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大老爷问道。
又有人说道:“应该要回来了,听说乡试在八月份呢。”
“他要参加吗?不是说去国子监读书了?”
秦家沟出了一个举人,又有一个去国子监读书的后生,在这一带可以说是扬名了,连带村子里未婚的儿郎都不愁娶亲,姑娘们也争先有人来提亲。
这两年的时间,秦家沟明显日子好过多了。
有人跟着马车跑。
当中以小孩子居多,当宋锦下马车的时候,正好见到一群孩子围了过来。
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男孩凑了过来。
当中有个机灵地仰起了小脑袋,“你是大嫂吗?我是秦家四郎。”
“我是五郎。”旁边稚气的男孩子声音迫不及待地说道。
生怕宋锦把他漏掉了似的。
宋锦眉眼温柔而笑,“是你们两个呀,都长这么大了。”
七八岁的孩子,很是天真可爱。
尤其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养得很是虎头虎脑的,宋锦当即从车厢里取出了一包糖果,一人给抓了一大把到他们的兜里。
其他村子里的小孩,眼里羡慕中又带着渴望。
倒是很有礼物,并没有上前讨要。
宋锦索性将整包糖递给四郎和五郎,让他们分给村子里的小孩。
两个人很是高兴,拍着胸口说保管能完成。
“是大郎媳妇回来了?”
李氏收到消息匆匆往门口出来。
一见到是宋锦,脸上浮出慈和的笑,再往她身后瞧了瞧,“是你一个人回来?祈安没有同你一起回来?”
“相公有事儿,要晚两日。”
宋锦微笑地说道,再向李氏请安问好,“婆婆在家可还安好?”
“好好,都好。快进家里吧,你们的寝室我已经让人打扫干净了。”李氏抓起宋锦的手,扯着她先进屋。
车子里的东西。
由秦七和秦八搬着。
后来黄婆子出来,加入搬礼物当中。
宋锦进去屋子里。
即见到一对三四岁的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正踢着蹴鞠。
旁边是小玉在护着。
小玉如今身子抽条了,有了个小少女模样儿,一看到宋锦回来,惊喜道:“东家,您终于回来了?”
“啊?”
龙凤胎听到声音。
齐齐停下来看向门口。
他们早就忘记了娘亲长什么样子,却经常可以从祖母和小玉姐姐的嘴里,听到关于宋锦的事情,突然知道娘亲回来。
两个孩子睁着大眼看着宋锦。
宋锦胸口微微酸涩,“虎子,妞妞,娘亲回来了。”
“哇,哇……”
突然,妞妞哇的一声哭了。
接着是小虎子如炮弹似的冲到宋锦跟前,一把抱住了她的腿,跟着也是泪眼汪汪,扁着小嘴没哭出声,眼泪也在掉。
宋锦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
很是难受,不由一把抱起了虎子,再走向小闺女。
孩子见到她突然哭了,是宋锦没有料到的,她以为他们会暂时不认识她,等相处几天就会好了,反倒是没有想到见面会是这般。
李氏跟进来见状,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这孩子天生就会想念娘亲。”黄婆子搬着东西进来,见到这个情况就说了一句。
李氏很是赞同,“确是如此。”
两年没见了。
人都不一定认着。
可听到娘亲回来,还是会哭会亲近。
第226章 孝顺的大郎媳妇
回到家里之后。
宋锦一直陪着孩子腻歪。
孩子从最初的生疏到粘人,还不甚清楚的说着童言童语,宋锦都很耐心地跟着,心软得一塌糊涂。
小玉也在一旁。
十岁出头的小姑娘,看起来很是可靠,把两个小娃儿看顾得很妥帖。
李氏在一旁看着,见宋锦用过膳食,也没有要挪动的意思,便开口道:“你不去老宅看一看长辈?”
宋锦抬眸问:“是有人生病了?”
那眼神就像是在问,是真病还是假病。
李氏很轻易就读懂了,嘴角翘起道:“这次还真不是作妖,是我那婆婆生病了,且病得不轻,光是看病吃药就用了大把银子。”
看出宋锦感兴趣,李氏又继续说道:
“这病不落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痛,好比有一些人,别人生病了,她让人熬一熬就过了,连几文钱都不舍得拿出来买药,当她自己生病了,大夫说不治就会死,银子立马就有了。”
宋锦问:“花了很多?”
“不老少了,去药铺拿一次药要八两。这段时间,你公爹存的那些私房都搭进去了,兜里比脸还干净。”
李氏倒不是心疼那些银子。
而是恶心老刘氏这个人。
恶心了大半辈子,又只能是这样过着。
“对了,你从谁那里听到老宅有人病了的?”李氏可是看着宋锦回来,并没有问过谁。
宋锦只能把自己先回去宏村的事情说了说,“我听邻居说老家来信,说有老人生病,大家都回去了,本以为有人又要闹幺蛾子,没想到是真的。”
“可不?”
李氏笑道,“刚听到的时候,我也这么想着。那信是先提婆婆生病,再提到中元节要来了,说老人想家里热闹热闹,让三兄弟回老家过节。”
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李氏的眼神有异。
很显然这其中又有事情。
宋锦面带认真地听着,“那边还有事儿?”
“有呢,是小叔子从京师回来,也要参加这次的科考,路费啥的让咱们三房人都凑点儿。”
李氏提起这个就是一言难尽。
宋锦又问:“是谁提要凑银子的?”
“还能有谁?床上病着也不安生的那个。”
李氏想到这个就奇怪,“小叔在京师读书两年,那花销理应不小的,我看小叔那衣着就不便宜,随便一身都要十几二十两。过得比我们都要好,偏生要问我们要钱。”
“大家给了吗?”
宋锦知道秦老头并不缺银子。
李氏摇头,“钱都给婆婆治病了。”
“这事情不用理会,四房不缺钱。”
宋锦想了一想终究是没有把五千两道出。
五千两一年,在寻常的百姓之家,相当于一笔天文数字。
有前世的记忆存在,宋锦不想再给这笔钱,然而此事是她父亲出事之前的决定。
没有足够的理由,不好向宋怀昌提出不给。
李氏和宋锦聊了很多,见宋锦还是坐着不动,无奈地说道:“你刚回来作为晚辈,还是去老宅那边探望一下好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去一趟,做一做样子也行。”
这是孝道的问题。
老人慈不慈很难有个说法,但是作为小辈回村不去探望老人,便会被传成不孝。
宋锦点了点头,让黄婆子收拾出来几样礼物,一会要拿去老宅那边。
再顺便给二房和三房带一份。
于是宋锦索性连衣服都没换,双手提着礼物,再加上黄婆子和小玉各带着东西,踏着落日的余辉,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老宅。
有人问起:“大郎媳妇,这是?”
“我这不是听说阿奶生病了,匆匆赶回来,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带着一些补品去看她老人家。”
宋锦话里带着几分着急。
“哎哟,有心啦。”
那大娘羡慕地看向三人提着的东西。
一瞧就不老少了。
村子里看到的人都不免酸了。
刘婆子的名声早就不咋样了,偏又让人羡慕得不行。
一路上有人问起,宋锦就这么说着。
于是不用小半会儿,几乎整个秦家沟都知道宋锦孝顺了。
远在异地他乡,听到老人生病了都能匆匆赶回家里。
有人问起了秦驰。
宋锦又道:“相公再过两日就赶回来了,他在进学不是说请假就能请到假的,总要有个章程,是不是?”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
几个长辈都称赞起来,“大郎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正是,我相公最是孝顺不过的了。”宋锦称赞起秦驰来脸都不红。
若是秦驰听到都不知该作何感想。
这个称赞他的妻子,他已经有两年不见了啊!
有人拦着说话。
宋锦一一回答,脾气好得不行。从家里走向老宅的路上,硬是比平时多花了两倍的时间。
小玉提着的东西,转去了二房。
宋锦和黄婆子一前一后踏入了秦家的宅子,仆妇见到宋锦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连忙进去禀报宋锦来了。
“来就来了,以为是啥大人物啊。”
老刘氏躺在床上都不安生,骂骂咧咧地说道,“老娘病了这么久,也没见他们回来,现在都快好了,再来像模像样?”
https:///yanqing/20_b/bjzf1.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