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你怎么会跑到城外来,一个姑娘家多危险。路秉章这会儿也有心思询问思央这些话了。
思央情绪有些低落,叹气道:我和如意从京城到了奉天府后却并没有你消息,实在是担心,临晚的时候,我瞒着如意自己出了城,本想着看看有没有你消息,却是错过了回城的时间。
她说的半真半假,但的确是为了路秉章出城,所以他也没怀疑,反而是一脸感激。
丁香这次真的是多亏了你,还让你受了这么大的惊吓,如此大恩,路秉章真的是不知道如何感谢才是。
别这么说,你是我爹的弟子,大家都是尼山书院的人,何必说这些呢,只希望我的事情,你不要告诉我爹他们,我怕他们会担心。
思央不提醒路秉章也不会向外面说出一个字来的。
看他拍着胸脯保证,思央满意了,路秉章此人最重信义,答应过的事情,打死他都不会透露半分。
路秉章一路从朝阳府被追杀到奉天府,现在危险已除,整个人放松下来,说着话就靠墙睡着了,思央见此也找个地方坐下,闭目养神。
天亮后,两人第一批进城,路秉章还提着冷面的人头,纵然很想去见如意,可想了想后,把怀中的东西交给思央,自己先去奉天府衙去把手中的事情交代去才是。
思央回到客栈的时候,如意都快找她找疯了,一见她出现是直扑了过来。
丁香你去哪里了
思央不等问完就说:别问这些了,我们收拾东西去府衙,路秉章已经去了,咱们现在正好过去。
如意想问思央一大早上怎么不在房间里面,可一听路秉章的消息后,又惊又喜,哪儿还管得了许多,当即就听从思央的话去府衙。
思央都是探听好的了,王刺史任职奉天府,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如这第一把火就烧在朝阳府的潘太守身上好了。
路秉章带着冷面的人头就去府衙击鼓鸣冤,他本是有秀才名衔不必下跪,可他被带进堂上时候,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接着是字字句句,声声泣血,把自己去书院读书,家中未婚妻被潘太守抢占,未婚妻不甘受辱逃跑,潘太守不肯罢休,抓了老岳父的事情一一都说了出来。
刺史大人请给草民做主,为了搭救岳父大人,草民前往朝阳府,无意中找到了潘太守贪赃枉法,草芥人命的罪证,本想上报刺史大人,却被其发现,一路追杀到奉天,草民带来的首级,便是江湖头一号杀手冷面,请刺史大人明鉴。
王刺史见路秉章调理清晰的诉说一切,暗暗点头,惊堂木一拍,开始受理此案。
也在这时候,如意也击响了外面的冤鼓,拿着路秉章带回来关于潘太守的罪证,上了堂前。
王刺史的所作所为没有让思央失望,这样她就不需要出现了,这一回在京城一番运作,让赵定方急急的赶回去收拾烂摊子,也没有精力来包庇潘太守。
罪证确凿之下,再加上王刺史也有意烧上任的这把火,潘太守没有意外的落马了,如意的父亲被从大牢里面救了出来,除了虚弱了些,没受太多苦楚,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路秉章和如意在尼山书院的下的房子里面已经成亲过了,现在风雨过去,路秉章家中已经无亲人,如意也不能跟着自己没名没分,就在朝阳府的家中再一次的举行了次婚礼。
婚礼之后,路秉章带着如意,还有老丈人就把朝阳府的产业给卖了,准备在尼山书院下租个房子,陪着他一起读书。
思央再次回到书院后,不出意外的被丁香爹娘给骂了一通,他们也已经清楚了路秉章的事情,关于路秉章在朝阳府所为他们都以为是他自己的主意,骂她是因为她带着如意就这么去了奉天府,两个女子这么长的路,实在让人担忧,可不就一通好骂。
对此,思央乖乖听训之外没一句反驳,这样反而让人骂不下去。
重新回到书院,路秉章一家还是住在丁香家的那个房子里面,但每个月都会交足够的租金,如意父亲以前是做杂货店的,来到这里后,盘了个店面做起老本行,如意就跟着帮忙,一家人过的平凡又朴实,只等着路秉章日后金榜题名,没了烦恼的忧愁,夫妻生活美满,路秉章自然是发奋读书。
来书院里面读书的学生,为的就是三年后会试一战,每日大钟一响便上课读书,走到哪儿都是一群摇头晃脑的学生。
祝英台被思央弄走了,这回没有人心软,她再不情愿也只能离开。
没了祝英台,梁山伯失魂落魄了一阵子,还被娄敬文和辛平两个欺负,但他老好人做的习惯了,就算再怎么被欺负都一副息事宁人的状态,也没起什么大的冲突,这种情况在路秉章回来后,他们两人是还有,忌惮路秉章的武力值,倒是没有人欺负梁山伯,让他也能安静的读书。
离开了京城,思央也探听不到关于赵定方的消息了,她的身份实在不好做太多事情,只能暂时按捺下来。
不过有件事情,却是被提了上来。
丁香你看你上回从京城回来,你姑姑后面还让人带了一封信来。
思央今日练琴完后,陪着丁师母一起做刺绣,听她说话漫不经心的应了声:姑姑说什么了?
丁师母看着女儿有些无奈,把她手中的针线拿了开,睨着思央道:你姑姑说我和你爹,对你不上心,你今年都十六了还没给你相看人家。
原来为的是婚事。
思央突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对她的亲娘了。
娘,我这不还小呢
小什么小。丁师母眼睛一瞪:谁家姑娘十六了还不出嫁,我和你爹心疼你前几年都没和人提这个事情,现在想想实在不该,赶着急了都,要是早定下来,多留着你几年也就罢了,现在还没个章程,我这心里面放不下呀。
作者有话说:
晚了晚了,晚了,我再写一章,你们明天就可以看了
第96章 五穿[08]
◎梁祝◎
说起女儿的婚事, 丁师母就忍不住叹气。
前段时间丁香熬夜给祝英台做绣品,又是写诗,又是传曲, 她还满心高兴女儿终于是长大了,暗地里还和自家相公一起商量了下,觉得祝英台长得不错, 家境也好,是个良配。
可还没等他们把人叫过来说亲呢,转眼间好好一个俊俏儿郎就变成了女红装,让丁师母是生气之余, 好一阵郁闷,更多的是对女儿的心疼。
不过也借由祝英台一事, 她想着女儿大了是要说人家了,她就一个女儿, 看来看去,都是拿不定注意。
思央可不想直接盲婚哑嫁, 虽然来到了这里,嫁人她不反对,总得嫁个自己看得上, 且舒心之人, 不然找了个不着调的,她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把人给弄死了多不好。
咳咳
这一点就不用说出来了,把自家人吓着就不好了。
这事情我得和你爹好好商量, 你自个要是有什么想法的话, 跟娘说, 咱们家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就丁香一个女儿, 丁师母只想女儿找个自己喜欢的人家, 当然,家境也不要太差,不然岂不是让女儿吃苦了。
思央挠挠头,她现在能有什么想法。
看她一脸茫然的样子,丁师母笑了笑:你觉得梁山伯怎么样?
不好。思央干脆摇头。
怎么不好了?丁师母不乐意了:你看他为人忠厚,又勤奋好学,虽然家里面困难了些,可以他的学问,日后榜上有名应当不难,是个可造之材。
思央对梁山伯可没有半点儿意思,看她娘着急劝说的样子,失笑道:娘你别着急,梁山伯的为人是不错,但他的性子女儿实在不喜欢,说好听的是忠厚老实,难听一点是不知变通,且烂好人。
常言道,吃亏是福,可不必要的亏再吃下去,那就是自讨苦吃。她本想说脑子有病的,后来想了下,还是找个比较文雅点的词。
丁师母皱了皱眉,深思了起来:这个
听思央这么一说,丁师母犹豫了,仔细想想,梁山伯这样的小辈,他是挺喜欢的,可想想他平日里面在书院所行之事,要是女儿嫁给他,还真挺不靠谱。
梁山伯是那种别人说什么他都信,不管谁伤害了他,只要道歉就能被原谅,行事不知变通,只凭自己心意,这么大的一个圣父加书呆子,思央表示真的没兴趣,也就祝英台这样的审美会喜欢吧。
前几天我还和你爹招了四九询问梁山伯家世情况,本是有意与他,现在想来还是我们太想当然了。丁师母摇摇头,忧愁万分:女儿小不懂事愁,女儿大了也愁,这女人嫁人就等于是重新投个胎,要得慎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