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沈南星:“看出来了,他房间里那么多书,翻阅的痕迹很重。所以给他改变一个环境挺好的,让他在这里上学,参加高考。心理上的问题,没有那么好解决,但也没有那么难解决。”
  周佩玉:“那你开的药……”
  沈南星:“中药针对情志不畅这方面的治疗很有用。另外,别总那么小心翼翼对待他,把他当正常人对待,他心底渴望上学,虽然他还在害怕,不敢迈出那一步,那就帮他迈出那一步。明天,让秦虎送他去学校。”
  处理完这些,沈南星就让秦虎送她回去了。
  至于说梁嘉年是为什么成这样的,她也没问。
  次日一早,沈南星带着谈礼一起去上学。
  自从谈礼能够站起来走几步之后,他的康复进展就越发快,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一样,一开始踉跄着两只脚不断打架绊倒自己,但要不了几天,就能跑得特别顺溜。
  谈礼还不至于能跑,但慢慢走已经没问题了。
  今天早上跟沈南星一起去学校,他就是跟着她一路走去的,虽然中途歇了两拨,也有几次若不是沈南星及时扶住,他就差点儿摔倒,但终究是自己走过去的,很值得表扬!
  高考班人数太多,沈南星原本是想让谈礼去谈家悦和宋建义所在的高一班的,不过第一天来学校,谈礼可能是有些紧张,也比较兴奋,到教室门口了还拉着她的手不放。
  沈南星瞅了一眼,教室里有三个空位,就是陈国栋三人的位置。
  她就说:“那几个同学没来上课,你就坐那,如果他们来上课,你就去隔壁高一班,可以吗?”
  高一班就在隔壁,就是从这个后门出去,从那个前门进去的距离。
  谈礼点头同意。
  于是,就这么坐在了距离沈南星不远的陈国栋的位置上。
  谈礼非常兴奋。
  沈南星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他很多常识都不懂,可能会存在一些沟通上的困扰,但谈礼的理解能力很强,凡事只要跟他解释一下,他就能明白,能记住。
  看大家都在看书学习,他也拿着沈南星给他准备的书本开始学习。
  快上课的时候,沈南星往外头看一眼,没看到什么。
  上课时,高老师来迟了几分钟,身后还跟着一个人,走得很慢,低着头的梁嘉年。
  高老师往后面看看,直接说:“这是新来插班的同学梁嘉年,梁嘉年同学,你去坐最后面吧,那边同学没来上课,你先去坐。”
  高老师说的,正是谈礼旁边的空位,陈国栋赵立业和李远航三个混学的,早上根本起不来上课,位置空出来,别人也不敢坐。
  梁嘉年路过沈南星身边时,冲她点了一下头,沈南星也点点头。
  梁嘉年跟谈礼坐一起,原本看书的谈礼听到他的名字,就好奇地问:“昨晚南南是去给你看病?”
  梁嘉年反应了好一会儿,直到谈礼指着沈南星,他才点头。
  谈礼:“你腿看起来比我好点。”
  梁嘉年:“……”
  开始上课,高老师就把沈南星做的关于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复习笔记,以及准备的母题,给大家正式讲一讲。
  之前的复习其实是有些混乱的,老师们只能按照课本,把知识点讲一遍,再把大家都不会的反应比较难的重点讲一讲,但学生们基础并不好,知识前后串联不起来,要么就是学不会,要么就是以为学会了,但实际上过几天就忘完了。
  后来报纸上刊登出来那个知识点思维导图,他们就觉得特别好,整理出来让同学们自己抄写下来,再进行讲解,这已经比他们之前的复习要更加有效。
  如今,有了沈南星对照这思维导图专门做出来的复习笔记,还有那些母题,效果只会更好!
  好多同学也生出了紧迫感,原以为自己把知识点好像都学了,但这样认真串联一遍发现,自己对好多知识点竟然还特别陌生,看见了认识,但做题还不会!
  班上所有人的学习都更加紧张迫切。
  沈南星却认为还不够。
  把知识点都串联起来,把母题都给吃透,但若是能有更多的题目,反复加强练习,效果才会更好。
  可这年代,就没有教辅书习题卷之类的东西。所有题目,都是老师们从旧的教材上找的,或者是自己出的,很多时候,题目都是错漏百出的。
  沈南星可以自己出题,但说实话,她就一个人一个脑子,能出多少题目出来?
  出题可比复习更难。
  至于说上辈子的高考题目,她是真不记得了,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太久,这次高考的题目就跟她从前做过的题目也没太大区别,没有太简单也没有太难,就更不容易有印象了。
  上辈子,今年高考的录取通知书也被夺走,后来的她,就一直处在被通缉、被拐卖、逃脱流亡、求生等等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每天挣扎着要活着,哪里还管那么多呢。
  后来到了港岛进入黑诊所,为了叫老板留下她,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她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所有时间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医术,从只在逃亡时跟着兽医师父给猪给牛做过手术,到上手给那些在冲突中被开膛破肚的帮派小弟做手术,她的所有都被医学和生存给填满。
  但凡她学的慢一点,就会被老板卖去做皮肉生意。她是真没空去想曾经的高考了。
  反正沈南星现在,是完全想不起来曾经的高考题目,前世今生,都几十年过去了啊。
  沈南星在想,她自己出题也还是不够,题目容易出得太难,还是应该综合一下其他学校老师们出的题目,多做题,题海战术永远有用!
  只是要怎么从其他学校弄到题目呢?
  沈南星一转头,就看见同桌刘兰香,好像在走神。
  这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一直都特别专注学习的刘兰香,怎么忽然走神起来?
  下课的时候,太多人过来问问题,沈南星也给解答,一个人问,其他人都围过来听。
  沈南星也没办法询问,一直等到放学的时候,沈南星才问刘兰香:“怎么了,注意力不集中?”
  刘兰香有些烦闷的样子。
  她迟疑了一下,才说道:“我们大队今年的收成怕是不行。”
  沈南星挑了挑眉。
  栾宋大队的收成如何还不知道。
  要等到雨过天晴之后,把堆成麦垛的麦子给摊开在晒场,再度晒干,然后用人力拍打,再用牛或者是拖拉机,拉着碾子一遍遍地碾,碾掉麦秆麦穗麦糠,让麦粒脱出来,再一遍遍地用大木锨,给扬得高高的,利用风吹走麦粒中掺杂的细碎麦糠麦秆等,留下干净的麦子。
  如果麦子里面麦糠多的话,交公粮的时候是要扣等级的,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沈南星放假回去的那几天,大队也就只完成了麦收工作中的第一步,割麦。
  后面的晾晒、脱粒、扬麦等等,都还没有进行,所以暂时也不知道具体收成。
  不过,村里的老人们是能够根据麦穗的饱满程度,大致判断出产量的,说今年产量中等,还可以。
  但南明县这么大,气候只是大致一样,实际上区别很大,像有些地方就在小麦灌浆期严重缺水导致减产,也有的在养花期下了几场雨,导致花没养好而减产。
  那刘兰香家所在的河滩口公社,是啥情况?
  “我们那边是咱们县最北边,有山,气候稍微冷一些,每年我们那片都是全县最晚收割的,今年也是。我们才刚开始收割,就忽然开始下雨,眼看雨下个不停,也不能等,都是冒雨收割的,我来的时候倒是收割完了,可麦穗都淋湿了,这天要是再不晴,那都不知道会减产多少……”
  刘兰香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忧心忡忡的。为了防止收割的时候下雨,其实他们大队已经较往年提前了几天收割,这个时候麦粒有些都还发青呢。
  沈南星忽然又想起上辈子,刘兰香她爹因为牛死了,赔不起,精神恍惚摔成瘫痪,一个本来在村子里过得还算可以的家庭,瞬间就塌了。
  任何时代的农民,抗风险能力都很低。
  刘兰香家里成那个样子,她就退学嫁人了。
  如今想想,他们大队今年的粮食大幅度减产,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被雨淋过的麦子会发霉,会出芽,这样的粮食去粮站交公粮,人家是不要的。
  要么你换成好的粮食来交,要么就拿钱买粮。任何一种,都是极大的负担。
  大队其他人家或许还能熬一熬,刘家的顶梁柱成了瘫子,还有个慢性肺气肿的妈,干不了活,还得长期吃药,弟弟年幼。
  而这次的减产甚至绝收,可能就是压垮刘兰香一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生产队的牛被沈南星及时做手术,已经康复,刘老爹也没有精神恍惚摔成瘫痪,给刘兰香她妈开的药吃了这么久,肺气肿也改善不少,刘家一切都在好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