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事绝对是对的!别管怎么的,直接把这群人打下去,才是真的!
  只有儒家之学,才是当世应有之学!
  就是法家那边……
  感觉有点危险。
  而里面的动静仍在:
  [这个论调是儒家的董仲舒提出来的。]
  董仲舒是吧?!
  就你叫董仲舒是吧?!
  “儒家可真不愧是儒家啊,仁义道德,还真是半点不缺。”
  “有何问题?”儒家弟子当即反驳道,“天意昭昭,理应如此!”
  做得多好?!
  儒家弟子就应该这样!
  [在大汉经过了黄老的无为而治之后,到汉武帝时代,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
  哦,不是大秦。
  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
  但是仔细想想——
  那也不行啊!
  多久不行!
  [何为天人三策?大抵就是皇帝乃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治者大治,与天异者大异,换言之天子就是天,与天作对,就是同天子作对。]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而最重要的就是下一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虽然作者和儒家没什么关系,但是鉴于先贤已经作古,儒家拥有最终解释权。】
  话音一落,俨然是彻底确定了那画面中的真假性!
  别的不说,至少这一条是真的!
  否则那神异之人不会说这等话!
  但问题是——
  你拥有最终解释权,我墨家算什么?
  “你们可真是其心诡谲!其恶当诛!”
  “一切理应如此!”有人说着,甚至打算把这一套细化一下,给陛下提一提。
  多好啊!
  别以后了,现在就来吧!
  【想要当官大多都靠这一套,官方教材在这里,其他都是课外书,本来存下来就不容易,看的人少,竹简木牍这些东西还不好保存,再抄录也费劲,时间长了就都完了。】
  现在不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时候了?
  但是这话当着陛下的面不好说。
  况且就你这些东西,我们墨家也有啊!
  尚同曰有言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这比你那个还有效!
  法家学派也有这个念头,以法立国,叛逆当斩,这不更加省事?!
  【甚至真说是没落也就算了,其他学说部分言论,还都是靠着儒家书籍传承下去的。】
  靠着儒家书籍传承下去?
  墨家弟子在那一瞬间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心梗。
  其他家弟子虽然没有和墨家对儒家那么针锋相对,但是同儒家或多或少都有理念不同,但是此刻也很糟心,尤其是以法而强,以变法强国的驻足大秦上百年的法家学派,更是大多手握权柄。
  更不要说还有隐藏,或者说明明是个庞然大物,但是却好像是海上浮冰一般的兵家。
  [最终汉武帝认可了这个方案。]
  [不仅仅汉武帝认可这个方案,此后两千年皆是如此。]
  【足足两千年的考公教材啊。】
  【此后两千多年,孔圣人莫名其妙说了不知道多少自己没说过的话。】
  【尤其是写作文的时候,微言大义编的手到擒来。】
  【也幸亏论语不能改,不能填,否则那可真说不准两千年下来,那本论语得被一众高人给胡编乱造成什么样。】
  【更别提那一堆用孔子的口吻写文章的题目了。】
  儒家弟子:……
  这应该庆幸还是别的什么?
  【而身为道家的道德经,好消息,是集道家精华之作,坏消息是原作者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含量只有一半。】
  道家学派:?
  含量,一半?
  【所以说,如果没有两次焚书,送走了一大堆先秦书籍,感觉也不至于后来儒家不仅仅一家独大,而且彻底占据生态位置。】
  【能流传于世的,那都是冒死传下去的。】
  【而且相比较原来的基数极大,冒死传下去的那些要是丢了,那很容易就会变成彻底亡佚,更别提没有焚书这种事情,书籍流传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每当遇见战乱就已经是很大的阻碍了。】
  【釜底抽薪啊。】
  【别的不说,非儒后来都剩下一半了。】
  在那一瞬间,墨家弟子心态本来就已经很是炸裂了,此时此刻,更是如同火-药桶似的。
  【经历过这一场,到汉代之后,汉惠帝废除挟书律,文帝的时候,朝廷更是鼓励自家藏书,免得再来一遭大火。】
  嬴政:……
  怎地么又引到朕身上了?!
  如果说之前听着什么焚书的事情,有些不疼不痒的,那现在直接扯到自家身上了,那此时此刻,意义都不一样了,那甚至都准备去跟始皇帝来个彻夜长谈去了。
  甚至有些人目光落在了李斯上。
  那眼刀子恨不得把李斯给撕了。
  的确,有陛下的问题不假,你李斯不也是出建议的那个吗?
  李斯:???
  我也是法家的!
  再不济我也是儒家的啊?
  我也是受害者!
  法家学派:谁觉得你是法家的了?你不是师承荀子吗!而且现在来看也不是特别的法家!一点也不像是韩非那么坚定的和儒家划清界限!
  儒家学派:明明是荀子弟子,结果明摆着是偏法家,虽然不像是韩非那么讨人嫌,但是你也没好到哪里去!
  其他家学派,尤其是以墨家为首,道家为辅的学派,那更是不管这些了。
  [皇帝以儒家思想长期稳定的统治中国,直到近现代方才结束。]
  [当然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并不是这么说的,当时说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有区别吗?!
  由儒家的六经为基底,剩下的那还不是由儒家说了算?!
  这就儒家的天道昭昭是吧?!
  法家的坚定支持者,眼下已经不想止于大殿论道了。
  当然,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这也就是在咸阳宫中,有陛下在上,否则当场就要发生械斗。
  除此之外,亦是有人就此决定,防止不测,多做点事。
  怎么能把自家著作传下去呢?
  【不过其实也不能说是纯儒家,准确说是外儒内法。】
  在那一瞬间,法家的众人收心坐稳了。
  那没事了。
  其他家:????
  【甚至到现代,法学依旧存在。】
  法家心态更好了。
  虽然这个现代明显是有点问题的,现代的现,明显是两千年后的世界。
  四舍五入……
  有没有可能是这神异之人的现呢?
  世间亦有传说,一日如千日,世如沧海化桑田。
  从古到今可以,那从今到古,是否可以?
  仙神之能难探,难明,何尝不能呢?
  许多人想着,然后就听见那边继续道
  【不过后世的法家不见得是先秦时代的法家了。】
  原本刚刚稳住的法家心态重新提了起来。
  【但是法律这东西,本来就是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天翻地覆,内容截然不同,不说是天差地别,那也是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总归是法家的终极目标——依法治国。】
  法家弟子心……心放不下一点!
  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能不能直接点?!
  只是那‘依法治国’四个大字,也实在是让许多人都不由得心下悸动。
  别说旁人了,即便是李斯也还是比之前高兴了些许,坏消息,当注意到别人的目光时候,尤其是王绾、隗状甚至还有王贲等人的目光,李斯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当即叹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李斯只能看了一眼自己交好许久的同盟姚贾,下一刻,就看见了姚贾那沉思的样子。
  注意到李斯的目光,姚贾沉默了一下,挪开了视线,完全没有助其一臂之力的意思。
  李斯,我姑且算是师承纵横家的。
  你懂吗?
  “……”李斯。
  李斯调整了一下心态,最终看向了始皇帝,目光灼灼,充满了信任。
  陛下,臣现在可只有你了。
  始皇帝嬴政注意到了李斯的目光,始皇帝选择移开自己的视线,完全没有和李斯站在统一战线的意味。
  李斯面上一僵。
  嬴政:李斯,你还是只有你自己吧。
  你还记得朕之前,也被这件事坑过吗?
  朕的事情,朕自己负责,不找你麻烦,你的事,你也自己负责。
  【说起来挖坟挖出祖师爷那个,好像就是法家的事吧?什么叫缘分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