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就像虞九舟这次诊出双胎,她每晚回来都没有说。
  双胎可比单胎危险,也更要小心。
  虞九舟微微吃痛,但迟晚就是轻轻咬了一口就马上放开了。
  “好。”
  “哼。”
  每次都说好,做到的却没有几次。
  虞九舟捏了捏她的脸,“沐浴,吃饭,睡觉?”
  迟晚点头,“一起吗?”
  虞九舟“……”
  就在迟晚以为没戏的时候,虞九舟用极低的声音道:“嗯。”
  第107章
  中秋宴上, 长公主有孕的消息,如同投下了一颗炸弹,把宴会上的人炸得晕乎乎的。
  算起来长公主跟驸马成亲时间挺短了, 有的家庭,这么长时间坤泽没有怀孕, 说不得都张罗给乾元纳妾了。
  除非两人感情不好,或者她们身体有问题, 不然早晚有孩子。
  而长公主跟驸马的感情,看起来还可以,有孕也是正常的, 怪不得驸马巡视军营, 早出晚归累成傻子,也要回到京都。
  还有不少人想起了去年迟晚说的一些话,生下的孩子姓虞,上皇室族谱。
  那对方就不是皇帝的外孙,而是亲孙,真真正正的皇孙。
  宝安王跟那些侍妾有孩子,还不止一个,可是他的孩子上的是宝安王府的族谱, 虽也记了皇室族谱,但写的宝安王之什么。
  虞九舟的孩子生了, 族谱上记的是圣元帝之孙。
  宝安王的父辈, 往前数个三五代都是王,虞九舟往前数都是皇帝, 这就是区别。
  只是虞九舟是公主,不足为惧,可是她的孩子要是记在族谱上, 成为皇孙,那这个皇孙就很有可能成为皇帝。
  绝不能让虞九舟的孩子记入族谱,不对,是绝不能让她把孩子生下来。
  宝安王的目光幽幽地放在虞九舟的肚子上,只是一瞬间就把目光移开了。
  他是要动手,但不能攀扯到他的身上,中山王遗留,颖王遗留,还有各种意外,这些名头够用了。
  虞九舟没什么感觉,迟晚却感觉到了宝安王充满恶意的一眼。
  她手里出现一根银针,最终又收了回去。
  宝安王身边跟着一个内力高手,她没办法直接动手。
  男主就是男主,身边的人才不少,没有了竞争对象的宝安王,最近势力呈膨胀式的增长。
  但是虞九舟重生而来,要是重生文,主角就该换人了。
  迟晚并不觉得,宝安王就是天命所归了,一切还要争过之后才知道。
  虞九舟有孕的消息传出去后,紧接着就是她过敏了的消息,拒绝见客,就算是内阁都搬到了长公主府。
  听说长公主见内阁的人,都要用屏风挡住议事,给人她过敏很严重的样子。
  还好迟晚早就跟圣元帝说过了,在保皇孙这点,圣元帝肯定是跟她们站在一边的,对内阁搬入长公主府没什么意见。
  而此时迟晚正在考场里面,担任秋闱的主考官。
  大周的科举制度还是挺完善的,她只要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就行。
  可等考完试,誊抄考卷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她要看着这些人誊抄试卷,却看到有人不是在抄,是在默写一份新的答案。
  还有人在试卷上做了印记,或者是把别人的试卷抄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迟晚看着这些礼部官员,第一次动了真火,这些人也太明目张胆了。
  学子苦读多年,可能被人换了文章,可能被人顶了名次,那些不学无术的,反倒是能直接上榜。
  她立即叫停了文章的誊抄,让人叫了皇城司认字的过来,让他们誊抄。
  于是阅卷的时候,阅卷的官员看着这些令人头疼的字体,一脸的无语。
  可他们谁都不敢说,那些搞事情的官员关在了皇城司,一夜之间京都人人自危。
  进了皇城司的大牢,那些人坚持不了多久,就把人指使的人给供出来了,知道了幕后指使,就可以抓人了。
  敢在她主考的时候搞事情,当她皇城司是吃素的。
  没有了参考,那些阅卷官员只能老实阅卷。
  实际上这一批有两个已经被抓起来了,换了新的阅卷的官员来。
  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迟晚能这么刚,眼里一点儿沙子都容不下。
  也是,一个一点儿特权都不用的人,做事是这样的风格也是正常。
  迟晚做的这些事情,更进一步地树立了她的形象,报纸上自然会报道,做好事不留名可不是她的风格。
  知道迟晚维护了科举的公平公正,就连一些京都外的学子,对她都很是敬佩。
  已经在京都的学子们,联名上书推举迟晚为次年春闱的主考官。
  这件事皇帝是想同意的,可他要试探一下朝堂上的反应。
  长时间没有上朝的圣元帝,难得召开了朝会,虞九舟没有过来,有迟晚就够了。
  一场朝会而已,用不着两人都出场。
  朝会上,圣元帝说了学子请命的事,不出意外反对的居多。
  也是迟晚提前打过招呼,自己的人不许动,否则支持她的人越多,圣元帝就越怀疑。
  “陛下,驸马已担任京都秋闱主考官,春闱不便再用她。”
  “是啊,驸马是京都学子的座师,如何能担任全天下学子的科举主考官。”
  “放肆,你是在怀疑驸马会徇私吗?”
  “我等自是相信驸马不会这样做,可天下学子,天下百姓呢?他们不知道内情,万一这么觉得呢?”
  “哼,你们看看请命书上,签字的可不止京都百姓,由此可见,天下学子都尊重驸马。”
  “此一时彼一时,到时候没有考中的学子,难道不会怨恨?”
  此言有理,有些人考试之前或许没什么,要是自己落榜了,就未必不会中伤了。
  听闻此言,迟晚立即上奏,“陛下,臣有本奏。”
  “准。”
  “臣以为,秋闱学子们的文章都可以贴出来,一是让落榜的学子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日后如何努力,二是臣觉得,虽文无第一,但好文章有目共睹。”
  这样做肯定有人不服,但那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的。
  最重要的一点,迟晚要让那些试图作弊的人看看,胆敢动手脚的,他们的文章是否敢拿出来让全天下的人评判。
  春闱严格,殿试更严格,两次文章都贴出去,前者就算能作弊,后者是在皇宫,无数官员,殿前司的眼皮子底下,在不知道题的情况下,连提前背文章的可能都没有。
  春闱的题也是严格保密的,但殿试是皇帝临时出题,安全性更高。
  就说万一,万一春闱真的出现了作弊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两篇文章一对比,总能看出端倪。
  为科举之公正,迟晚觉得非如此不可。
  公平公正,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很奢侈,哪怕两个人身处同一地位,可还有人心中的成见,有可能一个人的外貌,谈吐,就导致了天平倾斜。
  就事论事太少了,严格遵循律法的人也很少。
  不说别的,就连大周最权威的三司,判案的时候都不会完全按照律法。
  而迟晚的皇城司做到了,不管对方什么背景,还是什么,严格地按照律法来,必须给苦读多年的学子,还有为供他们读书的家人一个交代。
  也要让大周百姓知道,以后他们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只要有天赋,就不怕因为自己没有背景,而耽误孩子。
  这件事迟晚不能保证,但是她能保证的是,严惩不公平者。
  严惩之下,必然能让科举没有那么花事。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迟晚在为科举公平努力。
  很多出身没有那么好的官员,心情莫名地激荡,当初他们要是遇到这么一个主考官,那他们还用做那些事情吗?
  不说考中进士前他们遭遇了什么,单说考中进士后,他们这些名次靠后的进士,想要分到不错的去处就得倾家荡产地找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把自己这个人绑到所谓“恩师”的战车里。
  以后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顶锅的都是他们这些人,要是不上门,大周有很多未教化的地方,派过去的官员动不动就死。
  谁不怕死,做别人的狗,总比死好。
  可此刻驸马在为天下学子争一个公平,他们这些人是过来人,可他们也都是小官,他们的孩子也是要科举的。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不少品级不高,也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走了出来。
  皇帝本就想让迟晚做春闱的主考官,乐得看到迟晚受到支持,况且只是一些小官,还是有感而发的人。
  要是满朝的高官也支持迟晚,他可就要多想了。
  不过这种提议,是在断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走后面的路子,想来也不会帮驸马说话。
  皇帝直接同意了她的提议,“驸马的公平公正,诸卿家对驸马做春闱主考官,可有什么意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