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余寂时微微一愣,想起昨日程迩对这位支队长性格的概括,忽然觉得“不苟言笑”和“雷厉风行”有些具象化了。
真是一点废话也不多说。
不过五年前特案组便负责侦查此案,说来,无论是现场勘察的照片还是审讯笔录,亦或是案件的其他细节,特案组都远比章队本人更熟悉。
“我的一些疑问已经找当年专案组的成员了解过,也简单开会讨论过了。”章队一边说,一边给小关递了个眼神,接过他手里的证物袋,放到桌面正中央。
见师父没有开口的意思,小关连忙解释:“这里面就是五年前垃圾场碎尸案受害人陈庆蓉的右腿腿骨,已经验过dna,这是检验报告。”
温箴言接过dna检测报告,弯曲的指骨轻扶眼镜,大致扫了眼,便点头递给程迩。
余寂时的目光落在桌面中央的透明证物袋上,里面的腿骨形态看上去极其特殊,表面清晰保留着骨骼的自然纹理,经过打磨显得光滑而有光泽。
整体长度大约三十厘米,骨髓中空,一端被削尖,呈吹口状,另一端封闭,骨身上有吹孔有序排列着。
像乐器……笛子?
余寂时呼吸微窒,眯起眼眸,怀疑是自己看错了,直到身旁的柏绎疑惑地出声:“这是人腿骨吗?很像一种吹奏乐器。”
程迩拿起证物袋,垂眸端详起这件诡异的艺术品,沉默了半晌。
虽然这实在有些荒谬,但事实确是如此,小关点头解释:“没错,陈庆蓉的腿骨被做成了一把骨笛。据说这把骨笛先前一直在古玩市场流通,最后落到了一名收藏家手里,他怀疑这把骨笛的材质是人骨,便上交了附近的公安分局。”
第128章
特案组一行人见过各种形态的尸体,倒是第一次见用人骨做的乐器,神色难免有几分错愕。
“西南这边怪说很多,人骨笛一直是传闻里的东西。据说古时候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会用它来祭祀或辟邪秽,各个版本说法不一,不过每个说法都很难得到证实。”小关无奈地叹了口气,摊了摊手说,“这些稀奇古怪的传闻倒是和这案子没什么关系,应该也不用太在意。”
余寂时瞥了程迩一眼,见他神色平静,没有任何辩驳的意思,一时有些疑惑。
真的没什么关系吗?
上一个案子杀人作阵招魂已经够离奇,这个案子凶手用人的腿骨制笛,相隔五年才显露于世,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转念一想,程迩平时话不算多,在事无定论的情况下,他都鲜少开口,对这个问题大概还持一个观望的态度。
程迩把证物袋递给身侧的钟怀林,指尖懒洋洋敲了敲桌面,没有其他赘述,开门见山询问:“报案人的笔录呢?”
小关翻找了下文件袋,抽出一叠纸质材料,递给他:“在这里,这个报案人还是相当配合我们的。”
余寂时微微侧身,探头去看,程迩瞥见他的动作,也下意识朝他那一侧偏了偏身,一目十行浏览完,停滞着没有翻页,等他目光到底,才捻起纸张一角,翻了下一页。
笔录很规范也很简短,余寂时脑海里简单概括了里面的信息。
报案人周潮爱好收藏,常年混迹古玩市场,幸运地靠赌石发家后实现了财富自由,更是大肆购买并收藏了各种稀奇玩意。
他今年3月11号在古玩市场的一个摊贩那里淘到这件骨笛,带回去给藏友看,经藏友提醒,发现的骨笛材料似乎不太对劲。
起初他并没在意,把骨笛搁置在家里,可藏友后来又提了一嘴,他便有些不放心,便上网查询资料,发现这把骨笛确实和普通乐器有明显的差异。
普通骨笛主要是用鹫鹰的翅骨制成的,鹫鹰骨骼结构中空,轻而坚固,而这把骨笛的骨骼结构复杂,中空的位置有残余的骨髓。
怀疑的种子深深埋进心底,在日复一日的提心吊胆中生根发芽。
直到一周前,自家刚上小学的儿子将骨笛从犄角旮旯翻出来,坐在地毯上把玩,周潮敏锐地发现,骨笛的长度竟和儿子的腿骨长度相似。
周潮深觉这把骨笛是一个未知的隐患,当天晚上便将骨笛交给了离家最近的派出所。
翻了翻报案人笔录,钟怀林眉头紧紧蹙起,语气充满疑惑:“这种东西居然能在古玩市场流通?找到卖家了吗?”
这条线一直是章队在盯,见小关摸着额头思考,他面无表情,神色淡漠地适时开口:“周潮交代,卖家是古玩市场的一个流动摊贩,周围人叫他老彭。我有派队里的情报员去古玩市场寻人,换着人连续蹲了三日都没能找到,也不敢弄出什么声势,怕打草惊蛇。”
顿了顿,他又添了句,“流动摊贩不是日日都来。”
这样做的确没错处,这毕竟涉及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万一走漏了风声,这个老彭大抵再也不会来这个古玩市场了。
程迩沉吟片刻,声线平稳:“周潮毕竟只是买家,也不知这支骨笛在五年之内转手过几次,但追根溯源是必需。”
钟怀林轻声补充:“没错,这案子太久了,目前的新线索便只有这只腿骨,这条线无论多难,都得抓紧。”
余寂时暗暗点头表示赞同。
陈年悬案多年之后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腿骨制成的骨笛是唯一线索,这案子不同于前面遇到的案子,目前还没有什么复杂的人物关系、难辨真假的线索,需要耐心地追根溯源,丝毫急不得。
不过虽说急不得,余寂时对这个古玩市场都怀着一丝好奇。这是一个他从未踏足过的地方,他目前只是根据常识浅薄地将它定义成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
泛滥的赝品,无数的潜规则,是这个场所的代名词。
思及此,余寂时掀了掀眼皮,一双眼眸漆黑发亮,清澈的目光跨过身旁的人,落在章队和小关身上,在同事们的讨论中见缝插针地询问:“这个古玩市场规模怎么样,每天开放吗?”
小关闻言爽朗一笑,一如既往热情有活力,双手比比划划,绘声绘色地讲:“西风道古玩城听说过不,本市甚至整个崇州省最大的古玩市场,规模毫不夸张地说,那可真得有八个足球场!咱这古玩市场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各类古玩种类齐全,店铺、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从早到晚乌泱泱的全是人!”
说着,他手指揉了揉额头一侧,眼眸微眯,回忆片刻,接着说,“我记得是每日都开放,好像周三是拍卖日,其余时间是摊位日,一般上午八点开市,闭市是季节性的,基本上日落就陆陆续续开始收摊了。”
柏绎似乎习惯性地捕捉到了什么重要信息,不经大脑便脱口而出:“周三拍卖日?今天就是周三呀。”
小关重重点头:“对,拍卖日会聚集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古玩商人和收藏家,人流也会更多一些。”
听到这里,程迩有片刻犹豫。如今刚刚接手案件,还尚未摸清具体情况,他并不愿操之过急,却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他下意识用余光看向余寂时,见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自己,眸光微微一闪,紧接着就立即作出决定:“那我们今天就去一趟吧,具体情况路上说。四个区域,两人一组各去一个区,章哥您那儿能调个人手么?”
章队言简意赅:“没问题。”
程迩又停顿下来思索了一会儿,补充道:“可以的话把骨笛的买家周潮也带过去,方便指认嫌疑人。”
章队点头应下。
章队话少,办事效率却很高,很快便从情报大队调来一名成熟老道的情报员,加上小关,再算上特案组全员,整好八个人。
此时已经近八点,距离开市只剩余几分钟,八个人分坐两辆车,往西风道古玩城那边去。
古玩市场坐落在一片城中村里,低矮房遍布狭窄的巷弄穿插其间,到处都弥漫着历史痕迹残余的气息。
其间混杂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多为两到三层的旧楼,鲜艳的外墙早已褪色,墙皮被岁月无情地剥落。
道路积年未修,车胎碾过地面,被碎石子和凸起的裂缝硌得嘎吱响。
偏偏又靠近古玩市场,狭窄的路段更加拥堵,各种杂牌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混杂着见缝乱插,密密麻麻、走走停停,喇叭声形成一阵嘈杂的声浪。
这里是单行道,车辆已经挤进车群,无路可退,又不能停在路边,只能跟随着车流缓慢地向前挪动。
所幸车后座的柏绎和小关聊天能为等待的时间添上不少乐趣。
前面几乎没机会出外勤,柏绎这一遭显得异常兴奋,眉眼间尽是笑意,激动得到处乱晃,一会儿扒着车窗往外看,一会儿扒着前座的余寂时没话找话。
余寂时本就不是一个擅长交谈的人,听到柏绎的话,绞尽脑汁、尽可能地回复,却还是被几个问题问得哑了声。
不知道柏绎又相当什么,从侧壁拿了一瓶新矿泉水,伸出手臂往前一递,脸上堆满真诚的笑意:“小余同志你是不是坐累了,话这么少,喝口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