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白抒情乖巧点头,“我会做一个好妈妈的。”
周岳正要离开,白抒情喊了声:“叔叔,您等一下。”
周岳愣住,“怎么了?”
白抒情走到他面前替他抚了抚衣服,“这里弄脏了。”
周岳老脸一红,快步离开。
白抒情看着手里的头发,露出了得意的笑。
周观尘不在,他父亲的也行呀,只要跟骏骏存在亲缘关系,就不怕。
……
棉棉出院,姜芫去南海的事也提到了日程上。
“南屿壹号”考古活动已经进行了五六年,起初是万宝斋发现的沉船,后来上报国家,到现在已经发掘出几万件古陶瓷器物,是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
姜芫一直纠结棉棉的问题,叶馆长替她解决了大难题。
他给她安排了靠近博物馆的房子,让她带着孩子过去。
于是,姜芫一家老小都又搬去了南屿市。
这里距离夏城不远,气候相似,对棉棉没什么影响,倒是秀姨有点水土不服拉了几天肚子。
等姜芫安顿好家里去工作,已经比别人晚了好几天。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虽然大家知道她有实力,可没实力的能来这里?
但只有她有特权,这让很多人都不服。
不过这行业不怕质疑,就怕没本事,姜芫一到就解决了龙泉窑蟠龙大瓶修复问题,在各地专家组成的六个修复大组里出了名。
更让众人折服的是靠修复古书画出名的她在修复瓷器上也没有短板,无论是龙泉窑、德化窑、磁灶窑、景市窑,她都一样熟悉。
最后,她去了二组,修复构造比较复杂的龙泉窑。
开始几天一切都顺利,但随着万宝斋的团队带来,姜芫就开始觉得别扭。
这次万宝斋带队的是……白抒情。
据说还有周观尘,但要晚点到。
姜芫不得不佩服这女人,竟然还能逆风翻盘甚至更胜一筹。
他们到的当晚,海屿这边举行了个欢迎会,姜芫本想去露露脸就走,却给白抒情缠住了。
她拿着一杯酒,“姜小姐,作为阿尘过去现在的女人,我们是不是该喝一杯?”
姜芫推开她的手,“别以为人多我就会顾及面子,白抒情,我要是你就离着远点,否则凑过来一次我打一次。”
她冷笑,把一张纸塞到姜芫手里。
“这是骏骏跟他爷爷的亲子鉴定结果,存在亲缘关系,我送给你裱起来,一天三遍的看,在胡说八道可别怪我告你污蔑。”
姜芫没想到她真去做鉴定,只是为什么要跟爷爷做?
刚要扔回去,白抒情已经走开,姜芫就当打发时间,低头看了看。
这份报告的数据好熟悉,特别是99%这个数字,不是跟她做的那份一样吗?
难道99%就是亲缘关系,那周观尘跟骏骏岂不是也有?
她心里乱糟糟的往外面走,不小心就跟对面来的人撞一起。
“对不起。”
她说完后没得到回应,不由抬头看过去,顿时一愣--
竟然是周观尘。
他行色匆匆带着淡淡的疲倦,下巴上还有青色胡茬,好像是长途出差才回来一样。
估计是禁不住思念之苦,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来找白抒情了。
姜芫往后退开半步,并不想跟他有任何交流。
周观尘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青筋绷起的手臂上戴着佛珠和腕表,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去。
姜芫吐出一口气,也加快了脚步。
他们做到了再见是陌路,不招呼,不留恋。
其实,不是不遗憾的,只是有人不喊疼。
姜芫加快脚步,离开了酒店。
在车上的时候,她查了查亲子鉴定的具体数据,什么亲子亲缘等关系,再仔细回想当初的那份报告。
当时她只看到不是亲子就什么都不顾了,根本不懂99是个什么意思,现在看他难道是骏骏的叔叔?
可骏骏也不可能是周观垚的呀,难道周家还有流落在外的儿子?
姜芫头都大了。
她降下车窗,当腥咸的海风吹到脸上的时候,她才清醒了些。
有没有的,跟她有什么关系?
她自嘲地勾起唇,下车时候把鉴定书扔到垃圾桶里。
人都是陌生人,事儿当然也是陌生事儿。
可第二天她在会议室,又见到了陌生人,还真被当作陌生人介绍了。
海屿的负责人姓孙,是位年过花甲的老教授,他不怎么上网也不八卦,根本不知道姜芫和周观尘那点事儿,他热情地给他们介绍--
“姜老师,昨天你走得早,没见过万宝斋的周大少周观尘,认识一下。”
姜芫一愣,对方却已经伸出手,“姜老师,幸会。”
第183章 黑暗里,有个人影靠近
姜芫不由抬头看他的脸,冷漠淡然,唇角微抿,是三年婚姻里最惯常对待她的样子。
这一刻,她都有些想笑,原来她一直和陌生人一个待遇。
姜芫伸出手,跟他指尖碰了碰,坦然大方,“幸会,周大少。”
双方都坐下后,孙教授就让人放了幻灯片,给他们看水下打捞的过程。
“各位,你们看今天打捞的这批瓷器,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姜芫眯起眼睛,看着造型和花纹明显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不由拿起笔,在纸上勾画着。
有人说:“看这花纹应该是西洋货,应该是欧洲的。”
白抒情急于表现自己,就反驳道:“可根据资料这是宋船,而欧洲瓷器是1700多年才有的,也就是我们的清康熙年间,对不上。”
周观尘同意她的看法就点点头,白抒情立刻冲他嫣然一笑。
姜芫这才发现她脖子上有块挺明显的红痕,看来昨晚跟周观尘战况激烈。
看来,失忆把她那种病已经治好了。
不知怎么了,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他跟她说的那句话“我跟白抒情从没有什么,而你跟别人生了孩子”。
是他不想吗?不能罢了。
“姜老师,你有什么看法?”
众人都发表了言论,只有姜芫没说话,孙教授就来征求她的意见。
姜芫抬起头,轻轻拨弄着手里的笔,“考古组和历史学家们怎么说?”
不知是谁发出嗤笑,“都说了还问你干嘛?”
话音刚落,只听砰的一声,周观尘重重放下水杯,似乎也不满意姜芫的敷衍。
姜芫扫了一眼很快收回视线,淡淡道:“修复师决定不了历史,更看不透时光,更何况这只是个图片,我没看到实物不好妄加论断。”
“说了等于没说,也就是不知道。”
“对呀,还说得那么高大上,说一句不知道不行吗?”
这时,周观尘起身去拿东西,把姜芫的本子给碰到地上。
姜芫皱皱眉头,这么远的距离他都能碰到,故意找碴儿吧。
纸张正好落在孙教授脚边,他捡起来一看,发现姜芫画的瓷瓶花纹跟图片上的有七八成相似。
他扶了扶眼镜,“姜老师这就把瓷器原型画出来了?”
姜芫摇头,“这是金夏瓷器,我感觉跟图片上的有点相似。”
一提金夏二字,周观尘的眼底闪过暗芒,不动声色的看向姜芫。
白抒情注意到他的目光,顿时不悦起来,就阴冷反驳,“金夏哪有瓷器,不都用大量的牛皮毛粮食换中原的吗?”
很多人附和,虽然金夏文化属于小众,但它也是庞大的宋文化的一部分,大家多少懂点,都觉得姜芫胡说八道。
姜芫也没辩解,接下来的讨论她都沉默。
散会的时候,白抒情故意落后几步,走到姜芫身边。
她很大声的说:“姜老师,你怎么会认为瓷器是金夏的呢?能给我讲讲吗?”
卑谦的青椒态度挑不出任何毛病,如果不看挑衅眼神和故意露出脖子上的红痕。
姜芫见周围的人都看过来,包括周观尘,她一抬眸,刚好看到男人喉结下面一点嫣红。
她很快收回目光,没说任何话就离开了。
白抒情一脸懊恼,“阿尘,姜老师好像不喜欢我呀。”
周观尘冷哼一声,“也可能是无话可说。”
四周人都哄笑起来,不管是讨好周观尘还是挤兑姜芫,反正白抒情是成功瓦解了姜芫几天辛苦建立的威信。
下午,第一箱不明瓷器打捞上来。
这下连考古专家历史学家都聚在一起开会。
他们得出了和姜芫一样的结论,这些瓷器是金夏王朝的杰作。
一共大小不等12个,每个上都刻满了金夏文字,连起来可能是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
那些学者们都兴奋不已,如果能复刻翻译出这些,对研究金夏这个神秘王朝一定有巨大帮助。
作为修复组,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来历,而是如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