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陈娘子这是……”林书阁见二人后问道。
  “见过林大人,承蒙林大人关照我那纺织厂才能办得下来,手下人正好做了一匹布,特来献于大人,还望大人收下,”她说完又怕林书阁不收补充道,“是普通的棉布,不值钱的,就当大人帮我的谢礼。”
  “陈娘子拿回去吧,庇护百姓我的职责,无须道谢。”林书阁温声道。
  “大人……”陈锦急声道。
  林书阁摆手道:“若碰到什么事来县衙找我便是,天色晚了,陈娘子的心意我领了,早些回去吧,来人,送陈娘子回去。”
  差役伸手道:“陈娘子,请。”
  陈锦没办法,只能带着阿梨转身离去,雪花飞飞扬扬地飘落了一地,她回头看了一眼,漫天飞雪遮挡着视线,只能看到一抹青色的身影驻足而立,“阿梨,我们走吧。”
  “好,娘子。”阿梨抱着棉布,小跑跟了上去。
  林书阁目送二人离去,耳边传来一阵声音,是脚踩着雪发出的咯吱声,林书阁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
  “哥哥在看什么?”说话间一件披风落在了林书阁肩上。
  “没什么,陈娘子过来了一趟,说是要送织的棉布,我拒绝了。”林书阁垂眸看着他帮自己系着披风带子。
  “她也不易,这世道,她自己能立起来,还能拉起那么多女子,已经很了不起了。仲宣,平乡那边你平日里也让人看顾些。”林书阁说道。
  谢谌点了点头,何歆与她们打交道多,回来时也提过几嘴,陈锦的纺织厂里做出的衣物针脚细密、用料充实,绝无以次充好之事。
  “我们先回去吧,仲宣,都尉府那边怎么样了?好些时日没消息了。”
  二人出了大堂,有士卒眼疾手快地递上了一把伞,谢谌接过,撑在了林书阁头顶。
  “冬日匈奴难觅踪迹,赵都尉几次出兵都没能找到匈奴部落,加之士卒实在抵不住严寒,只能暂且先退回来。”谢谌说道。
  林书阁叹了口气,游牧民族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冬季草木枯黄,再加上大燕士卒的威胁,匈奴各部落应该也是遁逃到其他地方去了。
  “赵都尉这段时间组织了几次奇袭,奇怪的是从前左谷蠡王的势力范围内再无匈奴人,只碰到到过他们驻扎的痕迹。”谢谌目色沉沉,情绪莫名。
  自从首战告捷之后,赵都尉又率大燕铁骑深入草原,收获颇丰,士气大涨,但之后几次作战,却没有战果。
  “左谷蠡王的势力范围?可是从上次俘虏的千长口中得出来的。”林书阁问道。
  “是,赵都尉许其高官厚禄,这名千长便投降了大燕,因而前几次与匈奴对战,皆是他及俘虏的匈奴人带的路,但这几次有这名千长带路却依旧寻不到。”
  “你是怀疑……”林书阁心中一惊。
  “我也不敢说,希望是我的错觉。”谢谌轻声说了一句之后,二人再也没说话。
  天空越发昏暗,黑云压城,雪如同黑絮般从上空滚落在谢谌撑着的伞上。
  谢谌抖了抖伞,“哥哥平日里操心得够多了,这些便先让都尉府头疼去吧。”
  也是,毕竟目前来看,大燕还是处于上风,冬日已过又是春耕,明年粮种充足,棉花种植又可以带起棉纺织业,打仗他一窍不通,只能搞一搞新武器,急也是白急,让百姓过得好一些才是他该考虑的事。
  “嗯,今晚吃火锅怎么样?好久没吃了,这么大的雪吃着也暖和。”林书阁提议道。
  谢谌自然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笑着应了一声。
  雪渐渐停了,雾蒙蒙的天空透出一丝光亮,将黑暗尽数驱散。
  第157章
  清泉县平乡。
  金秋送爽, 微风中带着一丝凉意,林书阁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腰,闲庭信步般走在田埂上。
  平乡百姓已经在收第二茬土豆了, 百姓抡起锄头挖开枯黄的土豆藤蔓,不一会儿便已经挖开了一垄的地。后面跟着几人从翻开的湿红色土壤中将土豆一一拣出来, 然后扔进篮子里, 一旁的空地上的土豆已经堆成了小山。
  林书阁也蹲着捡起来一颗圆润的土豆, 今年种植的土豆相比去年产量要好上不少,大小均匀, 林书阁手上捏的这个长得更是不错。
  “见过县令大人。”妇人本来低头从土里刨土豆,抬头不经意间看到了林书阁,连忙见礼道。
  “不必多礼,我过来转转看看, 你们继续干活吧。”林书阁笑道, 顺手又帮她将眼前一块地的土豆清了出来。
  “哎呀大人,这可使不得,怎么能让你干活呢?”妇人伸手要拦, 却看到自己沾满了泥土的手,讪讪地又放了下去。
  “如何使不得,体察民情得亲自干活才能知道民生疾苦,娘子不用管我, 又不是什么重活。”林书阁搓了搓手上的泥,满不在乎道。
  身后跟着的褚续几人一看这情况,又不好拦着林书阁干活, 齐齐动手帮忙,半晌功夫竟然帮着妇人赶上了前头挖土豆的农户。
  农户一回头,擦了擦头上的汗, 满心疑惑地看着林书阁等人,直到看清楚林书阁的脸后,吓了一大跳,扔下锄头就跑了过来。
  “大人,你这……我……让我来吧。”农户将林书阁手里装满土豆的篮子一把抢了过来,说什么也不让他干活。
  “这又不重,你怕什么?我又不是纸糊的。”林书阁笑叹了一声,身后跟着干活的褚续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农户被笑得有些难为情,他将土豆放下,“大人身份贵重,怎么能干这些活……”
  林书阁连忙打断他,向他询问今年家中粮食产量,农户笑开了花,“今年种了粟和麦,又种了土豆,前些天收了粟,收了十几小袋,看着要比往年饱满些,还没称斤呢,我看着就比往年多。这两年有了曲辕犁,各乡大人还教我们堆肥,产量肯定上去了。”
  妇人也笑道:“还有土豆呢,去年见邻里种了几亩,省着点一年都有土豆吃,我们看得眼馋极了,这不,今年紧赶慢赶种了一茬,我家人少地也少,比不上人家种了两茬的,但这东西产量高又顶饱,平乡百姓从前都饿过肚子,要是以前能多这样的粮种就好了,起码全家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褚续等人皆是出身平乡,妇人所言他们都经历过,听到这话,大都心有戚戚。
  “看我,与大人说这些做什么,多亏了大人,对了,我们今年还种了棉花,就在西边那块,等土豆收完就去收棉花,虽说棉花确实金贵,不像土豆这么好侍弄,我们也是跟着县中大人们学了好久才敢种的,种的时候又是怕烧死又是怕虫害,每日心惊肉颤的,就怕第二天起来一看死了一大片。但种成了谁都知道是好东西,去年有人种了做的棉被我去摸了摸,真厚实,盖着暖和。”
  妇人面上带着激动,和林书阁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林书阁含笑听着,时不时询问几句,竟聊了大半日。
  “我竟与大人聊了这许多,”妇人抬头看了看太阳,“快正午了,大人要不要去我家中吃饭?”
  林书阁还未说话,旁边插不进嘴的农户总算找到机会,“对对对,几位大人去家中吃顿便饭吧,我娘子做的面一绝。”
  林书阁笑着摇了摇头,“多谢盛情,我们还要去找陈娘子,就不打扰了。”说完便与褚续等人离开了。
  夫妻二人看着林书阁等人离去,“听说了吗?在陈娘子纺织厂里干活的一日能得这个数?”妇人比了一下手指,“记得咱们村子里穷得叮当响的大贵家吗?他家兰娘子会织布,被陈娘子招了进去,这才一年,家里都要翻新盖砖房了。等得空了,我差人问问还招不招工,若是能进去做活,干几个月咱们家也翻新一下西屋,过几年要给咱们家阿桐说亲了。”
  农户也道:“等咱们家棉花收完,我去帮人家做工,漠水乡那边那么多田,肯定收不完要招人,到时候也能挣一笔。”
  夫妇二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满都是对以后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纺织厂里机杼声不绝如缕,林书阁刚到门口,就看到从前只几间房屋的厂已经扩建了许多,几乎是原先是一倍多,旁边还连着一处院子,里面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时不时传来女子的娇笑声。
  “林大人,”陈锦从院子的一边远远走过来,向林书阁行了一礼。
  院子里立刻安静了下来,“陈娘子不必多礼,我今日也是顺路,想着与你说一桩生意。”
  “大人这边请,”陈锦衣着艳丽,妆容精致,身后跟着的阿梨脸上笑容得体,早已不复当日的青涩,看来这一年她仿若新生,主仆二人皆过得不错。
  “许久不见大人,大人风采依旧。”陈锦真心赞道,今日林书阁一件淡青色直裾,外罩一层素色襌衣,面容隽秀,气质出尘,不似世间人。
  林书阁笑道:“陈娘子倒是越会说话了。”
  他一笑,颜色更甚,不远处的屋子里竟传出来几声女子的惊诧声和笑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