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瞎子都看得出来,楼楼这学期有多不待见林主任。
真是天道好轮回,一报还一报。
【林慧颜:你还在美术办公室吗?放不方便来一下职工宿舍这边?】
去职工宿舍干什么?
杜禾敏摸不着头脑。
但林主任的忙,她得帮啊。
“那个,楼楼,我……”
“杜老师回去午休吧,我想得很开,不会再哭了。”
“……”这,是哭的事儿吗。
“我下午饿了会自己去超市买点吃的。”
“行,你说的啊,我下午可是要来查你岗的。要是让我听见你肚子咕咕叫,看我不往你嘴里塞面包。”
楼以璇终于笑了笑:“杜老师,你好粗鲁,你这样会吓跑人的。”
“……”总觉得楼以璇在隐喻什么,“乖乖给我待着,好好休息,你看外面,就要雨过天晴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雨过天晴的天,看得楼以璇是更悲伤了。
还不如在家多挨挨,挨到下午再出门,那上午的“惨剧”就都不会有了。
谁让天气预报测不准呢?谁让自己没拖延症呢?
生活教她做人。
又给她这个不大合格的打工人上了一课。
杜禾敏走后,楼以璇萎靡不振地趴在桌子上,不玩儿手机,也不想事情,就纯放空。
手指在袖口划来划去,感叹这衣服,手感真好。
自己是不是又占林慧颜便宜了。
放空也放不明白,怎么总要想到林慧颜。
她把两只手都缩进袖子里,下巴压着,闭了眼睛准备睡会儿觉。
可才刚离开不久的杜禾敏又进来了。
“楼楼,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杜禾敏将一个隔热的保温盒放到楼以璇面前,打开盖子。
一碗热腾腾的白色汤圆丸子跃入了楼以璇视野。
她脑袋还耷拉着,思绪已瞬间飘远。
——林老师,这芝麻馅儿的汤圆你囤了多少啊?
——嗯?不是我想囤,是我母亲买多了,非让我带些走。怎么了?不喜欢吃?那我下回不叫你来吃宵夜了。
——也不是不喜欢,就,更喜欢花生馅儿,一点点。芝麻馅儿我也能吃,我帮你吃。
——好,那就谢谢你了啊,帮我吃。
——周末我再去买一瓶桂花蜜,在酒酿里加一勺,会更香更甜。
——吃这么甜,不怕长胖?
——胖了可以再瘦啊,陪林老师吃汤圆更重要。
高考前的那个冬天,她们吃了好几袋芝麻馅儿的汤圆。
那个冬天,她胖了好几斤。
“花生馅儿汤圆,桂花酒酿,你肯定喜欢吧?你别否认啊,那回你还请我们喝桂花酒酿拿铁了呢,可不许打自己的脸啊,很疼的。”
杜禾敏的三寸不烂之舌又开始发功了:“只煮了五个,借张大爷他们的小厨房煮的,这么小点儿的五个,能吃下吧?楼楼你吃嘛,相信我,吃点甜的,心情会变好。”
楼以璇目光呆滞地接下杜禾敏递来的勺子,想说句“谢谢”的,却怎么也张不开口。
这所学校里除了林慧颜,还会有谁知道她汤圆喜欢吃花生馅儿、酒酿汤底里喜欢加一勺桂花蜜呢?
林慧颜,何必呢。
……
那场暴雨过后,更加温暖的清风卷挟着生机与希望,降临人间。
四月的暖阳慷慨地挥洒下金辉,为天地间的万物披上了一层梦幻纱衣。
而丢失了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的楼以璇,拿起了画笔,背上了画包,星夜兼程地穿梭于全国各地的群山湖海之间。
在这如梦如幻的季节里,追着风,追着云,追着星,片刻不停地探寻着隐藏在每一处角落里的景。
于山间,她同晨雾共舞,捕捉山峦在薄纱中若隐若现的曼妙;于水畔,她俯身轻抚潺潺溪水,聆听鱼儿戏水的欢歌,将水波荡漾的灵动定格于笔下。
山川、河流、村落、城镇,它们灵魂相连,共同编织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山水长卷。
这样的日子,她并未感到孤独。
她只是又重新找回了那八年间日夜和自己相伴的感觉。
追上一阵风,走过一座桥,在日出或黄昏时分作一幅画,不过问山野的花为谁而开,也不必翻一座山,只为见一个人。
她去过很多国家,画过很多风景,又怎能独独错过这壮丽多彩的祖国山河?
回国一遭,总要带走点什么。带不走快乐,那便就带走些景色。
这日辗转至古徽州,粉墙黛瓦的村落,错落有致地散落在青山绿水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
悠闲行走于狭窄的青石板巷弄,轻触墙壁,岁月的斑驳在指尖流淌。
路过一栋门扉半掩的老宅时,楼以璇似感受到了某种心灵上的召唤般,驻足静望,怀着好奇与敬畏之心轻轻推开了那道吱呀作响的木门。
跨过门槛的那瞬间,时光仿若倒流百年。
踏入院落中央,一口古井静默矗立着,井绳在井沿留下了勒痕。
环顾四周,古旧的木雕、砖雕与石雕在工匠的鬼斧神工下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诉说着屋主往昔的家族荣耀与他们世代曾在这里生活过的烟火气。
这里……
挺适合林慧颜的。
相比在钢筋水泥的繁华都市中做一名薄情寡欲的人民教师,她觉得林慧颜好像更适合在此处做一位杀伐果决的一族之长。
如果真有前世,兴许林慧颜真如她所想那般,曾是高官显爵、叱咤风云之人,手握生杀大权。
而她……
奇怪了,怎么莫名其妙地又想到了林慧颜,什么一族之长,脑洞大得过了头。
她一得空就到处飞,让自己忙得无暇分神,不就是为了不再有闲余时间去想林慧颜吗?
想什么都不该再想林慧颜了的。
楼以璇拍拍脸,将林慧颜的影子从脑子里拍开。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后,她找好位置,在天井下支起画架,凝神静心地捕捉着这栋老宅中的古香古韵。
此刻它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更是见证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动注脚,亦是跨越古今时空的纽带。
四月份非旅游旺季,古镇里的游客并不多,像这种僻静的小巷,人就更少了。
正午的阳光穿透天井洒落一片暖黄,与古朴色调完美相融。
作画者用色谨慎。
她专注地在画布上一笔一画地勾勒,将这份沉淀百年的宁静与美好凝于笔尖,印入心间,永久存档。
不知不觉暮色渐浓,楼以璇望着眼前的画作,满意地落款——xuan.
画布之上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她对这片孕育她生长的土地的真情告白,每一抹色彩又都蕴藏着她对这片土地最婉转的告别。
她将画拍进了手机,将这座宅子也拍进了手机。
随后她收起画架,坐在门槛上,在余晖里选图、编辑文案。
【色迹十三之徽州打卡√】
而她上一条朋友圈动态是前天下午发的,图文为——【色迹十二之黄山打卡√】
天木中学的食堂里,何欢与林慧颜又一次不期而遇。她们从不事先约饭,却自月初起,几乎每天的晚饭都会在同一个食堂的同一时间里遇见。
一个是习惯了晚饭早吃,一个是习惯了来陪对方早吃。
毕竟上学期多数时候都是跟杜禾敏一起吃饭,这学期虽有意避开杜禾敏,却也绝不能用换一个饭搭子的方式。
但林慧颜除外。
因为只有和林慧颜同桌吃饭,无论吃多少次,都不会伤害到杜禾敏。
她无法接受杜禾敏的心意,也无法糟践杜禾敏的心意。
她不知道自己对杜禾敏的“好感”算不算喜欢,但她知道,她和十年前一样,还是“不敢”。
不敢给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
不敢在跟男人结婚又离婚后,再恬不知耻地去跟女人谈婚论嫁。
更不敢向父亲兄嫂承认婚前那段有悖伦常的心动。
“小楼这两个月去了不少地方,年轻就是好,精力体力充沛,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看她发的那些打卡照,我竟然一个都没去过。想想还挺伤感,活了快半辈子,算起来才只走出过怀安三五次。”
何欢来食堂前就看到了楼以璇最新发布的朋友圈动态,而给楼以璇点赞,是她跟杜禾敏在这学期里最频繁、也最默契的交集了。
林慧颜从未给楼以璇点过赞,但她十分笃定,林慧颜每一条都看过。
“偏安一隅也是一种选择。当前这样,何老师觉得不好吗?”
“……”
“若觉得不好,为什么不改变?”
“是啊,为什么不改变。”何欢笑笑,似自嘲,也似反问,“原来真的很多人很多事,会很忽然的就没有‘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