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这样一来,吴氏也有了把柄落在大老夫人手中。
两人相互利用的关系彻底扯平,除非是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不然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不管不顾地将往事给爆出来。
再后来,吴氏嫁给老成国公之后,从满心欢喜到渐渐失意,并没有用多长时间。
而这时,胡氏的侄儿三番五次找她,两人再度纠缠不清。
而陈安阳。
就是胡家的种。
当时她怀上了,十分慌乱,就去找大老夫人,也是大老夫人出面说服了老陈国公,让他给吴氏一个孩子。
等吴氏生下陈安阳之后,因着陈安阳是胡家的种,大老夫人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帮吴氏养废陈安邦,萧家最后能不管陈安邦,陈安邦能厌恶萧家,并且远离萧家,大老夫人功不可没。
胡家日薄西山,没算计到箫佩,算计到国公府的爵位也很是不错。
说实话。
当时顾遇跟珍珍听完吴氏的述说,以为吴氏是在说书!
珍珍从头到尾眼睛都瞪得圆丢丢的,听得津津有味。
居然还能这样!
简直了喔!
顾遇忍不住提醒她被害人是她的祖母,她才收敛了一下情绪。
她忘了。
故事太过精彩,精彩到她忘了第一受害人是她的亲祖母,是生下她爹的人。
不管如何,她给了她可爱的爹爹,她也该帮她报仇。
珍珍的祖母打小就被家里人娇养着,被爹娘哥哥们捧在手心里,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她被养成了天真烂漫,容易相信人的性子。
却不知身边除了真正的亲人,都在算计她。
老陈国公在算计她。
大嫂在算计她。
当成亲姊妹般对待的远房表妹也算计她。
顾遇觉得,他是时候让珍珍看一些黑暗的东西,她的天真善良给自己就行了。
对外人。
还是像袁伯父这样的好。
袁富贵沉默不语。
顾遇也不再说话,对于这件事,拿主意的是袁伯父。
不管袁伯父的决定是什么,他帮忙就行了。
毕竟。
这也是半个爹啊。
想到这里,顾遇的脑海中就冒出小丫头古灵精怪的样子。
唇角也忍不住微勾。
他的小姑娘,再等几年就能嫁给他了!
美滋滋。
袁富贵虚着眼睛,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
说实话,他这个人亲缘不好,这个世界上唯一给他温暖的就是他媳妇,他的儿女。
至于顾家人,算是他的朋友。
顾遇嘛,算半个儿子。
父母兄弟的亲缘根本没有。
但三个舅父是真心疼他,爱护他的,这点他能感受得到。
还有表兄们,虽然不是所有的表兄都对他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但好几个表兄对他都很好,不会像其他读书人一眼看不起他这种乡下来的,土气痞气一样不缺的人。
袁富贵心软了啊。
哎……
他不应该这样的。
半响,他才对顾遇道:“遇哥儿,你将这些事儿都写下来,我拿去给大舅。”
无论如何,他得先看看大舅的态度。
顾遇觉得这也是个坦荡的办法,两家人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就看箫首辅的态度了。
箫首辅当天下朝就见到了袁富贵。
他热情地留袁富贵吃饭,但袁富贵没留,只是将信交给了箫首辅就告辞了。
箫首辅觉得袁富贵不对头。
且这封信袁富贵叮嘱他一个人的时候再看。
他也顾不上吃晚膳,直接一头扎进了书房,打开信才看了两行内容,箫首辅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拍桌子站了起来,在书房里走了好几圈儿才停下来继续看下去。
信的内容越看越心惊。
末了有一句话。
以上内容是深陷窑子的吴氏所供述。
窑子?
箫首辅一下子就想起了火烧窑子的大案,他连忙命人去大门上守着,等萧玉亭回来就让萧玉亭立刻来一趟。
萧玉亭很晚才回来。
算得上是披星戴月。
刚到大门口就看到哥哥身边的长随在等他。
他连忙赶去箫首辅的书房,进屋箫首辅就问他窑子被烧的案子。
“是蓄意纵火,老鸨子被烧死,还死了六个窑姐儿,五个打手。剩下的多多少少都有伤。”
“其他的我都不知道,大理寺不肯透露太多。”
箫首辅眉头紧皱:“怎么连你们刑部也瞒着?”若是普通的寻仇或是纠纷引起的纵火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瞒着刑部。
或许不是瞒着刑部,只是刑部除了尚书之外便都瞒着。
除非这个案子不寻常,牵动到了位高权重的人。
箫首辅的心一下子就沉入了谷底。
“查,你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查,能查多少算多少!”箫首辅道,富贵不会无缘无故给他送这封信。
第425章 审问
除了让弟弟查,第二天下朝他直接去找了大理寺卿询问案情。
然而大理寺卿这头得了太子的吩咐,并没有给箫首辅透露一星半点儿。
箫首辅的心愈发地沉重了起来。
按道理,他一个首辅去过问下属案情的进展,下属没有理由瞒着他。
除非案情涉及到他的家眷。
亦或是涉及到叛国谋逆等大罪。
箫首辅眉头纠到了一起,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
正当他犯愁的时候,有太监来找他,说皇帝要见他。
箫首辅匆匆赶去见皇帝。
跪拜之后,皇帝让高全儿给了他一份卷宗。
箫首辅打开一看,这可不就是纵火案的卷宗么。
他的心顿时紧张起来,自己去找大理寺卿打听人家不说,不成想皇帝竟然拿给他看。
箫首辅看到后头浑身冷汗直冒,卷宗里有几个窑姐儿和打手的供述,说他们窑子里来了一个姓吴的女人,这个女人自称是现任成国公的母亲,总是嚷嚷着让人帮她去萧家给大老夫人送信,说大老夫人会救她,还会给送信的人一笔不菲的赏钱。
吴氏出狱之后的确是失踪了,国公府是去京兆府报过案的。
奇怪的是,吴氏便是求助,也应该是找人去成国公府求助,为何她从不提成国公府,只提萧家?
并且找的也是他的老妻!
箫首辅想到袁富贵给他的信,结合吴氏的反应,他想否认老妻没问题都难。
只是吴氏说的话有几分真呢?
箫首辅回想当年,他们一家人都没看上陈良才,但是妹妹一意孤行非要嫁给他。
她明明喜欢的是风花雪月的才子,认为才子佳人才是最配的,可却忽然改变了主意,非要嫁陈良才这个武夫。
当时老妻帮着陈良才说了不少好话,老妻说日子是妹妹自己过,她既然执意要嫁,必然是心中爱慕,你若阻拦,妹妹会在心中怪你不说,便是将来嫁给你给找的人,她自己不喜欢,又如何能过得好日子呢?
也是老妻的这番话让他松了口,现在想想,他松口之后妹妹并没有多欢喜,倒是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偏生他忙于政务,再者男人嘛,对小儿女的情态真的是不大懂。
只觉得婚事是妹妹所求的,由着她她就应该高兴,没表现出来便是因着害羞不好意思。
现在看来……
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妹妹被人轻薄了,是陈良才救的她!
陈良才怎么偏巧就那个时候出现呢?
是真的巧,还是那事儿他也掺和了一脚?
陈良才现在已经死了,他再无法知道真相,想着自己血崩而亡的妹妹,箫首辅心里在滴血。
他们捧在心尖儿上宠大的妹妹啊!
富贵的信中说,吴氏能顺利跟在妹妹身边,去成国公府住下,也是他的老妻帮忙。
他从脑海中把那段久远的记忆翻出来,当初的确是老妻来说情,说妹妹嫁过去不自在,让吴氏去陪着她说说话也好。
箫首辅当时是不同意的,但见妹妹隔三差五就派人来接吴氏,老妻又从旁劝说,他到底还是同意了。
不过还是在吴氏身边安插了个丫鬟,让她盯着吴氏,若见吴氏有半分勾引陈良才的举动,立刻来禀报他。
那丫头不时传回消息说吴氏很本分,很守规矩。
只是后来战乱,妹妹被陈良才安排着避去了乡下,等再回京城便是一具冰冰凉凉的尸体。
那时他要找丫头问问情况,才知那丫鬟死于追兵的伏击。
一桩桩一件件,都有老妻的身影。
箫首辅木了。
如秋风中的枯木,了无生气。
皇帝看他这样就叹了口气,人他是要用的,可不能没了心气儿。
“朕已经命太子去敲打过大理寺卿,这个案子到此为止,不可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