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能站在长公主身边的人,除了驸马, 全是内阁成员, 不入内阁,都无法站到前面。
皇帝到了,都没办法第一时间看到。
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万一有人想趁人多对虞九舟不利,这样的环境怕是很容易起骚乱,骚乱之下恐怕留有后手。
与其如此,不如先把人给隔开。
虽说都是官员,可谁能保证, 有些官员没有被威胁着动手,或是给了足够的利益。
至少内阁里面都是六部高官, 都坐到了这个位置, 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命赌。
但迟晚同样查过了,内阁六部经过更换之下, 里面要么是虞九舟的人,要么谁的人都不是,也可能有些内幕没有调查清楚。
只是做到六部官员不容易, 就算要牺牲对方换取什么,也不会是刺杀虞九舟。
先不说一部尚书能做成多少事情,单说有迟晚在旁边,刺客都不好得手,更别说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内阁高官了。
敌人不傻,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不过,迟晚还是紧紧地跟在虞九舟的身边,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
另外,她还用手撑着虞九舟。
所有人都站在这里等皇帝,就算是长公主也不好坐下。
虞九舟的表情很冷,这就是她开始讨厌皇帝的原因,他们是父女,知道自己的女儿有孕,竟然没有丝毫体恤,连个口谕都没有传回来。
一个时辰前,圣元帝传了口谕回来,让太医迎在城门外。
另外还有殿前司的所有司卫也要在旁边等着。
圣元帝带着那么多禁军跟金吾卫,殿前司的人带走了一大半,居然还要人全部都来保护他。
口谕里面安排了不少事情,但是没有一件是关于虞九舟的。
一个父亲做到这种地步,确实没话说。
不管他是故意不提的,还是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都挺令人心寒的。
迟晚的眸子冷了冷,从皇帝吩咐的事情能看出来,他对宝安王就算没有建立起来信任,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总觉得他们要夺自己的皇位了。
毕竟在圣元帝看来,要是他死了,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是宝安王。
宝安王是目前京都唯一一个成年的王上,结果他还是拼命救了自己,这是不是说明,在他的心里,自己这个皇帝的命,比他坐上皇位还要重要?
不得不说圣元帝太自作多情了。
还好,以他多疑的性格,还在疑惑当中,宝安王为何要拼命救自己。
当然了,这可是护驾之功,皇帝不可能没有表示,他对外表现得这么注重宝安王,也是告诉所有人,好好为他这个皇帝效命,他不会亏待的。
这不,宝安王人还没有回来,身上已经有实职了。
圣元帝可不是什么善茬,他认为人家救自己是应该的,但为了让更多人为他拼命,奖励是必须的。
……
猎场发生了什么,迟晚已经知道了。
老虎是宝安王安排的,所谓的昏迷的也是装的,在装病期间,宝安王在圣元帝面前卖了不少可怜。
时不时地还说些让圣元帝多疑的话。
圣元帝谁都不相信,哪怕是一点点地相信,也很容易被挑拨。
宝安王刚为他拼过命,正是最得信任的时候,一些“无心之言”,就很容易给圣元帝的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
毕竟是圣元帝,又不是什么明君,她们对他的期待不高。
汪海让人传来了一些消息,也是宝安王在圣元帝面前说的话。
“禁军跟金吾卫都是长公主殿下重建的,军官将校都是由长公主殿下任命,有长公主监国,是国之幸也。”前面阴阳虞九舟可能掌控了禁军跟金吾卫,后面又开始内涵虞九舟。
让皇帝觉得,在别人觉得,虞九舟当大周的家,比他当得好,那心里能舒服才怪呢。
宝安王还说了什么。
“皇城司锦衣,训练出来的真是美观。”这是内涵迟晚不懂兵,训练出来的都是花架子兵。
但圣元帝见过皇城司司卫的实力,对此倒是没有多想。
宝安王说了很多夸虞九舟跟迟晚的话,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总让人忍不住多想。
特别是圣元帝这样多疑的人,想得可就太多了。
可以说,宝安王完全拿捏住了圣元帝的心思。
想着汪海传回来的消息,迟晚突然开始想重新建立一支新兵了。
外面的很多地方将士,能派上用场的不多。
九边重镇,京营及周边,班君,沿海地区的军队,内陆各省的指挥使司,以及西南地区的将士。
看起来将士挺多的,真要用起来又没有那么多人。
迟晚就跟虞九舟提议,重新组建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从各地军营里面挑选好的,不够的话再招募,用来扩充京营。
京营的将士还是太少了,一旦边境起战事,临时从别的地方调兵,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
把京营的十万将士都带走,京都就空了。
有些内陆省份完全不需要这么多将士,边境打起来了,中枢的将士直接去支援就行了。
地方有卫所就好了,完全够地方治安跟防御的。
而且外族想要打进来不容易,内陆省囤太多兵没有必要,就算外敌入侵的攻势很猛,京营支援过去也够了。
内陆省份的那些将士,早就拉垮了,上战场也没有用,从建立开始多少年没有见过血了。
这些人养着,浪费钱又浪费地,还担心他们祸害一方,毕竟这些人闲得没事干的时候,三五十来个聚集在一起,喝酒打牌,一不小心就能搞出事。
所以迟晚想着,把里面优秀的人给单拎出来,扩建京营。
京营五军营改成十六卫,一卫两万人,三十万人驻守京都附近。
其实迟晚不仅是想着节省军费,保卫京都,她还想着,以后虞九舟真的登基了,护龙军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二十万护龙军,不得不早做准备。
对护龙军,虞九舟早就说过,施恩为主,镇压为辅。
护龙军对皇帝忠心,但很少有皇帝为他们着想过。
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龙城,他们的子孙后代只能是当兵,没有别的选项,他们的女儿坤泽,只能嫁给本地将士。
他们以及他们的祖先,以及他们所有的后代,只能生活在龙城,在乱世用性命为大周续命。
事实上,真的到了乱世,护龙军还会保持那份忠心吗?
皇城司调查过,里面有不少人心里都有怨念,特别是中小将领。
普通士兵,他们出去跟在护龙城里面过得差不了多少,至少在护龙城里面能吃饱穿暖。
还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而且越来越多。
中小将领开始出现了欺男霸女的情况,还有那些高层将领,只是表面干净。
不得不说,护龙城一开始还是很好的,但这么多代过去了,太多人的心里出现了怨,恨,贪,更多的还是对自由的向往。
并且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如何,从出生开始,就要为皇帝战死。
他们的命不是自己的,是大周皇帝的。
不满以及不公充斥在心里的时候,真当乱世来临,依然保持效忠的还有多少?
可二十万军队,这个基数在这里,哪怕每一个选择只有几千人,随波逐流,容易被来领的人,就会把这个队伍扩充到几万人的程度。
护龙军的存在,对皇帝是一种保障,可是只要是人群居的地方,二十万大军,再加上他们家里的老少,人数只会更多。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提前防备总是没错的。
时间过得太快了,秋猎一过,马上就要入冬,再就是春节,春节过完要不了太久,圣元帝就会驾崩。
留给她们的时间不多,必须在圣元帝驾崩前,把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好。
迟晚微微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安稳下来。
似听到了她的叹气声,虞九舟扭头看过去,“怎么?”
迟晚只是感觉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是以天下为棋局,把天下人都拉在了里面,一个不小心,那就是天下遭殃。
可是身处漩涡中心的人,他们不争不行,不争就是个死,甚至会连累更多的人死。
“来了。”迟晚正要说些什么,她就听到了行军的声音。
七八万人的队伍,行走起来的动静是很大的,很快每个人都感觉到了,那种土地摇晃的震感。
众人都知道,皇帝回来了。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皇帝的队伍出现在众人眼帘。
望山跑死马,双方还有一段距离。
但很多人已经动了起来,他们要迎接的不仅是皇帝,还有剩下的那些人,怎么安置,怎么接管都要马上做好。
三万禁军,两万金吾卫要先安置好,哪怕他们本来就是京都内部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