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后勤兵 第90节
李同志的墓碑不算很大,高两米宽四十厘米,这种墓碑,在这种地区里,即使是普通家庭里过世的老人,墓碑都比他的更宏伟大气。
但就是这样,这座墓还是被翻修过的,原来的墓碑更小,坟茔甚至就是用石块垒出来的。
真是没办法,路太难走了,即使是这块不算很大的墓碑,也花费了不少人力。
但让林意觉得很奇怪的是,这座明明不算很大的坟茔,却有一股能镇住这里的感觉,林意是无神论者,不相信神鬼之说,但还是能感觉到这座坟茔一直在镇守着这片国土。
林意朝着坟茔深深的鞠了三个躬,然后开始清理起积雪,朱副班长此时拿出压缩干粮和白酒,慢慢的放在了李同志的墓碑面前,“前辈,现在我们的伙食好了,当初你们啃着比砖块还硬的玉米饼,现在我们吃的都是这种压缩干粮,即使是冬天,吃起来也不咯牙,热量还高还管饱。”
然后又把白酒也端端正正的摆在上面,“你们当初取暖靠牛粪,靠一些枯草,这些白酒您喝点暖暖身子。我们现在用不着这个了,我们现在哨所里有电暖,还有煤炭暖气炉子,身上穿的还有电热衣,在这种天气下,我们不仅不冷,还热咧。”
林意清理完雪面后,把千纸鹤和纸花束也摆在了上面,随着鞭炮声响起,林意喊道:“敬礼。”
一排战士齐刷刷的立正敬礼,鞭炮声结束后,林意才喊道:“礼毕。”
众人扫完墓后,就踏上了回程的道路,接下来他们还要接着巡逻。
可当众人刚踏上国防公路的时候,就见到三辆军车组成的车队行驶了过来。
林意立刻带人靠边,车队停下后,政委率先走下来,身后还跟着一干校官尉官。
政委看向林意,“你们祭奠过了吗?”
林意点点头,“已经祭奠过了。”
“还想不想跟我们再去一次,你们哨所里没啥东西,我们这里带的东西多。”
林意挺想去的,因为八班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除了一块压缩饼干外,就只剩下一瓶酒了,至于那些千纸鹤和纸花束,也太单调了,这样一位英烈,扫墓的时候,不该这么简陋。
但最终林意还是摇了摇头,“我们还是继续巡逻吧,我们八班能祭奠给他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只能坚定的巡视着这片国土,传承着他的精神,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位英烈做出的贡献。”
政委点点头,“行,那你们继续巡逻。对了,这条路不好走,你们过去祭奠的时候,有人摔倒受伤吗?”
林意立刻回道:“这次过去的时候,是朱副班长当的排头,他摔了八次,我检查过他的身体,没什么大碍,回去给他抹点红花油就能恢复。
另外,我已经在摔跤的地方做了标记,你们过去的时候,只要看清标记,小心走路,应该就不会有事。”
政委听到朱副班长摔了八次还没事,放下了心,点点头,“比我强,当初我第一次来祭拜的时候,走一路摔一路,要不是当时的雪厚,我估计腿都要摔断。你说,我们团要是修一条通往李同志坟茔的公路,合不合适?”
修路?
这种大事,政委有必要和自己商量吗?
政委见到林意诧异的眼神,解释道:“我问你就是想知道你的意见,你不用想其它的。”
林意当然愿意给李同志专门修条公路,他生前为了守卫这片国土,奉献了一生,死后还镇守边境,给他专门修条路,绝对不算是浪费。
可要是抛开崇拜,理智一点来说的话,林意是不赞同修的,首先修路是很费钱的,尤其是国防公路,这代价更高。
在加上这段极其难修,即使修好了,也是常年被雪覆盖,根本不划算。
另外,林意有侦察技能,他早看清楚了,李同志的坟茔算不上是战略要地,这个地方只是险峻,易攻难守,没有修建公路的战略意义,如果修建起来,基本对于国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除非是能起到一个教育的意义。
但如果说到教育的话,那就更不该修了。
虽然去祭奠一次,能净化心灵,但这却是建立在你要亲自走过这片极其难走的道路,体会到当初他巡逻驻守的地方有多么艰苦。
这才能从身体上和心灵上,深切的感受到他的伟大。
而如果修建了公路,大家感受不到他的艰苦,只是坐车过去,下车祭奠完,上车就走,那感受起来,可就真的是天差地别了。
“政委,我不建议修,我认为从国防公路走向李同志的坟茔这两公里山路,就是学习的他精神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两公里山路,他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完全。”
政委听到这话,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看向孔副团长,说道:“我说的没错吧,如果让林意来说的话,他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这就是上了哨所的军官,和没上过哨所的军官,考虑问题的差别。”
第一百八十九章 政委再提议
林意听到这话,一脸诧异,孔副团长解释道:“每次来祭奠李同志,都是一场学习教育,所以这次还跟来了不少年轻军官。
年轻军官们听到下了国防公路后,还要走两公里的山路,才可以到达李同志的坟茔,都表现的很激动。
他们都强烈建议不能亏待英烈,一定要修条专门直达他坟茔的公路才行。”
政委听到这些话后,就跟我打赌,说林意肯定不同意修,他在哨所待过,并且现在还驻扎在哨所,他知道修一条公路会花费多少资金,在战略上会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些没上过哨所的军官,则大多不能切身感受到,所以思维方式会有根本不同。
现在看来,政委说的果然有道理。
政委此时看向孔副团长,“看来有必要让年轻军官来哨所驻训学习了,如果连哨所都没上过,那就不配当军官。如果有人找理由不上,要么他就找关系调离边防团,要么我就直接断了他的晋升道路,让他们当一辈子排长。”
孔副团长听到这话,不太敢接,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那让年轻军官上哨所总得有个期限才行吧。政委,你这方面得考虑周全才行,我们团里也不能没有年轻军官使用啊。”
政委早都想好了,但涉及到军事训练方面,他一直不好插手罢了。
可他是管人事调动的,排长想升任副连长,副连长想升任连长,没有政委的签字,调令是绝对不生效的,哪怕是团长同意了都不好使。
毕竟党指挥枪,人事调动方面,都是召开党委会才能通过的,而政委是党委会的一把手,在这方面有绝对的领导权。
政委想了想,“我回去跟团长商量一下,期限可以由团长来定,但年轻军官必须上哨所驻守才行。而且过去不能当领导,只能当普通战士,最多只能当个副班长。如果班长交给他们干,我怕哨所会被带坏。
毕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很多年轻军官吃不了哨所的苦,就会把繁重的劳动全交给其他人干,自己当个甩手掌柜,这样很容易失去团结,哨所一旦失去了团结,那就真完蛋了。
并且,哨所战士对驻哨军官的评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驻哨时间,如果驻哨军官获得了战士们的一致好评,那将可以缩短驻哨时间。
而如果战士们对驻哨军官的评价很差,那就无限期延长他的驻哨时间,我就不信了,哨所这个地方,还不能把一个人的臭毛病给扭转过来。”
孔副团长一一记下,点头答应道:“政委说的对,哨所是锻炼边防团年轻军官的最好途径,我也建议年轻军官应该上哨所驻哨,只有学会了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他们接下来的路才能走的更快更好。”
林意一直觉得政委很果断,从上次取消小食堂开始,这种魄力就显现出来了,但取消小食堂本身就属于政委的管辖范围,不管有多大的压力,只要他肯顶,总能顶得住。
但这次涉及到训练,就很明显是插手到了团长的职责范围内。
林意可知道团长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也不知道政委和团长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能达成,那对边防团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如果达成不了,那可就会出问题了,毕竟政委管理着人事调动大权,这个权利在手上握着,就没人敢不听话。
可团长管理着训练战斗权利,如果一个团没有战斗力,那被撤掉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是团长,还有政委,他俩一个都逃不掉。
训练不好团长有直接责任,但同样也是政委没有识人之明,不能把有能力的军官调任到该有的位置,带动不起训练,他俩是一条船上的。
可让林意有些疑惑的是,明明让年轻军官去哨所驻哨这么好的建议,为什么边防团始终没有形成规划呢。
自己从孔副团长的口中能听出来,他就是从边防哨所里干起来的,好像政委和团长也是从边防哨所里干出来的。
但除此之外,就没怎么听说过其他团里领导是从边防哨所里干出来的。
哪怕是上次哨所领导开会,除了林意是军官以外,其他哨所领导都是资深老班长,根本没有军官的身影,这中间起码断层了十年以上,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政委见到林意摇头,问道:“小林,你摇头干嘛?你是觉得让年轻军官上哨所不好吗?”
林意把心中的困惑说了出来,孔副团长听后叹了口气,“十几年前,边防团还有让年轻军官上哨所的传统。
但因为一次很恶劣的气候,年轻军官牺牲了几人。这事闹到很大,当时闹到了军区里面,为了追责,团长和政委当时就被调走了。
边防团的这个传统,自然也就断了,这一断就是十年,后面即使有年轻军官在上哨所,也只是零零散散的,没有形成规模。你也应该能看到,上次开会的时候,就你一个人是年轻军官,其他的都是资深老班长。”
林意好奇问道:“难不成是因为年轻军官到哨所后,直接就当了哨所领导,连班长的话都不听了,才导致发生意外牺牲的吗?”
孔副团长一脸诧异,“你怎么知道,谁告诉你的?”
政委见到孔副团长这么紧张,笑道:“还能是谁告诉他的,肯定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小林这次在山上可遭了不少罪,哪怕前期有八班长照顾他,他也快丢了命,更别说现在八班长回家探亲了,他吃的苦头更多了。”
林意回想起哨所周围的暗坑,悬崖尤其的多,也不禁打了个冷颤,就比如说上一次牦牛群踏过铁丝网的紧急拉动,自己就差点跌落悬崖,要不是自己身手矫健,怕早已经去见马克思了。
孔副团长见到林意赞同的点了点头,连忙看向政委,“政委,我觉得年轻军官上哨所还是得从长计议才行,连林意这个前面立过二等功的人,在哨所上面都危险频发。那就更别说其他没经验的军官了。一旦在出现问题,您可不一定能在边防团里继续任职了。”
第一百九十章 给你两个人
谁知政委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我相信十几年过去了,上级领导已经能看透问题的本质了,已经不会为了追责而选择先把人调走了。
边防团守卫的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而年轻军官,则是边防团的希望,是边防团的未来。
如果他们不能在刚踏入仕途就学到边防团的精神,那边防团的战斗力将会越来越差,所以这种制度必须恢复才行。哪怕是后面我被撸掉了,我也要把这种制度重新建立起来才行。
况且我们想问题也不要太悲观,为什么年轻战士上哨所出问题的很少,而年轻军官上哨所出问题的则很多呢,那就是因为这群从军校毕业的天之骄子,听不进去班长的话。
他们仗着自己是学员兵,是未来的军官,就不把哨所班长说的话当回事。吸取不了经验,那在危险重重的哨所巡逻路线中,可不就会增加出危险的几率。我们只需要改掉年轻军官的这种臭毛病,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孔副团长见到政委早已谋划好了,自然就没话说了,他其实是相当同意让年轻军官上哨所的,但出于对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一直不敢提,实际上,这种问题即使自己提了也没用。
一旦出了问题,连团长政委这种一把手都会被直接调走,自己这个三把手,那提出来就更没戏了。
别看三把手和一把手差别不是很大,实际上咱们的制度就是一把手拥有近乎全部的权利,三把手和一把手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用云泥之别来形容都不为过。
这种问题只有一把手亲自提出解决才行,旁的人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林意现在已经不敢在听他们讨论下去了,自己就是一个小兵,哪有能耐听边防团的一把手和三把手讨论团里的政策。
可刚想打报告走,政委就看向了林意,“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当着你的面和老孔说这种问题吗?”
林意还纳闷呢,这两位大佬怎么就在自己面前讨论起了这种问题,连连摇头,“不知道。”
政委看着林意的脸,玩味的说道:“你真不知道?”
林意突然悟了,“您该不会是想让我带年轻军官吧,可我还有一个半月就走了。”
政委笑道:“一个半月还不够吗,当初八班长带你,不就只带了一个多星期。你本身就是军官,身上又有功劳,能镇住那些年轻军官,你不带,难不成还想让我去哨所带吗?”
林意挠了挠头,“可哨所一班长有十几年的军龄,有些连长见了他都要喊他声班长,他的资历更足,让他带岂不是更好。”
政委摆摆手,“一班长资历在足,说到底也是士官,那些连长喊他班长,只是和他关系好罢了。如果在一起久了,连长使唤起他们来,不会和使唤起新兵有什么差别。
而这些年轻军官也是这样,他们都知道一班长资历老,虽然表面上可能会听一听一班长的话,但内心未必就完全服从。
现在的年轻军官都是天之骄子,四年的军校学习,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更丰富的知识,同样也是给他们灌输了一种,他们天生就要比士官更高一级的思想,这种荣誉感是从军校里就带出来的,注定是改不掉的。
你一班长偶尔管管我,我尊敬你,我听一听。
可在一起久了,你在管我,我烦了,我不听又如何。我是军官,你是士官,军官永远都比士官更高级,我不听你的话,难不成你还敢罚我做俯卧撑吗?
这样一来,一班长即使能表面维持住哨所的团结,但还是必不可少的会产生间隙,久而久之,问题会越搞越大。
但你不一样,你是军官,现在不仅是中尉军衔,身上还有功劳,你管理起那些年轻军官,就没这种压力。
军衔你比他们高,资历你比他们深,你让他们稍息他们不敢立正,这才能把人给带好。”
林意此时有些为难,即使政委说的对,但自己还是没信心管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