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贾母摇了摇头:“不必担心,那丫头的父母可都在府里头做活,她可是家生子,不敢胡来的。”
王熙凤听了忙点头,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他们拿捏着紫娟一家子的身家性命,紫娟定然拎得清轻重。
而黛玉这边,对皇家举动,并不能说完全不懂,毕竟当初父亲离世前,是与黛玉说了很多私密话儿的。
父亲为了查探江南官员勾结京中权贵,所以得罪了人。如今太上皇不在了,天子腾出手来收拾官场,父亲的劳苦功高,让天子乐意对这个林家遗孤好一点。
毕竟,不能寒了臣子的心,对黛玉越好,越是在告诉其他臣子们,忠心勤勉,天子必定不负他们。
但其实呢,黛玉只能算猜对了一半。
皇后之所以要见她,除却护国长公主回来极力夸赞之外,还因为,养在皇后膝下的三皇子。
当今承德帝目前有五个儿子,皇后所出嫡子养到十岁因染了天花去世了,皇后当年伤心过度,后来再无所出。
二皇子萧廷锴,是吴贵妃所出,如今居长,年方十七。吴贵妃之父吴辰,如今是吏部尚书。
三皇子萧霆钧,生母在孩子不到一岁时候就病故,那时候陛下还未即位,他母亲那时候是侧妃。如此一来,这孩子就养在王妃身边,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娘娘。
三皇子今年十六,他大舅舅,兵部侍郎,他的二舅舅,先皇时候的进士,如今在陕甘总督胡长善的军营里,是正四品的都司。
四皇子萧霆锋,是徐淑妃所出,今年也十六,比萧霆钧就小了三个月。他母亲出身低些,只有一个舅舅如今靠着天子恩泽得了一个光禄寺少卿的位置,但为官做事就一般般。
五皇子萧霆钊,是周宸妃所出,今年才十五,宸妃父亲做官不行,但周家是大家族,宸妃的叔叔,如今是直隶总督。
六皇子,萧霆钰,年纪小些,今年才十岁。他的生母出身更低,原本只是个宫女,如今因生了皇子,才被册封为昭仪。
如今太子之位还空着呢。
天子的这些个儿子里头,没有嫡出,大家算得上平起平坐。
对皇后而言,将来无论谁当了皇帝,只要她还活着,母后皇太后的位置就是稳的。
但若是不是三皇子,其他皇子赢了的,那就还会有一个圣母皇太后。
可若是三皇子赢了,他母亲早就不在了,又是皇后亲自养大的,那么,这个皇太后的分量,当然不一样。
何况,吴贵妃也好,徐淑妃也罢,哪一个是省油的灯,
所以嘛,新的斗争已经暗暗开始了。
如今吴贵妃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定下了户部尚书宋明时家的孙女儿,宋家的姑娘容貌一般,但宋家的教养十分出色。
如此一来,二皇子的势力不容小觑:外祖父是吏部尚书,妻子的祖父是户部尚书。
听闻徐淑妃和周宸妃,也都想效仿吴贵妃,给儿子定下家世出类拔萃的姑娘。
可皇后不这么想,三皇子这儿,两个舅舅已经很厉害了,这要是妻子家族势力太大,到时候反倒是可能惹得皇帝忌惮。
争皇位这种事情,来得早不如来的好。当年的废太子,曾经何等风光,结果呢?
而当今的陛下,反倒是因为那时候年纪小,上头的哥哥们斗得你死我活了,他倒是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说,锋芒太早露出来,不好。
于是皇后琢磨着,给三皇子萧霆钧,选一个家世不要太过的姑娘当皇子妃。
当然,也不能出身太低。
挑选了几家,但皇后总觉得不太满意。就在皇后左思右想的时候,天子突然提起了林如海。
然后,林如海家的姑娘,就这么进入了皇后的人选中。
林如海,当年的探花郎,主管江淮盐政好几年,为官有清誉。
而且,对皇后而言,林如海家的姑娘,还有一样别的姑娘都没有的好处:父母双亡。
父母双亡不说,更难得的是,根据皇后得到的消息,这位林姑娘,跟她外祖家亲戚,现如今关系可以说相当不好。
如此分析下来,林姑娘,无父无母,没有祖父叔叔,又和外祖母一家子有嫌隙,那么,若是她成了老三媳妇,将来能倚靠谁呢?
当然就是自己了,毕竟,自己可是及时出现,并让她成为皇子妃。
仔细思考后,皇后果断提议让长公主先去打个头阵,现如今长公主回来,对那姑娘很是夸赞,那皇后就想,她要亲眼见见这姑娘。
毕竟,一个要当皇子妃的姑娘,德才兼备还是必须的。
皇后要见林家姑娘的事儿,也没有刻意隐瞒后宫众人,不少嫔妃听后心中都各有猜测,好些个都表示想一同见见,皇后也爽快同意。
在这之中,最为忧心的,是贤德妃贾元春。
压住心中猜想,元春在黛玉进宫拜见皇后那日,也早早来了凤仪宫。
故而黛玉进宫拜见皇后时候,满宫里有头有脸的嫔妃,都见到了。
第3章 为自救黛玉初进宫
从长公主来看自己到皇后娘娘召见,这十来天,黛玉已经想的十分透彻了:那日的昏死几乎要了她大半条命,如今醒来,权当作已经死过一次了。
既然上苍垂怜,让她活着,那她该好好活着,还要尽量活的有滋有味。昨日种种,刻骨铭心,明日之事,全靠自己谋划。
进宫就是头一步,现如今自己在贾府失去了价值,那些个心狠手辣之人,说不定还在谋划如何要了她的命。
所以,必须抓住进宫的机会,给自己争取到一丝机会。
因此这些日子,黛玉苦练礼仪,勤学规矩,顾嬷嬷说的每一句话,她都牢牢记住。
于是这会儿,虽然凤仪宫有那么些个妃嫔贵人,黛玉的仪态规矩,却丝毫不错。
看着这姑娘一步一步走进来,然后跪下端端正正行礼,皇后心中先满意了七分:林家姑娘,无论是容貌气质,还是规矩礼仪,都可以说是一等一。
可惜的是,似乎身子弱了些。不过这不碍事,回头召个太医来瞧一瞧,就知道要紧不要紧了。
“平身,赐座。”皇后笑着夸一句,“本宫还记得当年你父亲高中探花,身披大红花骑着白马游街的情形,今日见了你,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样貌这气度,叫人一见就喜欢。”
吴贵妃在一旁跟着夸赞:“听闻林姑娘养在贤德妃娘家,可见贤德妃娘家的风水养人啊。”
偏有人要跟她做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风水好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相貌。且我当年也有幸远远见过林大人跨马游街的样子,林姑娘跟林大人,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呢。”
这会儿说话的,是徐淑妃。
宫中人都知道,现如今天子对皇后是尊敬,但对徐淑妃,那可是很偏宠的。
皇后其实是乐意见到她俩针尖对麦芒的,但说的话却是:“得了,知道你们姐妹情深最喜欢互相打趣的,但别吓到人家林姑娘了。”
说着就让人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指着其中的白玉镂雕松柏人物高桥笔架和绿玉玉山水人物纹斗笔,说:“这两样是陛下赏你的。其他的是本宫准备的,也不知道你喜欢不,拿着玩吧。”
黛玉起身谢恩。
“东西先放起来,本宫见了你就喜欢,留下住两日再回去,到时候本宫让人给你备车送你回去,那时再将东西带走便是。”皇后不仅给了丰厚赏赐,竟然又开口留她住下。
不只是黛玉吃惊,就是那些后宫嫔妃们听了这话也各有想法。
嫔妃中当然有聪明人,比如吴贵妃和徐淑妃、周宸妃,这三人早就备好了赏赐,其中也有一些准备的,这会儿赶紧随手拔下一支珠钗或者一只镯子的,当作见面礼。
所有人之中,最为尴尬的,是元春。她素来不大喜欢这个姑表妹,在明知道弟弟心思的情况下,特意让人带话回家,让弟弟和宝钗订亲。
可元春哪料到,事情竟会突然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到现在,元春都没有想明白,为何突然间,陛下和皇后娘娘,都这样抬举这丫头。
林姑父都不在了呀,也没听说,林家还有什么了不得的亲戚。
“顾嬷嬷,你带林姑娘到燕子楼去,本宫早就安排人收拾好了,让林姑娘先歇一歇。”这会儿这么多人,皇后也不方便和黛玉单独说话。
黛玉听后再次谢恩,而后告辞随着顾嬷嬷出去了。
一众嫔妃们见状,也都纷纷起身告辞。
元春刻意留的最晚,告辞前向皇后请旨:“娘娘,玉儿是臣妾的表妹,臣妾想着,邀请她到臣妾宫中吃顿饭,话话家常,不知可行?”
皇后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贤德妃的,空有一个美人架子,却一点儿也不聪明。
当初天子和太上皇为了那些王孙贵族们打擂台,册封元春,不过是借机在太上皇跟前表个态,不会严惩旧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