李纨很担忧,自己是寡妇这一条,就很容易被宝钗拿着做文章。
  “母亲,茶都冷了。”贾兰看着母亲已经发了很久的呆了,对他母亲的心思,他略能猜到几分。
  看着儿子,李纨一时悲从中来:儿子越长大,就越像他父亲了。作为荣国府的重孙子,兰儿这些年,可以说完全不受重视。
  “母亲,有时候不能纠结于内宅一亩三分地的。”贾兰已经思索了很久,觉得可以试试,“京郊的云涛书院,儿子想去念书。”
  李纨呆了呆没反应过来。
  “趁着三姑姑册封郡主,母亲兴许有机会见到怡郡王妃,不知道能不能替儿子开个口,云涛书院的山长,是驸马爷的弟弟。”贾兰早就打听过了,这些年云涛书院出了不少青年才俊。
  李纨这才明白过来,儿子口中的,不要纠结于内宅一亩三分地,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其实李纨还是没有完全明白,不过有些话,贾兰不会现在就说透,即使对方是他的母亲,他自己眼下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只是心里有一个大概的想法。
  想必不久之后,就能看得更清楚,到时再与母亲通气也不迟。
  果然,册封郡主的旨意到了,很久没有来过荣国府的怡郡王妃,也来了。
  第114章 探春出嫁黛玉重病
  册封郡主让荣国府上下简直一片喜气洋洋,黛玉虽有准备,但看了就不免想到探春即将面对的日子,对比府上那些人的笑脸,未免觉得人情凉薄,索性躲进惜春那儿去。
  李纨这就有了机会跟黛玉说几句话。
  听见贾兰想去云涛书院,黛玉愣了一下,贾兰这个重孙子,在家里的存在感一直不强。但她早年见贾母对李纨母子还是颇为照应,单独给李纨铺子收租,在份例之外有补贴。若说那时贾兰还小,如今可不小了,早该认真进学了。
  黛玉忽然想起一件旧事:那一年猜灯谜,二舅舅见贾兰不在,问起:“怎么不见兰哥儿?”
  李氏回答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
  当时二舅舅就笑说了一句:“天生的牛心古怪。”
  现在想起来,贾兰在这个府里,明明是二房的嫡长孙,但一直也小心翼翼,就连这样聚会的时候,不请他,他也是不会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