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说完,他看了眼御史们:“而且吃了很多很多的哑巴亏!”
  “说句不好听的,诸位大人担心西南的百姓,担心西南的地耽误了耕种,怎么不去问问户部,西南每年给朝廷上缴多少赋税?”
  “西南两府的税,连京城的一个县城都抵不上!”
  “陛下已经对他们如此优待,他们出人手修驿道怎么了?”
  “是用你家人了,还是吃你家大米了?”
  御史们被兵部尚书怼得哑口无言,面色涨红。
  兵部尚书心中暗爽,哼!一帮老犊子,让你们动不动就弹劾老子,今儿总是让你们吃亏了!
  也是怪了。
  明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信重顾遇袁富贵,弹劾他们肯定不会成功。
  但还是有人遇到他们的事情就兴奋,可劲儿弹劾。
  为啥?
  为了体现自己不畏强权,是清流,谁都敢盯着上去咬一口。
  博的就是名声。
  但往往,咬别人还好,但凡咬上这两位的,必然会被崩掉一口牙!
  第754章 乱来(2)
  顾遇不是缺人手吗,正好,御史台的人送过去给他好好用用。
  这帮人也该做点儿基层的工作了!
  当然,皇帝给顾遇送的人手先于御史们抵达了永昌府。
  三千精兵来的正是时候,顾遇将人分去盯着修路,那些秀才和举人们也派上了用场。
  府学安置四个举人,顾遇还在永昌府的各个县城买了房子开学堂,一部分秀才被安置在学堂。
  县城的学堂主要是启蒙,衙门里所有干活儿的人家里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去学堂里念书。
  包括扫地的大妈家的孩子都能去。
  这样一来,县衙里的所有人都十分拥护学堂,但凡学堂有点儿啥事儿,他们跑得飞快。
  除了这些学生,每年每个村子还能送四个孩子来免费念书,城镇上也可以选拔一些孩子来免费念书。
  不管他们的选拔是不是公平,反正只要学堂里装满学生就行了。
  免费学一年,一年之后考核,优秀的就进县学继续学,不优秀的结业回家,换一批人来学。
  顾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念书的人多一点,每个村子都能有一些认识字儿的人。
  何为教化?
  就是要把文化灌输渗透下去,此为教化。
  这些学堂的开支,暂时由顾遇和珍珍负担。
  但事实上,等把那批财物卖了,到手的钱别说永昌府,就是云州府每个县城也开这么一个学堂,都能支撑五十年。
  说起来,顾遇在永昌府主持修路,珍珍则跑去了东海,将弄来的财物搞去岛上,再由岛上卖去别国。
  她等到收了钱才又启程去永昌府找顾遇。
  这一来一回,两个月时间就过去了。
  不过因为忙,两人倒觉得是眨眼工夫。
  去云州府上任的时间还没到,顾遇和珍珍也不着急走。
  钱够,人手也充足,加上顾遇将一条驿道分成了好多段在修,故而修得还是很快的。
  顾遇见预算还够,就干脆把乡道也修了。
  也就是每个乡镇连接驿道的道路,全按照一个标准修的。
  这再傻的人也知道,路修好了,方便的是他们!
  好比以前他们进县城需要走两天的路,但现在驿道修好之后,牛车马车这些走起来就更快,到县城的时间足足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
  村里人有些东西想拿到县城卖,也容易多了。
  珍珍重回永昌府之后,就下县城去搞医药局,永昌府和云州府都没有惠民药房。
  都要重新搞,这笔钱应该是朝廷出,不过珍珍可以垫付,以后太医院挣钱了再还给她。
  没错,西南这边儿的医药局是珍珍给太医院争取的福利!
  由太医院派人下来做医官,先把医药局搞起来, 招募一些当地的大夫郎中,稍加培训就可以开门干活儿了!
  房子是现成的,顾遇买学堂的时候就顺手将医药局要用的房子给买了下来,太医院的人到了之后,直接就能使用。
  医药局配备一个太医院的太医,一个秀才专门管账,一个太监管杂事儿。
  珍珍每个县城跑,到一个县城,就让卡尼等人去乡下宣传,医药局义诊,同时还收草药。
  也就是说,只要你带了可用的草药来,不但看病不要钱,医药局还会倒贴你钱。
  乡下人一听,纷纷觉得汉人是不是傻子。
  可不管是不是傻子,该占的便宜还是要占的。
  一时间,很多人都带着草药往县城涌。
  他们带来的草药有些是可以收的,有些都坏了不能收,珍珍把人组织在一起,让药童教他们如何简单炮制药材。
  告诉他们医药局会一直收药材,他们处理好了再送来卖,价钱会高一些。
  还告诉他们,可以把草药的种子撒到山林里,这样他们就会有采不尽的草药了。
  珍珍不鼓励毁林种草药,故而只让他们往山林里撒草药种子,没有让他们开辟田地专门种植草药。
  不过她还是提醒了村民,也不能只撒种子别的什么都不管。
  至少你撒种子的那片林子,杂草还是要除一除的。
  这些话村民们都听得进去,也愿意尝试,为什么不尝试呢?又不占用耕地,家里养猪养鸡本来就需要草,去林子里除草根本就不耽误工夫。
  草药能卖钱啊!
  一种叫三七的药材,竟然还能卖高价!
  敢问谁不心动。
  珍珍和顾遇这么一搞,寨子里的男人们就跑去修路,女人们采药,撒药种子,种三七。
  老人们带着孩子们种地,每个村寨都热火朝天。
  一股搞钱的热潮席卷了整个永昌府,以至于那些争权夺利的人想煽动下面煽动不了,只有自己的嫡系在打来打去。
  当然也有人强迫手下的村寨出人打仗,这就招人恨了!
  拦人发财如杀人父母啊!
  老百姓们原来是恨朝廷,现在因为有了府城发生的事儿打底,他们开始恨那些剥削压迫他们的头人了。
  有些地方路修好了,朝廷的兵就能长驱直入,什么地方发生逼迫老百姓的事情,朝廷的兵马开过去,懂事儿的就放弃,不懂事儿的打一架,输了就跑。
  百姓们这下对朝廷的印象分儿直线上升。
  御史考察团到永昌府的时候,听到的全是百姓们夸赞顾遇和珍珍的声音。
  一名年轻的御史在村寨里看过之后就跟梗脖子的老御史感叹:“老大人啊,咱们真是弹劾错人了!”
  老御史:“哼!”
  “沽名钓誉!”
  年轻的御史道:“沽名钓誉老百姓也得了实惠,这就够了!”
  “您看,每个县城都有免费的学堂,都有医药局收药材,给百姓义诊,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温暖,两相比对之下,他们更愿意效忠谁?”
  “顾大人这招釜底抽薪玩儿得是真不错!”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老御史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但他也无法反驳。
  他就不信了,他还抓不住顾遇的小辫子!
  “又是修路,又是修学堂,顾遇哪儿来的这么多钱?还不是民脂民膏!”
  “他在东海的时候,不知道搜刮了多少!”
  “你们莫要被表象给迷惑了!”
  其他御史们:……
  纷纷后退几步,离老御史远点。
  他们看了一圈儿之后,走过修缮好的驿道,和尚未修缮好的驿道,总算是体会到一条好的驿道有多么的重要。
  那些尚未修缮的驿道坑坑洼洼,走上半天就能把人颠簸出毛病来。
  而且速度奇慢。
  第755章 乱来(3)
  他们总算是能理解兵部尚书说的话意义何在。
  驿道就是朝廷掌控西南的生命线。
  弄好了,将会让朝廷和西南联系更为紧密。
  不像现在,拿着是鸡肋,不拿又威胁到大靖的安全,属于捏着鼻子拿,两府的赋税都不够养这两地的兵马,每年朝廷都在贴钱。
  抵达了永昌府,御史们就要去拜见顾遇。
  顾遇见到他们十分热情,给他们在永昌府最大的酒楼接风洗尘。
  老御史姓谭,吃好喝好他还琢磨着顾遇这钱一定是贪来的,回头他要狠狠地奏他一本!
  顾遇扫了一眼老谭御史,依旧保持着笑容。
  “让侯爷破费了,如今侯爷正是四处用钱的时候,这般招待下官们,下官们惶恐!”
  有御史起身端酒敬顾遇,顾遇跟他喝了一杯,他笑道:“你们安心吃,吃不穷本侯!”
  “你们别忘了郡主有钱!”
  “在京城,郡主给达官贵人们看一次病,少则上千两,多则上万两!”
  “王爷还给郡主在东海置办了很多产业,郡主在东海还有一个船队……”
  “若不是郡主嫁妆丰厚,本侯便是再想修驿道,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