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再切一到两片的柠檬,油热下锅煎鱼肠时把柠檬汁挤进去代替料酒去腥,没有柠檬片直接用料酒或米酒也行的,鱼肠煎香了再倒入和葱花搅匀的鸡蛋液,煎成一个圆形的蛋饼,两面煎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很香很鲜,鱼肠做好了是很美味的。
  她用筷子先挑了一小块尝味道,哦豁!为自己的高超厨艺点个大大的赞!
  “一点都不腥,还很香,你尝尝看。”她又挑了一块给负责烧火的陈芜。
  “烫,你给我吹吹。”
  梁昭白眼一翻,“就你事多。”
  但还是认命的给吹了吹,不烫嘴了才喂给陈芜,被伺候习惯的陈油王喜滋滋的吃了。
  “味道很ok的吧?”梁昭期待的看着。
  陈芜很怀疑如果自己说不好吃的话会不会被当场打死,“好吃的很,香的咧,我大宝厨艺就是牛,天下第一。”
  这不是她吹,梁昭的厨艺确实很好,就算是很平平无奇的食材也能做的很美味。
  看这么多人来农庄吃饭就知道了,回头客多就足以证明一切。
  “那当然。”梁昭也像开屏的孔雀了。
  她就喜欢别人夸自己做菜好吃,这比夸她是富婆还让她开心。
  陈芜看她的目光都变得柔和起来,往灶里添了点松针,问:“阿姨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梁昭把锅洗干净准备炒油麦菜,豆豉鲮鱼早就拿出来了,里面炸香的鲮鱼也已经撕开了,鱼骨挑出来扔掉不要,就要鱼肉、豆豉和里面的油,自己做的比外面买的要放心,油都是正宗的土法压榨花生油,炒油麦菜香得很。
  她炒青菜喜欢放蒜先爆香,炒出来的青菜就香,豆豉和鲮鱼也放下去炒炒,最后再加油麦菜,豆豉是咸的,盐可以少放点。
  “刚给我打过电话了,说是人家那边管饭,中午就不回来吃了,来回一趟也挺费时间的。”
  说是隔壁村,其实中间隔着好几道山,走小路能快点,行大路要一个多小时,来回就是两个小时,梁妈又不放心把收割机留在那边,怕有人暗地里给弄坏了。
  梁妈不回来,中午也是有好几个人吃饭的,菜要准备的多些。
  梁母自己端个大碗夹菜到外面吃,从来不跟梁昭她们一个桌吃饭。
  阿芬吃饭快,吃完就立马去干活,一口气都不歇,外面的活忙完了她就来农庄帮忙,烧火、洗菜、杀鱼、杀鸡、收碗碟、擦桌子什么的都干,村里都找不出像她这么勤快能干的人,梁昭对她也很满意,已经决定下个月给她涨工资了。
  家里的花生油快吃完了,梁昭下午要去镇上的油坊捡花生榨油。
  梁妈没种多少花生,去年收的花生只榨了不到五十斤油,很省着吃才能吃到年后,三月份又在油坊买了五十斤。
  梁昭回来之前还剩不到三十斤,她给添了八十斤,到现在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还是因为有些菜她用了猪油和茶油,光用花生油的话早就没了。
  现在村里很少有人种花生,榨油用的花生都是直接去油坊捡的,油坊老板从外地进货,现场捡现场榨,花生的钱再加上榨油的钱,也不便宜了。
  但本地人习惯了吃这种土法榨出来的花生油,不爱吃超市卖的那种桶装油,觉得水水的,炒菜都不香,所以就算自己榨油要花不少钱,她们也愿意。
  “我跟你一块去。”陈芜坐上副驾驶。
  梁昭将两个油桶塞进后备箱,一边倒车一边说:“你就是不想留在家干活。”
  她开车很稳,走这种乡间小路也不颠簸,陈芜闭目养神,笑而不语。
  她们前脚刚走,后脚家里就来了亲戚,还是梁妈娘家的人。
  梁妈的娘家在另一个镇,离鹤岭村挺远的,开车都要三个多小时,路还不好走,嫁过来之后她也很少回娘家,不是不想回,是梁母不让她回,她也不想给娘家的人添麻烦。
  最近的辣椒酱卖得很好,鹤岭村以及周边几个村的指天椒都被梁昭收购完了,却原材料就做不成辣椒酱,用其他辣椒代替就没有原来的口感了。
  梁妈就想起来娘家那边很多人种指天椒,她的几个姐妹家里也有种,昨天晚上打电话过去问了问,那边听说梁昭收辣椒,今天早早就起来摘好了送过来。
  梁妈有七个姐妹,这次来的是梁昭的三姨和五姨,还有她们的alpha,梁昭管她们叫姨妈,小时候也见过,只是没什么印象了。
  其他人都不认识她们,只有梁母站在门边冷嘲热讽,“你们来干什么,占便宜来啊。”
  亲姐妹都长得像,阿婶立马就猜到她们是梁妈的娘家人,便挤开梁母,热情邀请四人进屋,又解释说梁妈不在家,梁昭刚去了镇上,让她们进堂屋坐着等。
  “我现在就给阿昭打电话让她回来。”
  三姨五姨来过梁家几次,一直捞不到梁母的一个好脸,也知道姐姐在梁家过的不好,可有什么办法,农村人也没有谁离婚的,日子再艰难都得过下去,能忍就忍,忍不了就是自己的命不好,只能下辈子再投个好胎了。
  “阿昭真的回来开农庄做生意了啊?”姐妹俩挺拘谨的,屁股都只敢挨着凳子的一角。
  四人打量着大变样的梁家老屋,看着进进出出忙碌的蔡姨和阿芬,再看门口停放的小车,都是来吃饭的客人,以前嚣张又恶毒的梁母被阿婶喊去厨房烧火。
  梁母不情不愿骂骂咧咧。
  阿婶一边打电话一边说她,“做事啦!等会阿昭回来看见你偷懒就死咯!”
  “我还怕她那个扑街?!”梁母觉得面子挂不住,气得大声反驳。
  已经见过梁母被打无数次的阿婶都不想说她了,怕不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农庄都开了好几个月啦,生意好到不得了。”这是阿婶跟三姨五姨说的。
  五姨娘比其他三人自在些,打量了一下四周,说:“上过大学的就是不一样,回村也能挣出门路,阿昭现在厉害啊。”
  阿婶已经打完电话了,指指她们抗进来的蛇皮袋,问:“带的什么东西啊?”
  “哦,这个啊,是指天椒,我姐昨晚上给我们打电话了,说阿昭在收指天椒,我们种了不少,去我们那边的镇上卖过,价钱压的太低了,我姐说阿昭给的价钱高。”三姨说。
  阿婶一拍大腿,“来的正是时候啊!这几天就因为没有指天椒,辣椒酱都没法做了,到处在收指天椒。”
  四人面面相觑,难道真像姐姐说的那样,阿昭的生意做这么好了?
  指天椒在城市里头值钱,在乡下就未必了,其实不止是辣椒,其他农产品也一样,外面卖天价,但收购商给农民的价格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几毛钱是普遍现象,一两块、三五块的都已经是很良心了,超过这个价的都罕见。
  梁昭在半路掉头回家。
  梁妈娘家的人?别说她不认识,就是原身也是小时候见过,长大后就没怎么见了,梁妈也不提前跟她说一声。
  路上她给梁妈打电话说了这个事,梁妈知道后也着急要回来。
  “哎呀!我昨天晚上给她们打的电话,谁知道她们今天就送过来了,也不提前跟我说,真是的,那我现在就回去。”梁妈在电话那头急哄哄的。
  娘家来人,结果她和梁昭都不在,实在是说不过去。
  梁昭心想你还不是一样没跟我说,但她还是安慰梁妈:“我已经在往回赶了,你先别着急,收割机先开上来放人家门口,你让人骑车送你回来,要不然我绕过去接你?”
  只是绕这一趟就要花不少时间了。
  梁妈立马说:“不用这么麻烦了,我让她们骑车送我就得了。”
  “那也行,你开收割机慢点,千万别着急听见没?”梁昭还是不放心再叮嘱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就这样吧,挂了啊。”
  梁妈风风火火的就挂了电话,梁昭摇摇头,将手机放下。
  “不用过去接阿姨?”陈芜问。
  “她说不用了,让我们直接回家,我两个姨和姨妈都来了。”
  她比梁妈先到家,停好车她和陈芜一前一后进大门,先看到坐在堂屋门口矮凳上的两个女人,长得和梁妈有七八分像。
  阿婶在旁边陪着的,站起来说:“回来了啊,你三姨和五姨来了。”
  “三姨,五姨,”梁昭笑着打招呼,挨个叫了一遍,“三姨妈,五姨妈。”
  在原身的记忆中,几个姨、姨妈对她和梁妈还是很不错的,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给梁妈,就是梁母不做人,弄得几个姨都不敢来梁家。
  第105章 第105章
  “你……是阿昭?”
  上次见面还是梁昭考上大学,梁妈高兴到四处打电话跟亲戚朋友报喜,一晃这么些年过去,梁昭变化太大,她们都有些不敢认了,
  “是我啊,三姨,”梁昭摸摸自己的脸,“都三十啦,老咯,跟小时候不一样啦。”
  她这话逗得一屋的人都笑了,两个姨和姨妈也没之前拘谨了,指着她哈哈大笑道:“你小时候可是个不爱说话的,见了人就躲到你妈妈身后,现在倒是变化大了,也不怕见人了,还知道跟我们说笑,难怪你阿妈最近打电话跟我们说你像马骝,滑头滑脑,精得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