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这次袁家人纷纷落网。
  六部里的官员,还有军营之中,都有人出手对付袁家。那些袁家人违法的证据,大半是袁家人的上官或上上官提供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前太子的势力,渗透了整个朝堂,包括在军中。
  秦驰越是深想越是忌惮。
  “娘子,过几天要回徽州省亲,你准备好了吗?事情比我料想的顺利,或者我们可以提前离京。”秦驰没想到明成帝很配合。
  这个大概是帝王的通病。
  最为忌惮大臣结党营私。
  宋锦早知他要回去省亲,“说句心里话,我不太想此时离京。比起这个时间回去徽州,我更想第一时间知道仇人的下场。”
  “我们得了赏赐,再不离开就会打眼了。”
  “打眼吗?”
  “之前我闭门不出,可以说是在等朝中的赏赐下来。现在这几天,可以说是准备回乡的事宜。或许也可以拿娘子有孕为由,说你不宜舟车劳顿,然而这是难得回乡省亲的机会,错过了这次,下次便不知要何年何月。”
  秦驰心里也纠结。
  正好回去省亲,娘子有孕。
  为了避免宋锦劳累,秦驰已经决定把行程放慢,必要的时候坐船离开。
  宋锦坐着商船行商。
  她是不晕车的,比坐马车更舒适。
  宋锦离临盆还有两个多月。
  等孩子出世再回乡,不太现实。要知道临盆之后又要坐月子,再回去省亲又要两三个月,想一想休假半年就不可能。
  宋锦同样想到了这些情况,便道:“我没什么好准备的,需要的东西珑姨已经准备妥当了。”
  即便要回徽州。
  又是身怀六甲的,要带的人必然要带足。
  先前请的稳婆,跟对方说好了,要不要跟着出远门,如果不想去的,便拿着银子送对方回家,如果跟去的话会有一笔赏银。
  这笔赏银可以说,是稳婆辛苦给人接生两三年都赚不到。一听到这钱的数目,两个稳婆都当即表示会跟去。
  这样更好了。
  府里其他的下人不是都跟回徽州。
  洪老头留下看守屋子,实则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不会轻易离京。
  秦驰为了留个人给洪老头做饭洗衣,潘婆子和厨房也留了下来,其次,秦驰看到了新买的丫鬟小芙,此次是中途买回来的,可以说养没养熟还不可知,秦驰索性也让小芙留下,让她得空就打扫下后院的厢房等。
  景大夫师徒要跟去。
  其实景大夫跟去就行了,但他徒弟不放心,坚持要跟着回徽州。
  宋锦在问起了景大夫求助的老友,“那人现在是谁在照顾?”
  “他中风的症状改善了许多,日常生活没有问题,已经回到了丰宁胡同居住,他的儿子和媳妇被捉了,但他还有个孙子。”
  回答宋锦的人是木婷。
  木婷又说道:“景大夫托宋掌柜平时去看看他,给他送药和粮等。”
  宋锦只是问了问,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发出了药铺那样的事情,景大夫说来都有些不知该如何面对老朋友,因为他一时的善心,差点连累到了药铺的人和宋锦。
  这事情宋锦不怪他。
  他自己都要怪自己。
  故而在老朋友提出要回家,景大夫没有拦着,隔段时间去看一看他,给他把脉换药方子,经过调养这段时间已经恢复良多。
  木婷见到宋锦不说话,也没有开口。
  秦驰穿着便服从外面进来,他今日出门去见一见吕延吉,告诉他一声自己要回家省亲,顺便问他是否有家书等带回去。
  吕延吉自然是欣喜。
  当即说有,等后会送到他府上。
  秦家人的进进出出,胡同里的人都看在眼里,可以说整个翠花胡同,官位最高的人现在是秦驰,一般住在这个胡同里的官员,在秦驰过来之前,大多数是六品以下,连带五品都没有一个。
  这一天,天气晴朗。
  大清早秦家门前,停着数辆马车。
  东西不断的从秦家搬出来,再放上马车里,很快就几个堆满了车厢。
  只除了坐人的车子。
  秦驰扶着宋锦的手臂出门。
  宋锦出来的时候,头上戴着帷帽,站在远处的邻居看她只知道是她这个人,面容却看得不甚清楚。而且,出来的时候宋锦直接就上了马车。
  秦驰跟驾车的老李头低声说了句,便踩上了车辕,正要弯腰钻入车厢。
  “秦大人,这是要回乡省亲?”
  一道男子的声音从董家门口传来。
  秦驰动作稍顿,顺着声音看去。
  正是面带微笑的董兴德。
  乍一看到这人的时候,秦驰有一瞬间的愣怔,董兴德此人身上的阴郁不见了,整个人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听闻他前不久调去了大理寺当差。
  以后,还是他的同僚。
  秦驰很快又恢复自然,礼貌的向董兴德拱手行礼:“董大人失敬了。”
  “客气了客气了。”
  董兴德拱手回礼,“祝君一路顺风。”
  “承你吉言,再会了。”
  “再回。”
  二人挥手告别。
  秦驰转身洒脱的钻入了车厢。
  一行人起程,离京。
  第330章 秦驰的私心
  一支马车队伍缓缓行驶在官道。
  居中的马车从表面上来看不出挑,细心打量就会发现是上等红木精雕细琢而成的车身。
  车内铺设着柔软的地毯,触感温暖而细腻。靠背处雕刻着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跃出木质的束缚,展翅高飞。
  马车内部空间宽敞。
  一盏宫灯悬挂在顶,发出柔和的黄光,映照着车内金色的香炉散发出袅袅香烟。几本装帧考究的书卷随意地散落在小几上,旁边是一具小巧的茶壶,正散发着淡淡的茶香。
  软榻上放着一件织锦披风,华丽而厚重,披风的角落绣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间似乎还带着露珠。
  车窗外偶尔传来马蹄声和车轮滚动声,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车内安静惬意的氛围。
  车厢一角,秦驰正捧着一卷书翻阅。
  偶尔,他抬起头来看一眼舒服得快要睡过去的宋锦,嘴角勾起一抹满足的微笑。
  这是他特意布置的车厢。
  只为了让她在途中能舒服些许,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在马车上睡了一觉。
  宋锦醒来便是临近中午。
  队伍停了下来,在一处庄子落脚。
  “相公,你这是……”宋锦看到了老李叔等人在搬东西。
  秦驰笑道:“在这里落脚,休息一个时辰。”
  “这才刚出发。”
  宋锦想说自己刚坐了多久马车来着,睡了一觉之后,并没有觉得累。
  秦驰坚持要休息。
  宋锦打趣道:“按你这走法,没两个月回不到徽州。”
  “时间又不赶,慢慢走,当是郊游。”
  秦驰在外面没有说她不是想看袁杨两家的后续,走慢一点还能关注京城之事,扶着宋锦走入了庄子,进了一处屋子里落脚。
  他凑近宋锦耳边小声道:“听说杨阁老递了辞官的折子。”
  “他这是以退为进?”
  宋锦几乎不加思索便猜出。
  秦驰心想娘子果真和他想到一处,“陛下把折子压下了。”
  这事没有批准。
  宋锦面露不解问:“陛下是怎么想的呢?”
  “估摸是刺激不够?”
  秦驰以前对于明成帝的观感,多是来自于长辈的认知,故而初始的印象就不好,毕竟长辈就没几个对明成帝有好印象的,当然,那个素未谋面的外祖父,对于明成帝是何态度,他就不得而知。
  在他打小接触的老李头、老霍和陶掌柜等人中,对于皇帝的观感就不好。
  三人曾在西北当过兵。
  西北当兵很苦,朝廷经常克扣军饷和粮草等,一些将士没有死在战场,反倒是冻死和饿死,这能让他们对皇帝有好感才奇怪。
  日积月累下,秦驰受到了影响。
  再加上外祖家和母亲的遭遇,让秦驰对明成帝的感观更差。
  他算计明成帝。
  按照他的设想,他会容不下杨家。
  宋锦对于局势所了解的不如秦驰,只是一些想法还是有的,“相公要不要再给杨家添把火?”
  “什么意思?”秦驰一时没听明白。
  宋锦压低声音道:“建宁柳家,杨令瑜的妻子姓柳。”
  “柳家屯兵,不能曝光。”秦驰说出了一句让宋锦意外的话。
  宋锦知道只要此事一曝光。
  杨家无论如何都逃不掉。
  秦驰沉默了半晌,张了张嘴,最后才憋出一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况且建宁那边,早就控制不住了。”
  秦驰陆续拿到建宁那边的情报。
  https:///yanqing/20_b/bjzf1.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