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许云帆:“镇上活不好找,我这里倒是一有份工作,就是比较辛苦,会晒点累点,你们几个干不干?”
  秦大前就坐在许云帆身边,闻言立马追问,“啥活啊?”
  昨儿他听到秦大娘他们说的了,许云帆包下了清风书院的食堂,也许他还认识别的人,所以有活介绍呢。
  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秦大前又补充道:“咱们哥几个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人,啥苦不能吃啊,晒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小意思。”
  “就是我需要一批柴火,量有点大,我想请你们上山给我砍然后再运回来,不包吃,一天三十文,你们干不干?”
  许云帆都计划好了,木炭他还是要烧的,到时候清风书院的食堂有进账了,他在镇上租几间铺子,用来卖小吃什么的都可以,还有,他需要建一个大棚,到时候就专门请人给他做红薯粉。
  秦氏这边的人,这段时间许云帆亲自考察过了,人品都过得去,他拿糖去发的时候,大家伙虽馋,但无一例外的,一开始他们都是拒绝了,并且还教育他一顿,让他勤俭持家,就是那些外嫁进来的夫郎、媳妇,除了秦大媳妇,他们的为人也都是过得去的。
  所以,到时候,很多事,他都可以放心交由秦氏这边的人负责。
  人性本贪,若没有做人的底线,一纸契书的约束力在诱惑面前,往往形同废纸。
  作为老板,员工的人品问题也需要着重考核,若不然到时候,无论是吃食还是旁的制造手艺被偷了,他就亏大发了。
  秦大右几个小汉子啊的一声,“不是,你要请我们给你砍柴,一天三十文?”
  牛车上的几个汉子,就数秦大前年纪最大,他一把拍到许云帆后背,有点气的道:“一天三十文,我看你是钱多了烧得慌是不是?你这小子,知道你以前是个富家小少爷,不知人间疾苦,咋的这会还没改掉大手大脚的毛病?”
  他们去镇上码头扛大包,不也是得晒着,活也轻松不到哪去,就这,一天工钱也就二十文,正午也只包一顿饭,还是两个粗面馒头就完事了,许云帆让他们去砍树,一天三十文,这不是嫌银子重了压身还能是什么。
  秦大树皱了皱被特意修饰过的眉头,“我可以给你砍柴,不要钱。”
  “就是就是,你要是需要大量的柴火,我们帮你砍就是了,谈什么工钱啊!都是一族的人,谈钱就伤情份了。”
  “我们去镇上不一定能找到活干,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待家里又没事干,你要是需要大量的柴火,我们给你砍来就是了。”
  “说来也是,你这次包了清风书院那么多学子的饭菜,到时候需要用的柴火不少,要是靠买,也得去一笔银子,趁着这段时间没事干,我们哥几个替你多砍点,给你隔后院那头,每天你们去镇上了,顺带带几捆去,就不用花那个冤枉钱去买了。”
  孙武昨晚回去跟他们老爹说了许云帆包下食堂的事,语气里满满的都是羡慕,“这下子,许云帆得挣多少银子哦,难怪最近出手这么阔绰,一口气发那么多糖。”
  村长,也就是孙武爹却摇头,“你们呐,听着这事,光就想到人家挣银子了,怎么不想想,许小子每天的开销得去多少啊?工人的工钱,柴米油盐,一天的白米、肉菜得买多少,到了镇上,不说旁的,就是这柴火,他都得花钱买,可以说,样样都去钱。”
  孙武一想也是,他们只知道许云帆包下食堂,有本事了,能挣银子了,可他们却没想过,许云帆挣银子的同时,也得花银子。
  他每天负责接送,算起来也是许云帆的工人了,镇上酒楼的小二,一天忙到晚,一个月同他一样五百文,他呢,送完人了还可以回来,这样一来,一个月都还有几百文,想想,孙武就过意不去,扭头同许云帆说:“云帆呐,我爷爷说了……这样样都去钱,以后我送你们到镇上了,回来就给你砍柴去。”
  几个小汉子七嘴八舌的,仗义得很。
  小秦家两个娃,屁事不顶用。
  至于秦润,他一个哥儿,就算比汉子能干,但他哪能天天上山砍柴啊!
  几个小汉子都不知道,许云帆的食堂,可都仰仗秦润这个一把手呢。
  “这怎么可以?”许云帆挠挠头,“我要的柴火可不少,而且我要的可不是干柴。”
  用干柴烧木炭,只怕到时候,木炭没得多少,倒是一窑子的灰烬。
  “什么?柴火不都是用干柴吗?你咋的还要生柴啊?”孙武很是不解,难道许云帆这个小少爷连这点常识都不懂的吗?
  许云帆看着镇门口,“我自有用处,湿柴不好砍,工钱必须给,否则我成什么了,这事回去我再跟你们好好聊聊,到镇上了,方二哥家在哪个位置?”
  几个来迎亲的小汉子显然懵逼了,许云帆一看,顿时有点瞪眼。
  不是,他不知道方家在哪,情有可原,可他们几个咋的也不知道啊?
  再看秦大树,好家伙,对方眼里比他们更迷茫。
  许云帆顿时要喊糟,“不是,我们没哪个知道方二哥家在哪,大树婶他们是不是应该派个认路的人跟我们一块来?我们是少了谁没来?”
  他们一行人,无论是赶牛车的还是牛车上坐的,清一色的都是汉子,问完后,许云帆扫了秦大右他们一眼,后知后觉,“是媒婆,媒婆没来,媒婆呢。”
  许云帆对大晏朝的成亲仪式不熟,但他知道,这媒婆可是说亲一事的中心枢纽。
  “是啊,媒婆呢?”许云帆问的秦大右他们,他们几人倒好,反倒问他回来了。
  许云帆:“……”
  媒婆在哪,他晓得个锤子。
  他一个外来的汉子,本就对这里的习俗不熟,哪知道他们出来迎亲还得带上媒婆?
  眼看时辰快到了,秦大前急了,“这下子可怎么办?”
  镇上这么大,他们要是找,得找到什么时候。
  许云帆:“……能怎么办?当然是去问句路啊。”
  看秦大树几个不经事的小汉子慌了,跳下牛车的许云帆还记得转头安慰道:“别慌,有什么好慌的,小问题而已,你们在这等着。”
  许云帆好歹是在镇上“混”过的,平时买肉买米时,跟屠夫还有杂货铺的老板熟得不能再熟。
  清河镇虽然大,但古代娱乐节目少,旁的事也许传的不快,但家长里短这些事,传的最是快。
  许云帆跑到之前经常买米买盐的杂货铺,店铺掌柜一见他,立马喜笑颜开迎上去,“许小兄弟,今儿打算买点啥?”
  许云帆摆摆手,“不买不买,掌柜,今儿我来是同你打听一件事的,事情紧急,你可知镇上今儿要嫁人的哥儿有哪家?”
  “那可多了,前儿有几家都在我这买了东西,说是最近要办喜事咧,你要打听的是哪家?你说清楚点,没准我还真知道呢。”
  “我要问的这家,那哥儿是二嫁,之前也是嫁在镇上,听说他那个前夫跟个青楼的姑娘跑了……哦,对方姓方。”
  掌柜一听,顿时就懂了,这事,他知道啊,毕竟这年头这么蠢的汉子可不多见了,放着家里新娶的美娇夫不要,偏要带个青楼女子在外偷偷摸摸过活,这不是蠢货是什么。
  如今又回来死皮赖脸的哭求人家哥儿原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这事大家伙传的津津乐道,掌柜每天接待那么多老主顾,闲时聊上几句,还能有啥事是他不知道的?
  许云帆赶忙问,“那哥儿家在哪呢?”
  “许小兄弟,你找他家干啥子?”
  “哎呀,那方家哥儿今儿嫁人,嫁的是我夫郎那边同族的汉子,今儿我同他们几个堂兄弟来迎亲,结果把媒婆给忘了,我们几个汉子哪晓得方家在哪里哦。”
  掌柜顿时一哽,“哎哟,你们咋的办事哟,这么重要的事,咋就把媒婆忘了,所以说,你们这帮小年轻办事,就是让人不放心。”
  清河镇不小,几条主干道边上的房子倒是好找,可那等地段的房子,寻常人家能住得起?
  方家虽住在镇上,但他们不是什么富人,哪能住那些地方。
  方家就在镇东边上,那里的巷子多得要命,寻常那些衙役抓小偷时,小偷都爱往那跑是为啥,还不是那儿的巷子小就算了,还错综复杂,窜个几下,外来的衙役别说抓小偷了,自个都找不着路出来,就是住在那的人家,平时喝两口小酒都能找不着家。
  掌柜同许云帆交好,知道这事,趁着没什么客人,直接关门,“走走走,方家我熟,我带你们去。”
  掌柜走在前头,示意后头的许云帆跟上,“你们来迎亲的人在哪?我跟你说,方家在镇东那边,那儿巷子乱的很,没个熟人带路,就你们这帮小年轻估计都找不到路。”
  许云帆没想到掌柜人这么好,当下就激动了,“叔,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呐,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来来来,我带你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