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后勤兵 第11节
这是常识,即使不用提醒,他们也会在敬完礼后活动手脚,不过一提醒,就更突显孟副旅长对他们的关心,记者也不敢小看林意,连忙走过去,说道:“林助理员你好,我是军报记者唐四。”
林意听到这个姓名,有点诧异,唐四这个名字更像绰号,而不像是姓名,不过名字这种事情不是可以随便评论的,连忙回答:“唐记者您好,我是c营实习助理员林意。”
唐记者看着林意在原地踏步活动手脚,索性也跟着活动起来,“我过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你驾驶着物资车堵决口的事,孟副旅长跟我说过,这个功劳值一个二等功,你可要好好的跟我说一下详细的经过,不然采访的不全面,可不好向全旅宣传你的事迹。”
林意看了眼孟副旅长,孟副旅长却耸了耸肩,“他们这属于政治任务,不管被问多少遍,你还是得认真说,详细说。”
“行了,我先回营里了,还有事没安排完,小丁,咱们走。”
林意没办法,只好在重新叙述一遍当时的过程。
叙述完后,唐记者开始问起林意的上学情况。
这个问题问的很奇怪,林意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
唐记者忙解释,“你别误会,我只是想从你的生平经历中来寻找一丝能塑造你勇敢果断的证据。”
林意的上学情况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或许是因为脑子还够用的缘故,顺利的考上了县重点中学,随后在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有个军人梦,再加上,武装部招生的时候,专门说了军校免学费管吃住,还有津贴拿,出了校门就是中尉军官,可以直接补贴家用。
这对于家里不怎么富裕的林意来说,绝对是个诱惑。
但是指挥类的学校,分数太高了,在众军校当中,只有后勤学院和航空学院分数是最低的。
没信心考上指挥类院校的林意,想着以后去当个飞行员也不错,可是去学校官网查了之后才发现,航空学院的专业,并不是当飞行员的,而是一些关于飞机的研究工作,以及战术的学科。
选来选去,只有后勤学院最好,况且在林意的一贯思维下,后勤兵不累,油水也厚,看起来很适合自己。
于是才报考的。
唐记者听完林意这些胸无大志的话,眉头皱了起来,随后在本子上写道:“林意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成绩一直优异,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在地区中最好的学校里上的,最后顺利考上高等军事院校。”
“为此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因为分数太高,即使面对众多军事院校,他还是果断的坚定他最初的选择,坚定不移的选择了他的专业,这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果断行事埋下了伏笔。”
林意听后,连忙摆手,“不是的,您记错了。”
唐记者没停下笔,“你们县高级中学算不算的上是县里最好的学校?”
林意点点头,“算倒是算,但是我们县是个小县城,一共也没几个高中,没有你描述中那么难上。”
唐记者摆摆手,“勿争小节。我再问你,你是不是最后考上了后勤学院。”
林意再次点头,“是啊,不过是选了很久,才选到符合自己成绩的学院,我倒是想报指挥类的学院,但是分不够啊。”
唐记者再次摆手,“那不就得了,后勤学院也是高等军事院校啊,我说的也没错啊。再说,你觉得你的分低,但你忽略了一点,军校可是必须上一本线才行的,这分数还不算高吗?”
“而且,你不是在航空学院和后勤学院中挣扎了一会吗,你最终不还是选择了后勤学院吗,这也符合在众多军事院校里坚持了最初的选择啊,所以我的描述很符合你说的场景啊,难道我没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吗?”
这……
林意好像被说服了,“您说的倒是没错,但我总感觉,我被强行凡尔赛了。”
唐记者笑了笑,“不要在乎凡尔赛的问题,既然是当典型,那肯定就要说的好听一些。只要我们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那稍微添加一些措辞也是没有问题的,你放心吧,我门清。”
林意也不好说什么,“那要不要我给你找个地方,你慢慢措辞,我得去炊事班看看了,我目前负责那里。”
唐记者点点头,“好的,不过我写完这篇文章后,得还来找你一趟,我得看看你的厨艺到底有多强。能让孟副旅长挂在嘴边说个不停,你的厨艺应该不会太差,毕竟他可是旅里的厨神啊。”
“这样吧,林助理员,等会你准备几道拿手的好菜,做好后,我过来拍几张照片。这种丰富战士业余生活的题材,还是很主流的。”
林意和炊事班的矛盾还没完全解开呢,自己哪有时间给你去做菜,但一想到这属于政治任务,连孟副旅长都没办法,只能挠了挠头,答应了,“那行吧,过两个小时来炊事班找我。”
第二十一章 耳目一新
林意踱步到厨房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突然门帘被拉开,陈班长端着菜盆走了出来,“呀,是林助理员,你咋不进去?”
林意刚想说话,陈班长就拽着林意走进厨房,“大家停一下手里的活,林助理员来检查指导工作了,大家呱唧呱唧(鼓掌)。”
炊事班的人不敢不鼓掌,毕竟现在林意是主管他们的头头了,惹他不高兴,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看着大家敷衍的掌声,林意尴尬的笑了笑,“我过来也没什么事,就是随便转转,你们抓紧时间干活吧。”
就在此时,厨房门再次被拉开,姜副班长端着一筐蔬菜走了进来,“班长,旅后勤的物资车送物资来了,您去签字接收一下吧。”
因为后勤股司务长的病假缘故,所以陈班长暂时替代了司务长履行部分职责,签字接受蔬菜等物资,就是他的工作。
话音刚落,姜副班长的声音就戛然而止,随后憋出几个字,“林助理员也在。”
林意见到姜副班长主动说话,也不顾气氛的尴尬,回应道:“过来转转,物资车的副食都运到了吗?我去签字接收吧,姜副班长,你带几个人跟我去搭把手。”
冤家宜解不宜结,姜副班长虽然爱讲资历,看不起新人,但也不能说他就是个坏人,最多只能说人品一般。
现在人家主动跟自己说话,也代表着有和解的意思,所以林意也不想咄咄逼人。
姜副班长一愣,随即就点头答应,“行,我这就带人跟你去。”
去物资车的路上,两人没说话,林意不太会活跃气氛,所以没开口,姜副班长心里五味杂陈,也没心思说话。
至于随行的战士,更不敢说话了,他们现在哪都不敢惹,一面是负责伙食的助理员,一面是直管他们的副班长,他们谁都惹不起,所以也都跟着沉默。
到了地方,司机拿出清单来,当看清来人时,问道:“陈班长呢?他不是负责签收物资的人吗,没他签字我可不让你们搬啊。”
姜副班长指了指林意,“林助理员是管理我们厨房的助理员,营党委昨天才任命的,所以你不知道。”
司机听到这话,连忙站直,递出清单,“请林助理员签字确认。”
林意拿起清单,对照了一下物资车里的物资,确认没问题后,签下了字。
此时司机也把情况给跟车班长说了,不一会副驾驶里就跳下来一个下士班长,见到林意立刻从口袋里掏出颗烟递了过去,“林助理员,您现在负责c营的物资接收工作啊,来,您抽根烟。”
林意不会抽烟,挡住了递烟的手,“我不会,谢谢。对了,公共区域不让抽烟,你要是烟瘾犯了,等会我找个安全的地方让你抽。”
班长笑嘻嘻的收回了烟,“那太感谢你了,还别说,一天不抽两根,浑身难受。”
这倒不是跟车班长谄媚,毕竟c营接受后勤食物物资这么大的事情,就由林意负责,他能不打好关系吗?这最多算是会来事。
一般来说,营里领取物资都是由营里出车出司机,主动去旅部领取的,就像是昨天林意和司机小李去领取副食,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也有很多时候,会是旅里的勤务保障营主动派车去送物资。
勤务保障营算是合成旅里一个专门的后勤单位,他们负责的东西很多,全旅的车辆维修,后勤采买都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自然,物资车也多的很。
旅里的后勤仓库不可能时时刻刻的放着几十辆物资车,更不可能随时养一个司机连,所以一但到了要下发物资的时候,就直接从勤务保障营调车,这样也不会浪费。
而这个跟车班长就是勤务保障营的一个小班长,他知道负责签收物资的人都是有实权的人,毕竟这涉及一个营七八百号人的生活,一般人可没资格干这事。
姜副班长见到林意在和跟车班长说话,也没打扰他们,招呼着战士就开始搬运物资。
林意见到炊事班的人都动起来了,自己闲着也不好,不能上任一天就摆出领导的架子,光看不干活,那也太背离群众了,于是也扛起一麻袋副食就往厨房走。
跟车班长见状,也扛起一袋,紧跟着林意。
林意看到,招呼道:“你不用帮我们搬,我们的人手足够。”
跟车班长很会做人,“没事,反正我们闲着也是闲着,正好运动运动。”
姜副班长听到这话,又摆起了老资格,“你要是想运动,我刚才搬东西的时候,你咋不帮我一起搬。”
跟车班长碍于林意在旁边,只能讪讪一笑,“那不是清单还没签字确认吗,我也不好离开物资车。”
林意说道:“老姜,人家帮咱们是情分,不帮也是应该的,你别这么说,多得罪人啊。”
姜副班长听后,也不说话,不过看林意的表情倒是变了,他喊我老姜,看样子是要把我当做自己人了。
林意看到姜副班长也不生气,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那一点领导力,能左右逢源,应该跟这一点的领导力脱不开关系吧。
下次自己给领导力这个技能多加几点,或许管理起炊事班来能更得心应手。
此时,营指挥部内。
孟副旅长召开了营务会。
我今天接收到了旅里下发的一份文件,本来是准备在旅里召开会议的,但考虑到抗洪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营主官不宜离开阵地,所以就由我来通知大家。
勤务保障营大家都知道吧。
营长点点头,“当然知道了,旅里的后勤管家吗,谁家的作战车坏了,不都直接往那拉啊,我们都很熟的。”
旅长点点头,“这次会议就是围绕着勤务保障营展开的,经过上级的研究发现,锻炼勤务保障营的最佳场所就该在战场上。”
隔壁旅的勤务保障营前些天在训练基地里,大展英姿,广受好评。
在一次战斗中,一辆步战车坏了。
营领导瞬间就组织出了八个救援小组前去救援,其中有车辆修理组、装甲修理组、后勤装备修理组、救护组等等,作战思维之强,让我们耳目一新。
这话一出,不明觉厉。
营长此时举起了手,“可我们c营是战斗营啊,不是勤务保障营,这个会议跟我们有关系吗?”
第二十二章 炊事分队
孟副旅长看了眼周营长,“这就是关键点,这次会议传达的精神是,如何避免各级主官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其他的事。”
相比于以前,后方保障力量是由多个部门临时“捏”到一起的,虽然他们都隶属于后方指挥所管辖,可在实际保障过程中,各种保障力量都配属到各个梯队。
有的甚至直接归各个梯队指挥了。
这样一来,不是他抢救抢修范围内的活,他当然就不干了。
这就意味着,如果战场出现多个救援点,就很容易出现自顾不暇的情况,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唯一因素就是,各个模块衔接不够彻底。
我觉得用自动步枪来打个比喻,可能会让你们更明白一些。
现在的自动步枪都讲究模块化,光学瞄准镜是一个模块,垂直握把是一个模块,夜视瞄准镜是一个模块,战术手电是一个模块,红外瞄准器是一个模块,榴弹发射器是一个模块。
那么怎么去组装这些模块,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呢。
如果在平原上,无疑是用光学瞄准镜加垂直握把最适合,光学瞄准镜可以看清楚很远的目标,而垂直握把可以很好的控制远射时的后坐力。
而到了晚上作战,夜视瞄准镜算是一个,战术手电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光学瞄准镜这种不适合在晚上作战的,是不是就显得很鸡肋了,那完全可以不装。
如果是在巷战的话,激光瞄准器就很重要了,有了激光瞄准器就可以进行腰射,甚至榴弹发射器也可以起到很大的用处,他可比手雷实用多了,起码不用担心撞到墙壁会反弹。
而这些模块,只有搭配到了一个最适合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那么,勤务保障营的各个模块相互搭配起来很容易,但你们战斗部队的模块搭配起来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