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主线剧情:初遇-已完成】
【专属剧情:嫪毐之乱-已完成】
【专属剧情:——(未开放)】
……
其中,嫪毐之乱的专属剧情上也有一个小红点。
檀悦点击,一行小字跳了出来。
【[嫪毐之乱]已完成,点击可进行剧情回顾、或进入后日谈】
【请问是否要进入?】
那当然是了。
檀悦没犹豫,点击了确认,然后打开了[后日谈]。
就在她点击了后日谈之后,画面忽然一变,页面从一列列一行行的文字换成了主界面的宫室作为背景。
一个对话框跳了出来。
[从睡梦中醒来,你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房车中。]
[这些天来的经历似乎都只是一场梦,一场过于真实的梦。]
[虽然在梦中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时光和岁月,但在你醒来后,却发现时间只过去了半天,现在只是下午——你躺在自己的床上,沉沉睡了半天。]
[你看向手中握着的小秦砖吊坠,觉得一切都太不真实……梦吗?]
[那样真实的一切,真的只是一场梦吗?]
[你打开手机,搜索引擎的历史记录里还躺着“不久前”才输入搜索过的[嬴政],看着这个熟悉的名字,你有些出神。然后,你在搜索框中输入了新的内容:嫪毐之乱及后续。]
[下一刻,搜索结果弹了出来,你打开最上方的一条:《嫪毐之乱的落幕该在哪里》。]
[搜索结果:嫪毐,是秦始皇嬴政亲生母亲、赵姬的男宠。
嫪毐早些年假扮宦官进宫,与赵姬私通,生下两子,后来被封为秦国的长信侯,权倾一时。
公元前238年,嫪毐和赵姬的事东窗事发,为自保占取先机,嫪毐发动叛乱。叛乱失败后,嫪毐被五马分尸而死,一众党羽被砍头流放。
嫪毐死后,他和赵姬的两个孩子也都被嬴政下令装进麻袋摔死,太后赵姬被迁雍城幽禁。]
[搜索结果:以上就是嫪毐之乱的全部过程,毫无疑问,这件事是秦始皇嬴政亲政初期最重大的一次危机,是秦始皇初期所经历过的最大的丑闻,一个不小心,就会危害到他的地位和权利。好在在他的雷霆手腕之下,这个危机最终被化解,没有为他带来实质性的伤害。
但笔者认为,这件事不能只到此为止。
在嫪毐死去,党羽获刑,私生子被处置,赵姬被幽禁后,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
[搜索结果:被嬴政派去清剿平叛的吕不韦,以极其迅捷的速度帮助嬴政拿下了嫪毐,平复了这场叛乱,但他之后却并没有从这件事中获取任何的利益。
相反,在嬴政持续不断地追查下,吕不韦是送嫪毐给太后赵姬的幕后黑手一事,也很快浮出了水面。作为可以间接说是导致了嫪毐之乱的始作俑者,吕不韦和赵姬也有过一段旖旎的花边新闻,这件事同样被嬴政所知晓。可能是念在吕不韦天使投资人的“恩情”,他对吕不韦的处置拖延了一年多,但最终还是下了命令。吕不韦被免除丞相职位,遣回封地颐养天年。
可是吕不韦并没有就此作罢,他的门客众多,即便身在封地,上门的各国诸侯使者仍然络绎不绝,门客们也都千里迢迢赶去投奔,吕不韦没有拒绝,一一收留了他们,这样不知自重的行为,又引起了嬴政的不悦,于是,吕不韦最终被判流放巴蜀——他没有选择去往蜀地,而是服毒自杀了。
在吕不韦死后,嬴政在谏言下,选择接回了赵姬,在咸阳休养。
到了这里,嫪毐之乱才真正落下了帷幕。]
[没有在梦中看到的后续,终于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在这件事结束后,嬴政接下来的路,是不是会好走了许多呢?你忍不住想。]
[秦砖吊坠不再散发热度,你把它放回了口袋,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望向了窗外的阳光。]
[千年前的太阳,和现在的太阳,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该好好工作了。]
【[嫪毐之乱]后日谈-已完成】
“……感觉,这事儿还真的挺复杂的。”檀悦若有所思。
后日谈里这些内容,只是介绍了一下嫪毐之乱之后吕不韦等人的遭遇,却没有怎么说嬴政,更没有说秦国的朝堂和局势。
如果结合到她在剧情中所见所知的内容再来看呢?
在嬴政还没那阵子,秦国的朝堂大致可以分为三股大势力,也就是吕不韦、华阳太后,以及嫪毐。
那么嫪毐之乱,给秦国的朝堂政局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嫪毐死去,他的党羽被清除;
其次,吕不韦死去,他的势力不攻自破;
再然后,唯一和嬴政拥有血脉关联、最不可能背叛他的赵姬被接了回来。
至此,三大势力除了两个,剩下一个华阳太后,也有赵姬来平衡。
虽然赵姬对他可能有不满,两人之间的关系再无转圜余地,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血脉是紧紧相连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她是绝对不可能背叛嬴政的,此时此刻,她的立场自动和嬴政归到了一起。
所以,华阳太后并不能一家独大,三权鼎立,变成了两股。
其中三权里相当强悍的两股都被嬴政吃下了,现存的两股终究是翻不起什么浪花的。
嫪毐之乱,确实是秦始皇嬴政亲政初期最大的危机,但这场危机,不仅没有伤害到他一丝一毫,还让他的权利更加集中了。
无论从哪个方向看,他都是这场危机中,最大的、唯一的获利方。
联想到剧情里嬴政亲口说出的那句,似是而非的“人被追捧”,檀悦抿住嘴,眼睛眨了又眨,最终,默默夸张地扯了扯嘴角。
“……厉害的。”
如果真的是她想的那样,那么从一开始,他就是在放任嫪毐成长,甚至以“平衡权利”的刻意表现,故意把嫪毐越捧越高,让他在制衡吕不韦和华阳太后的同时,认为自己是嬴政“忌惮吕不韦”所以必须选择的一方,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人,所以控制不住地飘飘然起来——然后,在他行差踏错之时,把三股势力的矛盾彻底激化。
三方对抗,但凡有其中一方离开了既定的轨道,那么这个关系就必然会失衡。
作为国君,在这种时候他需要做的,只是顺水推舟,让其中两方联手,这一方就会被轻易碾灭——连带着他所不满的,忍受许久的,都能全部被清扫。
作为和嫪毐事件根本脱不开关系的人,吕不韦能讨到好吗?
史书已经证明,不能。
要知道,吕不韦的落幕和嫪毐事件的最初爆发,总共也才两年时间!
要说这不是嬴政早就计划好的,檀悦才不信。
所以,这是集制衡术、捧杀等等手段于一体的,极致的坐山观虎斗。
檀悦简直想对嬴政比十个大拇指。
感觉,被她这样阴谋论地猜下来,嬴政好像是站在了大气层的人。
他不会不知道他妈妈和吕不韦那些事,但他一直没说;他更不会不知道他妈妈和嫪毐那些事,但他仍旧没说;他甚至在权利被瓜分的秦国政坛装做全无所察,在无人注意处,安静地成长着——
就在他拼命汲取养分生长时,这个以秦国政坛为底的棋盘上,各方大势力都在无知无觉地扮演着棋子的角色,依照一个身处局外,却早已经察觉到一切、布置下一切的小国君为他们每人安排好的戏份,各司其职,扮得那叫一个投入和认真。
嬴政的眼光之久,筹谋之深,这么捋下来,简直令人心惊。
太恐怖了。
恐怖到檀悦根本找不出什么形容词。
他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却装作一切都没看到。
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在亲政之初,嬴政就把秦国的绝大多数政权都捏在了自己手中。
也正是这样,才有了之后扫六国、并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的行事基础。
大家所熟知的,都是之后的事迹,但在这鲜为人知的早期,他竟然就已经显露出了这么恐怖的智谋。
小小年纪,他甚至可以对那些伤害到他本人的事充耳不闻许多年,把自己也当做了棋子和筹码,亲政之初,脚下已经是无数背叛者的鲜血和生命——这是雷霆的手腕,也是冷酷到极致的理智。
……不愧是嬴政。
可怕是可怕,但是作为一个拥有上帝视角的人——
檀悦觉得自己的雷达在嗡嗡作响。
又帅又惨又强,不外乎如是吧!
帅得她心脏怦怦跳,惨得从小就是为了秦国付出一切的机器没有任何亲情朋友,强得华夏五千年来他是千古第一人……太香了这个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