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秀英婶子瞪大眼睛:“双胎?”
沈南星点头:“应该是的。”
秀英婶子先是一阵激动,紧接着又有些迟疑:“这,生个孩子,还要住院?”
沈南星:“红燕姐身体不算很强壮,头胎又是双胎,住院更安全一点。”
秀英婶子迟疑片刻后,还是一咬牙点头:“行,那我把东西收拾收拾,这两天就上去。”
听劝就行。
宋红伟不需要她帮忙找住宿的地方,但大队还有其他要参加高考的知青们可能会需要。
他们在城里没有落脚点,明天第一场考试8点开始,7点半就要进考场。
从乡下出发的话,即便是坐早上最早的拖拉机过去,也七点多了,万一路上拖拉机再出个故障,那可不就耽误时间了么!
现在是7月份,正热,提前一个晚上去城里,随便找个地方待一晚上也没事,不怕冻着。
去年12月份的高考,多少人睡雪窝子,第二天顶着高烧参加考试呢。
不过沈南星还是问了一句,自家住的院子旁边还有一个牲口棚,如果知青们愿意的话,可以过去住。
高考这么关键的事,脸皮厚点也就厚点了。
大队现在其实也就3个要参加高考的知青,其他的要么像赵文书一样跟本地人结婚了,要么找关系去年就已经回城了。
这三个都是男知青,那正好一起住牲口棚。
他们对于沈南星,更是感激不尽。
回城的拖拉机上,三个男知青不断说着感谢感激的话。
尤其是沈南星帮忙从学校带回来的复习资料,给了赵文书,同样也放了一份在大队。
放在大队的那份,没指明说是给他们的,但大队其他要高考的人,也就只有他们了。
那些资料,非常非常非常有用!
其中有个男知青叫孙亮,戴着厚厚的眼睛,目光直勾勾地看着沈南星,手里还拿出一份报纸,颤抖着递给沈南星:“沈,沈同学,可以帮我签个字吗?”
沈南星一看,正是刊登有她文章的那两份省报。
孙亮情绪非常激动:“第一次看到这个笔名南星,我就觉得肯定是你。还有你放在大队的那些资料,跟省报中缝刊登的一模一样!后来你又发了第二篇文章,里面的信息很直白地说明作者就是你!一定是你!沈同学你太厉害了!我就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一定会成功的!”
这人的声音里尽是狂热。
谈礼的脸色瞬间不好看了,直接从他手中拽过报纸:“报纸有什么好签字的?瞅瞅这都多旧了,皱巴巴的。小南的书也出版了,等你买到书再签字。”
孙亮觉得谈礼说的很对,连连点头,又热情地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沈同学,你帮我看看这几道题……”
“拖拉机上这么颠,这会儿天色都黑了,怎么看?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这会儿才要问问题,不觉得晚了吗?”
“啊?不会啊,这些题目考试肯定不会考,我就是,就是想跟沈同学探讨一下。”孙亮推了推眼镜。
“既然这些题目不会考,这会儿就别拿出来浪费小南的精力了,叫她休息休息。”谈礼道。
赵文书在边上笑。
孙亮还没发现哪里不对,还要说什么,被身边另外两个知青给打断了,叫他也赶紧休息一会儿。
孙亮这人就是,不懂一点人际来往,谈小礼那脸都快掉地上了,他也看不出来,哦,或许是眼镜碎裂了,看不清。
到了城里院子门口,不远处就是南明高中的大门口了。
这会儿,竟然有不少人在大门口张望,显然,这些都是提前来城里的高考生,过来瞅一眼考场。
到了院子,谈小礼带他们去牲口棚安置。
牲口棚里很干净,堆的事秸秆和劈好的干柴,也只占了一个角落。
地上稍微大扫一下,铺点秸秆在地上,再把席子铺秸秆上,睡觉就很舒服了。
如果怕热,也可以直接不铺秸秆,睡地上。地上是夯实的泥土地,夏天睡着很凉快,不像水泥地,睡着烫人。
三人谢过谈礼,把席子被子,茶杯碗筷和带的干粮放下之后,就也一起去校门口打算看看考场。
过了没多久,其中一个知青就很不好意思地过来找沈南星。
问问能不能再带几个人一起住牲口棚里,牲口棚里位置还挺大的,他们挤一挤能住下,但还是得经过主人家的同意。
沈南星让他们随意。
晚饭的时候,谈老太煮了一大锅的猪肉白菜炖豆腐,肉放的不多,油也用的不多,怕长久不吃荤腥的人吃了拉肚子,口味做的有些清淡,但一样好吃。
这时节黄瓜很多,又凉拌了一盆黄瓜。
留出自家吃的,剩下的叫谈礼和沈南星送去后院牲口棚那里,给那些个知青们吃。
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
谈礼和沈南星都是一脸吃惊,不说就只有几个人么,这……
这起码二三十人!
都挤在牲口棚里,有席子的铺了席子,没有的直接铺秸秆。
这些人有的啃粗粮馒头,有的捏着一块干饼子的慢慢咬。
一边啃着,一边互相在讨论问题。
那个知青见到沈南星和谈礼来,也同样吃惊,进而就是忐忑。
本来人家只让他们3个住的,可是在校门口又碰见几个认识的,认识的带着认识的……最后就这么多人了。
“对不起啊沈同学……”
沈南星把手里的盆子递过去:“你们这么多人住倒也没事,就是饭菜可能准备的少了点,你们将就吃一点。待会儿我让三礼再烧一壶开水过来,都别喝生水啊。”
谈礼也把手里的一大盆菜放下,又把筷子递过去:“筷子也不够。”
“这,这怎么好意思。”
他们能住在这里已经感激不尽了,还给他们弄来这么两大盆子的菜,里面甚至还有肉!
刚才人家做饭的时候,他们其实就不断流口水,肚子也叫个不停。
有人还开玩笑地说,住这儿挤挤也值了,就着那香味,手里的饼子都好下咽了呢。
没过多久,沈南星和谈礼又给他们送来了一盆子的馒头,还有一大桶的热水。
这二三十人中有6个女知青。
虽然大家看着都是落落大方的,男知青自觉地给女知青腾出了一大块位置,就连地上的席子,都给出了分界线。
虽然这大夏天的,平日里早就光膀子的男知青,这会儿却都把上衣穿的整整齐齐,充分给足了女知青们尊重。
虽然明天就是高考,这些做梦都想改变命运的知青们,显然所有心思都在高考上。
但沈南星还是不愿意去赌人性,又不是在绝路上。
沈南星告诉那几个女知青,可以去堂屋打地铺。
那几个女知青惊讶过后,自然是欢天喜地。
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这一夜,注定是这些知青们下乡以来,除了听到高考恢复之外,最美好的一夜。
沈南星让那些女知青去堂屋打地铺,老太太却说,不方便,谈礼进进出出也要经过堂屋,于是就叫这几个女知青到她住的偏屋来打地铺。
赵文书跟谈老太睡床上,那几个女知青打地铺睡地上。
虽然知道要尽快睡觉,但高考即将来临的兴奋,还是让大家难以入眠。
但是又不敢开口说话,怕影响到别人。
谈老太无奈一叹,轻声开口闲聊几句。
赵文书去年高考的时候,正赶上生孩子,没能参加。
谈老太跟赵文书聊着孩子的事儿,慢慢的,赵文书心情就放松下来。
其他几个女知青听着,没有参与其中,她们不是在一个大队插队,也都还没结婚,没有孩子。
赵文书轻声笑道:“我看小南和三礼感情好的很,说不定您很快也要抱孙子了。”
谈老太:“不急,小南还小,女人年岁大一点生孩子不伤身体。”
老太太没说的是,三礼现在看着恢复了,心智好像也跟成年人一样,但终究是不同的,还是“幼稚”了点。
如果这个时候小南再生个孩子,那她得带俩孩子,还要上大学,也太累了点。
女人怀孕生子,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还是等小南再长大几岁,等三礼的心智真正成熟他们再生孩子,对谁都好。
而被关心生不生孩子的当事人,正在做着不会生孩子,还很快乐的事儿。
谈礼前两天刚剪过头发,虽然也没剪很短,但发丝很硬,扎得她大腿上的肉又痒又疼。
他鼻梁很高,鼻骨很硬,鼻尖英挺,接吻时甚至有些碍事,这会儿却很是要命。
熟能生巧,更何况是他这样敏锐好学,又特别贪的人。
沈南星是真没看出来,这人会这么贪欲。是重生回到年轻时候的缘故?
现在生理年龄26,心理年龄大概就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