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合上笔记本电脑,佑宁再一次告诫自己,不可怠惰,不要被热钱所惑,迎合市场,设计千篇一律的乏味内容。
  贵宾室广播提醒航班登机时,佑宁已对本届园博会参展单位做了大致了解,也规划了想要观展的方向。
  一边姗姗正在打电话给小男友,交代自己的行踪,安抚对方因她突然出差而生的不满。
  佑宁看着姗姗一脸甜笑的模样,想一想,取出手机,给隋逸发送消息:临时决定往穗城出差,与姗姗同往,勿念。
  直到登机,隋逸也没有回复,佑宁并未觉得失落。
  不知从何时起,她好像已失去对隋逸的期待。
  第21章 六棵树(5)
  飞机准点落地穗城,一走出航站楼,穗城夏日的热浪便扑面而来,教人汗出如浆。
  地陪举着显示“陈静工作室”的平板电脑等在到达厅出口,见背着商务旅行包的佑宁和拖着日默瓦薄荷绿旅行箱的姗姗走近,连忙迎上来询问:
  “林女士、沈女士?”
  得到肯定答复后,地陪收起平板电脑,在佑宁拒绝他的服务后,伸手接过姗姗的旅行箱拎在手里,“我是二位在穗期间的地陪,鄙姓崔,崔志哲,两位叫我小崔就好。”
  他一边引两人登上早已等候在旁的商务车,一边体贴周到地送上冰水,“沈女士定的酒店离园博会会场不远,但离机场大约有一小时车程,两位需要趁机休息片刻吗?如不觉得旅途疲惫,我可以为两为介绍沿途风景。”
  “我先眯一歇。”佑宁在两个半小时航程中看了一部超级女英雄电影打发无聊,这会儿多少觉得有些困。
  姗姗直接将墨镜往脸上一戴,“到了酒店叫我们。”
  小崔从善如流,叮嘱司机车开得稳一些,连手机都调成静音,随后全程保持安静,绝不打扰客人。
  从机场到酒店恰逢穗城晚高峰,等到佑宁和姗姗办理好入住手续进入房间,已是晚上六点。
  小崔问睡了一路因而神采奕奕的两人,是就在酒店餐厅用晚餐,还是到外头夜市感受穗城的夜生活?
  姗姗一把挽住佑宁手臂,“当然要去吃穗城最著名的夜市!”
  佑宁笑着点点头,“听姗姗的。”
  两人稍事梳洗,姗姗特地换了一身适合逛夜市的休闲装扮,穿一双健步鞋,一头长发用一根珍珠发圈在脑后扎个低马尾,墨镜架在额头上,一副要将夜市从头走到尾的打扮。
  佑宁一身打扮简便得多,同她日常出入工地时并无不同,只是将一件经历四个小时长程旅途有点皱巴巴的衬衫换下,以一件米色防晒衣代之。
  商务车在小崔指引下,驶出酒店,驶往园博会会场附近的植物园。
  粤地的夏天,天黑得晚,将近七点,还有一丝未尽的天光,道路两旁葱茏的花树将城市装点得繁花似锦,令人心生喜悦。
  当车停在夜市不远处的停车场,饶是见惯了各色场面的佑宁、姗姗,也为停车场里停满了各色豪车,仍有不少车辆陆续停进来的景象所震撼。
  “这边是本城人气最旺、最热闹的夜市之一,”小崔拉开车门,向两人介绍,“凡来穗城的游客,如果没有来过这边,就如同没有真正到过穗城。”
  佑宁招呼司机师傅一起去吃饭,司机摆手拒绝,以浓厚本地方言口音说自己已在酒店车库等候时吃过晚饭。
  佑宁也不强求,与姗姗跟着小崔步行往夜市里走。
  夜市毗邻穗城植物园,夜市中有一株上了岁数的大榕树,树干粗得数人无法合抱。以它为中心,向外辐射,又生了数棵榕树。
  每一棵榕树下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桌椅,支着亮如白昼的灯网,越走得近了,空气里食物的香气越浓郁。
  “最初这边只有几个本地郎出来摆夜排档,吸引附近居民过来吃宵夜,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今天的规模。以大榕树为标志,可以说是两步一小吃,十步一餐馆,所有你想吃的穗城美食,在这里都吃得到!”小崔颇自豪地介绍,“无论是碳烤生蚝、化州糖水,还是煲仔饭、卤水鹅,此地应有尽有。”
  姗姗被小崔说得心动不已,“你有什么好介绍?”
  小崔笑眯眯迎视姗姗,“沈女士有什么忌口?”
  姗姗霸气摆手,“百无禁忌!”
  佑宁示意小崔听姗姗的,小崔微笑,“两位,让我们开始今晚的夜市探险之旅!”
  佑宁和姗姗的美食探险从一小份芥末捞汁凉拌鱼皮开始。
  小崔对夜市熟门熟路,领着两人绕过夜市入口热闹喧嚣的人群,径直走向一边靠近巷弄入口的一家小店。
  说是小店,其实也不过是底楼人家拓出来的半开间门面,里头摆了两张桌子边连转身的余地都有限,食客的桌子泰半摆在巷口露天处,最简单的折叠圆桌和塑料圆凳,简陋得令人咋舌,但并不妨碍食客们的热情追捧。
  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负责收银的是两人读大学正在放暑假的女儿。
  女孩子颇健谈,有游客同她攀谈,女孩便操一口粤腔浓厚的普通话,对客人讲这爿专做凉拌鱼皮的老店是祖父传下来的,数十年如一日,只做凉拌鱼皮,整个穗城,就她家的凉拌鱼皮做得最道地爽脆好吃,连不少数得上名号的大酒家都来她家预定凉拌鱼皮。
  佑宁和姗姗站在排得老长的队伍里,听她自豪的声音呱拉松脆地介绍自家生意,“纪录片舌尖上的穗城专门来拍过我家喔,好多明星都慕名而来呢!”
  在队伍里排了将近一刻钟,终于排到佑宁他们一行三人,小崔以穗城方言点单,“一份原味,一份芥末捞汁。”
  忙得额头冒汗的女孩一边扫码收款,一边头也不回朝店面沿街的窗口喊:“一份原味,一份捞汁!”
  小崔拿了打印出来的小票,又往窗口前的队伍里一排,五分钟后捧着两个小小纸碗回来。
  一次性纸碗不过普通饭碗大小,里头盛着灰白相间的鱼皮,上头撒着香菜和彩椒丝,看起来并不起眼。
  “这是原味的,只用盐、生抽、喼汁凉拌,是本地人最爱的味道,”小崔以下颌点一点另一碗,“这是芥末捞汁味的,多一点芥末的辛辣,很受年轻人欢迎。”
  姗姗接过那份芥末捞汁味的凉拌鱼皮,拿起戳在碗中的两根竹签,挑挑拣拣,将红的黄的绿的甜椒丝统统挑到佑宁手中的原味小碗中,“我不爱吃甜椒。”
  佑宁欣然笑纳。
  佑宁是真的不挑食。
  小时候她还没有被姑婆接去照养时,跟祖母生活。祖母对她的一应需求,并不上心,常常出去搓麻将,就忘记家里还有个孩子需要吃喝。她是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小学以前的时光的。
  上了小学,学校里有教育局补贴和企业赞助的学生午餐,她总是省下一盒牛奶、一枚白煮蛋,或者其他小点心,留到晚上当晚餐,直到她拿砖头一把拍了林佑福的脑袋,林佑福的奶奶又哭又闹不依不饶,一向不太在意她死活的祖母嫌弃又厌烦地说:
  “这小囡太野了,我年纪大了,管不动她,谁爱管谁管罢!”
  是陈老师和姑婆一起,接手了管她教她的责任。
  于佑宁而言,有得吃已是很幸福的事,至于吃什么,吃得好点差点,她并不在意,即使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同用餐,包子馒头、咸菜白粥,她也能吃得又香又投入。
  这几根甜椒丝,实在不算什么。
  但姗姗生了一张美食家的嘴。
  一撮芥末捞汁凉拌鱼皮送入口中,她因在燠热夏日傍晚在室外排队等待近二十分钟显得有些不耐烦的神色一扫而空,一双明媚的眼仿佛“叮”一下亮了起来。
  “唔——”姗姗微微仰起脸,朝向佑宁,“好好食!”
  她用现学现卖的穗城方言发出赞叹,教小崔为之失笑。
  佑宁搛起几丝原味凉拌鱼皮送入口中,慢慢咀嚼。
  鱼皮柔韧爽脆,彩椒丝清甜多汁,香菜气味浓郁,辅以喼汁的微酸与微辣,口感丰富又层次分明,瞬间唤醒味蕾,打开夏日脘闷的食欲。
  佑宁问空着手都小崔,“你不吃一点?”
  小崔狡黠一笑,“我要留点肚皮给更好吃的!”
  “小崔好狡猾!”姗姗大感失策。
  “狡猾”的小崔一路领着佑宁和姗姗,又吃又喝,不忘时时提醒,保留一点战斗力给到今晚的最终目标。
  “什么?什么?是什么?”姗姗追问了一路。
  小崔为保持神秘,始终不肯透露。
  第22章 六棵树(6)
  终于三人穿过人声鼎沸的热闹街巷,走近夜市中心,那一棵上百岁树龄的老榕树。
  百年老树下以石栏杆围起一圈,经风历雨的老榕立于当中,树干纠结遒劲,树冠舒展蔓延,气根垂坠,在夜风中如铁锈色古藤缠绕,像一尊沧桑屹立的巨佛。
  树下摆了一圈摊位,灯光如昼,卖艇仔粥、煲仔饭、炒牛河、烤生蚝的档位生意异常红火,老板不是夫妻档就是父子档,在人潮如织的夜市里,一个负责收银,一个埋头烹饪,锅铲与锅具碰撞出夜的交响曲,炽热的炉火与油脂幻化出热烈的镬气,散逸在空气里,引得人垂涎三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