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这么说起来,墨武侯家的大公子应该尚在人世,不如就恢复墨武侯的爵位袭呈,将墨武侯的爵位袭承给大公子吧,也算是告慰侯爷的在天之灵。”
“太傅所言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
宋太公的山羊胡子翘了翘。
这群人真是虚伪。
皇帝爱听什么话,就专捡着什么话说。
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眼看着无人说些有营养的话,宋太公刚要站出来,一旁的镇北侯忽然迈出去一步,“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恢复爵位本是正当之举,而非补偿,臣以为侯爷这辈子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最终落得一个人皆尽知叛贼下场,实在是凄楚又凄凉。
如果只是恢复墨家的爵位,这无疑会让大家认为皇上不重视武官,想我大周朝本就文盛武衰,若是因此磋磨了老百姓们心里的道义,怕是日后的征兵都会成问题,甚至会造成前朝那般,家家户户隐瞒岁数的场面。
所以,微臣认为,应该对侯爷加以补偿,让侯爷洗刷冤屈,最直观的办法倒不如在京城为侯爷修筑一座武公祠,让侯爷香火不衰。”
宋太公急忙说道,“微臣认为,镇北侯爷言之有理,为了表达圣上的诚意,干脆就直接用从威宁侯府搜出来的黄金修筑金身吧。”
皇帝:“……”
这小老头一般不上朝。
只要他上朝,一定就得有事儿!
皇帝叹了口气,“好,就依两位爱卿之言去办?”
一直沉默不语的贤王,此时此刻忽然站出来,“父皇,儿臣认为,这件事情的功臣应该是大理寺的江谨言江大人,父皇理应对江大人进行奖赏。”
宋太公忽然哼了一声。
一点也不给面子。
刚刚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朝堂,忽然安静下来,静的连宋太公哼哧哼哧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宋太公说道,“贤王爷这是把我们大理寺当成什么了?身为大理寺的官员,理应为国为民,查出每一件事情的真相,这是我们的职责,江谨言只不过是做了职责范围内的事,值得骄傲吗?有什么可被奖赏的?”
贤王爷被噎住,“本王……”
宋太公呵呵笑了一声,“那照贤王爷而言,日后,王爷家的厨子做出了王爷喜欢吃的美味佳肴,王爷是不是也要拿到皇帝的面前,让皇帝对你们家的厨子进行赏赐?”
贤王爷目瞪口呆。
他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小老头根本就是故意扭曲他的意思。
皇上打了个圆场,“没错,大理寺的事情,大理寺卿说了算,至于该不该奖该不该赏,到时候你们大理寺的人关起门来自己说。”
宋太公吹胡子瞪眼。
瞥了贤王爷一眼。
真当他是个老糊涂的?
毁掉一个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人推为众矢之的。
这样说起来。
这位贤王爷和在大理寺天牢里的宁王爷,不愧为是亲兄弟。
既然得不到,那干脆毁掉。
就在文武百官以为今日的朝堂要结束之时。
平西侯猝不及防的开了腔,“皇上,威宁侯做了那么多大逆不道之事,如此让他了断未免惩罚太轻,臣以为为墨武侯修筑一座金身让人供奉的同时,也要为奸佞小人用青铜修筑一铜身,做成下跪的姿势,让他千百年跪在墨武侯面前赎罪,经受世人的鞭笞和踩踏。”
“这这……这未免也太狠了,这是要让人永世不得超生吧?”
“是啊,太狠了。”
皇帝沉默着,觑着平西侯。
这平西侯,平日里上朝基本上都是一言不发的,没想到一开口,就扔出来这么一个晴天霹雳。
那好歹也是威宁候,是宁妃的哥哥,从某种关系上而言,勉勉强强算是他的大舅子,也是从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一直跟在他身边鞍前马后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只见宋太公眼睛一亮,“皇上,微臣认为,此提议,甚好!”
皇上:“……”
皇帝最后也没说可不可,只是最后说再做商议。
文武百官们鱼贯而出。
宋太公落在最后。
和平西侯两人并肩往外走。
宋太公哼了一声。
平西侯其实听见了,只是装作没有听见。
宋太公又故意朝着平西侯那边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平西侯无奈之极。
像是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似的,不能打不能揍,“太公,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宋太公道,“你现在呀,也就敢踩一脚这种永无翻身机会的人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欺软怕硬。”
平西侯一本正经的说,“我没有欺,我自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况且,我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太公这话严重了。”
宋太公切了一声,梗着脖子,“平西侯,你现在都不像你了。”
宋太公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完自己该说的,小脑袋一甩,头顶上的官帽差点飞掉,便头也不回的走远了。
那步履矍铄的,都不像是个小老头。
平西侯站在原地。
他的身侧是一道宫墙,阳光从宫墙的侧面照射过来。
平西侯的一张脸,半边被阳光照射,那半边却被宫墙的阴影隐藏住。
明明灭灭。
一如他的人生。
一边也努力的想要惩恶扬善,一边又不得不躲在阴暗的小角落里避开纷争。
宋太公和刑部尚书和刑部侍郎,几乎是前后脚到。
刑部尚书笑呵呵的说,“宋太公来迟了,大理寺本是太公的地方,太公怎么还不如在下来的快?”
宋太公哼了一声,“我们大理寺的马儿瘦,哪里像你们刑部的马儿这么肥。”
刑部尚书:“……”
这阴阳怪气的。
得!
不敢开腔了。
第714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
“那宋太公有请。”
“还是尚书先请。”
“宋太公请。”
“还得你请。”
刑部尚书嘴角狠狠的抽搐了一下,“太公,这是大理寺,在下不认得路。”
小老头甩了甩衣袖。
双手背在身后,语气傲娇的说道,“跟上我,走丢了不负责。”
刑部尚书笑着拱手,“是,太公。”
等到宋太公带着人来到审讯堂的时候,江谨言已经带着威宁侯在了。
宋太公直接坐上了主审位。
刑部尚书坐在了侧面,刑部侍郎站在刑部尚书身后。
江谨言穿着官服,佩剑,站在刑部尚书对面,气宇轩昂。
威宁侯跪在地上。
原本宋太公和刑部尚书见了他都要行礼的,而如今,他却沦为了阶下囚。
宋太公敲了敲惊堂木。
一连串的列举出了几大罪项,没有任何的负隅顽抗,威宁侯悉数认罪。
很配合的在认罪状上画了押。
算是这个案子的终结。
宋太公和刑部尚书又趁热打铁,进宫一趟,将认罪状呈递给了皇上。
长篇累牍。
那些罪名一条一条的,似乎怎么看都看不完。
皇帝足足看了半个时辰,到了后面累的不得不让小太监在后面捶着背,终于看完了,皇帝长长的输出一口气,“既然罪行昭昭,得见天日,那就按照大周朝律法处置吧,三日之后,午时三刻,刑场处斩吧,两位爱卿再做一次监斩官。”
宋太公应下来,“是。”
刑部尚书犹豫的问道,“皇上,威宁……曹知章的家眷……要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皇上何尝没有想?
而且是从今日上朝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了。
这会儿,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给出了个答复,“府邸没收,府里所有财务悉数充公,没收威宁候爵位,曹骏不得参加科考,极其母亲十年之内不得入京城半步,曹知章的心腹一同斩首,其他家眷就遣散了吧。”
实话实说。
对于威宁侯的长篇累牍写都写不完的罪名而言,别说满门抄斩,都能诛连九族了。
不得不说,皇帝对威宁侯的家眷的处理,的确是太轻了。
宋太公心里有怨气,可也明知道皇帝要保住曹骏,是和威宁侯承认那四名送进宫的波斯女郎是自己一个人在其动了手脚有关系。
父子终究还是父子。
血缘关系终究还是大于一切。
宋太公略略的想了一下,如果在这件事后再去追责宁王,只能像是一阵波涛后的微小浪花,引不起人的重视,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轻飘飘的翻过就翻过了。
所以,宋太公趁着这个机会直言问道,“微臣还有事启奏,皇上,宁王爷还在大理寺的天牢里关押着,目前,宁王爷已经承认的罪行有指使属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