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有农户弯着腰在用镰刀割麦子, 手里的镰刀挥舞的飞快, 转眼间田头便堆了一摞麦子。
前段时间县衙给各乡传来消息,说是今年陛下亲政, 免税一年,农户听到后纷纷喜不自胜。虽说本朝天子仁德,赋税相比前朝少了不少,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依旧是负担, 少了这笔支出, 粮食可以多留些,也可以过得舒坦些。
这段时间家家户户在县中干活也挣了不少,好些百姓还会花钱去县里听戏, 家中孩子还能送到学堂去上学,眼见生活越来越好了。
地里干活是累了点,但收到家中的粮食越多心越安,农户默默想着, 埋头继续割麦子了。
远处传来声音,他放下镰刀站起身看过去,一群人吵吵闹闹地过来了, 手里好像还抬着什么东西。
相里谷带着工匠抬着扇车过来,里正在前面指路。
“再走一段时间,前面就是打谷场。”里正说道。
农户走过来喊了一声里正, 问道:“这是要做什么?”
“县衙送来几架扇车,你们扬场的时候正好可以用。”里正指着扇车道。
“那感情好,我家麦子这几日就能收好,到时候扬场的时候正好就能用上了,县里大人们真是仁德。”农户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
里正也跟着夸了几句,相里谷不耐烦地催了几声,天气这么热,赶紧先把扇车放好才是,就不能等会儿再聊。
里正自己也热,后面跟着的工匠更是不停地换手擦汗,连忙带着人去了打谷场。
农户看着一行人渐行渐远,嘿嘿笑了一声,有了扇车,等自己扬场的时候也能松快点,早点收完麦子,自己还能去县里多干点活。
相里谷一行人来到打谷场,已经有农户将麦子铺在谷场,农户驱使牛拉动石磨使得麦穗脱粒。南乡大多数村子都是采用抽签制,抽到谁家便优先碾场,村子里的其他人回来帮忙,男子帮忙碾场收拾麦草,女子帮忙做饭筛麦子,这都是算作人情,之后要一家家还回去。
古代靠天吃饭,抢收粮食是最重要的,因此各家相互帮忙都是常有的。
相里谷让人将扇车装好,里正喊来今日碾场的农户,让他叫人过来试试。
农户们用簸箕将脱好粒的麦种装进加料斗中,通过手摇曲柄让风扇转动,此时风扇会产生一阵风,将比较轻的糠秕、谷壳、灰尘等杂物吹走,重的麦种则会落到箩筐上,几个人相互配合便可以使用。
相里谷捏了一把箩筐里干净没有杂质的麦种,让几名农户装了起来,还需要一道晾晒的工序麦子才能储存起来。
里正喜道:“我从前见过这种扇车,但我们南乡却少有使用,相里啊,这次又分给我们多少?”
不会跟上次一样就几架吧?里正皱着脸想道。
“这次林县丞早早就安排我们做了,每个乡都够,不用担心。”相里谷摇了摇扇车的手柄,见结实耐用,回了一句。
“那就好,那就好,粮食还是早收完早放心。”里正憨笑道,旁边的农户也跟着点头。
相里谷今日没事,索性帮着农户将他家的麦子全部碾了,正忙得起劲的时候,看到远处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急忙放下手中的木锹,迎了上去。
“大人,你怎么来了?”
林书阁笑道:“今日县衙无事,我过来转转。”
里正认出了林书阁的身份,带着众人跑了过来,一双粗糙的手不安地搓了搓,“见过县丞大人。”众农户一个个也都紧张不已。
林书阁急忙说道:“诸位不必多礼,我今日穿着常服而来,你们就当我是来帮忙的乡亲,少不了还要给你们讨一碗饭吃。”
里正连连摆手,回道:“不敢不敢,林县丞到此,怎么能让你干活。”
林书阁没说话,直接动手帮忙,里正急得要上手,被相里谷拦了下来,众人看林书阁干活麻利,也不怕脏不怕苦,遂不再相劝,自顾自干活去了。
扇车发出呼呼的声音,远处农户们将碾出来的麦草用木叉挑出来层层堆叠,摞成草垛。这些麦草既可以用来喂牲口,还可以用来烧火烧炕。
今日来的农户大多数是乡亲邻里,大家彼此相互熟悉,没有偷奸耍滑之辈,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聊天,丰收的季节,就算辛苦心里也是开心的。
有农户看了一眼旁边帮忙收麦子的林书阁,轻声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林县丞,长得和我上次去县城看戏时台上的神仙似的,也不摆官架子。”
旁边的农户将麦草挑上草垛压实后才道:“是啊,还这么年轻,对待我们这些泥腿子都温和有礼。”
“听说他有个弟弟,武艺高强,一个人就能杀狼。”有人好奇道。
“那是卫隧长,上次跟着林县丞来过,我远远看了一眼,小小年纪,威风凛凛,跟个将军一样。”有农户悄悄说道。
里正过来怒目而视,“天都要黑了,还不赶紧收麦子。”
“我说里正,你老就是睁眼说瞎话,日头正好,哪来的天黑了。”农户笑道。
里正佯装踹他一脚,骂骂嘞嘞地走了,几名农户哈哈大笑,惹得林书阁朝那边看了一眼。
里正走到林书阁旁边,给相里谷使眼色,还不赶紧帮着点。
相里谷才没理他,若是能劝动他早就劝了。
里正只好道:“大人,李娘子带了水过来,正好过去喝口水,休息一下。”
相里谷也道:“干了许久,正好我也口渴了,大人一起歇歇吧。”
林书阁擦了擦额头的汗,点了点头。
他跟着里正来到一棵柳树下,几名妇人带来的是粟粥,熬得浓稠,正分给刚刚干活的农户。
有人眼尖看到林书阁,心急之下将自己手里的递了过来,“大……大人,你先喝。”
分粥的妇人眼疾手快,连忙将舀好的粥端了过来,“大人,快喝一碗歇一歇。”
林书阁朝二人道了谢,伸手端了过来,有小童跟着母亲过来的,一直好奇地盯着林书阁看。
林书阁从怀中掏出几颗糖给他,摸了摸他的额头,“热不热?”
小童点了点头。
“大人,这怎么使得……”小童的母亲紧张道。
“几颗糖而已,不必在意。”林书阁温声道。
林书阁和他们坐在树下,他喝了几口粥,问了几句他们今年的收成?
几名胆子大的农户立马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庄稼收成好,平日农闲的时候我还可以出去做工,我娘子也能冬日里织羊绒也能挣钱,比往年好上许多。朝廷今年还免税一年,我和娘子商量,明年手头宽松些,也送我家孩子去读书。”
林书阁点点头,又问了几句新农具的使用情况。
另一名农户道:“自然好用,今年县衙发的曲辕犁不多,我家中还买了一件准备自用呢。”
看到林书阁平易近人,几名农户七嘴八舌地和他说家中的琐事,有人说家中长子年纪大了要说亲,有人说自己女儿出嫁了得准备嫁妆,还不约而同邀请林书阁参加婚礼。
里正看着不到弱冠之年的县丞大人深陷婚姻琐事,又不得不出声安慰他们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由得好笑。
林县丞自己都没成亲,还帮人解决这些事。
“不过这天感觉不对,我们西北本来就少雨,但今年好像格外雨少。”话题又转到农事上去了。
几名农户点了点头,“我们今年有筒车,庄稼灌溉得还不错,加上西北干旱少雨,我们没什么感觉,其他郡可不好说,我好久前还听说魏郡那边一直没下雨,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
林书阁闻言心中一惊,周度从前便提过一嘴,但他见甘州庄稼长势良好,一直以为没什么大事。若真有旱情,对百姓来说便是灭顶之灾。
围坐众人皆是忧心忡忡,靠天吃饭的年代,好些人都是经历过旱灾,地里颗粒无收,饿死无数人的事又不是没听说过。
“给你。”刚刚的小童不知何时摸了过来,抓着林书阁的袖子道。
林书阁低头看着小童双手抱着一颗青绿色的果子,伸手接了过来。
“谢谢。”林书阁笑了一声,捏了捏他肉乎乎的脸蛋。
小童母亲有些脸红,“大人别嫌弃,这叫龙果,小鱼他喜欢你才会主动给你,平日里谁要也不给。”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被这个小插曲打断,都忘了刚刚说的事,休息好之后又开始忙活了。
林书阁拿着果子不知道怎么打开,相里谷道:“大人,我来帮你。”
他十分顺手地将龙果打开,“大人,现在可以吃了。”
林书阁看着他,好笑道:“相里,你可是吃惯了?”
“大人忘了我是南乡人了,每年收麦子的时候,路边都会有这种果子,小孩子没什么零嘴,都是摘这个吃。”相里语气中带着一丝怀念道。
“大人,我知大人心系黎民百姓,魏郡之事只是道听途说,大人不必太过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