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反复冲击。
老人家不知道秦九月在干什么,吓得心跳都快停止了,“快住手,快住手,这是在干啥呀?不能打我儿媳妇的肚子,我儿媳妇怀着身子呢,要是孩子给打出个三长两短,可咋整?”
秦九月充耳不闻。
一下一下的反复动作着。
“小娘子,你快停下来,我的老天爷呀,快停呀——”
老人家撕心裂肺的大吼着。
眼看着老人家想要上前抱住秦九月的胳膊阻止秦九月的施救,却被掌柜的制止。
突然。
孕妇蓦地张嘴,从嘴里喷出两颗花生米,直直落地。
已经翻了白眼的孕妇,慢慢的睁开眼睛。
秦九月松了一口气。
询问孕妇的情况,“你有没有感觉不舒服?”
搁在她的那个时代,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之后,要立刻送去医院检查一下。腹腔是否有出血状况。
孕妇摇了摇头,“我没事,是你救了我吗?”
秦九月点点头,问道,“你刚才吃花生米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孕妇点点头,“对,正好一只野猫从我脚上踩过,我当时真的被吓了一跳,然后好像就把花生米呛到了喉咙里,之后我就感觉喘不动气儿,慢慢的开始腿软,在跌倒之前我就自己坐下来了,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老人家看到儿媳妇身边,“娟儿,你真没事了?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啊?”
孕妇摇摇头,“娘,你放心吧,是这个妹妹救了我。”
老人家抬头看着秦九月。
愧疚又羞赧,“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小娘子竟然是位大夫,多谢小娘子救了我儿媳妇和我孙儿,请小娘子受我一拜!”
说着。
秦九月还没有反应过来。
老人家便朝着秦九月开始磕头,秦九月眼疾手快,一把扶住老人家,“不用,举手之劳而已,只是以后还是不要在外面吃一些容易呛到嗓子里的小东西了。”
围观群众七嘴八舌的说道。
“我们村有一户人家,今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家里炒了糖豆,小孩装着糖豆出去和小伙伴玩儿,估计是一边吃一边跑,就把糖豆抢到了喉咙里,大人把喉咙都抠破了,也没有把糖豆抠出来,小孩就这样没了,要是当时身边有这样一位大夫,估计小孩也没不了。”
“我们村也有一个,是把酒盅给吞了,人也没了。”
“小娘子真是医者仁心,救了两条命。”
“……”
秦九月:“……”
莫名其妙的就把大夫这顶帽子稳稳的戴在了头上。
她先把老人家扶起来。
又和老人家一起把坐在地上的孕妇扶起来,“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们就先走了。”
秦九月牵着三宝就离开。
老人家连忙问掌柜的,“掌柜的,老婆子且问问你,这个小娘子是哪个村的呀?我非得带我儿子登门拜。谢。”
掌柜的笑着告诉老人家,“清风镇南边的杏花村,小娘子夫家姓江,娘家姓秦,你去一打听就能打听到。”
老人家谨记于心。
又和掌柜的道了歉。
这才小心翼翼的扶着儿媳妇儿离开,“娟儿,以后咱们在路上还是啥都不要吃了,你刚才真是把娘吓死了,真是吓死了!”
那边
秦九月牵着三宝来到了镇上唯一的书院门口。
正好一个穿着浅灰色长衫的夫子,胳膊下面夹着一本书,文质彬彬的从书院里往外走。
秦九月立刻拉着三宝赶上去,“先生你好。”
夫子停下脚步。
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秦九月旁边的三宝身上,“你说。”
秦九月娓娓而言,“先生,我家大儿子今年十岁,自小跟着他爹识得几个字,是不是能来咱们书院上学啊?”
夫子打量了秦九月一眼,“上过私塾吗?”
秦九月看三宝,三宝说道,“我大哥很小的时候上过私塾。”
先生点头,“那便可以送来,十月初一那日可带孩子过来。”
这时候并没有像以后那般泾渭分明的假期,基本上是遵循着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规则,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是大半个劳动力了,农忙的时候自然要留在家里帮忙,也便只有严冬之时,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去学堂读读书。
不过一般家里孩子多的,都舍不得让读书的孩子回来干活,唯恐会耽误孩子的学业。
秦九月连连点头,“多谢先生。”
先生笑言,“不客气,对了,方才你说孩子的爹识字?也是咱们学院出来的学子吗?”
秦九月尴尬了。
她不知道。
试探的说道,“我家相公,江谨言,不知道先生认不认识?”
闻言。
先生忽然激动,“谨言兄,原来是谨言兄家的孩子,嫂子,我和谨言兄曾有过三五年的同窗之谊,只是我学识浅薄,只考到了秀才,之后屡屡不中,便来到书院做了教书先生,谨言兄如今可好?”
秦九月抿了抿唇,“还可。”
先生道,“嫂子,我叫钟子义,你带孩子过来的时候可以直接找我,我已多年未见谨言兄,若是有机会,在下真希望还可同谨言兄像是幼时那般谈天说地。”
秦九月又寒暄了几句,和夫子告辞,带着三宝离开。
钟子义目送母子俩。
忽然。
书院门里又出来一位夫子,来到钟子义身边,“钟兄,方才那位带着孩子的小娘子是?”
钟子义作揖,行文人之礼,“李兄,是我昔日一位同窗的妻、子。”
李真玉眯了眯眼睛,“是么?”
钟子义微微一笑,“李兄,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没有的话,在下要归家了。”
李真玉立刻说道,“没事了,没事了,多谢钟兄。”
他右手拱左手,微微弯腰作揖,“钟兄,慢走。”
钟子义离开。
李真玉眯了眯眼睛,不是说秦九月万般厌恶这门亲事,在婆家干尽丧尽天良之事的吗?
第61章 不想上学原来会传染
李真玉,和秦九月娘家同村。
八岁时候便可吟诗作对,是十里八乡闻名遐迩的小天才,就连府县的达官贵人寿宴之时都去村里请李真玉前去,小时候便为家里赚了不少银子。
那时候,村里的老人家劝说李家人送孩子去学堂,可是李真玉觉得自己的学识比学堂里的夫子要高得多,李家人也是如此认为,所以李真玉不仅没有去学堂,反而继续来往于有钱人家。
十二岁,考完县试,成了一名小童生,可他的天才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之后参加的每一场考试都屡屡落弟,这时候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进了学堂,可即便在学堂里有了夫子教授,此后的考试依旧是败北,败北,还是败北。
最终心灰意冷。
只能依靠家里的关系,在书院做了个先生。
如今二十有八,还没有娶亲。
李真玉在原地站了许久,勾了勾唇角,而后默默离开。
——
三宝蹦蹦跳跳的跟在秦九月身后,“到十月份大哥就可以去学院上学了吗?”
秦九月点点头。
看了小家伙一眼,“我听你奶奶说,隔壁王家村好像有私塾,五岁的孩子便可送去启蒙。”
闻言。
三宝脸上灿烂的像向日葵一样的笑容,忽然就偃旗息鼓了。
嘴角的弧度慢慢的消失。
实在没想到吃瓜会吃瓜自己身上。
三宝伸出小手,比量出了四个手指头,“娘,其实……我差五岁还有那么一点点,你可以认为我现在只有四岁的!”
三宝的小脑筋快速的旋转着。
他还差一个月就要五岁了,所以他现在就是四岁,这一个月的时间他一定不能让娘提起年龄的事情,然后等到他过了五岁,他就说自己六岁了,因为娘说五岁的孩子可以上私塾,那关六岁的孩子什么事呢?
三宝觉得自己真是棒棒的。
这么复杂的办法都能让他想到。
秦九月明白三宝的心思,小家伙过去一直被原主奴役,都没有和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玩过,现在好不容易交到几个朋友,才在一起疯玩了几天,肯定不乐意去上私塾,
罢了。
等一段时间再说。
来到粮铺门口。
粮铺掌柜的看见秦九月满脸堆笑,他知道这个小娘子每次过来都会买上百斤的豆子,“小娘子又来了,这次还是老样子?”
秦九月点点头,“绿豆二百斤,黄豆一百斤,劳烦掌柜的派几个小二帮我送到镇子口。”
掌柜的连连应声,“好嘞!”
掌柜的很快就称好了,二百斤绿豆,一百斤黄豆,让秦九月过去看秤,“小娘子你看,高高的啊!”
秦九月说道,“每次都来买你家的,我相信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