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如果在姜白的剧组里有这样的人,要是对方真有本事还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一下,但如果是那种只有名气自身又没什么本事的人,姜白可一点儿也不会惯着对方。
  虽然直接把人撵走要赔违约金,但是对于姜白来讲,想要让人走,而且还不用赔违约金的办法也多的是。
  就这样,他们一边聊着天,一边等今天要演第一幕的演员们化妆。
  妆化好之后,《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也终于开始了拍摄。
  而之所以把开机的日子选在今天,也是因为他们之前就已经看过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到明天都有雪要下。
  “就像是剧里所说的那样,这是天降祥瑞啊,老天爷都知道我们要拍这一场戏,所以特意在这一天下雪。”张藜显得很开心。
  因为平常的戏份都好说,只要分成白天和黑夜就好,但一些要在特定天气下拍的戏,那可就不一定有谱了。
  那得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如果不给面子,等上十天半个月的都不下一场雪,那他们剧组也得一直等着。
  等什么时候下雪了,他们什么时候再拍这些戏。
  随着导演张藜一声令下,所有已经准备好的机器就位。
  他们现在要拍的是剧中的第一场戏。
  嘉靖年间,连年灾荒,战事平凡,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没有下过一场雪花。
  就在这年的腊月二十九,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遭受廷杖。
  活生生的被东厂提刑太监冯保打死在午门之外。
  而此时的大明朝上下党争不断,这个故事也就是发生在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徐阶、户部侍郎高拱、兵部侍郎张居正等人和代表嘉靖帝的司礼监五大秉笔太监的激烈斗争之中。
  不得不说这些老戏骨的演技着实可以,一个个的把自己的角色几乎都要演活了。
  哪怕只是那些戏份不多的配角,也被这些老演员们演绎的入木三分。
  白天把能拍的雪中场景都拍完,到了晚上他们还要补拍前面的部分。
  也就是嘉靖帝在给自己下了罪己诏后,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突然天降大雪。
  宫里的那些小太监们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分分呼喊着皇上有德。
  只是这个时候太监冯保走了出来恶狠狠的让他们闭嘴,因为他要第一个将这个消息告诉皇帝。
  这个时候的冯保还没有掌握大权,在他上面还有司礼监的五位秉笔太监。
  “好,过了,老师们辛苦了,今天天冷,我让人熬了姜汤,大家伙儿喝完就快回去早点休息休息吧。”
  张藜笑嘻嘻的出来说道,而这些演员们也都在喝完姜汤之后,纷纷去化了妆换了衣服,最后回酒店休息。
  这一天的拍摄下来,姜白只有一个感觉。
  无论是嘉靖帝也好,又或者是海瑞、严嵩、徐阶等人也好,一旦站在摄影机前立马入戏。
  情绪饱满而又充沛。
  甚至下来之后也依旧将自己沉浸在角色里。
  在拍摄之中很多的暂停都不是由导演说出来的,而是演员们自己觉得在这一段表现的不是很好,主动提出想要重拍。
  包括里面的一些台词和提前设置好的情绪表达,他们也会在琢磨剧本的时候进行修改。
  虽然在剧组中常有争吵,但那也只是针对剧情,因为大家都卯足了劲,想要把剧本拍好。
  于他们而言,演员这就是可以让他们为之奉献一生的职业。
  拿钱办事自然要尽心尽力。
  由于他们现在有充足的时间,所以他们完全就是按照剧本的正常发展来拍。
  哪怕是一些当天没有拍摄任务的演员也都会在这里默默的看着剧本背台词。
  等他们拍摄完第一集的内容之后,姜白就不禁在心中暗叹,这个本子真是没有买错!
  这样的好剧本就是花更多的钱也值得买下来,哪怕不赚钱也绝对是值得往出拍的。
  就这个质量,这个演技,这个剧情,只要后续能够稳住,哪怕是放在以后,虽然不敢说是碾压,但也绝对能够在历史正剧中占有一席之地。
  光是那些大神们在朝堂上争论这一段,就足以见得他们的功底。
  前面并没有姜白的出场,等了几天之后终于轮到了姜白拍戏,这一天姜白早早的就来到剧组化妆。
  而他要出场的这些台词和动作,他也早已经烂熟于心。
  姜白所饰演的沈一石是个富甲一方,行贿敛财的反面角色,但他本人形象很好,眉清目秀,谈吐不凡。
  就在当初谈剧本的时候,刘禾平甚至也说过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也就是姜白本身的演技过硬,要不然再换个其他人来,哪怕是拿钱投资的,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来演这个角色。
  沈一石经营的是丝绸生意,在生意场上和政治斗争的洪流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来往于官场、商场、情场之中,好似水中的鱼一般。
  而姜白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将沈一石这个儒商的圆滑自大儒雅等等,看似有些矛盾的性格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
  以至于在他们拍完几集之后,那些老戏骨们见姜白没事也会过来找他聊一聊角色,聊一聊剧本。
  有时还会根据他们之前所了解到的一些史料来和姜白探讨一下在后续的拍摄剧情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几天刘禾平也一直都在这里,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这部作品太上心了,有时候众人提出一些意见,刘禾平也会据理力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只是大家为了拍好自己的角色,拍好这部作品,也都是下过苦工去研究的,因此面对刘禾平的据理力争,他们也会不甘示弱的进行反驳。
  到最后双方的妥协基本上是五五开。
  在这个剧组里不存在说谁的番位靠前,谁就更有话语权,如果你的道理没办法说服我,甚至我连内心里都无法接受,那我就可以不拍,反正片酬没多少钱。
  这种事情就算是去打官司,他们也不怕,反正他们在理。
  现在剧组的情况就有点像是当初姜白在拍《集结号》时的那样,冯小钢的想法姜白接受不了,姜白提出来的意见,冯小钢一个也不愿意改。
  那大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费什么嘴皮子,一拍两散,各自安好是最妥善的结局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剧情也一段段的拍完了。
  转眼的时间就到了过年,张藜原本的想法是在过年的这几天给大家放放假,回去过个年,可此时大家都在兴头上,每天一睁眼就是自己的角色谁也不想把这份情绪断掉,最后他们一合计。
  “接着拍吧。”
  大年三十这天,他们早早的收了工,导演让人买回来肉菜各种调料以及面,就这样,他们在剧组里包着一起吃了饺子。
  但过年又怎么能没有节目?
  于是他们又都三五结群的组了队,分别上去表演。
  这一次姜白并没有像以前在其他剧组里那样表演武术,而是上去唱了一段戏。
  引得台下众人喝彩连连。
  而在之后的表演中姜白也端了个小鼓给各位老戏骨们伴奏。
  初一的这天,张藜给剧组里的演员和留下来在这里陪他们一起过年的工作人员发了红包。
  但发过之后又忙忙碌碌的准备开机拍摄了。
  大约到了正月二十这天,姜白的戏份也拍的差不多了。
  今天姜白就要拍摄自焚的这一场。
  其实早在第十四集中,姜白所饰演的沈一石的命运就在谭纶和海瑞的对话之中,隐隐的透露了出来。
  因为朝廷要“改稻为桑”,但现在国库亏空巨大,而整个大明上下能够填补国库亏空的只有沈一石一人。
  织造局靠着沈一石发财,但沈一石的那些财并不是织造局的,也就是说这些钱并不属于朝廷。
  而他们的计划是将百姓的土地贱买回来,然后织造局就可以依靠着沈一石的产业多产丝绸,卖到西洋来换回银子,可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百姓的田地贱卖不了。
  所以朝廷就只好抄了他的家来填补亏空,因为只有抄了他的家,才有足够的丝绸卖与西洋商人,那么多的作坊也就顺理成章归了织造局,这样的结果皇上也会同意。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沈一石必须要被抄家。
  只是海瑞觉得当初沈一石花自己的钱赈灾,而现在又去抄他的家,不敬天礼,有违律法。
  但从古至今朝廷并不是这么简单,沈一石之所以自己花钱赈灾,也是因为他知道朝廷从上到下都在抵制低价兼并百姓的土地,所以才拿钱出来替皇上买面子,买人心,以求自保。
  可国库亏空可不是靠面子找回来就能填补上的。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国库亏空,通常就只有两个办法拿钱,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由于那些大臣们的反对,所以百姓保住了,最后这个国库的亏空自然要他沈一石的家产来填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