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主事道:“不发月俸,是按日结,一日三十文。”
边关将士的棉服裁缝不复杂,样式统一简单,因此不需要大裁缝。
工部的雇工基本是普通百姓,知根知底的当地人,在虞衡司挂个名,有活干的时候官吏就会通知工头,再由工头挨家挨户通知。而一个工头通常管理一百名雇工。
秦驰让人将花名册拿来。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籍贯和住址。
“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女工不足。几位有何建议?”秦驰例行询问一句。
员外郎道:“应添加女工。我们可以提拔几个工头上来,让他们去拉人。”
提拔上来的工头,都是当地人。比起秦驰这个外地人熟悉得多。
秦驰把此事交给员外郎他们去办。
三人去忙碌。
直到下衙,秦驰离开之时带走了库放的一串钥匙,同时安排了人看守库房。
为此秦驰把老霍留下。
背地里又留下了十个暗卫。
接下来要怎么样做,秦驰心里有个大概,细节的问题他想和宋锦商量一下。行商的事情上,他家娘子仿佛天生就会。
月上柳梢。
屋内,灯火摇拽。
秦驰伏案书写,将需要注意的写下来。回家同宋锦商议,让秦驰完善了心中所想。
宋锦建议按件计算:“接日来结算,别人干起来不会很积极,有一些人可能为了多干些天,会故意拖慢时间。按件就不一样,多干多得。好比一天三十文,换成完成一件可得三十文,想多赚些钱的人还不得要拼命干?”
合格了才收,不合格就退回整改,损坏或丢失就按价赔偿。
再执行时添了一些限制。
好比领活回家做的女工,一次只能领三五件。
新人要试用一日。
宋锦又道:“相公发个公告,让城内擅长女红,家世请白之人,可以到虞衡司接短活。这种能够赚钱补贴家用的机会,很多女子皆想要的。好比康大娘和她的媳妇,女红就做得就不错,我见过她家人穿的衣服,针线就不错。”
普通百姓的衣服,家里都是自己缝缝补补,怎么样缝制军用棉服,只要让熟练工教一教,很快就能上手。
秦驰听了之后豁然开朗。
宋锦美眸微微一笑,“明日我让人给康大娘传个消息,告诉她可以去虞衡司领活。”
“有劳娘子了。”
秦驰觉得可行,“康大娘在那一片挺有名,让她当个工头都没问题。”
活计不难做。
只要有人指点一下。
这个需要明日他去安排。
随后又商量过一会儿,夫妻俩就安寝。
一连数日。
秦驰忙得脚不沾地。
宋锦想出面帮忙,碍于对秦驰的影响不好,她只能忍下来,总不能事后让人借此来质疑秦驰的能力,办理公务还要妻子抛头露面来相助。
沾上了靠妻子的谣言,终究是有碍名声。
虞衡司众人辛劳数日成果斐然。
女工人数不断上涨。
当场考究过关,便会开始试用。
开始一日千余成品,数量每日跳跃式上升。若非虞衡司验收入库的人数不足,拖慢了进度,可能会更快。
在质量这一关,秦驰盯得很紧。
是经过三重质里检查。
首先是工头。
工头收上棉服就要检查一遍,送到虞衡司又是一轮检查,入库的时候还会抽检。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立马打回去追究责任,全部按照规矩来行事,任何人求情都无用。
仅仅开始五日。
便完成了以前一个月的数量。
当中有人想搞小动作,秦驰安排的人很快把闹事者揪出来。
杀鸡儆猴。
再没有人闹事了!
袁尚书回到家中,气得将茶碗砸到了大儿子的头上,“都怪你娶的那个蠢货和儿子,瞧瞧给我们家招来了什么样的仇人?”
“爹!又不是我惹的。”
袁大爷捂着头委屈,“还有人都死了,您就别提她了。”
本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知道秦驰干得有声有色,按这个速度不用一个月就能完成。
袁尚书不得不承认,秦驰此人不仅是学问厉害,能力也很强,已经不仅一次避开了他挖的陷阱。
“杨家是不是在帮他?”袁尚书突然问。
袁大爷道:“五城兵马司的人到虞衡司前维持秩序,有人见到了杨应荣。”
“徽州府那边查得如何?”
“爹!还真有一事。五六年前歙县有个药商突然被抄家,一族人下狱……”
第305章 秦驰被抢功劳
袁家派人去徽州调查杨令瑜。
在人没到徽州的时候,途中便碰到一个徽商,在攀谈之时,酒过三巡聊起了徽州的见闻,提起了五六年前百年药商宋氏的案子。
提起了但凡去衙门打听的人非死即伤。据说宋氏一族人被押送上京。但是五年前京师并没有来自徽州府的大案,调查的人立马将此事传回了袁家。
袁大爷让人去衙门调查。
确实没有徽州药商一族的案子。
袁大爷眼带兴奋,“在杨令瑜任职期间,一个家族突然下狱失踪。下令抄家的人正是杨令瑜。这事情只要曝露,杨令瑜心定没有好果子吃。”
“这案子太大了。”
袁尚书保持怀疑的态度,“一个家族的人被构陷下狱,在解押上京的途中失踪。这么大的案子,杨令瑜竟然没有上报?”
“山高皇帝远,有什么干不出来的?那徽商还说杨令瑜一个妾室勾结当地药局,恶意低价收购药材,要发灾难财,这事早就在徽州传遍了……”
“竟有此事?”
袁尚书琢磨过后,当即又道,“多派些人手去调查,务必要拿到证据。”
此次一定要给杨家教训!
上次杨家摆了他家一道,袁尚书这口气至今还憋在胸口。
袁大爷匆匆离开
刚踏出门槛,便想起了另外一个消息,据说有人在调查他那个不孝子袁世鹏。
想到人已经逐出了家族。
袁大爷又略过了此事。
在回廊里迎面碰见了大管家。
大管家恭敬禀报:“大爷,那几个商贾求见,老奴把人带到了偏厅,您要见一见吗?”
之前亏掉的商贾找上袁家。
袁大爷气恼道:“见什么见?不见!让他们统统滚蛋,一件小事没有办好不说,还好意思找上门?”
“是,老奴这就去打发他们。”
此事袁大爷就交给了管家去处理。
在书房的袁尚书并不知道,正跟幕僚琢磨着怎么对付秦驰。
“此子成长太快,必须要尽快压制。”袁尚书心头莫名有股紧迫感。
幕僚故作深沉道:“大人,太湖不是正闹水灾吗?户部筹备赈灾物资差不多了吧,明日的大朝会上,定会商议去赈灾的官员。秦祈安是徽州府人。徽州距离太湖近,由他去赈灾说得过去。”
幕僚冷笑一声,又接着道:“只要人离京,出点意外也实属正常。”
“这事可行。”
袁尚书双目明明灭灭,暗藏杀机。
次日大朝会,庄严而肃穆。
文武百官穿着朝服,列队站在宽阔的殿堂内。
金碧辉煌的龙椅上,明成帝威严地端坐。
诸臣正在商议着赈灾的官员,沉甸甸的紧张气氛。去赈灾向来是苦差事,稍有不慎就会把命给搭进去。历来京城的官员都是避之不及。
现在就是各自推诿。
突然间,袁尚书站出列,声音洪亮道:“陛下,近日太湖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农田毁坏严重,实乃国之大患。赈灾一事,刻不容缓。”
话音刚落,殿堂内一片寂静。
皇帝沉吟片刻,询问:“袁爱卿想推举谁去赈灾?”
这时,袁尚书故作姿态,转而面向秦驰,语气中带着不寻常的赞许:“秦郎中入朝为官数月,便已是工部郎中,能力如何,毋容置疑。陛下,臣听说秦郎中来自徽州府,太湖离徽州不远,想必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此番太湖之灾,臣推举秦大人。”
秦驰脸色微变。
袁尚书若不是刻意为之,在场都没有人信。
明成帝看向秦驰问:“秦祈安,你意下如何?”
“陛下,微臣手上尚有任务,一时半会儿走不开。”秦驰提起了二十万军用棉服一事。
袁尚书回应道:“此事本官会亲自接手,秦郎中大可放心。”
无耻!
无耻至极!
人家把难题解决了,就差收尾的事宜,作为上司此时站出来揽活,等同于抢功劳。偏生袁尚书找出的理由十足。
赈灾事宜,确实是刻不容缓。
秦驰心中暗自冷笑,却不得不做出恭敬回应:“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https:///yanqing/20_b/bjzf1.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