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生苟到飞升 第140节

  他们不知道是道宫的失职。
  见她不说话,年轻人以为是碰到什么不该提的话题,连忙又缩了回去,不再打扰。
  商队在出发的第十天,冬雨连绵而至。
  阴冷的冰雨一出,林南音买的油纸伞就有了作用。
  她将伞一撑,大多冰雨被阻挡在伞外,少数会被风刮到她的身上,她的肉身已不惧寒暑,不过冬雨冰凉的触感却令她十分欢喜。
  特别是冰雨落下后,气温再降,夜半休憩时她能听到冰霜凝结的声音,到次日清晨一看,肉眼所见之处,尽是白色冰晶的雾凇。
  真是漂亮。
  林南音小心折下了头顶的一支被冰雪覆盖的雾凇,打算带去给云闲看看。
  她那里背对沙漠,估计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冰与雪。
  见她小心将一堆冰坨坨装进一法器里头,不远处没有撑伞只用灵力驱开冰雨的几个年轻人顿时面面相觑,满是不解。
  他们已经研究了好一会儿,实在不知道这里的冰坨子有什么不同的,值得那个散修如此珍视。
  “要不,我们也摘点?”小队中有人小声建议道,“有些丹药不就是要搜集什么三年的锅底灰、冬月冬日结出的果子吗,说不定今日这凝结的冰也是一味奇药?”
  “你疯了吧。”小队里另外一个人说着,手却很诚实地跟着掰了一大枝雾凇放进了储物袋。
  其他人:“……”
  他们也不是真的想跟风,而是那个散修真的很奇怪。
  大家都是修士,这样的风雪用灵力一挡就能避免被打湿一身,可她却和普通人一样撑了把伞,外面那雨吧,能挡就挡,挡不住就任由雨水淋湿衣裳。
  这一路下来,旁人仍旧干干净净,但她已经鞋上尽是泥污。
  他们也猜测过散修是不是灵力不够,不像他们有灵石补充,这样是为了节省灵力。可他们在都累的气喘吁吁的时候,那散修却心不跳气不喘的,宛如在散步。
  偶尔商队休息,那散修也会停下来休息。
  他们都吃了辟谷丹,基本不食用五谷杂粮,可她会找一处风景的不错的地方,点一堆火,火上烤着苹果、糕点、鸡腿,同时还会煮着一壶酒。
  寒天、雪地、热食、温酒,她边吃边赏景,偶尔有麻雀在周围盘旋,她还会揪下小块的糕点碎屑分与麻雀,最后两者皆饱,她与麻雀挥手,再次跟着商队启程上路。
  “诶,你们说……她究竟是个什么修为?”道宫小队里终于有人忍不住道,不过他也不敢大声喧哗,只感用秘音传耳。
  “这很难说。她应该挺有天赋的,不过我们也不差就是。”这点骄傲他们还是有的。
  “确实。”
  大概是心里莫名滋生出一股攀比的心思,在之后的行程里,林南音就发现她在撑伞之后,隔壁那几个年轻人也撤掉了周身挡风遮雨的灵力,和她一样在风雪中砥砺前行。
  和她不同,他们可能是炼体还不到家,寒风刮骨还是让他们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不过他们也没放弃,甚至在林南音有一次看他们之时,还特意挺直了背当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哈哈哈。”林南音被他们逗笑,但也没有阻止。
  从前的时候她只顾着修炼,觉得修为增长了就是实力在增长,但等到实力突破结晶之后,才发现她对天地人生的感悟十分空洞。
  她没有体验过暴雨淋身的痛快,未被风吹雪打,只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些东西,却从未亲身体验过。
  这一行她就是单纯想看看在严寒中赶路是个什么感觉,这些年轻人有样学样的话也好,至少未来的他们知道冬天是什么样子。
  商队翻山越岭,越是离开道宫的范围,队伍里的气氛就越变得紧张。
  大量邪宗被清楚之后,不代表这个世界就彻底和平,只能说是正道占据上风,而在正道所顾及不到的地方,还是会有邪修乃至伪装成邪修的修士杀人越货。
  利益当头,很多人都愿意伸这个头。
  在商队行驶的第二个月月中,他们终于遭遇了劫掠。
  匪徒到时,林南音没有出手,因为商队不仅是表面请了这些修士护送,实际背地里还有一位筑基高手坐镇,而且商队后面还有一位筑基修士跟随,两位筑基足够了。
  道宫的七个年轻人在匪徒来后就加入了帮忙的队列,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血腥,但的确是天之骄子,七人联手,大大出了一回风头。
  此战过后,商队伤亡甚少,而匪徒除却逃走了几个,其余全被拿下。
  商队的几个主人在处理好商队的事情之后,忙向七人送来谢礼,一是为道谢,二则是借这样的机会提前打好关系,谁都能看出来他们未来大有前途,只要攀附上了一位,将来说不定就又多个帮手。
  七个年轻人还是头一次有这样的待遇,他们大方收下谢礼之后,高兴中略有些克制不住得意看了角落里的林南音一眼,然后应了商队的邀请加入护卫商队的修士队伍。
  加入商队后,有些弟子坐上了商队的马车,不再受外面的凄风苦雨之扰,而有的弟子则在思量一番后,还是选择继续坚持。
  第180章
  当老绥云山
  年轻弟子们的两种选择并没让商队的行程有什么大的改变,真正有所变化的只有他们的内心。
  或许就是这点细微的差别,成了日后各自命运的转折之处。
  之后商队一路平安,一个多月过去,商队成功抵达终点——桃源城。
  桃源城已经属于流云宗的治下,这里距离绥云山还有两万里。
  林南音在桃源城休息了三天,便又继续出发。
  至于跟着商队抵达的桃源城的几个年轻人则很好奇地逛着这个只听说过但还是第一次到来的城池。
  和神京不同,流云宗建立的时候是把黑风寨直接收进宗门的。
  黑风寨以前虽然是披着邪宗外壳的正道,但下面弟子行事除了不随意杀人之外,作风一直都挺邪修。
  上行下效,因此桃源城的风气并不如它的名字那样淳朴。
  七个年轻的、刚得到一小笔灵石的弟子打算去方式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于神京的好东西,然后他们在进坊市后就看到了赌石的摊子。
  那摊位上放着一堆石头,里面有可能包裹二阶灵材紫金,一块石头按重量计算,一斤一块灵石。
  他们本来对这样的摊位无动于衷,但等他们路过时,那摊位突然就爆发出一阵尖叫声,原来是有人好运赌出了紫金。
  耀眼的紫金闪到了几个年轻人的人,他们不由也生出了试一把的念头。
  于是在前面的人赌出来后,他们一人选了一块石头,每人花费最少三十块灵石你赌一手。
  毫无疑问的,他们七个全都没赌出来。
  而在他们觉得自己运气差时,旁边又有人开出了一块紫金。
  别人这样好的运气,他们难免眼红,不过有的弟子打定主意不想再送钱,而有的却觉得自己还能再试上一试。
  于是一试再试,赌的最多的那个将身上所有的灵石全砸了下去,血本无归。
  本来事情到这也只能自认自己运气坏,可他们在坊市逛了一圈回来后,发现那摊位前又有人大声喊自己赌出了紫金,而这个人分明是之前就赌出过一块的人。
  难道是觉得自己运气好,又回来了?
  七人察觉到有点不对,于是悄悄跟在了那个再次赌出紫金的人身后。
  这一跟,他们发现这人根本就是那摊位的托。他前脚开出紫金,后脚离开坊市转个身就会换一张面孔再进坊市,然后再开出一块紫金。
  而那所谓的包裹着紫金的石头也不是什么天然原矿,而是他们自己手工用石粉包裹出的。
  没想到自己一来桃源城就被骗子骗得一干二净,身无分文的那位弟子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当着人来人往的面揭穿了骗子的手段。
  骗子如此手段坊市周围的人见怪不怪,见到这场景,七人逐渐发现不对,他们连忙离开了坊市。
  可为时已晚,在他们拆穿骗子的手段时,骗子也看中了他们身上的好东西。
  不过是几个练气中后期的年轻人,他们很快就全都被抓。
  再之后就是被关、被打,在恐惧与后悔中待了五天后,突然出现的宗门前辈将他们给救了出来。
  “师叔……”身上已被搜刮一空的七人既狼狈又羞愧。
  “你们下山前我就叮嘱过你们,一定要谨慎小心,这次如果不是我在,你们很可能就被废了修为给卖了。”跟来的道宫筑基虎着一张脸道,“听了别人几句恭维你们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可以不将一切都放在眼里了是吧。”
  “但我们也没错。”七个人里有人嘴硬道,“我也不觉得我有错。”
  “你揭穿骗子的骗术是没错,你只是错在自己实力低微又忍不下那口气。想做好事可以,只要你承担得起后果就行,你现在觉得你能承担得起这后果吗?”
  那弟子不说话了。
  在得到一番训斥后,七人都很垂头丧气。
  道宫筑基见他们也确实好好吃了苦头,这才让他们收拾收拾,“走,我们回宗门。”
  “哦。”七人不敢违抗。
  不过等他们起洗簌干净又饱餐了一顿,和师叔的关系有所缓和后,他们忍不住问道:“师叔,绥云山在哪?”
  他们心里虽然觉得那个与他们同行的少女应该实力不如他们,但心里还是免不了暗自在意她的一举一动。
  “绥云山?”道宫筑基闻言一愣,没想到这几个小崽子会问他这个,他回过神,下意识叹了口气,“那地方处于南灵洲和炎洲交界处,是道宫每个离开南灵洲的弟子都必须要去祭拜的地方。”
  “啊?”
  “那样重要的地方,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你们不知道是因为你们修为还不够,给你们说了又有什么用。绥云山太远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到不了那个地方。”道宫筑基感叹道。
  过去几百年,道宫弟子已经有十多万,但真正能走出去的不过几百人而已。
  道宫筑基这个回答让七人有些奇怪,“那为什么那个人会知道。”
  “谁?”
  “就是一个和他们一路同行的散修。”七人道,“那人和我们年纪一样大,我们问她去哪,她说她要去绥云山。”
  “散修?”这回轮到道宫筑基愣了,他一直远远跟在后面,没去看商队里有哪些人,只一直感知七人的气息,一路下来还真没感知到那队伍里有什么别的年轻人。
  师叔的态度让七人都感觉不对,“是的。那个人和我们一起从神京出发,年纪看上去二十不到,师叔您一直跟着我们,不会是没发现她的存在吧。”
  道宫筑基这才正视起来,他摇头道:“的确没有。”
  他这回答让七人俱是一惊。
  师叔已经是筑基强者,他都没感知到那人的存在,那那个人岂不是有可能比师叔修为还高?
  不会吧,她看上去还那么年轻。
  不过现在人都已经散了,他们就算再好奇也无用。
  不过在离开桃源城后,道宫筑基带他们提前去了一趟绥云山。
  道宫筑基有自己的飞行法器,他带着七个后辈不过花了两三天的功夫,绥云山就遥遥在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