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八零再就业 第221节

  鲜蘑菇拔了尾巴,先在锅里煎出汁水来,然后就着那汁水,把蘑菇剪开,加入开水,最后打几个鸡蛋进去,加一点细盐就行。
  这样的蘑菇蛋汤做出来,鲜美异常,一点都不输什么老母鸡汤。
  “范县长,您看,这都是自家的食材做的。
  我们可没杀鸡宰鸭的。
  鱼是自家的鱼塘里的,这些虾仁也是塘子里养的小龙虾剥出来的。“赵金富解释道。
  “这个虾仁也是自家养的?”范县长指着青椒虾仁问道。
  赵金富点头。
  “嗯,我们不是挖了是个大塘,还有五个小塘吗?现在小塘里养的都是这些小龙虾。”赵金富解释。
  李秘书一听,忍不住问道。
  “小龙虾?这一到了夏天,这田间湖里的不是到处都是吗?
  这还需要特意养吗?”
  看着李秘书疑惑的样子,赵金富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秘书,这是以前了,以前大家觉得吃这东西太费事了,还浪费油盐的。
  从去年开始,这城里就兴起吃小龙虾了。
  这吃的多了,抓的人就多了。
  现在外面啊,那种到处可以抓到小龙虾的时候啊,已经过去了。“赵金富解释。
  李秘书一思量,好像是这么回事。
  去年七月份开始,好像城里就有不少人家卖小龙虾了。
  “去年开始的时候,小龙虾是一毛钱一斤,后来啊,涨到三毛钱一斤都收不到了。
  今年的价格只会比去年高的。“赵金贵补充道。
  范副县长听了直点头。
  对,有需求就有市场,这赵家庄看来是紧紧抓住了市场需求啊!
  “这蘑菇也是你们自己种出来的?”范副县长指着两道蘑菇菜问道。
  说到这个,赵金富腰杆挺的更直了。
  “我家老婆子种出来的,麻烦是麻烦了一点,但总归是一道菜嘛!
  而且这蘑菇人工更好控制一点,注意点温度就行。”
  范副县长一听,立刻朝赵金富竖起大拇指。
  “蘑菇属于金贵的蔬菜,这以前啊,属于山珍呢,这能种出来,肯定是花了心思的。
  我可是知道的,不管在哪里,这蘑菇的价格可是比猪肉还贵的。
  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吃蘑菇最好了。
  老赵,你们家人才辈出啊!“范副县长夸赞道。
  赵金富哈哈笑笑,赶紧给范副县长盛了碗蘑菇蛋汤。
  “范县长辛苦了,先吃饭吧,中午没有焖米饭,昨天家里刚蒸的白面馒头。”
  看着一筐冒着热气的白面馒头端了上来,范副县长也不客气,拿起一个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桌上没有准备酒,大家忙都盛汤的盛汤,吃菜的吃菜。
  在厨房隔着窗户往外看的赵家的三个大媳妇也都松了口气。
  “好歹没有给赵家庄丢脸啊!”
  “是啊,也就是现在食材多的,能这么快准备出一桌饭菜的。
  要是搁三年前,哪这么容易啊!”
  “就是就是,还是现在的日子好过了,这吃的方面就赶上来了。”
  第247章 新农庄雏形
  范副县长这顿吃的很舒服。
  不像是那种工作餐,也没有人在一旁奉承着说着一些影响食欲的话。
  农村人说陪着吃饭,那就真的是陪着吃饭。
  大家都是闷头吃饭,谁都没提其他的事情。
  当然了,这夸赞一下做菜的当家媳妇的话还是要说的。
  一桌子的菜,加上一锅汤,一筐馒头,八个人吃了个干净。
  范副县长也是一边摸着肚子一边打着饱嗝。
  他吃了两个大白面馒头,还有两碗汤,另外,那些菜他都吃了不少。
  李秘书更是,他觉得,这是他这两年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
  吃完了饭,任敏及时送上新泡的茶,大家这才开始继续聊天。
  厨房里的大小媳妇这才都彻底松了口气。
  看着赵金富又领着范副县长和李秘书往外面走去,田翠香这才招呼大家开始吃饭。
  “大柱家的,把这些给老太太给端去。”田翠香把准备好的饭菜递给任敏。
  任敏没说话,脚步轻快的端着饭菜去了堂屋。
  厨房里,王爱芬和黄彩英手上拿着馒头,就着韭菜炒鸡蛋,青椒炒肉丝,也开始吃饭。
  “大嫂,范县长他们吃的应该还满意吧!”王爱芬小声问道。
  田翠香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后才说道,“肯定满意的。
  要是不满意,怎么能都吃完了呢?”
  王爱芬和黄彩英一听,也是,不满意的话怎么会吃完呢?
  “大嫂,那我们下面该做什么啊?要准备晚饭吗?”黄彩英问道。
  田翠香摇头。
  “不用,大柱告诉我的,说是他爸说的,范县长他们下午三四点就要回去了。
  我们准备好这顿午饭就行了。
  至于田里的事情,那就是老赵他们兄弟几个的事情了。”
  王爱芬和黄彩英一听,也不管了。
  就是,这家里的事情大小媳妇们都忙完了,田里那些外面的事情,可就是这些老爷们忙的了。
  果然,赵金富带着范副县长和李秘书出了赵家的门后,就往田里走了。
  范副县长和李秘书两人觉得眼睛都不够看的了。
  那些新的盖着薄膜的大棚。
  里面种的那些蔬菜长势良好不说,看起来好像更鲜嫩整齐。
  还有那些新挖出来的池塘,站在塘边上就能看到里面的鱼儿在来回游荡。
  “这几个塘里种了藕,等到九月的时候,荷叶都败了后就能起藕了。
  估计也就是八月节的时候,大家就能吃上鲜藕了。“赵金富说道。
  范副县长点头。
  种藕,这又是一个副业,真的难为赵家人能想起来这些的。
  “还有莲子什么的,也都是金贵东西,等晒干了,到过年的时候,又是一笔收入。”赵金贵插话。
  范副县长和李秘书看着刚冒头的荷叶,不断的点头。
  他们可以想象,等到盛夏来临的时候,这里将是多美的一副美景。
  “这么多塘?管的过来吗?”范副县长笑问。
  赵金富笑着指了指不远处喂鱼的任晓钊。
  “那孩子叫任晓钊,养鱼养虾一把好手。
  他现在已经带着庄子上感兴趣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养了,教的很认真的。
  估计最多也就三年吧,这肯定人就够用了。”
  范副县长一愣,任晓钊?怎么在赵家庄还有姓任的?
  “是任家庄那边的?我记得任家庄也有两个鱼塘的,但是就是没有这边的大,也没有这么多。”李秘书插话道。
  赵金富坦然说道,“就是任家庄的,我家儿媳妇是任家庄人。
  家里想养鱼养虾之后,她就推荐了这个孩子。
  这孩子因为是抱养的,本家不认,在任家庄活不下去了,我就给弄过来了。
  虽然这孩子姓任,但是现在却是把赵家庄当成是家了。”
  范副县长哦了一声。
  这任家庄......本来是占优势的,看来这以后啊,将会被越甩越远了。
  范副县长带着大家在池塘边慢慢走着,看着塘里的鱼虾自在的游着,心情不免更加轻松了。
  “范县长,这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端午节了。
  小龙虾和塘里的鱼也能起一批。
  八月节的时候,大批的鱼和藕也可以上市了。
  等过年的时候,这剩下的鱼也可以上市,那时候把塘清一下,就可以准备明年的了。“赵金富小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