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小青梅不争了(重生) 第127节

  “你是说,那个人,可能就是江寺卿?”
  松枝眸色认真,“奴婢是如此猜测的。”
  萧芫眉心微蹙。
  “可,江寺卿,已年过而立。”
  比当年那个储家小郎君,大了足足有四岁。
  ……
  御书房内,李晁目光睨过去,看着这个从来一板一眼,清冷如霜的江爱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图纸。
  “爱卿果真见过?”
  江洄汗颜,告罪后正色回:“储家之事,微臣着令加急,当年办差之人因松枝父母的线索,已寻到三位后人。
  只……这枚玉佩,微臣确实不曾见过。”
  李晁:“朕怎么记得,曾在爱卿身上,见过这样的半枚玉佩?”
  江洄神情未变,“陛下英明神武,自是不会记错,臣比不上陛下,还请陛下容臣回府寻找。”
  “朕看不必。”
  李晁起身,绕案而过,“江爱卿,你入朝为官,至今多少载?”
  江洄拱手,“回陛下,自臣弱冠之年考取功名,至今,已有十一载。”
  “朕命你查探储家谋逆案,又有多少载?”
  江洄顿了下,方回:“已近六年。”
  “六年。”
  这两个字在齿间徘徊,李晁目光牢牢锁着他,“那枚玉佩,六年前你佩戴过两次,自朕下令彻查储家之后,便再未见过。”
  江洄掌心冒了汗,指节泛白。
  话语依旧沉稳,“时日太久,臣……已记不清了。”
  李晁身形高大,遮住窗棂斜映进来的日光,凛冽漆眸居高临下,瞥过他腰间。
  “这枚香囊,倒是见爱卿戴了多年。”
  江洄脊背紧绷,这样凉爽到有些冻人的天气,后心却顷刻湿了个彻底。
  素知他效忠的君主有过目不忘之能,从前只觉骄傲敬佩,可当这样的能力用在他身上时,才知究竟有多么可怖。
  仿佛浑身皮肉都被扒得一干二净,连骨头缝儿都被瞧得清清楚楚。
  要知道,圣上心中装着整个天下,从不会在这样无关紧要的事上多花心思,别说普通的玉佩香囊,便是他自己的龙冠龙袍,都没多么在意。
  可只要圣上想知道,就能从记忆中将这些细枝末节一个个寻出来,无论多么久远。
  江洄做大理寺卿的这些年头,审过的罪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每一个都是穷凶极恶之徒。
  然此刻,却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一寸寸光阴,好像白驹散成了蚍蜉,咫尺之距,犹如千里。
  汗从鬓边滑下,腰间香囊垂下的那一片衣袍,像压了个石头,越来越重。
  若问心无愧,他大可此时就将香囊取下,双手奉予圣上,可……
  “是,”江洄垂眸敛神,“这是当年与臣那辆轩车一同置办的,并未损坏,臣也就没有更换。”
  “如此。”
  李晁神情莫测,许久,意味深长道,“江洄,储家的事,朕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微臣,明白。”
  跨门而出,再见天日时,江洄眼前一片白茫,半晌睁不开。
  凉风吹过汗湿的衣衫,寒意侵肌透骨,铅灰色的苍穹转眼乌云蔽日。
  消瘦的身形独行在幽阔的宫道,风呼地鼓入广袖,宽大绯袍猎猎向前,几要挂不住躯壳。
  有喁喁人语隐约传来。
  “今日簿册多,松枝娘子慢些。”
  “多谢尚宫这么晚还愿随我跑一趟。”
  一声叹息带出忧心的话语,“我家娘子这几日因母亲之事颇多烦忧,寝食难安,也只好多忙些内宫事务了……”
  江洄顿住脚步。
  面对威重逼人的圣上都不曾动摇的、始终如初的神情,在这个无人的笔直宫道上,悄然无声地,寸寸碎裂。
  露出内里,浓重到近乎无法承受的哀伤,与经年的苍凉凄楚。
  回首往颐华殿的方向,眸底克制不住地微颤,又终究垂下,归于平静。
  恰有光映过他的腰侧,朦胧透出那香囊里,半玉的形状。
  第108章 大捷
  朝阳破晓, 萧芫未来得及披上大氅,只草草趿了双鞋,便推开殿门, 提裙往慈宁宫奔去。
  下一刻,漆陶抱着薄的狐绒披风,边唤着娘子,边跑着去追。
  一直到慈宁宫后门才追上, 萧芫却还不愿穿,“马上就进殿了, 姑母那儿烧了炭盆呢。”
  声线是许久未有的轻快。
  这两日天气忽变,殿中省便提前供了炭薪。
  漆陶左劝右劝,萧芫压根儿不听她的,远远瞅见太后,又跳又跑地扑过去,“姑母!”
  她鼻尖红红的, 面上是大大的笑容。
  “姑母,边关大捷, 岳伯伯打胜仗了, 将那些可恶的乾武军,全都赶出了边疆!”
  声音到最后,有几丝抑不住地哽咽, 欣喜的泪花堆在眸底。
  这一个月,当真,是太不容易了。
  边关局势越来越危急, 朝臣差一点点便要联名上书廷谏。
  前段时日的流言, 到底是有些影响,那些看不惯姑母的老顽固, 没少趁机在朝堂上搅混水。
  可再难,到底,岳伯伯他们是在冬日之前,打赢了这场翻身的仗。
  太后眉眼亦被惹出了笑意,“这下,你这个日日忧心的管家婆,可能松口气了?”
  萧芫当即不乐意了,“什么管家婆嘛,我才不是。”
  说着,想起什么,“啊,姑母今日的补汤可曾用了?宣谙姑姑——”
  够着脖子去看,果然,宣谙姑姑现在才端着托盘往内殿来。
  萧芫小跑过去接过来,“这个是老太医特意叮嘱的,可一顿也不能少。”
  太后无奈,“老太医老太医,天天念叨,予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萧芫拿起放在一旁的汤勺尝了尝,才换另一个汤勺侍奉姑母。
  一碗饮尽,萧芫撒娇往太后身边窝,太后捏捏她纤细的臂膀,眉心稍蹙,“你便是穿这个来的?”
  萧芫不在意地点头,“是啊,我起来一听到大捷的消息,便赶来寻姑母了,姑母姑母,捷报是在这儿吗,快让我瞅一眼。”
  被太后毫不留情地摁回来,摸到她的掌心,“手都这样冰,若予未记错,你的月事便是这几日吧?”
  萧芫这才反应过来,眨了下长长的睫羽,乖巧点头。
  太后点她的额心,又气又怜,“天气本就凉,你这会儿不注意,之后啊,有你好受的。”
  萧芫:“今日不是高兴嘛,以后,以后我发誓,定不会忘的。”
  岳伯伯胜了,边关无忧,前世所有的隐患到此便都已终结,姑母好好的,她也好好的,若之后顺利,岳伯伯和岳家阿兄阿姊今岁冬日还能赶得及回京呢!
  她再不用提心吊胆,担心稍不留神,就又步了前世后尘。
  如何能不高兴呀!
  萧芫悄悄探头,眼巴巴:“姑母,捷报呢?”
  太后嗔她一眼:“现在是什么时辰,捷报如何能在予手中?”
  萧芫一拍脑门,“啊,是上朝……哎呀,我怎的连上朝的时辰都忘了。”
  站起来团团转,“捷报在朝堂上,那我去哪儿看啊……”
  忽一旋身,裙摆飞扬,眼眸晶亮:“这样,我去御书房等他,我就看一眼,定不会打扰他召见朝臣的!”
  说着,便要往外去。
  太后掀起眼皮,唇边捺着笑意,“回来。”
  轻巧的两个字,将萧芫足下定住,再不敢往前半步。
  缓慢回身,一点一点挪回来。
  抱着姑母的手臂蹲下,仰起小脸献上讨好的笑:“姑母。”
  太后让她坐在身旁,“早膳用过了?”
  萧芫老实摇头,讨巧地露出两排皓齿。
  “在予这儿用完再去。”
  这话语气坚定,萧芫听出来不容置疑,悄悄撅了下唇,“哦。”
  还必须得细嚼慢咽,简简单单的一顿早膳,用了足足有半烛香时间。
  到了御书房,已经过了往日下早朝的时辰。
  御前依旧空无一人,萧芫径直入了内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