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被探索的土地。”
  光幕的上的土地开始变化,并以此介绍了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等六大板块。
  在美洲板块,它定格住。
  “在美洲,产有玉米、番薯、花生,这些粮食在明朝永乐年间被引进中原,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很快得到百姓的广泛种植。”
  “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粮食的供应得到了保障,人口也在迅速的增加。华夏人口从几千万到了四亿多人口,到了现代,华夏甚至增长到十四亿人口......”
  画面中出现了番薯、玉米从种植到结果的生长的规律。赢政看着天空中的光幕若有所思:“粮食?人口增长?”这后世之人,倒是知道当下令朝廷最为苦恼的是什么。
  扶苏忍不住看向赢政:“若是这美洲的粮食能在这时引进中原,该有多好。”
  李斯看着光幕,也若有所思。
  嬴政已经从刚刚的朝代领地变迁中,大致了解了这世界的疆域状况,看着舆图中,中原处在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相隔甚远,即便现在知道哪里有产量极高的粮食,以目前的航海技术要跨过辽阔的大海,倒是有些痴人说梦了。
  只是后世中原有十四亿人口,这么庞大的数字,是否在胡说八道?
  “当然,以诸位所在的年代,想要航海远航,这不现实。”
  “茫茫大海中,若是不知道方向,必然在海中迷路,时间更迭,好在华夏在战国时期已经发明了司南进行指明方向,在宋时司南得到完善。”
  画面有一变。
  “这是从中原前往美洲的最佳航线,请诸位记牢。”明朝,朱棣眯眼看着天上的光幕:“明后是清?”
  朝代更替,乃是历史规律,只是泱泱大明,最终还是在历史上消失了吗?
  这后世之人投放的这个光幕,提起了明朝永乐年间,这正是他的年号。
  他曾让郑和下西洋,莫非便是这个时候郑和将玉米番薯从美洲大陆带了回来?
  明朝人口为一千万户,以五人一户,换算成人口这是五千万人。
  到了清朝,人口便达到了四亿?
  现代,有十四亿人口?现代应该就是发布光幕的后世之人所处于的时代吧。
  只是十四亿人口,这简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年的粮食收成真能养活这么多人吗?
  他盯着光幕,对着身边的太监道:“将图纸记录,不容有错。”
  这时候各朝各代的君王们,也都跟身边的人这般说道。
  航线用箭头表明,写得十分的详细,将可能遇到的风险也都一一说明。
  “当然,有航线还不足以让诸位能踏上美洲,需要的还有大船只,已经能推动船只运行的动力。”
  明朝,科技领先于整个世界。
  因为内部政策问题,这才导致了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若非如此,清军如何能入关?
  而永乐大典也不会遗失。
  不过对于此时的朱棣来说,心中倒是没有什么激动的,航海,在明时技术已经成熟了。
  莫非,这后世之人,要将如何造出大船的技术,一并公布?
  嬴政,刘彻,李世民看着光幕。
  而这的确如此。
  “船只的材料,需要用到钢。这钢坚硬无比.......同时还用到蒸汽机提供动力,而蒸汽机的原理为......”
  “两者结合,只要诸位记牢其中的方法,制作出远扬海外的船只则只需要时间罢了。”
  刘彻看着光幕上的内容,再看看自己的枯瘦的身形,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奈何如今他已经老了。
  宫人道:“陛下,已经记下了。”
  光幕上的画面又开始出现了变化,地图放大,直指一个叫做交趾的地方。
  “若是一时之间去不了美洲,可攻下此处。这里有一年两熟的稻子,乃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交趾位于红河流域,是在南越境内,这里山多树多,蛇虫狠毒,又加上常年瘴气环绕,少有人烟。”
  “至于瘴气的由来,则是因为山林之中的树木遮天蔽日,而南边气温暖和,树叶凋落后层层覆盖,长时间的堆积而产生瘴气。”
  光幕上也给了解决方式:“若想要清除瘴气,可进行适量砍伐。”
  之后红色字体闪烁:“若是进行大量砍伐树木,则需要及时进行补种,以免导致生物链出现问题!切记!切记!”嬴政看着天幕,脸上凝重。
  他有意拿下南越,只是对于怎么解决瘴气问题十分的为难,光幕上的说法倒是给了他新的思路。
  要是拿下南越,真能在这交趾找到一年两熟的稻子,于民而言倒是一件幸事。
  这光幕的出现,倒是有些好处。
  刘彻对这块内容倒没有什么感触,他早已经从息禾口中知道了一年两熟的稻子情况,而那后世的杂交水稻,也弄了出来。
  他可惜的是,以他的身体状况,倒是见不到船只远航美洲了。
  关于解决瘴气的法子,他也是知道的。
  玄武门之变已经接近了尾声,李渊看着眼前的逆子,手指巍巍颤颤的指着李世民:“你这个逆子,你杀了太子,现在是不是还想杀了朕?”
  李世民看着天上的光幕:“太子说,这天上的光幕是在谴责我枉顾伦理,对自己的亲兄弟挥向屠刀,可我看这上面的内容,倒是并未谴责我,而是想教会我什么。”
  “光幕在这个节点出现,说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李建成就该死!”他背着手,脸上带着笑,“父皇,太子以死,长安也已经在我掌控之中,我不会杀你的,我已经杀了李建成,不会让自己再背上弑父的名头。”
  他叹了一口气:“这么多年,想来父皇看在眼里,大唐大片江山都是我打下来的,我在外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江山安稳了,父皇却放任太子要我的命。这是卸磨杀驴,父皇啊,我都是为了自保,今日我不发动政变,那追随我的官员们,怕也是要跟随我去了。”
  李渊闻言,整个人的精神气都垮掉了。
  天上的光幕,为何不谴责这个不孝子?不过自己这儿子连父亲都不敬,又岂会害怕鬼神?
  李渊冷笑:“那你说,你现在待如何?”
  李世民早有准备:“这是两份诏书,一则封我为太子,一则是你的退位诏书。”
  “若是我不依呢?”李渊丧气道。
  “父皇,你还有得选择吗?”
  ......
  项羽与乌江自刎,尸体被将士争抢。
  这是战功。
  韩信看着天幕,大汉存续了两百多年,真是令人意外。
  刘邦曾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他一直记在了心上。
  看着麾下将士抢占项羽的尸体,他眼睛微眯,他没有不臣之心,可以他的战绩,当不当封得一个齐王的名号?
  与此同时,刘邦已经得知了项羽身死的消息,他指着光幕哈哈大笑:“将上面内容,皆记录下来!”
  秦后为汉!
  汉才是天命所归!
  那么,这光幕上说的其他事情,应当是真的,那就都记下,如此,说不定汉能长存。
  光幕还在继续,直至消失-|
  为了避免光幕引起骚乱,众人称为神迹显露。
  ......
  (全文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