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此时,在场的人,已经没有人去怀疑息禾后世之人身份的真假。
从诗歌风格就能看出作诗之人并非一人,而这些诗歌写的极好,若是早有人写好,早就出名了,怎会藏着掖着。
就算息禾写诗词歌赋的天赋再高,也不可能同时写出这么多风格不同的诗词。
唯有承认,她是来自后世之人。
就连刘彻,之前也还有一丝的疑虑,现在也消失殆尽。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爱听,多说。
息禾也没有让他失望:“陛下,对于诗词歌赋,臣实是不太擅长,大抵也就只能介绍那么多了。”
众人却听得意犹未尽。
这些后辈,都有自己的本事。
她话一转:“但是除了政治文化之外,在后世,还有一个叫做科技的东西。”
“科技?”
息禾点头:“对,科技。”
科技,也就是科学和技术。
她之前曾与霍去病说过一部分,可那只是现代社会的冰山一角。
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人类在征服自然。
息禾道:“在臣所在的时代,出现过一个伟人,发明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的亩产最高已经达到了两千斤,正常水平亩产也有一千二百斤。”
她换算了一下:“也就是最高达到了二十旦,正常水平时十二旦。”
听得这里,众人浑身一震。
刘彻惊讶出声:“你说多少?亩产二十旦?”
“对。”息禾点头。
就连一旁的常融也开口:“女君说的可是真的?水稻真能亩产二十旦?”
息禾对于农事较为清楚,虽然西汉一亩地与现在不一样,换算起来是这样的。
而西汉的亩产,只有区区三旦,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这么不难怪刘彻与常融脸上激动。
“臣并未骗人。”
她继续道:“除了杂交水稻,科技让农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农具。“
“在臣所在的时代,有了能飞在空中给地里播种施肥的无人机,有像车子一样开进田地用来收割水稻的收割机,而且收割机在收割稻子的同时就能将稻穗分离。”
“科技,改变农业,也改变生活。”
“在臣所在的时代,雷电被人类征服。”
“征服?”刘彻道,“何处此言?”
那可是雷电,据说雷电打在人身上,那是要劈死人的。
可见雷电之刚烈。
人怎么能够征服雷电呢?
息禾确定道:“不仅能征服雷电,人类还能造出电来。”
“电是一种资源,电自从能被人类造出来之后,便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臣曾经与冠军侯说起过,在臣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哪怕相隔万里,也能够看见对方并且交谈。”
“这就荒谬了啊。”刘彻打断。
霍去病叹了一口气:“陛下,臣也不信,要是真能相隔万里还能见到对方并且交谈,那便是仙人手段了。”
“这确实太荒谬了。”卫青想了想,“要是真有这东西,行军打仗,岂不是直接能抢占先机了!”
刘彻听到着,嘀咕道:“莫非这世上真有神仙?”
常融道:“臣想都不敢想。”
这这这……
“回陛下,这并非是神仙手段,这些是科技。”想到这里,息禾也不得不感叹,人类真的是太有创造力了。
要解释电话手机的原理,那可就太难了。
息禾只能说个大概,她道:“想要做到相隔万里进行交谈,其中便是运用到了电,最开始这物叫做电话,经过百年的不断演变,到臣出生的年代,发展成了能一手握住的手机。”
息禾用手笔画着解释道:“手机只有手掌大小,可以随身携带。手机一面,是发光的屏幕,能呈现画面文字,也能像画像一样收录画面文字。两个手机互通时,只要将手机拿到各自的面前,双方收录的画面和声音相互即时传输,就能达到相隔千里也能看见对方并与对方交流的目的。而想要将手机能开启,就需要电。”
常融感慨:“这样的神物,想来是难以获得。”
“不不不,不是的。”她摇头,“它很常见,年轻人基本人手一台。”
这话一出,大家都愣住了。
常融呐呐开口:“人手一台,这么宝贵的东西,竟然能做到这么多吗?”
“没错。”息禾解释,“这涉及到几次的工业革命,让机械取代了人工,机械的零件进行流水作业,产量很大。这个暂且后面再说。”
“电除了能运用在手机上,还有电灯上。”
“电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来点亮的灯,在臣那个时代,电灯也进入了家家户户之中,它能让黑夜的晚上也亮如白昼。”
“还有电磁炉电饭锅,也是需要用电进行煮饭煮菜的工具。”
“电冰箱,用电能冷冻食物。”
“电风扇……等等等等,当然,如果这些没有了电能,这些东西,也就成了废铁。”
刘彻道:“这电,着实神奇。”
那样的世界,百姓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息禾感叹:是啊,这些真的好神奇呢。
她很是怀念在现代的日子,她多想刷着短视频吹着空调吃着西瓜,那日子是得多美滋滋啊。
她接着道:“科技,还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
“在现在,出行要么是双脚走,要么骑马,或者是坐牛车。在臣那个时代不一样,交通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诸位,你可有想过人类能飞上天吗?”
第144章
“在后世,交通工具有汽车、有轮船、有火车动车,还有飞机。”
“这些,都是机器。”
“像刚刚说的手机、电磁炉、电风扇都是工具,只是手机电磁炉是便利生活,而交通工具便利出行。”
息禾一一介绍:“如今有马车、牛车、驴车,都是用牲畜拉人的。”
“在后世,也有车。”
“一种前后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只要充上电就能走,比马跑得还快还远,冲一次电能跑上四十公里。”
为了避免自己说不明白,息禾拿了纸笔,将大致的样子画下来进行解释。
“还有一种四个轮子汽车,结构上和现在的车子很像,但前面不需要牲畜拉它,也是用电就能跑,比小电驴要快,续航更久。”
息禾倒是没有去介绍烧油的油车,使用的能源不同,用法也是一样的,也没必要说得那么细。
她必须道:“而除了小电车和汽车,陆地上还有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叫做铁路运输,有火车动车和高铁。”
“铁路就是轨道交通……”
息禾继续在纸上画着,介绍什么是轨道交通,然后又开始介绍海上交通工具。
讲解完海陆的交通工具之后,息禾忍不住道:“除了海陆交通工具,还有刚刚说的飞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
飞天。
从古至今是中国人赋予仙人最浪漫的想象。
她道:“飞机就是能带人飞上天的交通工具。”
“飞上天?”
众人忍不住畅想人飞上天时,往高处看,看到的将是什么样的风景。
那一定很美,很畅快。
“对。”息禾开口介绍,“而且飞机是外形跟鸟很像。”
她依旧在纸上将飞机的样子画出来,手指着机舱的位置说道:“这个位置叫做机舱,人坐在这里面被带上天。”
常融忍不住开口:“那不就是鸟肚子里?”
“也可以这样说。”
息禾补充一句:“飞机的体型不同,机舱里可以装下的人数不同,一般中型民营客机载客是两百人,大型民用客机能装四五百人左右。”
这还是民用客机的载客量。
常融惊呼:“能装这么多人,那这飞机得多大啊?”
息禾深吸一口气,回答:“很大。”
她比划了一下:“大的飞机有这个大殿这么大。”
闻言,大家默契的环视了一眼殿宇。
卫青也忍不住问道:“这么大,它怎么能飞上天?”
霍去病也好奇。
息禾避而不答,她又不是造飞机的啊。
“咳咳,当然是有后世的技术。”她咳嗽两声,转移话题,“飞机不仅能飞上天,速度还很快。”
刘彻问:“哦?有多快?”
多快?
非常快。
息禾举了个例子:“陛下,长安距离朔方城大概六百公里左右,骑着汗血宝马快马加鞭日不停歇最少也需要三四天的时间。”