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若想感谢,你知道我想要什么?”林书阁朝他含笑道。
达布自然懂,朝林书阁行了个西域礼节。
林书阁兴高采烈地抱着辣椒回来,边走边想应该怎么种它,突然听到一声猫叫。
好像是猫。
他回过头看着达布,达布打开布兜,布兜里是一只小奶猫,通身雪白,声音细细的,精神不太好。
林书阁看着他如同哆啦a梦异次元口袋似的布袋,有些无语。
达布解释道:“路上碰到大秦商人,进贡给西域一个国家一只狸,谁知竟然下了好几只崽子,有一只太弱,大狸不愿养,我便捡来了。”
他顿了顿,“可我要往来贩货,实在不便养它,这几日喂它一些粥,但好像快不行了。”
又见林书阁眼中带着不忍,手已经轻轻摸上了,试探道:“大人若是喜欢,我可送给大人,就当救它了。”
林书阁作为一个资深猫奴,自然喜欢,他将辣椒放在地上,伸手接过幼猫,抱在怀里,幼猫好像感觉到有些冷,直往林书阁怀里钻。
林书阁简直稀罕得不行,让达布抱着辣椒,两人走进了县衙。
吏舍里,周度正在摸鱼,听到有人进来立马端正姿势开始办公,装了半天,抬头一看,林书阁带着一个面熟的外邦人进来了,两人怀中都抱着东西。
“什么啊,这是?”周度探头道。
“帮我抱着它,我出去一趟。”林书阁将幼猫放到周度怀里,匆匆跑了出去,周度手忙脚乱地抱着。
达布放下辣椒,跟周度行了礼,也走了出去。
等林书阁进来,就看到周度已经把猫放在桌子上逗它玩了,可惜小猫没什么精神,只张嘴叫了几声。
没有针管,林书阁只能把树叶稍微卷了卷,盛上一点羊奶,一点一点往幼猫嘴里送。
“哪里来的猫?”周度撑着手问道。
“达布送的。”幼猫不太会吞咽,林书阁一边帮它抬头顺羊奶,一边回道。
“达布,刚刚的西域人?看着有些眼熟。”
“嗯,那次抓奸细……”
周度拍手道:“是他啊,不过他倒是发达了,还能送你猫。”毕竟这小东西他也只是见过而已,一般都是贵族会养。
“没有,捡别人不要的,帮我搭把手,把它抱起来。”
周度看他一心扑在猫身上的样子,撇撇嘴,还是按照他说地把幼猫抱了起来,两人齐心合力,终于喂了进去。
“多谢。”林书阁脱下外袍,将猫放了进去,幼猫吃饱了羊奶,叫了几声,枕着他的袖子,渐渐睡了。
周度笑道:“衣衫不整,这可不是君子之风啊林县丞。”
林书阁斜了他一眼,将辣椒放在办公桌上,心情愉悦地处理起了公文。
终于等到了下值的时候,周度帮他把猫和辣椒运回来家,一进家门,他先给饿得喵喵直叫的幼猫喂了羊奶,又帮它排泄之后,才将辣椒种在了院子里。
看着一串红红绿绿的辣椒,林书阁在心中祈求一定要长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以后就有口福了。
其他种子他也没浪费,全部埋在了花园里,等种出来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猫太小,还不会吃饭,林书阁这几天上班只能一直带在身边,仿佛妻子出门求学,独自带崽的老父亲。
好在猫精神状态都不错,现在已经可以在给它做的窝里乱爬了。
他给猫喂完羊奶,托还在办公的其他同僚帮忙看着,那位同僚觊觎幼猫已久,每天都会偷偷跑过来看,听说让他帮忙照看一会,欣然同意。
林书阁交代了一下注意的地方,然后便和周度一起出去了。今日要举行学堂建成仪式,他和周度得去参加。
学堂建在城东,此处环境不错,十分安静。他到的时候,李县令已经和众商户相谈甚欢了。
听着商户一口一个“为国为民”“有利教化”“百姓之福”,李县令刚开始还谦虚几句,后面直接乐开了花。
抬头一见林书阁到了,直接将话茬引到他那边,商户见了林书阁自是更加亲切,一个个围上来滔滔不绝,吵得他耳朵疼。
终于,相里谷过来禀报说是时辰到了,李县令一改乐呵呵的表情,神情严肃,先代表县衙众人和商户们祭祀了各方神灵,又宣读了建造学堂的价值和意义,着重表彰了各大商户对学堂的贡献。
李县令兴致勃勃地发言,林书阁看向商户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激动不已。
花点钱算什么,再说建个学堂也花不了多少钱,重要的是什么?名声啊,以后这座学堂出了哪些人才,不由得想起建学堂的他们。
他们围着立在学堂前的碑刻前,上面刻着学堂建立的时间以及众投资人的名字事迹。
商户们围成几层一个个找自己的名字,有的挤不进去急得额头冒汗,竟然还有带着孩子的,一边指着自己的名字,一边告诉儿女阿父我有多么多么厉害。
终于,仪式结束了,林书阁进去参观,因是免费入学,一些民众本来在观望,但看到确实是官府主办,好些人家都把孩子送了过来。
林书阁一瞧,竟然还看到了王柱子一家,王柱子显然也看到了他,小跑过来,行礼道:“大人,好久不见。”
见林书阁疑惑地望着他,主动解释道:“我今日是来看热闹的,大李哥家孩子今年正好到了入学的年纪,听说县衙办了免费学堂,所以把孩子送来上学。”
“我家阿宝明年也送过来,我们虽然做了睁眼的瞎子,但还是想让孩子读书识字的,考功名我们也不敢想,起码多认几个字。”
林书阁点点头,又关心了几句他们的生活,一听这个,王柱子激动道:“不瞒大人,我干活还算好,主家欣喜已经提拔我当造纸坊的小管事了,元娘她也是,手巧,干活心细,我们夫妻二人一月能挣不少钱,为了方便,现在住在县中,农忙时才回家。”
林书阁夸了他几句,直把王柱子夸得直挠头。
“但也别误了地里庄稼。”林书阁叮嘱道。
“哪能了,庄稼可是我们的根,大人你放心,今年还发了新农具,省时又省力,比往年快不少,忙完春耕之后我和元娘才敢忙活其他的。”
“那便好。”
林书阁和他结束交谈,他兴高采烈地跑去和妻子嘀嘀咕咕半天。
“大人。”旁边传来声音。
林书阁回头一看,是穿着夫子服饰的何延。
其实何延已经等候多时了,见林书阁一直和人交谈,没敢出声打扰。
“大人,您上次说的拼音是什么意思?”
第56章
学堂的建造林书阁是仿照现代教室建的, 东侧一派教室是幼童,也就是低年级教室,西侧是成童教室, 还另外修建了操场,以便学生早上跑步和平时射靶。
没错, 作为当了十几年学生的现代知识分子, 林书阁表示怎么能不跑操呢, 尤其成童,必须跑起来。
林书阁看向远处一排低矮的房子, 何延道:“那是给夫子住的。”
因学堂并非营利性质的,所以给夫子发的俸禄没有碧桐书院高,只能额外补偿夫子们一间宿舍。
他和何延边走边聊,里面传来夫子领读的声音, 林书阁从窗外望去, 里面坐着几排学生,正在跟着夫子朗读《论语》。
林书阁朝里面看了一眼,夫子看着极为年轻, 却气度沉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通俗易懂,他不由得听了好一会。
在何延期待的眼神下, 林书阁只好和他来到一间空教室,教室前镶嵌着一大块黑板。
这是林书阁描述,相里谷想出来的办法, 用几块平整的黑色石板拼接而成的,石板不够便用墨将木板染黑也能使用。
粉笔是用石膏石磨成粉和水倒入模具制成的。
林书阁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26个拼音字母,一一念出它的音, 然后写了几个简单的字,用拼音表示它们的读音。
古代注音要么是直音法,就是用一个字的读音来表示另外一个字,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对于刚开始认字的人来说,用来表示读音那个字很可能不认识。
所以后面又有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注音,反切上字来表示被注音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示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比如孤,古胡切,用古的声母和胡的韵母与声调来拼出孤的音。
但是缺点依旧很明显,两个反切字很可能也不认识,而且语音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会发生流变,切出来的音也会不准确。
所以林书阁直接用现代简单的拼音来进行幼童的教学,起码先学识字,再读经典。
何延学得十分认真,这个时代还未形成后世系统的音韵学,他这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新奇的注音方式,能够很快地帮生字注音,十分适合幼童。
他记忆不错,很快便学会了字母的读音,林书阁见他埋头学得认真,没打扰他,自行从教室里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