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秦驰等茶上来,让二人喝了缓缓之后,这才说道:“今日柏舟出声冒险了,我担心毛少杰知道后会寻你麻烦。”
  “不怕,我猜他嚣张不了多久。”
  路柏舟很是笃定的说道。
  一旁的吕延吉也察觉到了,“你就那么肯定有人会把他拉下来?”
  “肯定了,也就是毛少杰没有看清。他老盯着祈安兄的位置,却不知道下面盯着他位置的人更多。”这话路柏舟没有夸张。
  翰林院里的修撰和修编等最多。
  状元榜眼探花出身的比比皆是,是他们不够资历吗?
  够的!
  但没有人腾位置,怎么晋升?
  要么离开翰林院,另谋出处;要么把前面的人拉下马,把官位腾出来。
  秦驰无奈道:“这是你们的猜测,毛少杰的背后有袁尚书撑腰,不是谁都有胆子动他的。”
  “哼,等着瞧吧。”
  路柏舟是坚信有人会动手,“如果不是我刚入翰林院,怎么轮都轮不到我,我立马在背后捅他刀子。”
  吕延吉和秦驰霎时一滞。
  再齐齐地看向路柏舟。
  路柏舟说得正眉眼色舞,见二人看过来立马咧嘴一笑。
  得了,就是个愣头青。
  三人聊了一阵子,饭菜也做好了。
  酒足饭饱之后,在天黑之前,秦八当车夫送二人回家。
  秦驰也从老李头那里得知今日宋锦出门,还去丰宁胡同外面的坊市转了一圈,又去可疑的两户人家那里走了一趟。
  今晚招待客人的桂花酿是宋锦买的?
  秦驰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家娘子似乎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是个人经历的问题,即使是嫁人了,依旧是不曾想过要完全依靠他。
  这让秦驰的心情很复杂。
  宋锦端着一碗凉凉的银耳羹过来,正好碰到了秦驰望过来的眼神,“相公怎么啦?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把银耳羹递到秦驰面前。
  秦驰接过来放到桌案,再牵过她的手,轻轻地握了握,“听说你今日出门了?”
  “对,去了一趟药铺,再去坊市逛了一下。”
  宋锦听他这么一问,便知道他是何意了,“中途撞见了杨三少爷,他又吃了我一碗阳春面和半斤烤羊肉。真不知道杨家,有那么穷吗?”
  多数抠门的人都是由于钱银不凑手。
  一个大少爷抠抠搜搜的,就是很奇怪。
  外面说杨阁老为官清廉。
  这个听听就是了,宋锦一个字都不信。
  第279章 被参了一本
  “娘子怀疑是对的,纨绔子弟不都是挥金如土吗?抠搜成他这样,凭何成为纨绔?”
  秦驰也觉得杨应荣有点违和。
  再想到此人去了五城兵马司当差。
  他又补充道:“我让洪叔再查一查他。”
  “那有劳相公了。”
  宋锦抽回了手,到一旁的椅子坐下,还顺手抽了旁边书架的一本书,“这些年让人盯着杨家旁支的人。藏污纳垢的事有一些,但单独曝露出来没一件能伤不到杨氏本家,就算全部曝光,也伤不了杨阁老。尤其是袁家这样了,陛下都能保下来,轮到杨阁老怕是也差不了多少。”
  “除非让陛下知道杨家算计他。”
  秦驰端起了银耳羹吃了起来,“这凉凉的,是冰冻过?”
  “哪里有冰,是放到井里凉过。”宋锦回想到让明成帝知道真相的可能,“洪叔那里有证据吗?”
  秦驰摇头,“我问过了,没有。”
  宫中眼线传递消息,只是一张字纸。
  按照习惯看过之后便会销毁。
  宋锦可惜的神色一闪而过,“那就先这样。”
  旋即低头翻阅了手中的书籍,是一本杂记。
  秦驰吃着银耳羹之时,不经意的抬眸看向旁边的宋锦。
  傍晚上的她去了妆容。
  柔和的灯火下,静坐于满是岁月痕迹的书架前,身着淡雅的水墨色长裙,衣摆上绣着几朵幽兰,随着翻书的动作轻轻摇曳。
  面容如同精雕细琢的瓷器。
  温婉淡泊而宁静。
  一对眼眸宛如秋水中的明月,既明亮又清澈,仿佛能洞悉人心的深渊。那双纤纤素手握住的经卷,正沉浸于书海之中,恬淡而自足。
  仿佛受到了感染般,秦驰白天那一丝丝浮躁的心情,在这一刻突然间消散了。
  当初他娘亲不允许他入朝为官,不是没有道理的。
  秦驰真正进入了官场,便有几分理解母亲苦心。然而,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的安宁,为了以后可以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之下。
  ……
  当晚有名刚正的郑御史家里。
  同时收到了数封信,内容不就是举报翰林院毛少杰的,这信还是不同人写的。
  郑御史道:“这毛少杰得有多招人恨?惹得这么多人一同来举报他。”
  “莫不是又有人想把老爷当枪使?”一旁的郑夫人正缝着件衣袍。
  郑御史摸了摸胡须,“当枪也是说明老夫有价值,待我明日去打听打听,若是确有其事,我便写着折子参他一本。”
  “又要得罪人了。”
  郑夫人忧心忡忡道,“这满朝文武都快要被您得罪光了。”
  “弹纠不法,御史之责。我有分寸。”
  郑御史自己心知肚明。
  不竖立个疾恶如仇、刚正不阿的形象,凭啥当上御史?真以为什么人都能当御史,当上了又没点儿功绩和建树,一样会招来骂名。
  御史承担监察百官的职责,最容易受百官排斥。
  郑御史心里磨刀霍霍要挥向毛少杰,决定明早就差随从去打听。
  第二日,大朝会。
  晨曦初照,皇城内五龙桥上银霜点点。
  石阶间透着冰冷,钟声悠扬。
  金銮殿前,御林军肃立,银盔甲映日生辉,神情如磐石般坚定。朝臣们沉稳的步伐,回荡在寂静的宫墙之间。
  殿内,龙椅之上,明成帝神色严峻。
  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一旁,有名御史手持朝笏站了出来,向皇帝奏报:“臣参翰林院掌院颜显清性情怠慢,玩忽职守,致使翰林院官员日日不务正事,争来斗去,人心不古,文风败坏,朝廷文治大受亏损。”
  翰林院的官员不用上朝。
  不代表朝会上没有翰林院的人。
  颜显清在礼部有兼任郎中之职,这会儿也是在朝堂上面,在明成帝看过来的时候,颜显清跪于殿下,额头触地,双手紧握,汗水浸湿了朝服。
  他的心中涌动,深知一旦罪名成立,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站出来参他的人,是袁御史。
  是袁尚书旁支的人,大概是知道他昨天警告毛少杰,今日就来参他一本,这是要先下手为强。
  朝臣们低头默然,呼吸凝重。
  仿佛怕打扰到那凝固的空气。
  他们的内心各自翻腾,有人心里对颜显清刚升掌院就被人找茬很是同情,也有人在心里幸灾乐祸和看好戏。
  皇帝缓缓开口:“颜爱卿,你有何辩解?”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颜显清很快就稳住心神,开始替自己辩解,“陛下,微臣刚上任掌院,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得做了多大天怒人怨之事,才能致使朝廷文治大受亏损?”
  这话一出。
  其他人都默了。
  这个月翰林院没传出丑闻吧。
  翰林院闹腾也是在自家那块地,朝廷各个部门还没见得有翰林院的平静。
  明成帝又勾唇问道:“袁御史,轮到你说了。颜显清问你,他干了什么?”
  袁御史抹汗。
  昨日他收到举报信。
  毛少杰是谁?是袁尚书的女婿。
  当即袁御史拉着毛少杰去袁府一趟,袁尚书让他们按兵不动,被参了也无所谓,等以后他回去工部,把他调去六部。
  谁知等袁御史和毛少杰离开。
  中途收到消息说郑御史也收到数封信。
  按照郑御史的为人,必定会参他。
  毛少杰脑子一热,索性请袁御史参颜显清一本,说不定能把水给搅浑了。
  这个时候,袁御史只能坚持己见。
  颜显清反驳。
  最后说着说着,便牵扯出了秦驰和毛少杰。
  从翰林院里被召去大殿。
  秦驰和毛少杰进殿便向明成帝行叩拜礼。殿上发生什么二人很快就清楚。
  明成帝问:“你们二人有何要说的?”
  秦驰沉默未语。
  毛少杰伏跪于殿前,只觉一股寒气自脊梁骨升起,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抢先辩解:“秦大人少年轻狂,恃才傲物,微臣素来爱才,见其刚接手事务,难免生疏,便对其指点一二,本是出于一番好意,奈何秦大人非但不领情,还私自停掉微臣事务……或许是颜掌院护着他才会有恃无恐吧,请陛下明察。”
  https:///yanqing/20_b/bjzf1.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