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就这样,夫妻俩都感觉庆幸,因为就这眨眼的功夫,他们身后的队伍已经一眼见不到头了。
  想比起他们身后的队伍,他们这个位置很靠前了。
  前头是真有人发米和鸡蛋,就这一会儿功夫,夫妻俩就见着好几个相熟的人提着米和鸡蛋往回走的。
  他们眼睛都瞪直了的同时,心里也升起股期待来。
  他们家有三口人,就是三斤米,六个鸡蛋,省着吃,够他们一家三口吃上半个月的了。
  有这半个月的时间做缓冲,怎样都能在城里再找到一份活计,今年活下去的希望又大了一分。
  这样想着,队伍很快就排到了夫妻俩,他们见发米发鸡蛋的是一对穿着锦衣华服的小夫夫。
  边上围着几个人高马大,一看就很有力气的家丁护院之外,还有一大群穿皇城司铠甲的亲兵。
  知晓这是一对大官夫夫,他们招惹不起,尽量把脖子缩得低低的,露出一副谦卑讨好的姿态,尽量不惹人生厌。
  徐鹿鸣和姜辛夷见到这些看到他们就变得畏首畏尾的百姓,也没多说什么,按照流程办事。
  先给他们手上点了一抹不易洗掉的红色颜料。这是防止他们领了一次又在后头冒领,让一部分真正需要粮食救命的百姓反而得不到救助。
  而后再有徐鹿鸣拿出小圆木片与他们说:“我们皇城司最近开办手工活外包业务,做一个这样的小木片给五文钱的工钱,明日到皇城司领活的,还每个人给一个鸡蛋。”
  万良夫妻俩愣愣地看着徐鹿鸣手中的小木片,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弄一弄就给五文钱?还给鸡蛋?
  骗人的吧?
  这两个大官看上去也不像傻子啊!
  “这是你们的米和鸡蛋。”姜辛夷不管这两人在想什么,在徐鹿鸣说话的时候,快速地把他们一家三口的米和鸡蛋准备好,递了出去。
  “谢谢。”万良很快便把那些有的没的抛之脑后,管他是真是假,先把今天的米和鸡蛋领到手,填饱肚子再说。
  至于明日的事,明日再说。
  倒是姜辛夷在看见万娘子手中抱着的孩子,在他们走的时候,道了一句:“你孩子在发烧,我是个大夫,如若不介意的话,我给她扎两针。”
  万娘子看着姜辛夷熟练地从衣袖里取出银针和几个药瓶。
  那药瓶都是琉璃做的,锃光瓦亮的,一看就值老多钱了。
  万娘子相信没有人愿意拿这么贵的东西,来害她们这种不值钱的穷人命。
  “谢谢,谢谢,谢谢大人大恩大德。”她赶紧将孩子递过去,见姜辛夷一点都不嫌弃她孩子身上的衣服脏,把她抱在他那一看就价值不菲的华服里,沾着药瓶里的药水,在她孩子的胳膊上施针。
  末了,还从衣袖里掏出个细腻如玉的陶瓷瓶,又给她孩子喂了些瓶中的药水。
  万娘子当即就从地上跪了下去,淌着眼泪不停地磕头感谢。
  万良见状也跟着跪了下去,跟着妻子一起感激地磕头,他们就这一个女儿,因着家里太穷,也不打算再生了,这要是连这个孩子都保不住,就真没活下去的盼头了。
  “你们要跪便跪,别给我磕头。”施针要好一会儿,姜辛夷不喜被人这样对待,道了一句。
  夫妻俩顿时便跪着不敢再动了,静静等姜辛夷施完针,把孩子归还给他们,又给了他们一个细腻的陶瓷瓶:“烧退了一点,晚上可能还要反复,你们晚上再喂她喝点这个药水。”
  “誒,好好好。”万良抱着孩子,摸了摸她额头,见果真没有方才那般热了,心头大喜,万娘子接过药水瓶,看女儿脸色好了不少,也松下一口气。
  拿着他们的物什,让开了在后头等着领米和鸡蛋,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队伍,往家赶。
  经过这么一遭,两人早把方才吵架的事儿,抛之脑后,而是商量起徐鹿鸣方才说的话:“她爹,你说,那位大官人说的那个木片的事,是不是真的?”
  万良也不晓得,只凭感觉:“我觉得人家恁大个官儿,今天又发出这么多米和鸡蛋,肯定不会闲着没事儿干来蒙骗我们,不管如何,明儿去瞧瞧也好。”
  万娘子起了心思:“说是领活儿还给发一个鸡蛋呢,那活儿我看着挺好干的,若是我也能做,省得你天天说我不给你吃饱饭!”
  “咋还置气嘛,我都不计较你嫌我没本事了。”万良挨着万娘子低声哄了哄,“咱现在有吃食了,赶紧回家给妞妞熬点吃的,这生着病,不吃东西咋熬得过嘛。”
  万娘子本还想跟万良说两句她说自己嫁给他是别有用心之话,闻言,把这些话都吞回了肚子,火急火燎地回到家生火烧水。
  虽然大家约定了每天只开一顿火,但今晚全巷子都领了粮食,必定有人忍不住煮吃食的。
  今晚开了火,明早不开也一样!
  “……”
  与贫民窟这样的巷子有相同场景的地方还有不少,只是其他地方就不是徐鹿鸣和姜辛夷带队了。
  而是杨兴和姜苏木他们。
  虽然大家都对皇城司新开办的外包手工木活表示怀疑,但看在今天领到粮食的份上,不少人都愿意明天去皇城司探探究竟。
  徐鹿鸣和姜辛夷发完万娘子他们所在的这条巷子,便打道回府了。
  来发粮食其实也并不是为了宣传手工活,而是徐鹿鸣最近整理皇城司进出城的消息,发现今年开年因为打仗,不少粮商都把粮食运到南方去卖了。
  想大赚一笔。
  来京城的粮商少了。
  百姓们没有扛大包的活儿可干,吃饭都成问题,未来一段时间粮食可能还会涨价。
  不提前给他们发一点救济粮,这个春天他们怕是难熬了。
  只是这样的事儿报给朝廷,等朝廷空出手来管理,只怕是都饿死一大批人了。
  正好,徐鹿鸣要宣传外包活儿,他便在空间里种了一批稻谷,借着宣传的名头给这些苦难的人,一人发了一点粮食。
  不多,但够他们挺过这个难关。
  马车上,姜辛夷调了杯润嗓子的药茶,吹了吹,直到水温不烫了,这才把杯子递给徐鹿鸣,他今天说话太多,嗓子都哑了:“经你今天这么一宣传,明儿你们皇城司怕是都要叫人给挤爆,你的木片有那么多吗?”
  徐鹿鸣喝了口水,暖到了心里,哑着嗓子点头:“我用空间做了很多,后头,也可以把木片外包出去,他们自己出木头做一个,我给十文钱。”
  “这倒也行。”姜辛夷便没再多说了,看着徐鹿鸣的喉结,心疼地摸了摸:“别说话了,嗓子不疼啊?”
  “疼。”徐鹿鸣眼睛水汪汪地看着姜辛夷,说实话,他咽口水都在疼。
  但他还是把姜辛夷的手拉过来:“你一心疼,我就不疼了。”
  第104章
  翌日,皇城司果真如姜辛夷所料,天还没亮就叫人给围得水泄不通。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对徐鹿鸣所说的削木片就能挣钱的活儿存疑,但在城里到处都找不到活没钱吃饭的情况,大家秉持着试试又不吃亏的想法都愿意过来看看。
  何况领活儿还给发一个鸡蛋呢。
  对贫民窟的百姓来说,鸡蛋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荤腥,早上吃一个,能管一天的饱,很珍贵的。
  万娘子和万良两人也在人群中。
  昨夜,他们的女儿果真如姜辛夷所说,后半夜又起了热。
  两人拿着姜辛夷给的药瓶把药水喂给女儿喝了,没多久,孩子身上的烧就退了下去,后半夜的时候身上彻底不烧了。
  今早天还没亮,孩子就醒了,说她饿了,要吃东西。
  两人忙不迭地煮了鸡蛋给她吃,听她说鸡蛋真好吃,像吃肉一样,还要让他们也跟着尝尝,没有一点口齿不清晰,不妥的地方,两人皆大喜过望。
  像他们这种常年住贫民窟的,见过太多发烧烧死的人,也见过很多侥幸活下来的人,却成了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子。
  相比起后者,那还不如死了呢,至少还能期待孩子下辈子投个好胎,也好过她在世上受苦受难还要受世人嘲笑。
  好在老天保佑,让他们遇到了贵人,有贵人出手相救,才让他们的孩子得以平安无事。
  等孩子吃完东西累了又睡着了,两人把她安顿好,忙不迭地就赶来了皇城司。
  不管贵人说的话是真是假,就冲他们把自家女儿救活这份恩情,就算把他们骗去挖煤,他们都认了。
  时下汴京城里的常住人口有百万,如此多人不可能靠城外砍伐的那点树木就能供暖,煤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供暖物。
  一到冬天,煤价大涨。
  但挖煤是项苦活累活,一个不慎,还会把命填进去。
  没有人愿意去干挖煤的活儿。
  煤窑掌柜正常招工招不到人,就会拿高月钱高报酬打着别的名义诱拐。
  徐鹿鸣的活儿这般轻松,不是汴京城的百姓不愿意相信,实在是被骗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