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前多闲暇,宫长安正在院子里踢蹴鞠。
他短衣襟小打扮,脚上穿一对儿小牛皮倒卷帘的靴子,把只蹴鞠踢来勾去,犹如黏在身上一般。
“四哥好厉害!”宫宝安叫嚷着冲了过去,“我舅舅也有这样的本事,只不过不常给我看。”
宫长安见到他们来了,便将蹴鞠轻轻撂下,稍稍整理了一下衣服,向宫诩请安。
又回头对宫宝安说:“你从学里回来了?可累不累?”
“学里就那点事,没什么好说的。也有踢蹴鞠的,只是没有四哥这般身手。”宫宝安俨然更佩服他这个四哥了,“爹爹说了要考考你的学问,若是还成也叫你去学里读书,这样咱们就有伴儿了。”
小孩儿不藏话,宫宝安立马就嚷嚷开了。
宫诩不动声色地看着宫长安,见他全身都布满了细汗,人虽然小可长得结实。
俊俏却不孱弱,飒爽而不野蛮,犹如乱石间生出来的小松,挺拔坚韧,潇洒自然。
宋氏生的两个儿子都偏文弱白净,性情也柔顺。
宫长安显然与之不同。
“我且问你,这几年都读了些什么书?”宫诩坐在文冠树下的椅子上,清了清嗓子问。
“儿子读的书不多,也只是粗略地学了些浅近的道理。”宫长安在一旁垂手侍立,“不过就是寻常儿童启蒙的书。”
“可有读《诗》?”宫诩微微侧过脸问他。
“读了一些,但不得甚解。”宫长安答。
“也罢,我问你,诗云:‘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当作何解?”
宫诩问的是《诗经》中十五国风周南的《樛木》篇,不算是其中的名篇,但只要读过毛诗,就应知此篇。
“旧有此诗讽刺周平王遗弃宗室之说,《毛诗序》亦言: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族也。
但儿子浅见,以为此说颇有牵强附会之嫌,故不愿苟同。
儿子以为,诗者善比兴。此诗不过以樛木、葛藟相生相傍以比兴欢庆祝福之意。或祝新婚,或庆生辰,总之诸般喜事皆可成颂,如此而已。”
“你小小年纪竟然敢质疑前人,那《毛诗序》流传至今有上千年,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就可指摘的?!”宫诩的口气有些冷,脸上没什么表情。
宫宝安在一旁看了不由得替兄长担心,连忙说道:“想来是四哥没进过学堂的缘故,也没有先生教授他。我们先生就说,似《黍离》、《樛木》之篇,皆言王道衰微,失国失家之悲也。”
宫长安并不慌乱,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自古以来对经史注解不知凡几,有同有异,这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圣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儿子觉着在读书时,须得学会自行揣摩,而不是一味遵照前人的训诰。
再者孔圣人曾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也。儿子年纪小,所知者也甚少,唯有一颗赤子之心。
读此诗时只觉得欢欣融洽,和乐美满。读来读去,也未品出讽刺之感。
因此不想违背本心,来附和前人之说。
又或者随着年纪渐长才能品味出别的深意,也未可知。”
宫诩听完了他的解释,久久未发一言。
不得不说对于宫长安的理解,宫诩是很认可的,他也觉得《毛诗序》中有太多将平日生活的人之常情,硬拉扯到美刺、国事上去的。
他小的时候,读《诗经》时也有许多篇目,无论如何读不出先生所说的道理,可却还要违心地人云亦云。
不过他并不会因此表扬宫长安,而是换了话题:“你去拿纸笔来,我看看你习字如何。”
宫长安应了一声转身进屋,而此时温鸣谦已打发了丫鬟送了茶水点心过来。
宫宝安饿了,看着盘中异常精巧的点心,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宫诩则皱起了眉,看到温鸣谦给的点心,他便联想到长子的死。
“不要乱吃东西,”他告诫宫宝安,“要吃什么,回你阿娘院子里再吃。”
第37章 美味肴
宫长安取了纸笔过来,宫诩便命他随意写几个字来看。
宫宝安也不免手痒,他想着左右自己每日都要练字,不如就在这里练完了,也好能和宫长安一起玩儿。
于是就说:“父亲,我也想和四哥一起写字。”
“那就一起来吧!每人写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来。”宫诩看桌上有好几支笔,便叫他也写。
石桌不大,兄弟俩分南北站立,一人占了一半桌面。
宫宝安小腰板拔得笔直,一笔一划都十分小心在意,很是谨慎。
反观宫长安,左手负在身后,右手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四哥,你写完了?”宫宝安错愕,“我还没写完两句。”
宫诩的眉头又一次皱了起来,宫长安写的并非一般儿童所习的正楷,而是行书。
“简直胡闹!”宫诩着恼道,“你才多大年纪?还没走稳就想跑了!”
“父亲莫怪,只因您未说要写什么字,所以儿子才写的行书,如今再重新写过罢了。”宫长安说着便另换了纸。
但也赶在宫宝安写完的时候落下了最后一笔。
宫宝安巴巴儿地举着自己写的字到宫诩跟前来:“请爹爹指正。”
他写的诗一首《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宫诩拿过来仔细看了看说:“这个‘头’字、‘深’字最好,‘蓬’字偏松散,‘蒿’字又太局促,还要再练。不过这首诗的志气是好的。”
宫宝安点点头,接过去重新端详。
宫诩再看宫长安的,只见他写的是: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诗原有前四句,你可知道?”宫诩问道。
“是‘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宫长安张口就来。
“不错,这是易山先生的诗,可惜缺了题目。”宫诩点头,“你为何要写这首诗?”
宫长安一笑:“儿子没多想,单是喜欢它的超逸淡泊。纵然失了题目,却仍是一首好诗。”
“是啊!读书便是读书,莫要将读书认作登天梯。”宫诩自己骨子里便是个恬淡闲散的人,做官只是世情使然。
他不由觉得这孩子与自己颇相似。
再看宫长安的字,明显比宫宝安的更稳健更有力。
这年纪的孩子能写出这样一笔字来,便是在能人辈出的京城,也称得上难得了。
但宫诩自然是不会过多夸赞他的,反而还要挑他的毛病:“你的字笔锋犀利,不知收敛,太过外露,这不是什么好事。”
宫长安恭恭敬敬地答应道:“父亲教训的是,儿子谨记。”
“好香啊!”宫宝安提着鼻子猛嗅,好似一只小狗,“哪里来的香气?”
“是张妈在做菜,”宫长安笑道,“红烩芽菜,配着鲈鱼羹。”
宫宝安原本就饿了,先前他想吃点心,父亲不许。这会儿被香气一勾,肚子里的馋虫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
宫长安见他这副样子便说道:“若是五弟不嫌弃,可留下来和我一起用晚饭。”
宫宝安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拉住宫诩的衣角撒娇道:“爹爹,左右阿娘身上不适。咱们便留在这里用了饭再回去吧!也免得吵了她。”
宫诩近来常吃张妈做的菜,早就上瘾了。
再加上宫长安说有他最爱吃的鲈鱼,因此就没有出声拒绝宫宝安的提议,但是也没有明确首肯。
宫长安牵起宫宝安的手,又对宫诩说:“父亲也一起进来吧,张妈做菜很快,一炷香里再添两道也没问题。”
宫诩却坐在那里不动。
而张妈则一边从房里走出来,一边指使着两个丫头把文冠树下石桌收拾出来。
“难得老爷和五少爷过来,就尝尝老奴的手艺吧!”张妈压根儿就不问宫诩在不在这里吃,手脚麻利的将自己做好的饭菜端了过来,就放在石桌上。
“有趣!有趣!在院子里吃饭真有趣!”宫宝安可高兴坏了。
温鸣谦始终也没从房里出来,宫诩也的确不想见她,二人之间的芥蒂太深,面对面只会觉得尴尬。
张妈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吃过的人都抵抗不住。
见两个儿子都眼巴眼望地看着自己,宫诩便也没有起身离开,而是拿起了筷子。
“你们也坐下一起吃。”宫诩对两个儿子说。
宫宝安先前还能保有几分矜持,待吃了一口菜后,便顾不得许多,手里的小筷子上下翻飞,还嫌自己慢。
宫长安见他如此,便忍不住替他夹了几次菜。
随后张妈又补了两道菜上来,原料也不过是青菜豆腐之类,可做出来的味道却着实让人惊叹。
https:///yanqing/20_b/bjzf2.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oit.html" title="只今"target="_blank">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