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刘旋说,“要是对方能因为别人对我的一个称呼而看轻我的话,那么这样的人我何必在意他是看轻我还是看重我?”
  刘旋当然知道萧延和吕产是为了她好了,但是她觉得没什么必要因为看轻她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因此而付出代价。
  比如说项羽。
  又比如说上辈子对她以貌取人的对手们。
  吕产和萧延两人听完刘旋的话后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于是想了想他们也就把对她的称呼换回来了。
  这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刘旋很快的又把话题拉回正事上,她道:“让骑兵单独突进的话,他们确实能够更快一步抵达淮南,但是让步兵滞后的话这样不利于之后的作战。”
  刘旋想了想,然后道,“所以我打算让骑兵先行探路,抵达淮河后先控制渡口,再让步兵急行军,和骑兵在淮河会合后再协同行军前往淮南,尽可能的将行军的时间控制在十二天之内。”
  这是刘旋暂时能够想到最好的方案了,不过至于他们最后能不能赶在十二天之内抵达淮南就得看天公作不作美了。
  因为从荥阳前往淮南这一路上他们得顺着鸿沟南下,经过陈郡后得渡淮河,这才能抵达淮南。
  如果这一路上都没有遇上雨天的话,那么他们经过陈郡后就可以直接渡淮河,不然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十二天内赶到淮南。
  好在天公作美,这一路上都没有下雨,所以刘旋带兵在十二天之内就抵达了淮南,见到了传说中的九江王英布。
  英布之所以有一个花名叫黥布就是因为他在发迹之前曾犯过法而受了黥刑,所以见到英布的脸上被刺字了,刘旋并不意外,上前就对英布行礼道:“刘旋见过九江王。”
  在知道刘邦答应派兵来支援他们的时候,英布是很高兴的,姑且不说刘邦会派谁带多少人马来,但是他愿意支援他们这就足以说明了他是真的把他这个盟友放在心上了。
  要知道在被龙且打得节节败退的时候,英布其实就已经开始后悔自己当日听信了随何的鬼话,决定背叛项羽跟刘邦合作。
  因为英布根本没有想到龙且竟然那么猛,楚军的兵力竟然那么强——明明他们都已经派了不少主力军前往荥阳跟刘邦对打了,结果项羽竟然还能抽出一支精锐的兵力来平定他的九江郡?
  由此可见项羽的兵力有多可观。
  当日答应随何背楚投汉的时候英布压根没有想过项羽的“手脚”那么难绊住,更没有想过自己明明兵强马壮的为什么会在龙且的带兵进攻下屡战屡败。
  然而英布自己也很清楚,他就算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也没用,因为即便他现在直接跪下跟项羽认错投降,他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所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的英布最后选择了硬着头皮派人向刘邦申请支援。
  得知援军不日就将抵达淮南的时候,英布暗暗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得知除了步兵之外,刘邦还派出了两千余名骑兵来支援他们,毫不夸张地说,英布甚至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了。
  因为刘邦现在兵力不足就不说了,更缺骑兵,结果在这个时候他竟然愿意派一支超过两千的骑兵队伍来支援他们?
  如此情深义重,英布简直恨不得隔空就给刘邦抱一个,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然而直到见到了刘旋之后,英布心中那一腔激动、兴奋以及感激之情瞬间就像是被冻住了一样,听到刘旋的名字,他问:“你就是汉王的女儿?”
  “是。”
  “汉王命你带兵前来支援我们淮南?”
  “对。”
  “就你一个人单独领兵?”
  就算刘旋是个傻子,听到这里也该听出来英布的意思了,她抬眸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然后反问道:“九江王是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了,而且还是大问题。
  英布看着瘦弱得跟一阵风就能吹走的刘旋,正想要开口说什么,结果话还没有说出口,站在他身后的王光就预料到了他想说什么,所以赶在他开口之前道:“当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了。”
  王光上前一步给刘旋行礼道,“在下王光见过将军。”
  从荥阳出发之前张良就拉着刘旋跟她大概说了一遍英布身边都有些什么人,所以一听到王光的名字,她就知道他是英布的谋士了。
  刘旋给王光回了一礼,然后就听到他继续道,“我们大王早就听闻将军的英雄事迹了,曾跟我们感叹将军不愧是汉王的女儿,今日一见,将军的凤仪果然令人心折。”
  刘旋也不傻,当然知道英布刚刚问那三个问题的原因并不像王光所说的这样,但是她也无意追究到底,毕竟她带兵来淮南是来支援英布,不是来跟英布吵架的。
  所以听到王光这么说之后,她就顺着他的话跟他寒暄了两句,然后就在他们的安排下先去休整了。
  ……
  作为汉使,随何得知刘旋带兵前来淮南自然得前来拜见了,在此之前从未见过刘旋的他在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也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他和英布不一样的是并没有因为刘旋长了一副牲畜无害的模样就真的把她当做是一个普通的十五岁小姑娘对待。
  说句难听一点的话,随何即便不相信刘旋的能力,还能不相信刘邦的能力吗?
  随何知道刘邦如果不在意英布这个盟友,大可不必派兵前来支援,既然如此,那么就说明刘邦决定派刘旋带兵前来支援是因为相信她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心里面是这么想的随何在感到意外过后,便恭恭敬敬地给刘旋行礼:“在下随何见过将军。”
  刘旋给随何回了一礼后道:“辛苦先生了,在临出发之前我爹命我见到先生后代他向你问好,还说九江王当日那么快决定和我们合作,先生居功至伟。”
  刘旋之前成功说服章邯多少还是靠了一点外挂的,然而随何不一样,他真的是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英布背楚投汉。
  所以即便随何只是个文弱书生,但是刘旋仍然觉得他还是挺牛的。
  在这个讲究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随何因为刘旋的一句话而红了眼眶:“有劳大王的挂念,没能帮九江王守住九江郡,何实在是愧对大王的夸赞和昔日的嘱咐。”
  “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刘旋说,“之后我要仰仗先生的地方还有很多,还望先生不吝指教。”
  说罢,刘旋给随何行了一礼,后者连忙伸手扶起了刘旋:“将军这是折煞我了,若是将军不嫌弃的话,何自然愿意为将军尽绵薄之力。”
  “我高兴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嫌弃?”刘旋这话完全是出自真心的,因为不管怎么说随何都已经在淮南待了好长一段时间,对这里的地形和情势肯定比他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要清楚得多。
  有他在,他们不至于对九江郡一无所知。
  至于英布?
  经过刚刚的见面,刘旋可不敢指望他了。
  也是巧了,英布在和刘旋见过一面之后,他也觉得自己不敢指望她真的能帮得到他什么,因为她一看就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指望她的话他还不如干脆自己破釜沉舟地拼一把。
  王光的想法却和英布相反:“大王,你忘了当日是谁从项王的眼皮底下将刘老太公他们平安救出来,又是谁在荥阳截断了楚军的后路了?”
  “虽然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刘将军是如何说服雍王背叛项王跟汉王合作的,但是雍王并非是酒囊饭袋之辈,他既然能够被刘将军给说服,足以可见她并非是什么绣花枕头。”
  “更重要的是大王你也知道汉王那儿的骑兵不多,但是除了两千名步兵之外,汉王还愿意让刘将军带着两千余的骑兵来我们这儿,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刘将军虽然只是女流之辈,但是定然有她的过人之处。”
  “所以以我之见,大王你应该放下对刘将军的偏见。”
  王光的想法和随何差不多,就算他不了解刘旋,不知道她有没有本事,难道刘邦还能不了解,不知道吗?
  这也是王光刚刚为什么当着外人的面就抢了自家大王说话机会的原因,他可不想刚一见面,他们大王就凭实(嘴)力(巴)把刘旋给得罪了。
  英布虽然鲁莽,但也并不是那种完全听不进去劝的人,尤其是王光还是自己的军师,他更加不可能把他的话当耳旁风了:“明之你的意思是刘旋那个黄毛丫头有可能是真人不露相?”
  “……”王光突然有点庆幸自己当时抢了他说话的机会了,“大王,刘将军是我们的友军不是敌军。”
  一口一个黄毛丫头地喊人家,这话要是传出去的话,是当事人听了会高兴还是当事人麾下的士兵听了会高兴?
  “我又不傻。”英布听出了王光的弦外之音,他解释道,“我就是在私底下跟你说才这样喊她。”
  他还能傻到当面直接喊人一声“黄毛丫头”不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