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谢谌见到走进卫所的林书阁,即刻站了起来道:“哥哥,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
  花圩也起身同林书阁见礼, 用蹩脚的燕话和他打招呼,林书阁回了他一礼。
  “设立关市,此等大事我怎能不来?”林书阁拂开给他暖手的谢谌, 坐在谢谌下首道。
  “我已经将哥哥的想法说与花圩听了。”谢谌邀功道。
  “哦?不知酋豪意下如何?”林书阁看向花圩,见他因封了燕官,这些时日也多与燕人接触, 因而行动处不自觉带了些燕人的礼节。
  “林大人,各部族自然同意,冬日天冷又粮食少,若是可以用牛羊或者皮毛换砖石来盖房子或者换粮食,皆是于我族有大恩。”花圩道。
  “嗯,除此之外,我想我汉人文化讲究知书达理,识得汉字才能学得更多东西,不如将各部族酋豪子侄送到清泉学习汉家文化如何?”林书阁缓慢道。
  花圩神色莫名,这段时间不知为何在羌人部族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羌人与大燕本是同根,早在上古时期便是一个族群,不应该自相残杀,羌人应该早早归入大燕。
  虽说羌人世代过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此次战争,让羌人认识到大燕的强大与繁华,羌人百姓和大燕百姓的生活也是千差万别。
  别都不说,就说花圩亲眼所见,如今冬天快要到了,大燕百姓人人有造好的房屋住,据说清泉百姓花几个钱盘个炕,冬日里边可不受冻,刚刚花圩进来时便觉得温暖如春,定是卫校尉这间屋子盘了炕的原因,而羌人一到冬天就不知要冻死多少人和牲畜了。
  花圩内心几经变化,也知道就算此举有为质之嫌,但不妨让族中聪明些的孩子来学习也未尝不可,最好是能学会造屋盘炕。
  “大人,我自然同意,不过得回去同各部族商量送哪些孩子过来。”
  “嗯,不急,不过每个部族最多送两人过来,学成之后可以再换。”林书阁接过谢谌端过来的茶,喝了一口道。
  花圩在脑中想了想,这样可以让两边都放心,他在心中琢磨着要将哪个儿子送来,或者是最成器的儿子封古?
  “哥哥所言极是,花圩,你部既然为羌族之首,我便再给你个便利,你部可多派两名子弟过来。”谢谌又补充道。
  花圩心中一喜,站起来道:“多谢二位大人。”
  他走后,林书阁笑着看谢谌,“不患寡而患不均,仲宣这是想让他们内部有嫌隙?”
  “虽然哥哥让人到处宣扬羌汉本是同源的传言,但毕竟大家来看还是非我族类,目前还不能让他们团结起来,今日花屠部强盛便多给他们好处,若是明日是火图部,自然是火图部为首。”谢谌站起来,伸手将林书阁的披风系好,“哥哥这件狐裘披风不错。”
  林书阁无奈道:“这是想让我夸你不是?”明明就是他当日送的。
  “关市每日让人盯着,铁器这些绝对不许贩卖,粮食也不能过量,还有,若是有行为鬼祟之人,即刻拿了再说。”林书阁突然想起在甘州时的奸细之事,提醒道。
  “知道了哥哥,不过哥哥说的让羌族子弟来清泉读书之事准备何时开始?”
  “明年开春吧,当时在甘州县衙建了学堂,我准备明年效仿甘州建一座,倒是可以派专门的学生去教,儒家伦理,尊卑有序,总得让他们学一学,不过可以让他们早些过来适应一二。”林书阁唇上染了一丝笑意,谢谌越看越觉得心中喜欢,俯身亲了他一下。
  林书阁瞪了他一眼,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谢谌挑眉,我的地盘,我想亲就亲。
  “对了,仲宣,明年我想派人去陇西和南郡寻一些良种,清泉土地贫瘠,施肥之术也得再改进,正好你在此驻军屯田,应该也有用。”
  林书阁想着明年的春耕,清泉百姓今年靠着卖砖做工倒是挣了些银钱,但是百姓看得最重要的还是地里的庄稼,有粮食才不会饿肚子,这是千百年来所有贫苦百姓皆知晓的道理。
  谢谌点了点头,这段时间的粮草皆是由从前屯田和都尉府供应,若如哥哥所说既有良种又有肥料,与屯田而言,自是好事一桩,他怎会不同意。
  “天色已晚,你今日是同我回去还是住在卫所?”林书阁问道,谢谌这段时间一般是两处跑,军中事务繁忙便留着平乡,若是无事便会回县衙。
  谢谌:“自然是跟着哥哥回去,好几日不见,哥哥不想我吗?”
  林书阁冷酷无情:“不想,看到你就烦。”
  谢谌自知是上次不知节制惹恼了他,连忙哄道:“郎心似铁啊哥哥,你不想我,我却无时无刻想着哥哥。”
  “哼,嘴上说得好听。”林书阁边说边往外走,谢谌背着手跟着他出来,“哥哥,你知道的,我可不说假话。”
  二人刚走出来,林书阁便觉得鼻尖一阵凉意,抬头望去,铅灰色的天空簌簌落雪,不一会儿,地上便铺了薄薄一层。
  “下雪了。”林书阁伸出手接住一瓣雪花。
  谢谌抬头给他戴好兜帽,“哥哥,小心着凉,好不容易养了这些时日,大夫说你可不能受凉。”
  “仲宣,今日吃火锅怎么样?你好像都没怎么吃过呢,正好买些羊肉回去,不过羊肉你来切。”
  这天气吃火锅正好。
  “好啊哥哥。”谢谌将落在他肩头的雪抚去,轻声说道。
  ……
  封古骑着马跟着父亲从花屠部出发,他性子类其父,一路只是默默看着不同于羌人部族的风光,一直没说话,倒是身边的堂弟先罕十分激动,一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待到了平乡地界,花圩看着闷不作声的儿子道:“马上就要到了,我与你们说的话一定要记好,到了清泉县切勿惹是生非,胡作非为,林县令待人温和,有什么事便去找他,想必不会为难你们。但是卫校尉冷酷无情,若你们犯了大错,他可不会担待你们。”
  他看着封古和先罕不约而同露出害怕的表情,又道:“你二人是我族中最为勇敢聪明的小勇士,怎可露出这样的表情,都打起精神来,燕人富庶,切勿被富贵迷了眼,忘了自己的身份。”
  先罕心直口快,“不是说我们和燕人出自一个祖先吗?后来我们迁到这边才与他们断绝了往来,几代之后大家都不认识了,这才被人挑唆打了起来。”
  花圩冷冷地看了先罕一眼,这种说法最近在羌人各部族流传,不知是谁传出来的,竟然说得有理有据,连羌人先祖如何到这里的都传得一清二楚,一时之间,好些羌人竟也信了这个说法,毕竟羌人也慕强,大燕富庶,羌人看着那样的生活也眼馋。
  “这种话听听就行了,你们记住,去了多听多学,燕人博学巧思,一些技艺于我族有益……”花圩说着止了声,原来已经到了。
  “哇,好多东西啊。”先罕看着关市上摆出来的东西,大声道。
  他回头看了一眼花圩,等花圩点头后才和封古下马直奔关市。关市位于平乡地界,林书阁和谢谌商议,画了好大一块场地用来两族贸易,因而花圩等人一眼就能看到一边是大燕的丝绸、羊绒和药材等,一边则是羌人的皮毛、马匹和西域的香料玉石。
  关市人来人往,吆喝声不断,但花圩看到的则是市场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繁忙但不杂乱。商贩们尤其是羌人商贩得有大燕官方的凭证才能进入关市贸易,他站在这里还能看到好几张熟悉的面孔,皆是求到他这里才从林县令手中拿到的关传。
  “酋豪,你怎么来了?”一名羌人见到花圩后喊道。
  花圩下马,同旁边守着的士卒检验了关传后才进来,封古和先罕兴致勃勃地到处转着,花圩见四周有不少士卒,便没管二人让他们自己转去了。
  “生意不错,应该换了不少东西吧?”花圩看着他眼前放着的羊绒。
  “酋豪,以前只知道大燕富庶,现在亲眼看到才知道……唉,不说这些,我用皮毛换了些羊绒,酋豪你摸摸,不知道燕人怎么制成的,这次出来便是家中妻子听说燕人有十分保暖的羊绒才让我过来换一些回去,反正家中皮毛多,我还换了好些能用的东西。”他长得十分粗壮,花圩看着他脸上露出滑稽的笑,却也没说什么,只拍了拍他的肩膀。
  转头便看到封古和先罕手里拿着不少东西,二人皆是一脸求救的表情,他走过去用腰间的一块玉石同一名燕人商贩以物易物,那商贩识货,又给他们添了不少东西,花圩摆手不用,商贩却道这是林大人和魏都尉定的规矩,不能占他们便宜。
  花圩听到此言,默默坚定了心中想法,收下了商贩添的东西,然后带着乐开花的儿子和侄子往军营走去。
  第124章
  刚进军营, 三人便闻到一股浓烈的香味,先罕用鼻子嗅了好几下,向见多识广的伯父道:“酋豪, 这是什么吃食?好香啊。”
  花圩摇了摇头,燕人光吃的东西不知有多少花样, 他哪里清楚, 只能向营前守着的士卒道:“劳烦通报一声, 就说花屠部花圩携子到了,要见校尉大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