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最后四个字,项羽说得咬牙切齿。
  ……
  刘旋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项羽的待宰名单,此时在汉军就地扎营后,刘邦突然派人将刘旋请了过去。
  刘邦见到刘旋就问她:“旋儿你的剑术现在练得怎么样了?”
  他是领教过刘旋的剑术的,毕竟得知她从白龙马那儿得到了一把宝剑和一套剑术后,刘邦难免起了好奇心。
  但是领教过归领教过,不代表刘邦知道刘旋现在的剑术如何了。
  因为他发现王陵并没有撒谎,刘旋在剑术上确实是很有天赋,别人学剑是否有进步是以年或者月来计算的,而刘旋不一样,她是以日来计算的。
  刘旋说:“还行。”
  “这个回答太笼统了。”刘邦说,“具体点,直接点。”
  刘旋说:“打你绰绰有余。”
  刘邦:“……???”
  她礼貌吗?
  他的剑术也不弱的好不好!
  “让你具体点,直接点,但是没让你具体到我身上,直接到拿我举例子。”刘邦突然有点怀念小时候那个软乎乎的小白兔女儿了,她可没有现在这个钢牙大白兔女儿那么会气人。
  他说,“我收到消息,项羽知道真相后对你恨得咬牙切齿的,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猜到了。”刘旋说,“要是他一点都不生气才奇怪,毕竟当日在彭城我和萧延还出现在他的面前,结果他愣是没发现我有问题,还觉得范增多心了。”
  刘邦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幕,但是他觉得这一幕有点似曾相识:“也就是说项羽在看走眼这件事情上面,在我们老刘家栽了两次跟头。”
  这么一说,刘邦又觉得虽然现在这个钢牙大白兔女儿气人是气人了一点,但是胜在确实招人喜欢。
  “不过为了预防万一,我打算给你介绍个人。”
  “谁?”
  “蛊逢。”刘邦说,“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
  刘旋点点头,然后就听到刘邦说,“他的剑术精湛,所以我打算暂时派他到你身边,一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二是为了教导你的剑术。”
  “那你问我的剑术现在练得怎么样了的目的是?”
  “蛊逢这个人好与人切磋,我要把他介绍给你,并且让他教导你剑术,他肯定会先试一试你的身手。”刘邦说,“好歹你是乃公的女儿,你要是输得太难看的话,乃公也会跟着你丢脸的。”
  刘旋:“……???”
  他礼貌吗?
  第23章 爹我也想为你出一份力。
  九江郡,淮南。
  从虞县带着二十人出发的随何花了四天的时间终于抵达了英布的封地,只是随何他们没有当日的毛安那么幸运,他们抵达淮南已经三天了,还没有机会面见英布。
  “再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随何很清楚刘邦派他前往九江郡说服英布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赶紧倒戈,背楚投汉,然后帮忙牵制着项羽的大军,助他们夺得天下。
  所以随何觉得他得想办法尽快见到英布才行,否则的话即便他有一张巧嘴,能舌灿莲花都没用。
  正当这个时候,刘旋勇救至亲,戏耍项羽的消息已经从虞县传开了,一路传到了九江郡的淮南。
  听到这个消息的随何大喜过望,立马抓住机会就对接待他们的太宰说:“之前九江王不愿意召见我,我可以理解,毕竟在九江王看来楚国比汉国强大,但是外面都已经传开的消息你们难道没有听说吗?”
  “我们的老太公和王后他们前脚被项王的人俘虏了,后脚就被我们的女公子平安救了出来。”
  “我们的女公子不过及笄之年,就敢带着十余人前往彭城,不仅在项王的都城里大开杀戒,在项王的眼皮底下把我们的老太公和王后他们都救了出来,还让项王损失了两千余匹的战马。”
  “如我们女公子这般有勇有谋的人,我们汉国多的是,如此一来,是能保证最后获得胜利的一定是楚国呢?”
  “还望太宰将我的话转告九江王,如果九江王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的话,我希望可以得到他的召见;如果九江王觉得我是胡说八道的,他大可以将我们二十余人都剁死于淮南的闹市中,以表明他对项王的忠心。”
  太宰把随何的话听进去了,想了想先派人打听他所说的事情是否属实,确定后他才去求见英布,将随何对他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转告给他。
  英布听完后,第二日就召见了随何。
  随何一见到英布,就对他行了一个大礼:“汉王派我来向大王问好。”
  英布让随何起身后就对他道:“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只是我已经以臣子的身份侍奉项王了,断不能做出背叛项王的事。”
  随何并没有因为英布的这句话而气馁,他问道:“大王难道不是已经做出背叛项王的事情了吗?”
  英布的虎目一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寡人什么时候做出背叛项王的事情了?”
  “当日项王发兵攻打齐国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带兵前往齐地,大王要是真的效忠项王的话,那么当日项王向你征调军队的时候你就应该亲自率领淮南的人马为项王做前锋,可是大王托辞病重不能前往便罢,甚至只派了四千人去应征!”
  随何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英布对项羽不忠的事实,“之后汉王攻下彭城,消息传开后,大王要是真的效忠项王的话,那么当日就该调兵渡过淮河,协助项王跟我们的大王于彭城下会战,可是你却选择了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大王的种种所为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不仅不能向世人证明你对项王的忠心,反而成为你对项王不忠的铁证!”
  随何的直言不讳让英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有心想要反驳两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反驳不了。
  因为随何说的那些事,全都是他自己做的,不仅是他做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要不然项羽在夺回彭城后,屡次派使者前来责备他,并且召他前往彭城的时候,他也不会因为心虚而惶恐,更不会因为惶恐而不敢前往彭城了。
  只是英布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归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不代表他能够随便接受别人对他的指责甚至是训斥。
  被揭下遮羞布的英布正想要发怒,结果就听到刚刚还义正词严地一一指出他如何对项羽不忠的随何话锋一转道:“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是大王你对项王不忠,但我看来错不在你的身上,而在项王的身上。”
  哦?
  随何的一句“但是话又说回来”直接拉住了想要发怒的英布:“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随何继续义正词严地道:“因为项王本来就不是一个值得效忠的人,当日他背弃盟约不说,甚至还杀害义帝,以至于即便项王的军队再强大,他也一样背负着天下不义的名声,在彭城一战后,虽然不少诸侯都背汉投楚了,但是他们是因为发自内心认同项王所以才背叛汉王的吗?”
  “不,他们只是屈服于项王的武力而已。”
  “反观汉王,从他入关灭秦后与当地父老豪杰约法三章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个仁义爱民之人,若非如此,当日号召各诸侯王与他一块伐楚的时候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了。”
  “虽然不久前汉王经历了一场大败,但是他只要收拢诸侯之后,退守荥阳,再让人源源不断地从蜀、汉运往粮食支援前线,那么他定能东山再起。”
  “一旦楚汉两国再次交战,若是汉国胜了,依附项王的你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若是楚国胜了,基于项王对部下吝啬的性子,大王你也得不到太多的好处,相反说不定还会受他连累。”
  “因为天下诸侯能因为项王的不义而联合起来反他一次,就能反他两次、三次,到时候若是项王再向大王征调军队,你是答应呢?还是再次托辞重病不能前往?”
  “你要是答应的话,项王不一定会记着你的好,因为你已经托辞过一次了,你要是不答应的话,那完啦,项王肯定会新账旧账跟你一块算。”
  “所以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大王你为什么还要将自身的安危和荣辱都托付到项王的手中?倒不如直接归附我们汉国,只要你发兵牵制住项王的兵马数月,汉王想要夺取这天下就能万无一失了,到时候他定会重重厚赏你,让大王你拥有比现在更大的封地。”
  听到随何提到项羽杀害义帝一事,英布的表情就变得有些不自在,因为带头杀害义帝的虽然是项羽,但是最终击杀义帝于郴县的却是英布手下的将领。
  不过英布只心虚了三秒,三秒后他又在心底里为自己开脱了,本来他就没想杀义帝的,和他也无利益冲突,要不是项羽暗中命令的话,他又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不义之事?
  所以真的要怪的话,那也应该怪项羽而不是他才对。
  尤其是在听到随何说彭城一战后,诸侯们纷纷背汉投楚是因为屈服于项羽的武力时,英布十分赞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