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偏偏小秦家,同一本户籍上的几人,大的小的,无论是出身富贵还是生来显赫,无一例外,都曾饿过肚子,知道一顿饭来之不易,一口肉更是何等珍贵。
  在这些人眼里,满桌的剩菜只有被倒掉的命运,可就是这些他们看不眼的剩饭剩菜,在有的眼里,却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果然,言传身受真的很重要,许云帆明明做的很好,可就是这么好的许云帆以前还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一个父亲,秦润觉得许云帆最合适了,看他把几个孩子带的有多好。
  秦润拿了几袋肉出来,又挨个捏了下他们的脸,“今天你们可以先带这几袋过去,需要给你们准备马车吗?”
  许云帆给小宝他们的车速度并不慢,很多时候,小秦家几个孩子出门都是自己开车的,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家的孩子,更何况还有暗卫跟着,谁敢打他们的主意呢。
  小宝:“爹爹,我们坐马车去,那边太远了,小宝还太小了,没有力气,保护不了二叔三叔。”
  “好,听我们小宝,那爹爹给你们安排马车,到了下午记得按时回家知道吗?”
  “大哥,我们记得的,绝对不贪玩。”拿起两袋肉,秦安抬头对秦润道:“大哥,两个弟弟今晚不回家,我们会很快回家陪大宝侄儿玩的。”
  大宝,许青棠的小名,许云帆起的,本来要叫小贝,同小宝合成宝贝一词,但小贝有点偏女性化了,干脆就喊了大宝,宝贝组合不了,大小一词还是可以组合一下的。
  小宝三个打包的肉不少,送了三次才把家里的肉给送完了,也正因此,他们同弃儿院里的孩子熟了起来,隔三差五就去看看。
  这不,今天又过去。
  许云帆一听,几个孩子又跑弃儿院去了,不由摇头失笑,“我还以为他们是为了逃避课业才跑的呢。”
  “怎么会,他们很自觉的。”秦润替小宝他们说话,“你安排的课业他们有好好完成了,我检查过了,都没有做错,可见是用了心的,不是敷衍了事的那种,他们上次听弃儿院的孩子们说,今儿朝廷的人会过去帮他们修缮房屋,所以,他们过去看看,上次我也想把弃儿院修缮一番,小果阿叔说什么都不让我再破费。”
  许云帆:“你已经做了很多了,他们也是怕你花太多银子,心里难受,你给他们送了面子棉被还有几百斤木炭,又送了腊肉菜干和糙粮,看着好像不多,可他们肯定知道原因的。”
  第355章 弃儿院困境 小秦家送给弃儿院的棉……
  小秦家送给弃儿院的棉衣是“破”棉衣棉被, 外头缝缝补补,除了乞丐,其他人未必会看得上。
  一开始, 孙小果也以为秦润送来的是真的破棉袄, 他同其李匀本想着将其起来,再往里头塞些柳絮, 这样孩子们穿的也更暖和些。
  可等他们将棉袄从麻袋里拿出来后才发现, 手里的棉袄并没有想象中的单薄厚重,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本来一麻袋棉袄,没解开的时候好好的,可一解开里头白色的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东西后, 麻袋里的棉袄像是飘散到空中的烟雾一般,一下子就膨胀开了。
  手上的这件棉袄不重,蓬蓬软软的, 李匀找了把剪刀将棉袄剪开一个小口子, 发现里头的棉并非他记忆中破棉袄中灰黑色的紧棉后, 双手忍不住就颤抖了起来。
  弃儿院里大点的孩子经常出去找活干,之前有个几个孩子就一连十几天在美食城田庄那边干活, 回来时, 他们便将棉花一事当成故事同其他孩子说了。
  孙小果、李匀几个“院长”自然也知道此事, 也许, 上一次,小宝同许云帆给他们带肉, 他们尚且不知这对父子的身份,这般久了,有关许云帆的传说, 他们不可能不知。
  李匀红着眼睛,“小果哥,你看,这……秦少爷这是……”
  “这是新棉。”孙小果看了一眼因为没有御寒之物,只能将全部衣服穿起来,哆哆嗦嗦缩在破被下了十几个八九个月的孩子。
  不知是他们被冻的迟钝了,还是明白,哪怕哭了也无济于事,一个个都很乖,不哭不闹,可他们越是懂事,孙小果的心就跟被刀子千刀万剐似的抽疼。
  不是每个会哭的孩子都有糖吃的。
  新衣服对孩子的诱惑力不可谓不大,院里的孩子们都围在屋里,眼巴巴又羡慕的看着李匀给小当当穿上“破旧”的棉袄。
  一会后,李匀问小当当,“当当,暖和吗?”
  “暖和,小果爹爹,好暖啊,您摸摸,当当衣服里暖暖了,都不用抖了。”
  棉花制成的棉袄保不保暖?
  只听小当当的话,李匀便知了,他同孙小果将棉袄分了下去。
  孙小果看着一众孩子爱惜的摸着身上的棉袄,一个个开心的直笑,脸上被冻红的脸颊黑红黑红的,心下止不住的泛酸,“今天这些棉衣,你们不要告诉其他人知道吗?别人若是问起,你们就说是破衣服,记住了吗?”
  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孙小果的用意,“小果爹爹,我们知道了,您放心,我们会教弟弟妹妹的。”
  古人少有未婚先孕的事,被丢弃的孩子,多是一些身患残疾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多数还是哥儿居多。
  若是女儿,有的家人虽会嫌弃,但一天一碗饭,等其十三四岁了再卖出去,几两银子就进口袋了。
  在先皇没上位前,大晏朝的哥儿地位很低,毕竟哥儿不比女子能生,生个两胎就生不出来的大有人在,加之,其力气不如汉子,当姑娘不如姑娘,当汉子不如汉子的,在讲究多子多福的时代,那时的哥儿是低贱的存在,很多人家若是生的哥儿,基本是淹死了事。
  后来先皇上位,颁布了相关律法,哥儿的身份地位才有所提升,但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已经形成,后一辈受其影响,难免也是如此觉得,直到近几十年情况才好了些。
  但也并非家家户户皆是如此,身体残疾的哥儿与身体残疾的姑娘家,那些讨不到媳妇的,肯定首选姑娘家。
  古人认为,男儿才能传宗接代,很多人重男轻女,以至于,有些地区,汉子比姑娘、哥儿多,一些偏僻的村子里,多的是讨不到媳妇的汉子。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里,就是花银子买,他们都要买个媳妇回来传宗接代,多多的生几个儿子,儿子多了,能干活的人不就多了吗,活干的多,还怕饿肚子?
  所以,娶媳妇,肯定得娶姑娘家了,也正因此,被丢弃的最多还是哥儿。
  弃儿院里,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哥儿,李匀当年被赶出夫家时,身上并没有很多银子,只有一百多两,正因为有了这笔银子,他才敢将这些孩子捡回家。
  本身也是个哥儿的孙小果看着孩子们又蹦又跳,不由笑了起来,将剩下的二十床棉被拿进房里。
  这间房很大,原本是后院三间房间的,但孩子们半夜需要照顾,他们就三个大人,根本跑不过来,干脆将三间打通成了一间。
  在房里给几个一岁半的哥儿喂药的慧芳见着两个弟弟大包小包的拿着一推东西进来,不由好奇,“你们这是捡到什么东西了,这么多,都是什么?”
  慧芳今年三十出头,看起来却像五十出头,两鬓斑白,面容沧桑,眼里满是疲惫,但声音很温和,嘴角时刻上扬着,看起来很是亲切。
  “芳姐,这里头都是被子还有一些孩子专用的的襁褓,很暖和。”孙小果开心的道。
  李匀补充道:“还有几罐说是奶粉的东西,秦东家说,这奶粉冲泡了热水就可以喂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喝了,这玩意很补,孩子没有母乳喝就喝这个,他还送了这个装奶的奶瓶过来了。”
  “这些都是秦东家送的?”慧芳撑着地站起身,“太这也多了,这都是棉,很贵的。”
  知道慧芳要说什么,孙小果赶忙道:“芳姐,我拒绝了的,秦东家是大好人。”
  “收了便收了吧,你让孩子们记着,做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恩。”慧芳帮忙着将稻草床上棉絮都团成一坨一坨以及棉絮已经化了的旧被子拿了出来,“有了这些,这个冬天,咱们就不怕冻死了,今年真的太冷了。”
  “是啊,今年比去年冷太多了,芳姐,你的手要不要紧?”李匀都不敢看慧芳的手,他不忍心,也不敢。
  冬天冷,很多有点条件的人家不想碰冷水,便会雇佣浣洗女工上门洗衣,洗一次十文钱,每一年,慧芳都会盼着天气冷一点,又怕天气太冷了。
  今年她洗了两个月了,一双手冻的又红又肿,有的地方皲裂出血,疼的她有时候连手指头都伸不直。
  “不要紧的。”
  “芳姐,明天的活我替你去吧,洗衣服的活我能做的。”孙小果道。
  “不行。”慧芳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你们两个身体比我还弱,现在几个孩子不太舒服,离不开人,你们在家好好照顾他们。”
  去年孙小果与李匀也去洗衣服了,第二天回来就发热了,慧芳哪敢让他们再去,虽然秦东家还送了药来,这么珍贵的东西,慧芳自是舍不得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